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练习(二)
一、选择题
1.2021年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宣传主题为“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吸烟有害健康,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杀死大量精子,降低受孕率。人产生精子的器官和受精场所分别是( )
A.睾丸和输卵管
B.卵巢和输精管
C.睾丸和子宫
D.附睾和输卵管
2.以下关于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B.禁止近亲结婚有利于减少人类遗传病的发生
C.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和男孩分别出现月经和遗精是正常生理现象
D.人的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的
3.如图所示为消化器官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③⑥
B.分布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有①⑤
C.④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
D.③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种类最多
4.长期以精米、精面为主食而又少吃水果、蔬菜的人口腔易溃疡(俗称“烂嘴”),主要原因是人体内缺乏( )
A.脂肪
B.蛋白质
C.无机盐
D.维生素
5.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相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
A.该实验可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水浴保温前分别搅拌试管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②号试管不会变蓝
D.实验可得出结论:37℃时唾液淀粉酶活性较强
6.(2021·苏州学业考)2021年5月,世界女排联赛在意大利举行,燃起了广大球迷的观赛热情。球迷在观赛时看到精彩瞬间,往往会激动得欢呼雀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简单反射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骨骼肌是产生动作的感受器
D.球迷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
7.(2021·邵阳学业考)如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的状况,图中曲线X和Y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代表小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若b代表肾脏,则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C.若b代表肺,则曲线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若b代表脑,则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8.我们跑步时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会加快。下列相关说法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系统的活动增强后,必然导致其他所有系统的活动同时增强
B.跑步时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C.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有助于更及时地排出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
D.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将有助于为动物提供更多的能量
9.(2021·宜昌学业考)下表是某医院提供的某人尿液化验的部分数据(超出正常时,+表示较多,++表示很多),下列关于尿的形成和发生病变的原因分析:①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②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③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④此人肾小球可能有炎症,其中正确的是( )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 ++ 0 1.1 1.7 0 0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在下列血管中,血液含氧浓度最大的是( )
A.肺动脉
B.肺部毛细血管
C.肺静脉
D.脑静脉
11.某同学用新鲜的猪心脏做灌流实验。他将水从猪心脏的主动脉灌入。该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从下列哪种血管内流出( )
A.肺静脉
B.主动脉
C.肺动脉
D.下腔静脉
12.如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开放
B.从③流出的血液进入主动脉,参与体循环
C.与④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里面流静脉血
D.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①和②
13.如图为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
A.1-2-3
B.2-1-3
C.3-2-1
D.3-1-2
14.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检测到的物质是( )
A.尿素
B.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
D.血细胞
15.(2021·鄂尔多斯质检)手被刺扎到会立即缩回这一反射过程中,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日常生活中问题的处理方式与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患者不能口服胰岛素——胰岛素属于蛋白质,会被分解
B.对胃有刺激的药物被装在用淀粉制作的胶囊中——胃不消化淀粉
C.胆囊炎患者不能吃油腻的食物——胆汁能乳化脂肪
D.牙龈出血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D
17.在耳的结构中,鼓膜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听小骨外与鼓膜相连,内与耳蜗相接。由此推断听小骨的作用是( )
A.接收声波
B.传导声波
C.传导振动
D.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18.血液从心脏出发,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量不变
B.氧、尿素、尿酸含量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
C.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
D.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减少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能源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植被受到破坏导致耕地减少或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20.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修复我们的地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南水北调,提高水利用率
B.“低碳”出行,出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有计划地开采地下矿产资源
D.大力开发耕地规划新城区,建造新家园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支气管在肺内形成各级分支,并在支气管最细的末端形成许多______。
(2)乙图表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______。
(3)丙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______层细胞。
(4)(2)(3)小题中所述结构特点,适于______与______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5)丙图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丁图中[3]______应处于______状态。
三、解答题
22.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下表是第三、四、五、六、七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表,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
次数 时 间 全国人口 总数(亿) 占人口百分比 年增长 率(%)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第三次 1982.7.1 10.319 51.50 48.50 106.30 2.10
第四次 1990.7.1 11.600 51.60 48.40 106.60 1.48
第五次 2000.11.1 12.953 51.63 48.37 106.74 1.07
第六次 2010.11.1 13.705 51.27 48.73 105.20 0.57
第七次 2020.11.1 14.1178 51.24 48.76 105.07 0.53
(1)我国人口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主要方法是( )
