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及其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1.(2024·北京丰台·二模)伦敦市某气象爱好者用探空气球(是一种充入氢气等密度较小气体的特制气球)将无线电探空仪携带到30~40千米的高空,用来探测温度、压力等气象要素。据此,探空气球( )
A.为了升到高空需要少充氢气 B.上升过程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C.受风带影响逐渐向西南偏移 D.上升过程中能见度先低后高
【答案】D
【详解】由材料可知,伦敦市某气象爱好者用探空气球(是一种充入氢气等密度较小气体的特制气球),为了升到高空需要多充氢气,A错误;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30~40千米处,因此经过的大气层依次为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故上升过程气温先降低后升高,B错误;伦敦位于西风带,吹西南风,受风带影响逐渐向东北偏移,C错误;上升过程中对流层大气状况复杂,能见度低,平流层大气稳定,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故能见度先低后高,D正确;故选D。
(2024·北京丰台·二模)葫芦岛南临辽东湾,多海陆风。海陆风对当地大气环境与污染物输送有重要影响。图为葫芦岛海陆风日臭氧(O3)、二氧化氮(NO2)质量浓度及气温统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 )
A.6-12时,随气温上升,O3质量浓度持续上升 B.13-15时,O3质量浓度持续上升并达最高值
C.14时气温达最高值,NO2质量浓度达最低值 D.一天中,03与NO2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始终一致
3.葫芦岛大气中O3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 )
A.太阳辐射最强之时 B.陆风势力最强时段 C.海风势力最强时段 D.NO2质量浓度最高时
【答案】2.B 3.C
【解析】2.6-12时,随气温上升,O3质量浓度先下降后上升,A错。13-15时,O3质量浓度持续上升并达最高值,B正确。读图,该日气温约在11时达到最高,C错。一天中,O3与NO2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大致呈负相关,D错。故选B。
3.葫芦岛大气中O3质量浓度最大值约出现在15时,此时前后陆地热,气压较低,海洋温度偏低,气压高,吹海风且海风势力强,C正确,B错。太阳辐射最强之时在12时前后,A错。NO2质量浓度最高时约在0时前后,D错。故选C。
【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天气系统
(2024·北京朝阳·二模)强对流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出现强降水、雷雨、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大气中有一定的水汽、上干冷下暖湿的垂直结构、上升运动是产生该天气的必要条件。每年3月前后,我国逐渐进入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下图为2024年3月31日2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当日最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的省份是( )
A.苏 B.滇 C.赣 D.晋
5.每年3月前后我国逐渐进入强对流天气高发期的原因有( )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②锋面雨带已北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多
③台风频繁登陆,提供水汽及上升动力④陆地低压逐渐增强,加剧水汽上升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应对强对流天气的正确措施是( )
A.室内人员应躲避在窗户边观察风雨 B.加固涝渍风险较高的农田排水设施
C.户外人员应当就近躲避于地下通道 D.雷雨来临时迅速向临近开阔地转移
【答案】4.C 5.B 6.B
【解析】4.选项四个省份(江苏、云南、江西、山西),只有在江西省附近出现闭合等压线,结合图中气压分布(南京北部和南部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012.5和1010,结合该数值递变规律,南昌外围闭合等压线数值应为1007.5),江西省附近出现区域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最有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选项其他省份未受低压系统影响,也没有位于低压槽线附近,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不大。C正确,排除ABD。故选C。
5.春季气温回升快,对流增强,且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易形成锋面。同时,春季陆地随着气温回升,陆地低压逐渐增强,加剧水汽上升运动,强对流天气高发,①④正确。3月前后锋面雨带尚未北上,②错。台风登陆集中在7-11月,3月台风登陆很少,③错。故选B。
6.室内人员应远离窗户,A错。对强对流天气降雨多且集中,对于涝渍风险较高的农田,应加固排水设施,B正确。户外人员应远离地下通道,C错。雷雨来临时应远离开阔的地方(旷野、露天停车场、运动场等),D错。故选B。
【点睛】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和飑线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它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大气环流与气候
7.(2024·北京丰台·二模)读图,秦岭站( )
①东北方向的大洋是太平洋 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降雪少
③极昼长达半年,便于科学考察 ④利于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等科学研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结合图中秦岭站和经纬度位置,东北方向的大洋是太平洋,①正确;并非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还受极地东风带的影响,②错。并没有位于极点附近,极昼时长不到半年,③错。秦岭站靠近罗斯冰架,可以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开展冰间湖生态过程、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等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④正确。故选D。
