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情评估达标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创作于中世纪的法国文学《列那狐的故事》是一部讽刺作品。它以兽寓人,并且赋予群兽以人的行动、语言、思想和感情。主人公列那狐的形象特别复杂,他与弱小一起,却也欺压弱小,他左右逢源,花言巧语获得了象征国王的狮王的认可,他与狼较量,是机智狡猾的封建逆臣。这一作品( )
A.成为西欧文化的主流 B.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C.反映市民阶级的理想 D.缓和西欧社会矛盾
2.9世纪西欧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表明中世纪西欧( )
A.政权兼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B.封君封臣制渗透着契约理念
C.“有限王权”思想已是社会共识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日益削弱
3.14世纪,英国埃尔顿庄园的领主把19个茅舍农告上法庭,他们被指控没有将牧草装上马车。庄园法庭根据佃农需“用自己的时间割半英亩草,作为地租缴纳,并要垛成堆”的劳役惯例规定,判定佃农胜诉。据此可知( )
A.领主佃农法律地位平等 B.封建庄园蕴含契约精神
C.领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D.佃农赋役负担有所减轻
4.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农奴通过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来取得少量份地作为生活来源,同时还需要使用领主的某些用具并交使用费,过节要给领主送礼,给教会交什一税,向庄园外面嫁女儿要交婚姻捐,继承份地要交继承捐。材料旨在说明中古西欧庄园( )
A.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催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C.是独立自治的基层组织 D.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5.公元537年完工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因在平面十字形建筑上方建造巨大的圆形穹顶而闻名于世,是拜占庭建筑代表。而它的建筑形制深受古罗马长方形大会堂建筑的影响(见下图)。由此可见( )
A.基督教文化起源于拜占庭 B.东西方文化交汇影响了建筑形制
C.古罗马文化源于东方文明 D.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决定建筑风格
6.13世纪的意大利,进入城市执政圈已不再基于财富、地位或资历,而多依赖于市民选举;权势人物和家族的影响被秘密投票、连任次数等限制。城市最高权力机关“市政会”的代表也多由行会推举,故也叫“行会厅”。这些现象出现( )
A.孕育了近代政治文明的要素 B.折射出王权力量的日益衰落
C.反映了封建特权阶级的终结 D.迎合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12世纪末,伦敦市民声称:“无论伦敦发生任何变故,伦敦将只奉伦敦市长为国王。”1215年,伦敦市民与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渐进性 B.地方割据势力的日益膨胀
C.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民主基因 D.社会舆论影响政局的变化
8.中世纪中期(1000—1300年)的法国,国王直接控制着许多城市,其市长往往由国王任命或是国王的亲信,国王还通过城市同地方领主作斗争,发展一系列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措施。有的城市及市民还会帮助国王进行战争。这( )
A.导致了封建生产关系解体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兴起
C.削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力 D.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9.有学者指出,从842年《斯特拉斯堡誓言》、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到1356年《朗格多克公社宣言》,“西欧封建主义获得了它的最原始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他的国王逆法律而行时,可以抗拒国王和法官,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他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这反映了( )
A.领主附庸关系包含原始契约因素 B.王权削弱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宗教改革宣扬了民族和国家意识 D.国君与诸侯间关系持续紧张
10.中古前期,封臣率骑士作战的时间一般以40天为限。按封建法,如果服役期满,封臣就可以率军撤离战场。如果战争没有结束,而封臣因已服役期满要撤离战场,就必然导致战争失败。于是在12、13世纪,西欧诸国先后改纳盾牌钱,即封臣不再带领骑士为国王作战,而是将作战费用折算为物款向国王缴纳。这一转变( )
A.强化了国王的征税权 B.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C.加速骑士阶层的衰落 D.直接提高军事战斗力
11.石广盛在《欧洲中世纪大学研究》中指出:“从一开始教皇就给予大学以保护和支持,比如巴黎大学的特许状……教皇当然是为了教会的利益,他们强调了学习对信仰的重要性。”这说明了( )
A.教皇无条件支持大学 B.发展大学有利于维护教会的地位
C.教会希望大学成为教育中心来干扰学生认知 D.中世纪大学没有特权
12.中古时期的西欧作为基督教统治的统一文明区,曾经长期存在着“神学教条充斥意识形态,人们普遍将‘国家’视为领自上帝的一方封土,国王虽然是贵族们的封君,但在上帝面前也不过是一级封臣”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国王统治权进一步巩固 B.宗教神权与世俗政权并重
C.民族主权国家尚未建立 D.王权合法性源于宗教神权
13.法王腓力四世(1268—1314)于1301年将法国大主教以叛国罪投入监狱;1303年,又派人攻入教皇住所,将教皇凌辱殴打一顿,致使其几周后便死去。1305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一名法国主教当上教皇,取名克雷芒五世。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君主借助宗教改革加强王权 B.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开始出现
C.世俗权力打击和利用了教权 D.教会势力已被王权彻底击溃
14.随着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级由一个从事工商业的普通社会集团变成一个为王侯政权所承认的合法集团,封建贵族和王权再也无法忽视他们的利益诉求,甚至会与市民阶级中的代表进行谈判协商,就公共问题达成一致。这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城市逐渐摆脱封建势力的控制 B.社会权力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C.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快速发展 D.国王的权力进一步遭到了削弱
15.查士丁尼时期受战争的影响,帝国政府提高了波斯原丝售价,君士坦丁堡等地的丝绸贸易商也只能提高丝绸售价。为此,查士丁尼颁布立法,宣布丝绸服装的售价不得超过每磅8个金币,违法者将被罚没财产。这说明( )
