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来说明地球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其形状。认识地球仪及其作用。
2.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事例或现象与数据等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地理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勇于进取,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的大致过程。
2.识记地球的三个重要数据。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事例或现象与数据等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比较认识地球与地球仪的异同及其原因。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的大地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有多大?你是怎样知道的?我们的前人又是怎样认识大地的?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和图片,分享给全班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地球和地球仪
新授
1.地球的形状
学生看书本第一章第一节的P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5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可能出现的事例)
a.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学生活动: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三、总结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大地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2)生活中能用来证明是个球体的事例:
A.海边看帆船
B.月食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3)地球的大小——三个重要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的周长:约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四、练习
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体,地球的平均半径__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亿平方千米。
五、作业
教材P7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
六、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习题
一.基础题
1.地球形状特点? 地球是一个____稍扁、____略鼓,不很规则的_ _体。
2.地球平均半径____ 地球赤道周长____ 地球表面积:____
3.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____。赤道周长约___千米。
4.____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___是地球上的最北点。___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同赤道平行的线,叫____。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____。经线与纬线都有无数条,经线呈____方向,纬线呈____方向。 本初子午线也称______,通过英国伦敦________天文台原址;赤道是____半球的划分界线。
二.综合题
解释下列名词的含义:
地轴:
两极:
纬线:
赤道:
经线:
三.提高题
1.地球的形状是像地球仪那样规则的圆球体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地球仪又做成了圆球体呢?
2.用乒乓球(或小皮球)制作一个小地球仪,每隔20°画出全球的纬线和经线,每隔40°写出纬度和经度,并在球上标绘上我国首都北京和自己的学校所在地,看一下两地相距多少纬度和经度。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两极 赤道 球
2、6371千米 4万千米 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 4万
4、地轴
北极
南极
纬线
经线
南北
东西
0°经线
格林尼治
南北
二.综合题
地轴:假想的穿过地心的地球旋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纬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赤道:最长的纬线圈。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三.提高题
1. 地球的形状不是像地球仪那样规则的圆球体,而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因地球极半径长度与赤道半径长度相差很少,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时,这个差别就看不出了,故地球仪做成了圆球体。
2.答案提示: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为下一节课学习打下基础。具体操作学生么自己体会
课件18张PPT。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 我们每天生活的大地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有多大?你是怎样知道的?我们的前人又是怎样认识大地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导课添加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的想象:古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学习新课 “盖天说”:但一圆一方怎样连接起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人对“天圆地方”的说法加以修改。认为天像一斗笠,中间高四周低,盖在地的上面;而地像一个倒扣的大盘子,也是中间高四周低。这样天和地的连接问题就可以解决。因为此种看法是把天比做大盖子盖在地上,所以称为“盖天说”。学习新课 张衡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学习新课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学习新课 见证全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太空,终于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学习新课地球卫星影像
从遥远的太空观察地球,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结论的正确。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提高:数字说明学习新课地球仪 人们渴望能看到地球家园的全貌,希望能借助某种物体来研究地球,于是……学习新课地球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学习新课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的诞生学习新课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学习新课 仔细观察地球仪,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点和线,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吗?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地轴 地球自转轴北极点
经线南极点纬线学习新课 通过学习同学们在左图中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课堂练习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知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大地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2)生活中能用来证明是个球体的事例:
A.海边看帆船
B.月食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3)地球的大小-——三个重要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的周长:约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课堂小结板书地球和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3.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热身
1.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____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千米;
3.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是________,北极是__________。
(二)学习呈现
1.利用录像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和全班同学分享。
2.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请说出在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城市、陆地、海洋等地球事物。
(三)盘点提升
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_______ ______ 球体。
形状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_____
地球和地球仪 大小 最大周长__________
面 积____________
地球仪:______的模型
(四)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2.我们看远方驶来的船出现的过程是( )
A.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B.先看到船身,后看到船帆
C.同时看到 D.以上说法都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D.地球是一个圆的
4.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 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 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