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0 14:2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03年大英博物馆出版第一部博物馆指南,1911年委任第一位讲解员。20世纪70年代,大英博物馆成立了教育服务机构和出版社。这些举措( )
A.强化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 B.提高了馆藏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
C.改变了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方向 D.彰显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全面性
2.2017—2020年,中国开办了“阿富汗珍宝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并积极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用好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制度性权利,与各国共搭共建文物返还与追索新秩序;截至2022年,我国已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开展了40余项联合考古项目。这体现了( )
A.世界遗产保护形成了共识 B.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担当
C.世界遗产面临巨大的挑战 D.中国引领了世界遗产保护
3.上海正蒙书院是光绪四年(1878年)由上海邑绅张焕纶等创办,学生分为数班,即后来多级教授制,教科为国文、地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等,后增设英法文、旁及体育,尤其注重德育。该书院( )
A.与传统书院科目设置基本一致 B.略具近代学校性质的新式书院
C.是洋务派开办的专门实业学堂 D.标志着新学制系统的全面建立
4.抗战时期漫画创作活跃,下表是1938年创办的漫画期刊,对此表所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创办时间 刊名 主办单位 出版情况
1938年1月 抗敌画报 全国漫协西安分会 1939年5月停刊
1938年1月 抗战画刊 抗战画刊社 1941年4月出版了第3卷
1938年1月 抗战漫画 救亡漫画宣传队 1~12期在汉口出版,13~15期在重庆出版
1938年4月 漫画战线 全国漫协华南分会 此外,该分会还出版了广州漫画、救亡画刊、漫画阵地、自卫画刊、民众漫画
(资料来源:许志浩《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版,略有改动)
A.试图推动国共再次合作的实现 B.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C.创作基地都在抗日民主根据地 D.一定程度激励了群众爱国热情
5.20世纪以来,英国政府依法设立负责决策咨询服务、资金赠予的国家乡村机构,授权国家信托和乡村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基于国家利益从事传统村落资产的收购、保护和开发工作,进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和远景。英国的这一做法( )
A.提升了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可度 B.强调文化遗产完整性真实性
C.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 D.注重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6.2024年2月2日至4月14日,辽宁省博物馆为观众奉上《飞龙在天——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展》,用精美的龙文物来阐释龙文化的内涵。也希望通过此展览能激发观众作为“龙的传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播龙文化,传承龙精神。这说明博物馆( )
A.全方位向公众普及自然领域知识 B.是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C.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功能 D.成为进行国民教育最有效的场所
7.2001年,攻陷了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不顾世界各国反对,动用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毁于战火的巴米扬大佛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巴米扬大佛的遭遇说明( )
A.地区冲突是摧毁文化遗产的罪魁祸首 B.保护文化遗产第一要义是历史真实性
C.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 D.《世界遗产名录》能够较好的保护文物
8.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博物馆学运动揭开大幕。这一时期,公共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都得到发展,博物馆也适度开展经营活动,参与某些商品的市场营销。当代博物馆经营方式转变的主要目的是( )
A.弘扬新自由主义理念 B.可持续地传承文化遗产
C.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D.恢复博物馆的自身属性
9.在埃及共计大约110座大小金字塔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石块建筑物,重达625万吨,总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这从侧面反映出古代埃及( )
A.社会组织能力强大 B.宗教信仰氛围浓厚
C.物资运输依赖水运 D.建筑技术领先世界
10.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开放。来自故宫的914件文物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进700多万香港同胞,7000多万大湾区居民和世界各国民众的生活中,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增添了一条桥梁和纽带。由此可见,该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在于( )
A.刺激旅游消费的发展 B.展现科技创新的成果
C.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 D.助推学术研究的深入
11.1954年,美国、苏联、英国等50个国家在荷兰海牙签署《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承诺尊重缔约各方领土内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艺术品或历史上有价值的纪念物等文化财产,不对其实施任何报复行为。这一公约( )
A.目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B.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C.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D.发展了国际的司法制度
12.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国家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用于保护西藏历史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如修缮并加固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文化古迹,保护和传承藏刀工艺、格萨尔王说唱、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 )
A.文化遗产保护开始受到重视 B.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推陈出新
C.国家注重保护民族特色文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完善
13.考古工作者近年对广东肇庆市进行文物勘探与抢救发掘,共清理出汉朝至南朝时期墓葬9座,其中3座为汉墓、1座东晋墓、5座南朝墓。这些墓群规模宏大,排列井然有序,相互之间无叠压打破关系,随葬品丰富。对此合理的认知是,这些墓葬( )
A.未受到中原政权更迭影响
B.始终得到后人世代有效保护
C.可能属于名门望族的墓地
D.说明南朝厚葬观念最为浓厚
14.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 )
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 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