A.帝国战争激化了国际贸易冲突 B.罗马法侧重保护私有财产
C.东罗马帝国对丝绸贸易的控制 D.拜占庭阻断了东西方商路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古时期西欧部分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020年 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167年 英国牛津大学正式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年 曾就读于博洛尼亚大学的但丁,成为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2年 法王腓力四世召开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宣布教皇元权干涉法国内政。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出现的进步因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中世纪城市的不断兴起和发展,城市内定居的人数不断增加……城市通常极其拥挤,街道两旁铺满了房屋和店铺,街上有清洁工人每天清除垃圾,城里还有公共的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12世纪早期的英国,甚至还出现了公共厕所。
——朱新超《11世纪复兴后的西欧城市概况》
材料二 “国王是整个封建等级制度的最上级,是附庸不能撇开不要的最高首脑,而同时他们又不断地反叛这个最高首脑。”这些革命因素中,能给王权最大支持的,就是城市。城市为王权所借重,首先是由于它的经济力量,还在于城市能直接与封建领主对抗和以武装力量为王室服务。作为回报,城市获得特权证书而成为自由城市——享有土地自由、财政独立等权利,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据黄健荣《中古西欧城市与王权的盟友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城市兴起与王权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那些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纳定额赋税。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
——摘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三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四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各城市都采取了哪些手段或方式?最早为城市的重新兴起作出贡献的社会阶层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阐释.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征服南意大利的过程中,罗马人与遍布在当地的希腊城邦发生了密切接触,希腊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了罗马人。罗马人如饥似渴地接受了希腊的建筑、绘画、雕塑、语言,哲学、戏剧、宗教。随着罗马大军向东地中海世界的扩张,其文化也进入了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地区,它们对罗马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两河流域的太阳神马尔杜克和埃及女神伊西斯都进入了罗马万神殿,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罗马就像一个熔炉,各种文明在这个新形成的大帝国中进行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袁波《古罗马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二 拜占庭人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崇尚文学、热爱艺术、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并在前人取得的成就上再创辉煌。当西欧各国都处于粗俗无知的愚昧状态时,君士坦T堡已拥有相当的文化繁荣。它的文化对周边的基辅罗斯、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宗教信仰。有伊斯兰信仰的武装的阿拉伯人……占领了原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大片领土,他们从那里学习到了罗马的政治理论思想、古希腊和君士坦丁堡的历史文化,从而将中世纪的阿拉伯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摘编自任罪、杨文雅《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文化发展传播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拜占庭文化对古代世界文明的贡献。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世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诞生,《列那狐的故事》中列那狐与狼的较量象征着市民阶层与封建势力的斗争,骗过了狮王得到认可说明他与国王合作,他与弱小一起却也欺压弱小,说明他是城市市民又与市民有矛盾,这反映了中世纪城市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学的特点,C项正确;据所学,市民文学并未成为主流文化,排除A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思想才是挑战教皇的权威,排除B项;西欧社会矛盾并未因这一作品而缓解,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封臣在封君保护其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才愿意承担封臣对封君的义务,这反映出封臣和封君间存在一定的“契约”关系,B项正确;中世纪时期西欧分裂割据,未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封臣与封君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与“有限王权”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无关,且材料未涉及中世纪人身依附关系的前后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4世纪英国埃尔顿庄园的领主将19个茅舍农告上法庭,原因是他们没有按照要求将牧草装上马车。然而,庄园法庭根据佃农需“用自己的时间割半英亩草,作为地租缴纳,并要垛成堆”的劳役惯例规定,判定佃农胜诉。这表明庄园法庭在审理案件时,依据的是既定的劳役惯例,而不是领主的个人意愿,这体现了契约精神,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领主与佃农的法律地位不平等,排除A项;庄园法庭判决依据的是惯例,不是法律,而且庄园法庭的法律主要是维护领主的权力,不是限制其权力,排除C项;“佃农赋役负担有所减轻”也与题目描述不符,因为佃农仍然需要按照劳役惯例完成割草的工作,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材料“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使用领主的某些用具并交使用费”“给教会交什一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需要承担劳役和各种捐税,被各种封建义务束缚,被领主严格控制,说明中古西欧庄园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庄园生产生活所需主要由庄园自己生产,不能得出自给自足,排除A项;严格的人身束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农奴承担的封建义务,而非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组织生产和裁决纠纷,不能得出独立自治,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罗马文化对分裂后的东罗马帝国的影响,教堂建筑形制上有相似性。