(2024·北京丰台·二模)图为黑龙江省某年11月-次年3月降雪量和大于等于5mm降雪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 )
A.降雪量最大差值超过50mm B.西部地区降雪量多于东部地区
C.降雪天数最多的地区即为降雪量最大的地区 D.降雪量最大地区出现≥5mm降雪日数可能较多
9.形成牡丹江与佳木斯降雪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差异 D.纬度位置
【答案】8.D 9.C
【解析】8.区域降水量最少介于10-20mm,最大介于50-60mm,差值介于30-50mm,降雪量最大差值不超过50mm,A错。西部地区降雪量少于东部地区,B错。降雪天数最多的地区与降雪量最大的地区并不重叠,C错。降雪量最大地区出现≥5mm降雪日数在2天左右,出现≥5mm降雪日数可能较多,D正确。故选D。
9.牡丹江靠近长白山区,受地形影响,降雪量大,佳木斯所处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对水汽抬升有限,降雪量较少,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差异,C正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D错。大气环流差异不大,B错。故选C。
【点睛】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山地迎风坡,含有水汽的空气受地形阻挡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
降雨,降水一般从山麓向山顶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且空气下沉干绝热增温(海拔每下降100m,气温升高1℃),形成焚风效应。
10.(2024·北京顺义·二模)图为科尔沁左翼后旗位置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科尔沁左翼后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科尔沁左翼后旗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由于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土地退化严重。
(2)说明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土地退化过程。
近年来,科尔沁左翼后旗大力推广浅埋滴灌技术,实现农业增产。浅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带(管)埋入地表下5~7厘米土层,然后将滴灌带(管)与地上支管连接,将水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促进农作物生长,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
(3)简述科尔沁左翼后旗采用浅埋滴灌技术对其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特点:年降水量大致400mm左右;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的空间差异性较大。
原因:从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水汽越来越少。
(2)人口大量增加,粮食需求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植被覆盖少(裸露面积大);该地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冬春季节多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加剧;导致土地沙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浅埋滴灌技术将水肥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节省施肥量;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位置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降水影响因素、荒漠化及防治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可知,该地区正好位于400mm等降水量附近,故年降水量大致400mm左右;从分层设色图可知,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从509mm到369mm,降水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原因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从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水汽能达到的能力逐渐减弱;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水汽越来越少,降水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大量增加,食物需求大量增加;畜牧业产出不如种植业多,因此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植被覆盖少,裸露面积大,草场变成农田,季节性收割使地表失去保护;该地降水变率
大,夏季多暴雨,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冬春季节多大风,对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壤的侵蚀加剧;长此以往导致土地沙漠化,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变成没有植被覆盖的流动的沙地。
(3)浅埋滴灌技术将水肥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缓解当地粮食短缺;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增长;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节省施肥量,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水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土壤水分提升,有助于恢复植被,减少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