A.实验法
B.抽样调查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年增长率呈现逐年______趋势。
(3)2015年10月,我国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21年5月,全面放开三孩政策,你预测下一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增长率将会有何变化?______。
(4)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女性,请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______。
23.(2021·通州质检)同学们学完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后,认同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请据图回答(大写字母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结构)。
(1)甲图中过程A是通过______实现的;消化道中参与主要能源物质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
(2)吸收后物质c到达脑部,需经过乙图相关血管先后顺序是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3)丙图中液体e与d相比,e中成分的明显变化是______;形成液体f的基本结构是______。
(4)请从甲、乙、丙的图示中,任意列举一个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例子: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1·北京模拟)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消化后,经过小肠内表面的上皮细胞进入的过程叫做______吸收。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还有大量突起,即[①]______,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图1中A、B为人体小肠的不同肠段,由图可知______肠段的环形皱襞数量更多,表面积更大。由此推测,不同肠段吸收能力不同。
(3)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选取若干家兔进行实验(小肠结构与人相似)。
将家兔禁食12小时后,在与人体小肠A、B肠段对应的A'、B'部位用细绳结扎5厘米长的肠段,如图2所示。然后分别向两肠段内注入等量1%的葡萄糖溶液。30分钟后,检测两肠段内剩余葡萄糖含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A'肠段 B'肠段
剩余葡萄糖含量(“+”越多,葡萄糖含量越高) + ++
①本实验中,除了肠段内表面的______不同外,结扎肠段的长度、葡萄糖的注入量等方面需保持一致。
②家兔需禁食12小时的目的是避免小肠内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知,A'肠段葡萄糖的吸收量______B'肠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5.你知道吗?我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都是人体生理活动调节的结果。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节实验课上的经历来感受一下吧。
(1)课一开始,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听清老师讲话依赖于听觉。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外界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后,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通过的结构是______。
(2)实验之前,需要对照老师板书的材料用具清点实验台上的物品。你不仅可以看清近处的材料用具,也能看清远处的板书,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的______具有调节作用。
(3)实验开始后,首先要用小刀将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3块,如果不小心切了手,你会迅速缩回来并感到痛。完成缩手动作的神经结构是______;痛觉的形成是在______。
(4)实验过程中,你将滴管中的碘液精确地滴入经保温后的试管中并摇匀,此过程中起平衡和协调作用的中枢神经结构是______。
(5)“咦!为什么3支试管都变蓝呢?”,实验结束后小组内分析原因时,同学们因争论而脸红耳赤、心跳加快,此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明显增多。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通过______起作用的。
(6)由上述感受可知,通过的______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6.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有人设计实验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根据以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提出的问题:______?
(2)作出的假设:______。
某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①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②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③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些种子都没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______的影响。
(4)应再设计一组实验,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不同之处是在第______步中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______。设计这一组的作用是______。
(5)“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大家举例说明如何保护环境: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解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因此,该过程属于复杂反射,A错误;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是产生动作的效应器,C错误;视觉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折射光线)→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球迷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错误。
7.答案:C
解析:若b代表小肠,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A正确;若b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即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B正确;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C错误;若b代表脑说明在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此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D正确。
8.答案:A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其中一个系统的活动改变,必然导致其他系统活动的改变,但是不一定所有活动都增强,其他系统的活动有可能减弱。例如,饭后剧烈活动,运动系统活动增强,消化系统的活动反而减弱。
9.答案:D
解析:①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①正确;②肾动脉进入肾脏后,分支成各级小的动脉,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最后经肾静脉出肾脏。肾小球有过滤作用,血液在此处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都是肾动脉的组成部分,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②正确;③肾脏形成尿,输尿管将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因此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③正确;④图中尿液样本中有葡萄糖,但没有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此人肾小球没有病变,而是肾小管可能有炎症,重吸收作用受到阻碍,④错误。可见①②③正确。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经过体循环后,血液成分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过肺循环,静脉血又转化为动脉血,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就是肺部毛细血管,因此此处血液含氧浓度最大。
11.答案:B
解析:此题通过探究实验的现象考查心脏的血流方向。在心脏内血液由静脉流入心房,由心房流入心室,再由心室流入动脉,如果将水从猪心脏的主动脉灌入,水会从主动脉流出,因为在主动脉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此动脉瓣能够使血液由心室流入动脉,而不能倒流。
12.答案:B
