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情评估达标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情评估达标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0 13:4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情评估达标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 18 项遗产地在保护地质遗迹、山岳、森林、湖泊、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的同时,还保护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平均每年为当地带来超过140亿元的旅游收入。这反映出我国( )
A.文物保护工作得到民众认可 B.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
C.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趋向完善 D.文化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 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 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3.世界上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或庄严雄伟、或精美华丽、或与自然的风景融合,或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瞻星台—朝鲜半岛居民用于观测天象 B.万神殿—用以供奉罗马诸神
C.羽蛇神金字塔—玛雅自然神的崇拜 D.哥特式教堂—俄罗斯东正教的象征
4.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建成了“南京城墙‘一张图’文化遗产数字档案系统”,后续还将在此基础上建成南京城墙“一张图”文物资源管理平台。这种做法( )
①有利于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②有助于深化对南京城墙的研究
③完善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 ④体现了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从1834年通过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起,希腊在对待古迹方面的基本原则就是“文化遗迹永远是第一位的”。尽管一些人认为过于严格的法律有时候会影响经济增长,但希腊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从来没有动摇过。希腊的这一做法( )
A.促使社会治理水平得以高度发展 B.使文化立国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C.秉持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 D.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借鉴
6.下表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或更新发布的主要文件。它们共同体现的核心理念是( )
1972年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8年 《世界遗产名录》收录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 1998年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 2003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19年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已收录33个国家的53项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36项和自然遗产17项)
A.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B.完善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C.有效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 D.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7.北京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赵化成说: “考古发现的确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简牍一类的东西,文字资料、失传的书,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从陵墓制度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但是历史研究,包括考古,是无止境的,问题是永远没有完的。不能因为有问题没有解决就发掘陵寝。”作者意在说明( )
A.考古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B.考古可以获得学术研究的一手史料
C.考古发现永无止境非常艰难 D.保护文化遗产比考古发现更为重要
8.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在于维护文化多样性,这是保护人类文明多元性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修缮、复原和拓展应用等。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
A.要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 B.应以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来衡量
C.应运用最新技术进行改造与升级 D.必须通过国际之间的合作来完成
9.截至2006年,山西省共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6784处,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各级各类博物馆88个,馆藏文物121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4785件。这表明( )
A.我国较早建立起专业的文物保护体系 B.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首位
C.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出重大贡献 D.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0.2023年4月《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予以公布。《规划》调整、确定了清东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划范围及坐标,保护范围增加了一般保护区,进一步加强文物本体及紧邻周边的保护。这一调整旨在( )
A.保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B.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C.体现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D.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合理性
11.下表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
条目 规定
第六条 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第七条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
第十八条 本公约缔约国应对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赞助下为世界遗产基金所组织的国际募款运动给予援助。
A.禁止各国自行保护和利用本国的遗产
B.旨在集各缔约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保护
C.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真实价值”
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12.下面是四幅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这反映了( )
埃及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希腊巴赛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 中国平遥古城 墨西哥玛雅奇琴伊察羽蛇神金字塔
A.古代文化的宗教性 B.中外文化的互补性
C.地域文化的继承性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3.阅读如表信息,这表明我国在新世纪( )
时间 举办地 名称
2004年 苏州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2005年 西安 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2006年 绍兴 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会议
2007年 北京 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2010年 上海 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次全体会议
A.主动守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C.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比较严峻 D.依靠国际力量推动国内遗产保护
14.长期以来,为了减轻飞沙和粉尘的危害,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只有8—10个洞窟轮番对游人开放。2016年4月“数字敦煌”上线,游客移动鼠标就可以看到他想参观的每一个洞窟,大大减少了对文物不可逆转的伤害。这说明,文物的保护应( )
A.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B.适应时代的现代性
C.确保遗产的完整性 D.还原历史的真实性
15.如图为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古物保存法》的部分条款。该条款意在( )
第二条古物除私有者外,应由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责成保存处所保存之。 第三条古物保存处所每年应将古物填具表册呈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 第七条埋藏地下及由地下暴露地面之古物概归国有……其有不报而隐匿者,以窃盗论。
A.加强政府对文物的管理 B.遏制破坏偷盗文物行为
