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一、基础性目标: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二、拓展性目标:品味语言,欣赏本文艺术表现手法,探寻本文游记体散文的审美意境。
三、挑战性目标:结合背景,了解本文的文化意义和其精神实质。
学习目标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资 料 链 接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简 介 作 者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一居士的由来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
仕或未仕的人为居士
李 白
杜 甫
苏 轼
王安石
李清照
辛弃疾
青莲居士
少陵野老
东坡居士
半山老人
易安居士
稼轩
太白
子美
子瞻
介甫
幼安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被贬滁州,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秀。公务之余常到山上玩赏,和黎民百姓同乐同游。一天他同智仙和尚对弈,棋盘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观战的人围了石头一圈,突然间都被大雨淋了个湿透。老樵夫快言快语,建议在此建个亭阁。于是智仙筹资快速建成,可惜一时没有名称。
文史趣话:关于《醉翁亭记》传说
这天欧公在此应酬,喝得醉醺醺的,吩咐随从拿来“四宝”,“醉翁亭”匾一挥而就。尔后写下《醉翁亭记》,抄贴滁城六大门楼,恳请城民帮助修改,并刻碑立于亭右。
老樵夫赶来建言:“开头这山那山有点啰嗦”。“虽然写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许多山头被丢”。欧公拿来大笔一划,开头一段全部删掉。添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大字,言简意赅山山都有。
环滁( ) 琅琊( )
山之僧( ) 暝( )
晦明( ) 伛偻( )
山肴( ) 野蔌( )
觥筹( ) 弈( )
chú
láng yá
sēng
míng
huì
yǔ lǚ
yáo
sù
gōng chóu
yì
读一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表判断,是
山谷
表并列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环绕、围绕
幽深秀丽
译一译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山路行走
从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
取名
靠近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紧靠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来命名的。
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取别号
叫做
太守同客人到这里来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他的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之中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情趣
领会
寄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谷里就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繁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泉水低落而石头显露,是山中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因此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表顺承
烟云聚拢
昏暗
开放
阴暗
草木茂盛
雾气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和孩子
停止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呼喊,后面的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背着东西的人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甘甜,酒色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在摆放在面前,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表顺承
表并列
在前面(名作状)
摆放
钓鱼
靠近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箭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起有时坐下,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脸色苍白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射箭
下棋
酒杯和酒筹
苍老的容颜
相当于“于”
尽兴地喝酒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枝叶茂密成荫
鸟儿到处鸣叫
以……为乐
是
用文章记述
跟从
不久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四处散开,太守回家,宾客们跟随。树林茂密荫蔽,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游人离去,鸟儿欢乐。但是鸟儿只懂得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游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欢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懂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3)
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山间朝暮四季景色。
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第四部分(4)
总结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理结构
拍摄地点
拍什么
怎么拍
拍特点
滁州城中
远景
山
环滁群山
西南诸峰
琅琊山
尤美
蔚然深秀
多
赏画面
上山路上
水(酿泉)
潺潺、泻出
亭(醉翁亭)
翼然
近景
特写
总写
拍摄地点
拍什么
怎么拍
拍特点
醉翁亭
朝暮景
明
晦
远景
四时景
春花幽香
夏木繁阴
秋霜高洁
冬泉枯竭
特写
乐趣山景
拍摄地点
拍什么
怎么拍
拍特点
醉翁亭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往来而不绝
杂然而前陈
起坐而喧哗
颓然乎其间
远景
近景
近景
特写
欢闹宴景
拍摄地点
拍什么
怎么拍
拍特点
太守归
宾客从
夕阳
散乱
全景
禽鸟乐
阴翳
鸣声
特写
醉翁亭
去掉“也”字后,读一读,交流朗读感受。
品语言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陈述句:
去掉“也”字气息短促不畅、生硬滞涩,“也”字化呆板为神奇,任性自得、舒卷自如。
“也”字轻快陶然,若行云流水。
“也”字直抒胸臆时,气息圆润流畅,可舒缓吟咏。
判断句:
“也”字介绍人物时,肯定简洁明快。
去掉“而”字后,读一读,交流朗读感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朝而往,暮而归。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掉“而”字,语言显得过于精炼,读来非常紧迫急促。
“而”字使文章内容舒缓从容,把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的表现出来。
“而”字增加了抒情性。
“而”字有内在的韵律美。
第四段中乐有哪三种情境?
本段中“乐”的三种情境是:
一、禽鸟之乐;
二、游人之乐;
三、太守之乐。
探精神
本文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
山水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宴酣之乐、太守之乐
滁人之乐与太守之乐有无关系?
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滁人欢乐情形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他们生活安定富足,这是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直接关系的。
太守是为此而乐。能与民同乐,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
作者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
材料一:欧阳修在给朋友的信中评述前世名人: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戚戚无异庸人。
材料二:公之在滁......民安其政。盖自公至州,无不获之岁,无不给之民,民乐丰登,故公得与四方宾客及是州之民,日游览于山水之胜而乐也。(林文俊《送郑君有章守滁州序》)
欧阳修之思
材料三:某(欧阳修自称)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久之适而已,小帮为证,期年粗有所成,故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 (欧阳修《与梅圣俞四十六通》其二十)
材料四:欧阳修到滁州,第二年在醉翁亭外修建了丰乐亭,而后又在丰乐亭不远处修了一座亭子,并起名为醒心亭,曾巩来拜访欧阳修时,欧阳修请他作《醒心亭记》,曾巩在文中写道“其心洒然而醒”。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作为个人:抒发了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中心
作为官员: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