11.(2024·北京海淀·二模)下图为哥伦比亚地形与水系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哥伦比亚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说明地形对马格达莱纳河流向的影响。
表:马格达莱纳河两水文站月平均流量数据(单位:立方米/秒)
月份水文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卡拉马尔 6600 4200 4000 4300 6600 8000 7900 7300 7500 8200 9900 9800
贝里奥港 1900 1000 1100 1500 1900 1600 1500 1100 1000 1500 1900 1500
(3)依据表数据,在绘图区补充水文站名称和纵坐标信息,完成两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并比较两站流量特点。
【答案】(1)西部为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形成高原山地气候,东部、西部沿海地区海拔较低,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形成从山麓到山顶的气候重直差异等,
(2)马格达莱纳河流域地势整体为南高北低,河流干流大致由南向北流;干流两侧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其东侧支流多由东向西流、西侧支流多由西向东流等。
(3)绘图略,卡拉马尔站比贝里奥港站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分析】本题以哥伦比亚地形与水系图为背景,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等知识,要求考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相关地理信息,并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考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西部为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东部为平原,所处地区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地带性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因为山体高大,气温低,形成高原山地气候,且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差大形成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气候差异;东部及西部沿海地区海拔低,为热带雨林气候。
(2)读图可知西部有高大山脉,地形整体上西高东低,南部山脉的海拔比北部高,地形影响河流流向。马格达莱纳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所以河流干流大致是由南向北流;干流两侧山脉呈南北走向,所以东侧支流由东向西流,西侧支流由西向东流。
(3)根据图表信息绘图,纵坐标为河流流量,横坐标为月份,因为卡拉马尔和贝里奥港的流量差异大,所以纵坐标最好以1000立方米/秒为单位距离,设置10个分格,读图可以看出卡拉马尔站的流量大,季节变化明显。
12.(2024·北京丰台·二模)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为东北地区2012年10月1日~2013年4月20日区域平均累积降水量、日平均气温及历史同期降水量、日平均气温。
该时段区域平均值 历史同期均值
累积降水量/mm 135.17 80.95
日平均气温/℃ -7.2 -5.9
下图为东北地区2012年10月~2013年4月上中旬累积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1)概括东北地区2012年10月~2013年4月上中旬降水量、气温的特征。
东北地区入冬早晚、秋冬季降水量多少、春季气温回升快慢等因素会影响土壤水热条件,进而影响
春耕整地和春播进程。2013年春季东北地区土壤湿涝明显。
(2)分析东北地区2013年春季土壤湿涝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答案】(1)区域累积降水量比历史同期高;从各月情况来看,除2013年1、4月降水量偏少外,其余各月偏多。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除2012年11月气温略高于历史同期外,其余各月偏低,特别是2012年12月和2013年4月,偏低幅度较大。
(2)2012年秋季当地降温降雪早,秋冬季节降水量大,土壤锁水量大;冬季气温异常偏低且持续时间长,冰冻厚度大;2013年春季气温回升慢,土壤解冻晚,化冻深度浅,水分下渗量小,且蒸发弱,土壤中水分异常偏高,出现湿涝灾害。湿涝灾害使当地春耕春播推迟。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2012年10月1日~2013年4月20日区域平均累积降水量、日平均气温及历史同期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表格等为背景材料,涉及气候特征、洪涝灾害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表格与图可知,降水量从总降水量与季节变化的角度概括,总体看区域累积降水量135.17mm比历史同期80.95mm高;从各月情况来看,除2013年1、4月降水量偏少外,其余各月偏多。气温日平均气温-7.2℃较常年同期-5.9℃偏低;除2012年11月气温略高于历史同期外,其余各月偏低,特别是2012年12月和2013年4月,偏低幅度较大。
(2)由材料可知,东北地区入冬早晚、秋冬季降水量多少、春季气温回升快慢等因素会影响土壤水热条件,结合图表,2012年秋季当地降温降雪早,秋冬季节降水量大,土壤锁水量大,土壤水分含量高;该时段区域平均值较历史同期均值偏低,冬季气温异常偏低且持续时间长,冰冻厚度大;2013年春季气温回升慢,温度低,土壤解冻晚,解冻深度浅,水分下渗量小,且蒸发弱,土壤中水分异常偏高,出现湿涝灾害,湿涝灾害使当地春耕春播推迟。大气运动及其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1.(2024·北京丰台·二模)伦敦市某气象爱好者用探空气球(是一种充入氢气等密度较小气体的特制气球)将无线电探空仪携带到30~40千米的高空,用来探测温度、压力等气象要素。据此,探空气球( )