C.明确文物所有权的归属 D.健全文物保护法律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刚刚成立,针对国内文物流失、毁坏严重的情形颁布了《名胜古迹古物保存条例》,这显示了政府以法规形式对文物进行保护。但由于该条例内容的不完善以及法律位阶较低,使得外人仍以各种理由将中国文物携带出境,且国内因文物归属权不明致使中央与地方冲突时有发生。鉴于此,内政部、外交部、教育部以及古物保管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等部门共同协商,草拟了《古物保存法》,经立法院讨论正式通过后,由民国政府颁布。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文物保护专门法正式出台,并以此为基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物保护专章。这一法律体系不仅有效制止了近代文物流失,也为新中国文物保护法规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6年,英国的鲁勃克起草了第一个古代历史文物法案;但是直到1882年,才正式出现了历史文物保护法令。根据这一法令,英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如国家资产服务管理局被赋予古建筑或历史文物的法人资格,并可使用国家资金修缮受损的文物。这一法令同时包括鉴定、收购历史文物的有关规定。1900年城镇地方政府被授予了相关的职权,其中包括规定由政府监管的历史文物古迹随时对社会公众开放。191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新法令。它规定政府部门有权制定相关的保护条令,以保护那些已受危害的历史文物古迹。除了立法外,20世纪初的英国还建立了一个常设的历史文物管理委员会,目的就是整理记录1700年之前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建筑物。
——摘编自李冈原、王黎《英国公民社会与文物古迹保护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古物保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立法的相同点以及历史价值。
17.【运河文化与时代价值】
材料一自吴王夫差开凿邢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从城南江干一带扩展至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开敞的集市取代。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阎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以扬州、苏州和杭州为例》
材料二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范围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千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间、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仓客、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以及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援引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学习强国》、人民网等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运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的原因,并简要指出当今保护和开发大运河的时代价值。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2005年10月3日至21日在巴黎举行第三十三届会议,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
——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材料二 “文化例外”与“文化多样性”概念形成的重大事件
时间 事件
1993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有关去除视听服务产品的所谓“文化例外”之争。
1994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加拿大在其中增加了文化例外的条款。
1997 在“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框架下起草的“多边贸易协定”草案遭到大量支持文化例外的非政府组织与国家的抵制,最终不了了之。协议于1998年作废。
1997 对抗“多边贸易协定”的“法国文化多样性联合会”成立。
1997 加拿大采取保护与促进加拿大期刊产业的措施受到WTO的惩罚。
1999 “加拿大文化多样性联合会”成立。
2001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
2003 建立有关文化多样性法律手段的谈判开始启动。
2005 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摘编自路竞祎《WTO和UNESCO框架下文化贸易自由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冲突与协调》
材料三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3年,我国已有57处世界遗产,世界数量遗产居世界第一。据《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21~2022)》指出,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下,国家以及多个相关行业的“十四五”专项规划向世界文化遗产倾斜,机构与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新颁布52项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关的规章和制度,遗产保护经费总额回升,培训人员数量较上年增长近四成,各类学术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长。如今,中国不仅努力保护好自己国家的遗产,而且也开始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联合考古。目前,与1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的33个联合考古项目,均得到当地政府与人民的高度评价。
——摘编自杭侃《守护文化遗产,推动文明互鉴》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文化多样性”概念形成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举措及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世界遗产总体分布情况(截止到2019年)
——摘编自王昕、韦杰《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
材料二 近年来,欧洲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表现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静谧的文化遗产变得喧宾夺主,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此外,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正在腐朽和消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人为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涂鸦和偷窃,使得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就是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
——摘编自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近代以来欧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遭遇自然与人为两大核心问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提出相应对策。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将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众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趋向完善,排除C项;文化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表述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可以看出先进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文物搜集来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物搜集的作用,而非研究,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民众与文物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西方学者的回击,体现的是民族意识,与民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俄罗斯东正教的象征是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D项描述不正确,D项正确;A项的描述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的描述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的描述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文化遗产数字档案系统”“文物资源管理平台”可知通过“一张图”将南京城墙数字化,有利于南京城墙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建成文物资源管理平台,有利于深化对南京城墙的研究,这些体现了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南京城墙的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分类无关,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世界。据材料“文化遗迹永远是第一位的”可知,希腊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借鉴,D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文化遗存保护,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关系不大,排除A项;“文化立国政策”包括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研究、鼓励文化创新等多方面,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不等于落实“文化立国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而非发展文化产业,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根据材料“《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文件包含了保护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体现出注重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A项正确;完善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是影响,不是所体现的理念,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核心理念,而不是这些文件的影响,排除C项。