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 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15.在日本各地,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各种各样的保存会、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和团体比比皆是。2002年起,日本中小学在普通课程之外增设综合学习时间,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艺能。这表明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中( )
A.民间团体发挥着比较重要作用 B.分类保护,有形无形文化遗产并重
C.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并行 D.重视发挥文化遗产认知和教育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份 颁布组织 公约、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3年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雅典宪章》 提出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段的问题,即成片的历史街区或历史地段的保护
1964年 建筑师和技术员国际会议 《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 肯定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将文化遗产区分为文物、建筑群、遗址
197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名录》 将世界遗产划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
1983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 《佛罗伦萨宪章》 提出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强调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景观的重要性
2003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将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2005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西安宣言》 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朱祥贵《文化遗产保护法研究——生态法范式的视角》等编制
(1)根据材料,归纳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宏伟目标。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总数1086所,远超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每1.63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设施、每万人拥有馆合面积约292平米、年度文献购置费将近1.4亿,电子图书总量遥遥领先,数字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深圳“图书馆之城”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总分馆体系。2022年底,宝安、罗湖等区纳入区级总馆垂直管理的基层图书馆有146家,街道图书馆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已过半数。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还体现在新型空间建设与品牌活动培育。“南书房”是深圳图书馆打造的经典阅读空间,在其示范影响下,大批公共阅读新空间涌现出来,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引领了全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20多年来,一大批有特色的阅读品牌活动得到培育,“爱阅”融入了市民生活,书香成为了深圳底色,深圳赢得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美誉。如今,“图书馆之城”的理念、构想与实践由深圳开始辐射国内,广州、东莞及中西部地区等都开展了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实践。
——摘编自李国新《“图书馆之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体系的深圳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村社的文化一向是自发而单一的。所有的村民都有着同样的知识,共同的习俗,所保持的生活方式也不由外界决定。但是,随着文明的到来,出现了一个更加复杂的新社会。除村社农民的传统文化外,现在又有了种种新文化,即书吏的文化——书吏通晓神秘的书写艺术,祭司的文化——祭司知道天国的秘密,艺术家的文化——艺术家懂得怎么绘画和雕刻,商人的文化——商人与在沙漠和大海以外的所有地区交易货物。因而,文化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单一的。被称为“高雅”和“低俗”的两种文化开始发展起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府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一起构成藏书事业的整体。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我国古代的私家藏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安定统一的环境和宽松的政策,给私家藏书带来了契机。唐代私家藏书的规模及人数大幅增长。宋代图书品种和数量大量增加,是宋以前历朝各代从未有过的。有的藏书楼为了方便读者使用自家的文献,一般还开辟专门的处所供人们阅览借抄。同时,私家藏书的地域分布也由北向南发展,并遍布全国,在明清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余述淳《试论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对文化典籍传播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文化的变化。结合世界古代史内容,举例说明“书吏文化”和“艺术家文化”的成就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发展的特点,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私家藏书的历史价值。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早期的书籍书写材料都是比较笨重的,都不利于传输,特别是远距离传递。从中原往西,丝绸之路上也出土过一些早期的书籍,比如1956年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的《仪礼》木简,这些木简为松木制成,尺寸颇长,因此如果在古代的车子上运载的话,极易折断……纸传入中亚,被佛教徒使用之后,可以抄写、传播更大篇幅的佛典。
——摘编自荣新江《纸对丝路文明交往的意义》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户籍等各类基础帐簿只能在乡制作。但乡吏介于官、民之间的政治身份以及鱼肉百姓的行为,向来为统治者所诟病,皇帝也因朝廷不掌握基础帐簿,无法遏制地方上计的严重造假。纸张代替简册后,基础帐簿上移至县廷制作,基层事务由县令统揽,帐簿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
——摘编自张荣强《简纸更替与中国古代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纸张发明前书写材料的类型,并简要概括纸张的优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大英博物馆出版第一部博物馆指南、委任第一位讲解员、成立教育服务机构和出版社,这些措施都属于公共服务,因此强化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A项正确;这些措施提高了服务水平,但不能提高馆藏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排除B项;这些措施的实施和馆藏方向无关,排除C项;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全面性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开办了‘阿富汗珍宝展’”“成功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并积极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开展了40余项联合考古项目”可知,中国在国际文物保护方面发挥着文明大国的责任担当,B项正确;“形成了共识”表述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中国在国际文物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世界遗产面临巨大挑战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无法得出中国的“引领”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8年(中国)。