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八下期末单元复习大串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概述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目录编排
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978年
1992年
2017年
上海自由贸
易试验区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中共十
四大
1997年
2002年
2012年
中共
十五大
中共
十六大
中共
十八大
决定设立4个经济特区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开始实行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0年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改革开放
1982年
中共
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
十三大
系统阐述了
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单元概述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思想 政治 组织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邓小平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①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两个凡是”方针
“以阶级斗争为纲”
“左”的错误的领导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识拓展: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纠错
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共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中共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迎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历史学家胡绳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 1978年底开始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概况 1978年,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意义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识拓展: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改革
时间
内容形式
土地 归属
影响
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农民所有
(私)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
(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利)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改革要关注民生。③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尊重国情、实事求是。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5 城市改革
背景 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提出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 (1)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2)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 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作用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
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经济活动由市场自我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市场经济也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商品经济愈发达,市场经济这一组织管理体制也愈健全与完善。
计划经济:国家统一调控(有形的手)
优点:能高效集中人力、物力;
缺点:死板僵化。
市场经济:市场进行调节(无形的手)
优点:市场调节能刺激企业活力;
缺点:忽视社会总体效益,无法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的表现
市场经济的表现
知识拓展: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7 经济特区
建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特点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影响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8 对外开放的扩大
概况 (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展到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城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2年课标: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海南岛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
上海浦东
岳阳
重庆
九江
武汉
芜湖
黑河
满洲里
珲春
河口
瑞丽
巴克图
东兴
霍尔果斯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西安
特点:(点——线——面)从东部到中西部,从沿海到内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9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时间 2001年12月
意义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2023·湖南)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党和国家经济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2.(2023·云南)小红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检索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内容是,这次会议的召开(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C
D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3.(2023·贵州)比较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共同作用有( )
①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江苏)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有力而响亮打破了这个谶言。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D
B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5.(2023·辽宁)某国际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2001年12月,中国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加入该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该国际组织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共体 D.不结盟运动
6.(2023·山东)1982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被称为“深圳速度”。同时被称为“深圳速度”的,还有深圳人创造的办事效率高、条条框框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下列选项与“深圳速度”的出现相关的是(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城市的开放 D.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B
A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1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形成过程 产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提出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成熟完善 1992年,邓小平发表 ,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系统概括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正式确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 。
邓小平评价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南方谈话
指导思想
总设计师
马克思主义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主要 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确立 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 发展观 确立 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要 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 确立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意义 (1)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哪两条正确道路?有什么共同点?
道路名称 时期 开创者 成就
共同点 井冈山道路
毛泽东
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2022年课标:
考点四: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梦宏伟蓝图 提出 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基本内涵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 必须走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国梦的举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开启新征程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富强
走中国道路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2022年课标:
考点五: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成就:①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举措:①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②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意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2022年课标:
考点六: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历 史 意 义
历 史 经 验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B
D
1.(2023·贵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以武装斗争为主线 B.实事求是,依据国情来选择道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
2.(2023·广西)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A.加入世贸组织 B.实施拨乱反正
C.加强科教兴国 D.解放人们思想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D
3.(2023·山东)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4.(2022·青海)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秋季在北京召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A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D
A
5.(2023·山东)某校九年级一班在设计板报内容时选取了以下几个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这些内容的板报主题应该是( )
A.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
B.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6.(2023·贵州)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