“确保”一词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考古发现的确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简牍一类的东西,文字资料、失传的书,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是考古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A项正确;考古可以获得学术研究的一手史料,只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 材料有提到历史研究,包括考古,是无止境的,但这不是其主旨,只是内容的一小部分,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考古的价值,没有讨论保护文化遗产比考古发现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最大限度的保护遗产,A项正确;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注重还原真实性,而不是发挥最大经济价值,排除B项;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限制技术的应用,以免破坏文化遗产,排除C项;D项错在“必须”,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从材料中看出山西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物等数量非常多,可知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C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没对比,看不出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为首位,排除B项;材料和中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确定了清东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划范围及坐标,保护范围增加了一般保护区,进一步加强文物本体及紧邻周边的保护”可知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A项正确;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实现”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保护文化遗产及周边地区,与文化真实性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旅游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得出《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缔约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保护,B项正确;据材料“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得出《世界遗产公约》并不禁止各国自行保护和利用本国的遗产,排除A项;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真实价值”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也是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材料看不出“以国际援助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四幅图片反映了古埃及、古希腊、古中国及玛雅文明的不同建筑信息,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古代文化的宗教性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互补性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文明的建筑信息,体现不出地域文化的继承性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04-201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些会议都是有关文化遗产、文化传承的国际会议,涉及全球文化治理,这些会议都在中国召开,体现了中国积极承担全球文化治理的责任,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会议在中国召开,表明我国在新世纪主动守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在中国开会不等于中国的形势就严峻,排除C项;在中国召开体现中国支持全球文化治理,和推动国内遗产保护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为减少飞沙和粉尘的危害,莫高窟轮番对游客开放,并利用技术手段来减少对文物的伤害,这体现了文物的保护适应时代的现代性,即利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来保护文物,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莫高窟,体现不出文化的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对文物进行保护,不涉及遗产的完整性,排除C项;真实性是相对于人工改造,材料没涉及人工改造,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古物保存法》规定古物概归国有,明确了文物的所有权的归属,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文物的归属,而非对文物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破坏偷盗文物行为,排除B项;材料只有一部《古物保存法》,无法得出法律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6.(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政府重视文物保护;国内文物流失、毁坏严重;文物归属权不明导致中央与地方存在冲突;国民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西方文物保护的启示。
(2)相同点:都是在本国文物遭到破坏的背景下颁布;都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历史价值:有效防止文物的流失,保护了本国的文化遗产;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利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文化传承;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刚刚成立,针对国内文物流失、毁坏严重的情形”和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政府重视文物保护;国内文物流失、毁坏严重;据材料一“且国内因文物归属权不明致使中央与地方冲突时有发生”和所学可知,文物归属权不明导致中央与地方存在冲突;据材料一“内政部、外交部、教育部以及古物保管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等部门共同协商”和所学可知,国民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据所学可知,西方文物保护的启示。
(2)本题是对比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第一小问相同点,据材料一“国内文物流失、毁坏严重......仍以各种理由将中国文物携带出境”、材料二“修缮受损的文物”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都是在本国文物遭到破坏的背景下颁布;据材料一“但由于该条例内容的不完善以及法律位阶较低...... 草拟了《古物保存法》,经立法院讨论正式通过后,由民国政府颁布。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文物保护专门法正式出台,并以此为基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物保护专章。”、材料二“1876年,英国的鲁勃克起草了第一个古代历史文物法案;但是直到1882年,才正式出现了历史文物保护法令......191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新法令”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都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据材料一“内政部、外交部、教育部以及古物保管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等部门共同协商”、材料二“英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如国家资产服务管理局被赋予古建筑或历史文物的法人资格......它规定政府部门有权制定相关的保护条令,以保护那些已受危害的历史文物古迹。除了立法外,20世纪初的英国还建立了一个常设的历史文物管理委员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第二小问历史价值,据材料一“有效制止了近代文物流失”和所学可知,有效防止文物的流失,保护了本国的文化遗产;据材料一“20世纪初的英国还建立了一个常设的历史文物管理委员会,目的就是整理记录1700年之前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建筑物”和所学可知,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据所学可知,利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文化传承;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7.(1)影响:推动城址(经济中心)变迁;促进商业繁荣;促进商业空间变化;影响周边地区的传统经济观念。
(2)原因:历史悠久,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建设涉及复杂的水利工程技术,展现了古代中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卓越能力;大运河东西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时代价值:遗产种类丰富,具备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仍然具备较好的社会经济利用价值;大运河吸引了国际关注,有助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据材料一“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可知推动城址(经济中心)变迁;据材料一“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可知促进商业繁荣;据材料一“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可知促进商业空间变化;据材料一“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可知影响周边地区的传统经济观念。