材料中该书院教授的科目除了国文、地理、经史等传统内容外,还包括时务、格致、数学、英法文、体育等近代学科,且采用了多级教授制,这种形式不同于传统书院,具有近代学校的一些特征,所以可以说它是略具近代学校性质的新式书院,B项正确;它与传统书院科目设置有很大不同,增加了很多近代学科,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与洋务派及专门实业学堂的关系,排除C项;仅凭一所书院不能标志新学制系统的全面建立,该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表中内容可以看出漫画的题材基本以抗战救过为主,宣传抗战思想,一定程度激励了群众爱国热情,D项正确;此时国共合作已经实现,排除A项;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华北事变,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创作基地还有华南分会,不在抗日民主根据地,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设立了专门机构并授权社会组织进行传统村落资产的收购、保护和开发,并最大程度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和远景,可见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有力的促进了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并进而提升了民众的认可度,A项正确;村落并未涉及文化遗产本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排除B项;英国政府这一做法提升了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可度,并没有涉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排除C项;材料中英国政府的做法侧重于对遗产的保护进行宣传和社会动员,并不是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辽宁省博物馆用精美的龙文物来阐释龙文化的内涵,进而激发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播龙文化,传承龙精神,说明博物馆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功能,C项正确;“龙文化”属于人文领域知识,而非“自然领域”,排除A项;材料说明博物馆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功能,未涉及“中外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也体现了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场所,但“最有效”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攻陷了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不顾世界各国反对,动用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及所学知识可知,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对于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进行了破坏,这些文化遗产虽然位于阿富汗,但这些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C项正确;地区冲突是摧毁文化遗产的因素,但并非罪魁祸首,有些地方也有地区冲突,但文化遗产却能够得以保留,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遗产的破坏,而非保留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排除B项;虽然巴米扬大佛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仍旧遭到了破坏,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公私博物馆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也逐渐涉及部分营销活动,主要目的是维持博物馆的经营,用于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建设,B项正确;博物馆的发展并不是新自由主义理念的产物,排除A项;博物馆与经济全球化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博物馆的自身属性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与转变的目的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埃及金字塔属于石块建筑物,其中胡夫金字塔总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修建如此大的建筑反映出古代埃及社会组织能力强大,A项正确;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古代埃及社会组织能力强大,“宗教信仰氛围浓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一些石头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不代表“物资运输依赖水运”,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文明的比较,不能得出“建筑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增添了桥梁和纽带,由此说明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C项正确;刺激旅游消费的发展是客观作用,并非主要功能,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科技创新的成果展示,排除B项;学术研究不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世界)。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公约有利于保护世界的物质文化遗产,C项正确;由材料“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艺术品或历史上有价值的纪念物”可知,材料主要在强调物质文化遗产,排除A项;文化传播以学校教育、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等为载体,这一公约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排除B项;题中不涉及司法,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国家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用于保护西藏历史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如修缮并加固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文化古迹,保护和传承藏刀工艺、格萨尔王说唱、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所学知识可知,藏族地区的佛教文化、藏刀工艺、格萨尔王说唱、藏戏等民族文化受到保护,反映出国家注重保护民族特色文化,C项正确;“开始”说法不恰当,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说明国家注重保护民族特色文化,没有体现保护西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至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从材料看到,该墓群存续时间长,排列有序,出土文物多,根据所学可推知此处可能属于名门望族的墓地,C项正确;未受到中原政权更迭影响从材料无法得出,材料只是对于墓葬排列及规模的描述,排除A项;始终得到后人世代有效保护,该说法“始终”太绝对化,排除B项;南朝厚葬观念最为浓厚,“最为”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可知,高新技术应用于甲骨文的研究与保护,拓展了文化传承途径,D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排除A项;材料没有讲述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排除B项;材料没有讲述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日本。根据材料“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各种各样的保存会、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和团体比比皆是。2002年起,日本中小学在普通课程之外增设综合学习时间,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艺能”可知,材料既体现民间团体和组织的作用,也体现学校教育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作用,C项正确;民间团体的确发挥着比较重要作用,但A项理解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表明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并行,未涉及分类保护,有形无形文化遗产并重,排除B项;材料强调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并行,未体现发挥文化遗产认知和教育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二战后条款逐渐增多;制订的组织机构众多,并且由协会等上升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以宪章、宣言、公约的形式呈现;对文化遗产的性质、价值、类别逐渐细化;将文化遗产与周边景观、环境相结合。
