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变化的量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情境,了解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变化的量,理解“相关联的量”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了解用“文字”“表格”“图像”“式子”等方式表示变化的量。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 2. 了解用“文字”“表格”“图像”“式子”等方式表示变化的量。 教学难点: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感受变量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小课堂,我们将来学习《变化的量》。我们发现,生活中,“变化”无处不在。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更替变化;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再如:小汽车行驶的时间越长,路程也会越长;一本故事书,已看的页数越多,未看的页数就越少。这里的“时间”“路程”“已看的页数”“未看的页数”都是变化的量。 师:那么,变化的量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呢?量在变化中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二、用表格表示相关联的量 师:这是“妙想”的成长情况记录表(如下图),从中你能找到变化的量吗? 师:这两个量在变化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规律?(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数学上,我们把这两个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三、用图像表示相关联的量 师:这两个量除了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请看(如下图) 1.从图中,你还能找到“相关联的量”吗? 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能直观地看出“妙想”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3.“妙想”的体重会一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吗?(不会,到一定的年龄体重就不会增加了。得出:在不同阶段,“相关联的量”之间的规律可能是不一样的。) 师:下图是“沙漠之舟”——骆驼的体温变化情况。 1.图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是在什么时候?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低是多少?是在什么时候? 3.我们发现骆驼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呈上升、下降,再上升、下降的规律。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叫做“周期性变化”。前面提到的“春夏秋冬”“太阳东升西落”也都是“周期性变化”。 四、用式子表示相关联的量 师: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示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呢?请看(如下图)。 1.这里“相关联的量”是谁? 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1分钟叫的次数 ÷ 7+3=气温) 3.如果用n表示蟋蟀每分钟叫的次数,用t表示当时的气温。那么这个式子可以怎样表示?(n÷7+3=t) 4.当n=210时,t=?,当n=217时,t=?。这里的n可以是任何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