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因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事业方面的政策和成就。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情况是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实现了由单兵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在革命化、 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防实力大为增强。近年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持续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为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外交事业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15课 钢铁长城
知识点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诞生与1927年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后来发展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陆军兵种: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
2.海军
(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3)海军军舰装备上成就:
①1971年,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②1974年,第一艘核潜艇装备海军
③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2019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服役
(4)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
3.空军:
(1)空军建立: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
(2)战绩:诞生之初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辉煌战绩---蒋道平
(3)空军装备发展历程:进口--仿制—自主研制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一五计划期间),改革开放后,空军现代化有了新飞跃
知识点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组建: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2.地位: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3.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4.组成: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
5.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知识点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1.政治保障:2014年,古田会议召开,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强军改革:
(1)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依序排列)
(2)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3)军队改革新格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知识拓展】:
※1、举例说明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答:旧中国国力衰弱,统治者腐朽。事例: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失败。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军队成就巨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海军战斗力强,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2.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②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 ③科技水平提高,科技强军战略
【易错易混】:
1.1949年4月23日,建国前夕,中国人民海军成立;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
2.1949年11月11日,建国后,中国人民空军成立。
3.1966年,第二炮兵部队成立;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强军战略确立。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成就: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确认: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④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又名“亚非会议”)
1.时间:1955年。2.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3.人物:周恩来。
4.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5.内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6.“求同存异”的含义:
(1)“同”:①都遭殖民侵略。②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2)“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7. “万隆精神”内涵:团结、友谊、合作、共同发展。
【例1】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A.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B.周恩来揭露了美国的阴谋
C.这次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D.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外交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意义/影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中美、中日建交
(一)中美建交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敌视、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
2.中美建交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建交过程:
(1)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
(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知识拓展1】中美关系的演变
时期 关系 概况
19C中期-20C40S 侵略中国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帮凶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九国公约》
1941-1945 联合抗日 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6-1949 扶蒋反共 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1949-1972 孤立、封锁、威胁、对抗 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1972-1979 走向正常化并建交 1972-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走向正常化1979-《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至今 冲突与交往并存 友好和平交往是主流,但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经济贸易及地区冲突等问题存在严重分歧
(二)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知识拓展2】中日关系的演变
时期 关系 概况
隋唐 和平交流 遣唐使;鉴真东渡;大化改新
明朝 冲突 戚继光抗倭
清朝 侵略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
抗战时期 侵略 1931-1945-日军侵华战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 敌对 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20世纪70年代 正常化 1972-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20C70S至今 冲突与交往并存 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在日本参拜靖国 神社、篡改教科书及钓鱼岛等问题存在严 重矛盾
知识点三、全方位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外交策略: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外交布局: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加强国际合作。
3.外交成果:①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③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④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⑤亚信峰会
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