A.为了升到高空需要少充氢气 B.上升过程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C.受风带影响逐渐向西南偏移 D.上升过程中能见度先低后高
(2024·北京丰台·二模)葫芦岛南临辽东湾,多海陆风。海陆风对当地大气环境与污染物输送有重要影响。图为葫芦岛海陆风日臭氧(O3)、二氧化氮(NO2)质量浓度及气温统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 )
A.6-12时,随气温上升,O3质量浓度持续上升 B.13-15时,O3质量浓度持续上升并达最高值
C.14时气温达最高值,NO2质量浓度达最低值 D.一天中,03与NO2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始终一致
3.葫芦岛大气中O3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 )
A.太阳辐射最强之时 B.陆风势力最强时段 C.海风势力最强时段 D.NO2质量浓度最高时
天气系统
(2024·北京朝阳·二模)强对流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出现强降水、雷雨、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大气中有一定的水汽、上干冷下暖湿的垂直结构、上升运动是产生该天气的必要条件。每年3月前后,我国逐渐进入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下图为2024年3月31日2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当日最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的省份是( )
A.苏 B.滇 C.赣 D.晋
5.每年3月前后我国逐渐进入强对流天气高发期的原因有( )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②锋面雨带已北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多
③台风频繁登陆,提供水汽及上升动力④陆地低压逐渐增强,加剧水汽上升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应对强对流天气的正确措施是( )
A.室内人员应躲避在窗户边观察风雨 B.加固涝渍风险较高的农田排水设施
C.户外人员应当就近躲避于地下通道 D.雷雨来临时迅速向临近开阔地转移
大气环流与气候
7.(2024·北京丰台·二模)读图,秦岭站( )
①东北方向的大洋是太平洋 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降雪少
③极昼长达半年,便于科学考察 ④利于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等科学研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北京丰台·二模)图为黑龙江省某年11月-次年3月降雪量和大于等于5mm降雪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 )
A.降雪量最大差值超过50mm B.西部地区降雪量多于东部地区
C.降雪天数最多的地区即为降雪量最大的地区 D.降雪量最大地区出现≥5mm降雪日数可能较多
9.形成牡丹江与佳木斯降雪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差异 D.纬度位置
10.(2024·北京顺义·二模)图为科尔沁左翼后旗位置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科尔沁左翼后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科尔沁左翼后旗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由于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土地退化严重。
说明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土地退化过程。
近年来,科尔沁左翼后旗大力推广浅埋滴灌技术,实现农业增产。浅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带(管)
埋入地表下5~7厘米土层,然后将滴灌带(管)与地上支管连接,将水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促进农作物生长,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
简述科尔沁左翼后旗采用浅埋滴灌技术对其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11.(2024·北京海淀·二模)下图为哥伦比亚地形与水系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哥伦比亚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说明地形对马格达莱纳河流向的影响。
表:马格达莱纳河两水文站月平均流量数据(单位:立方米/秒)
月份水文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卡拉马尔 6600 4200 4000 4300 6600 8000 7900 7300 7500 8200 9900 9800
贝里奥港 1900 1000 1100 1500 1900 1600 1500 1100 1000 1500 1900 1500
依据表数据,在绘图区补充水文站名称和纵坐标信息,完成两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并比较两站流量特点。
12.(2024·北京丰台·二模)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为东北地区2012年10月1日~2013年4月20日区域平均累积降水量、日平均气温及历史同期降水量、日平均气温。
该时段区域平均值 历史同期均值
累积降水量/mm 135.17 80.95
日平均气温/℃ -7.2 -5.9
下图为东北地区2012年10月~2013年4月上中旬累积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概括东北地区2012年10月~2013年4月上中旬降水量、气温的特征。
东北地区入冬早晚、秋冬季降水量多少、春季气温回升快慢等因素会影响土壤水热条件,进而影响春耕整地和春播进程。2013年春季东北地区土壤湿涝明显。
(2)分析东北地区2013年春季土壤湿涝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