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点串讲)——八下期末单元复习大串讲0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点串讲)——八下期末单元复习大串讲0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0 11: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八下期末单元复习大串讲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概述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目录编排
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社会
性质
1949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66年
1976年
过渡时期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开始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第一部《中
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颁布
三大改
造基本
完成
“一五计划”完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文化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成就
探索失误
单元概述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单元概述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含义 确立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地位 意义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
北京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制度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
主要 内容
特点
地位
意义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标志着《共同纲领》行使宪法作用的历史使命的完成
(2)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良好开端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022年课标:
①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①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022年课标:
知识拓展: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初步构成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知识拓展:
全国人大和人民政协的区别:
项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居国家机构体系的首位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是政党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产生 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政协委员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
职能 拥有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无决策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B
1.(2022·广西贵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人民日报》在某篇文章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1 “一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1953 —1957年底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主要成就 一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
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工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迈进
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1 “一五”计划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①事件: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突出行业: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③特点:空间-东北 行业-重工业
④成就:一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
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工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背景:新中国建立后,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2 三大改造
背景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农产品仍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时间 农业 方式
原则
阶段 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 三个阶段
结果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3—1956年底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自愿互利
1956
1955
1956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2 三大改造
时间 内容 资本主义工商业 目的
方式
结果 实质 意义 缺点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年开始
1954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2022年课标:
知识拓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2022·贵州铜仁)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A.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计划、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第一个五计划
2.(2022·山东威海)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C.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
D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3.(2023·青海)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4.(2023·黑龙江绥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D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1 中共八大
时间 1956年
地点 北京
内容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八大的召开
中共八大主席台上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2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背景
时间
表现
影响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58年开始
“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工业上出现“高指标、瞎指挥”为特征的全民大炼钢运动;农业上出现对农作物产量的浮夸风;
人民公社化运动:公社规模大,公有制程度高,出现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共产风。
“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2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
失误原因
启示
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制定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2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事件-“文化大革命”
②危害-民主和法制受到践踏
③启示-完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
①事件--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启示: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最大冤案。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3 国民经济调整
目的
为克服经济困难
内容
结果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965年,调整任务完成,呈现物价稳定、市场繁荣新面貌。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1962年初,中共召开“七千人大会”
比较系统的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以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扬了民主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增强了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对推动经济全面调整起到积极作用。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C
1.(2023·广西梧州)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2023·河北)《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B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2022年课标:
考点四:
文化大革命
启示:人世间没有__________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最大冤案: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遭受残酷迫害。
危害:_____与_____ 受到践踏;国家政权被削弱;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文教科技事业受到摧残;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时间:1966—1976年
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通过“文革”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评价: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教训:要健全民主与法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对个人崇拜。
民主
法制
一帆风顺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C
1、“票证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的票证见证了( )
A.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法制建设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五:
5.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成就 (1)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2)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建立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3)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4)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5)水利建设、国防尖端技术取得较大发展
意义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五:
5.2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
成就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破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
2022年课标:
考点六:
模范人物
“铁人”
两弹元勋
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邓稼先
精神:不怕吃苦,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
2022年课标:
知识拓展:
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楷模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B
1.(2023·吉林长春)“严寒冻裂金属、风暴卷走帐篷、泥泞陷住车轮……却征服不了石油工人的革命意志。”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2.(2023·内蒙古通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
C.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精神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精神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