(2)本题是影响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悠久,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根据材料二“遗产类型包括间、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仓客、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建设涉及复杂的水利工程技术,展现了古代中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卓越能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东西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小问时代价值,根据材料二中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等信息可以得出,遗产种类丰富,具备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材料二中的“其范围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千米,相关遗产共计58处”等信息可以得出,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仍然具备较好的社会经济利用价值;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吸引了国际关注,有助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18.(1)贸易自由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国家的推动;国际组织的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国际上逐渐形成对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共识。
(2)举措:加入国际公约;积极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政策与资金支持;培养专业人员;研究与保护相结合;参与国际考古与文物保护。
意义:有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人类的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提升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3)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性,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宝库。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背景: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进行时空定位,再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进行概括。据材料一“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可知,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国际上逐渐形成对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共识。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文化多样性”概念的形成基本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因此背景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贸易自由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国家的推动;国际组织的作用。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三“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得出加入国际公约;根据材料三“截止2023年,我国已有57处世界遗产,世界数量遗产居世界第一”得出积极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根据三“国家以及多个相关行业的‘十四五’专项规划向世界文化遗产倾斜,机构与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新颁布52项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关的规章和制度,遗产保护经费总额回升,培训人员数量较上年增长近四成,各类学术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长”得出政策与资金支持;培养专业人员;研究与保护相结合;根据材料三“中国不仅努力保护好自己国家的遗产,而且也开始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联合考古”得出参与国际考古与文物保护。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提升民族信息、传承和弘扬人类文化遗产、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认识:本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言之有理即可。如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性,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宝库。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9.(1)特征:从全国看,中国世界遗产呈组团状,分布在北京及周边、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平原及西南地区;从省域看,各省区分布不均衡;从南北看,南方世界遗产分布数量与密度均大于北方;自然遗产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一带,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等广大北方地区。(任两个角度即可)
原因:北京作为著名的古都,是元明清等时期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故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世界遗产全部为文化遗产;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蓝,见证着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因此该地区以文化遗产为主;长江流域是中国另一文明发源地,唐宋以来,随着南方经济文化地位的上升,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同时,长江流域地质复杂、地貌各异、物种多样,(或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丰富了自然遗产;以四川为中心的西部地区独特地理资源丰富了自然遗产;四川盆地历来是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故该地文化遗产丰富。(对应特征分析原因)
(2)对策:政府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任何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充足的保护经费;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制定合理的商业规划,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科技保护工作,把科技保护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等。(任答四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第一问,根据图示,从全国看,中国世界遗产呈组团状,分布在北京及周边、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平原及西南地区;从省域看,各省区分布不均衡;从南北看,南方世界遗产分布数量与密度均大于北方;自然遗产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一带,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等广大北方地区。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北京作为著名的古都,是元明清等时期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故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世界遗产全部为文化遗产;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蓝,见证着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因此该地区以文化遗产为主;长江流域是中国另一文明发源地,唐宋以来,随着南方经济文化地位的上升,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同时,长江流域地质复杂、地貌各异、物种多样,(或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丰富了自然遗产;以四川为中心的西部地区独特地理资源丰富了自然遗产;四川盆地历来是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故该地文化遗产丰富。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欧洲。根据材料“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得出制定合理的商业规划,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材料“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正在腐朽和消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得出政府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任何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根据材料“涂鸦和偷窃,使得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就是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得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充足的保护经费;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开展科技保护工作,把科技保护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