解析:该图表示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 左心室流出的血液进入主动脉,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与④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里面流动脉血;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③左心室、④左心房。
13.答案:A
解析:图中1是肾静脉,2是肾动脉,3是输尿管。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大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与肾动脉相比,肾静脉内的血液中尿素浓度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重吸收,尿素被浓缩。所以,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因此3输尿管中的尿素浓度最高。
14.答案:A
解析: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但是含有尿素。血浆中含有尿素、葡萄糖和大分子蛋白质,但是不包括血细胞。原尿中有尿素和葡萄糖,但是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1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人体反射的神经中枢。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图中的②表示的是脊髓的神经中枢,故正确答案为B。
16.答案:D
解析: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药效,所以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A正确;胃不消化淀粉,只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所以对胃有刺激的药物被装在用淀粉制作的胶囊中,减少对胃的刺激,B正确;胆囊炎患者的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差,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因而胆囊炎患者不能吃油腻的食物C正确;水果和蔬菜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牙龈出血的人缺乏维生素C,应多吃水果和蔬菜,D错误。
17.答案:C
解析:耳的结构中,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鼓膜,鼓膜与听小骨相连,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可见听小骨能够传导振动。
18.答案:C
解析: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是人体血液的净化器。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废物形成尿排出体外,另外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氧气会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肾脏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会扩散进入血液,因此氧气的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多。
19.答案:C
解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负面影响的有: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消耗石油等能源、植被受到破坏。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是带来的好处,不属于负面影响。
20.答案:D
解析:南水北调,提高水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低碳”出行,出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有计划地采地下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耕地规划新城区,建造新家园,与主题不符。
二、填空题
21.答案:(1)肺泡
(2)毛细血管
(3)两
(4)肺泡 血液
(5)膈肌 舒张
解析:(1)甲图: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并在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2)从乙图可以看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丙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两层细胞。
(4)肺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5)丙图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丁图中[3]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三、解答题
22.答案:(1)C
(2)下降
(3)可能会上升
(4)多于 说明人们重男轻女现象还是很严重,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人口普查采用的是调查法。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人口年增长率逐渐下降。
(3)全面放开二孩、三孩政策后人口年增长率可能会上升。
(4)历次人口普查,性别结构中都是男性多于女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有关。
23.答案:(1)呼吸运动 唾液、肠液、胰液
(2)9→2→3→1
(3)氧气、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肾单位
(4)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增大了物质交换的面积;肾单位的数量多,增加了血液净化的面积;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的面积等
四、实验探究题
24.答案:(1)血液
(2)小肠绒毛 A
(3)小肠绒毛 原有的葡萄糖 大于 不同肠段吸收能力不同,小肠的上端吸收能力强
25.答案:(1)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或耳蜗或听觉感受器) 听觉神经
(2)晶状体
(3)反射弧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或躯体感觉中枢或大脑皮层)
(4)小脑
(5)血液运输(或血液)
(6)神经系统和激素(或神经调节和激素)
解析:(1)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外界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后,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起传导作用的是听觉神经。
(2)眼睛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
(3)反射活动都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痛觉属于高级的神经活动,是在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上形成的。
(4)起平衡和协调作用的中枢神经结构是小脑。
(5)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输到相应结构发挥作用。
(6)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6.答案:(1)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3)一定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模拟酸雨
(4)② 清水 形成对照
(5)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或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解析:(1)有人设计实验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提出问题: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针对提出的问题,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可作出假设: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该实验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如果这些种子都没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模拟酸雨的影响。
(4)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唯一,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设置另一培养皿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种子,每天喷洒清水。
(5)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环境污染,是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通过大面积植树种草,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起到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温室效应的目的;另外不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可防止臭氧层的破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等都可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