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八下期末单元复习大串讲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录编排
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了解我国海军、空军的建立,以及陆军、海军、空军发展的史实,了解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与积极贡献。(历史解释,时空史观)
3、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的席位;知道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新成果;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新进展。(家国情怀)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外交
1949年
人民海军正式诞生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55年
“求同存异”方
针提出
1956年
仿制成
功歼-5
型歼击
机
1966年
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1971年
1972年
1979年
1978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
访华、
中日建交
中美
建交
2012年
2014年
2015年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辽宁
舰”交
接入列
新古田会议
召开
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国防
2016年
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周 提 恩 出
来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国防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1 海陆空军建设
军队建设 陆军 时间
兵种
海军 组建
发展
空军 组建
发展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
①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1949年4月23日)
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①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科学试验和出访任务。
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海军岸防兵五大兵种。
③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2018年,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完成首次出海试验任务。
1949年11月11日,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空军
1956年仿制成功歼5歼击机;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和引进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国防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2022年课标:
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工农革命军
中国工农红军
八路军
新四军
中国人民
解放军
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国共第二次合作
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
志愿军
1927
1928
1937
1945
1949
1950
1946
秋收起义
百团大战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知识拓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名称演变
“辽宁舰”
【新中国第一艘航母】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国防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2 导弹部队
成立:
地位:
任务:
组成:
装备:
改名: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概况
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等任务
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第二炮兵部队于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上升为独立军种)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国防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3 新时代强军之路
五大军种 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五大战区 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南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军队格局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历史意义 我国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2023年安徽)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A.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2.(2023年湖南)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D
D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概况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成果 (1)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2 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发展过程
内容
影响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推广-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国内: 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国际: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2 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提出 万隆会议 背景 时间 地点
特点 概况 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兴起。但仍面临着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
(2)美苏之间加剧的冷战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万隆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求同存异”方针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2年课标:
①会议:万隆会议
②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③改变会议航向: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2年课标: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周恩来
平等、宽容、互相尊重、彼此理解
遭遇相同:
面临问题相同: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维护和平的愿望等。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同
知识拓展:
如何理解求同存异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3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重返联合
背景 (1)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4)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时间 1971年10月
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意义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1950—1953年,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材料三:毛泽东后来对此评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材料四: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①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②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③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知识拓展: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4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中美建交
时间 1979年
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对新中国,对新中国实施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2)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进程 (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意义 (1)结束了中美双方长期的敌对状态,推动了两国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发展,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有重大意义;
(2)促进了我国同更多西方国家的发展,改善了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国际地位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识拓展:
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走向正常化?
①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②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③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④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①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
④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共同要求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国家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5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中日建交
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
亲切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2年9月25日,周恩来总理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经多次会谈.9月29日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6 全方位外交
全方位外交 外交 政策
总体 布局
外交策略
外交成就
影响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①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6 全方位外交
2017年,在北京举办首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4年,在北京举办亚太经合组织
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6年,在杭州
举办G20领导人峰会
2017年,在厦门举办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18年,在成都
举办亚信峰会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2023·辽宁)2022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推动全球团结与合作。下列选项属于20世纪50年代推动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是( )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023·山东)1971年10月,刚果总统约见中国驻刚果大使时表示:“这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胜利,也是所有进步国家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刚果总统所指的“人民中国的胜利”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A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3.(2023·湖北)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则公告发布之后( )
A.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2023·四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在( )
A.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