(2)认识: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保护和传承的意识逐步增强;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世界。特点:根据表格中的年份和公约、法律名称可得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二战后条款逐渐增多;根据表格中的颁布组织内容可得出制订的组织机构众多,并且由协会等上升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根据材料“《雅典宪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可知以宪章、宣言、公约的形式呈现;根据材料“将世界遗产划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提出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强调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景观的重要性”“将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可得出对文化遗产的性质、价值、类别逐渐细化;根据材料“提出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段的问题,即成片的历史街区或历史地段的保护”可得出将文化遗产与周边景观、环境相结合。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主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应认识到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保护和传承的意识逐步增强;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17.(1)国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府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显著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深圳深化改革开放等。
(2)促进了深圳的全方位发展,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形象;推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文化繁荣、文化强国;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为世界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借鉴等。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中国)。根据材料“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宏伟目标”可知国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材料“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总数1086所,远超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每1.63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设施、每万人拥有馆合面积约292平米、年度文献购置费将近1.4亿,电子图书总量遥遥领先,数字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可知政府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结合时代背景可知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显著增强;结合电子图书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可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结合深圳的特殊历史可知深圳深化改革开放等。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融入了市民生活,书香成为了深圳底色”可知促进了深圳的全方位发展,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形象;根据材料“在其示范影响下,大批公共阅读新空间涌现出来,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引领了全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可知推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文化繁荣、文化强国;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根据材料“深圳赢得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美誉”可知为世界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借鉴等。
18.(1)变化:复杂化,多元化。
表现:“书吏文化”:《汉谟拉比法典》;
“艺术家文化”:狮身人面像雕塑。
(2)特点:藏书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地域分布广。
价值:保存和传播古代典籍,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变化:根据材料“更加复杂”、“又有了种种新文化”可分析出复杂化,多元化。
表现:“书吏文化”:结合西亚文明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艺术家文化”:结合古埃及文明可知,狮身人面像雕塑。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私家藏书的规模及人数大幅增长”可分析出藏书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根据材料“由北向南发展,并遍布全国”可分析出地域分布广。
价值:结合书籍作用可分析出保存和传播古代典籍,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类型:纸张发明以前,书写材料主要是竹简或木板。优势: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纸张幅面宽阔,容字量大;表面平滑、书写快捷。
(2)影响: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纸质时代的到来,为执行者解决乡政弊端提供了技术条件;书写材料的变化推动了基层治理更为有效,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类型:由材料“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早期的书籍书写材料都是比较笨重的,埃及的纸草、西亚的羊皮、印度的桦树皮、中国的简牍”“比如1956年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的《仪礼》木简,这些木简为松木制成,尺寸颇长”可得出在纸张发明以前,书写材料主要是竹简或木板。第二小问优势:由材料“比如1956年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的《仪礼》木简,这些木简为松木制成,尺寸颇长,因此如果在古代的车子上运载的话,极易折断……纸传入中亚,被佛教徒使用之后,可以抄写、传播更大篇幅的佛典。”可得出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结合所学可得出纸张幅面宽阔,容字量大;表面平滑、书写快捷。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纸传入中亚,被佛教徒使用之后,可以抄写、传播更大篇幅的佛典”可得出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由材料“纸张代替简册后,基础帐簿上移至县廷制作,基层事务由县令统揽,帐簿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及所学可得出纸质时代的到来,为执行者解决乡政弊端提供了技术条件;书写材料的变化推动了基层治理更为有效,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