B项正确;基督教起源中东巴勒斯坦地区,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是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但其自身信奉的东正教,其文明的根基仍然是古代的希腊—罗马的西方文明,排除C项;材料没体现经济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 世纪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城市,其统治阶层来源更广,且多由市民选举;城市最高统治机关则由城市各行会共同组成,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城市已出现一定的民主政治的因素,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王权弱小,教权和贵族势力较强,其城市的发展与王权日益衰落无关,排除B项;“终结”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C项;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末,英国伦敦。题干中“只奉伦敦市长为国王”“迫使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等信息体现了自治、民主等色彩,C项正确;“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应为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排除A项;该时期的伦敦属于中世纪自治城市,故“地方割据势力”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社会舆论”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伦敦市民与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中期的法国。结合所学,城市位于地方领主的领地上,遭到地方领主的剥削,另外地方领主在自己领地内有独立的权力,挑战国王权威,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材料中,城市与国王合作共同与“地方领主斗争”,有利于加强王权,促进以国王为中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兴起,B项正确;中世纪中期(1000—1300年)法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并未解体,排除A项;16世纪宗教改革削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世纪中期(1000—1300年)的法国等级森严,教士、贵族、平民这种等级制度直至法国大革命才废除,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的欧洲,臣民对君主具有反抗的权利(如果君主逆法而行),同时也要履行效忠的义务,其符合原始契约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的领主附庸关系的特点,并未反映王权的强化或削弱,也未反映国君与诸侯间关系 的状况,排除 B、D两项;材料与宗教改革以及民族和国家意识无关,排除C项。故选A 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于是在12、13世纪,西欧诸国先后改纳盾牌钱,即封臣不再带领骑士为国王作战,而是将作战费用折算为物款向国王缴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诸国实行纳盾牌钱,给予君主收缴盾牌钱的权力,扩大了政府的财源,强化了国王的征税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表现出盾牌钱的征收对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在12、13世纪,骑士阶层依然是封建社会的阶级基础,改纳盾牌钱不会加速骑士阶层的衰落,排除C项;缴纳盾牌钱封臣不用去参加战争,不会提高封臣的作战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时期(欧洲)。根据题目可知,教皇支持大学是为了维护“教会的利益”,强调“学习对信仰的重要性”,说明大学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教会的地位,B项正确;教皇无条件支持大学的说法与题目中教皇“为了教会的利益”不符,排除A项;题目反映的是教皇利用大学巩固宗教信仰,没有提到教会希望大学干扰学生认知,排除C项;题目没有提及大学的特权,且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材料表明,中古时期的西欧作为基督教统治的统一文明区,国家的政治独立性被弱化,宗教神权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这表明民族主权国家尚有待建立,C项正确,排除B项;在这种形势下,国家作为政治组织若隐若现,国王的权力也时有时无、时大时小,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王权合法性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初(法国)。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初,法国国王通过凌辱教皇以及让法国人当上教皇等手段,打击了教会势力,加强了王权,反映出世俗权力打击和利用了教权,C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A项;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早就出现,并不是在此时才开始,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化,伴随着王权的强化,教会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未被王权彻底击溃,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市民阶级由一个从事工商业的普通社会集团变成一个为王侯政权所承认的合法集团,封建贵族和王权再也无法忽视他们的利益诉求,甚至会与市民阶级中的代表进行谈判协商,就公共问题达成一致”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以至于封建贵族和国王不得不重视并与他们进行谈判协商。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欧洲社会权力结构的多元化趋势,B项正确;城市逐渐摆脱封建势力的控制”虽然在中世纪后期确实有发生,但题目并没有直接提到这一点,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快速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世纪后期的经济变化,但题目主要讨论的是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而不是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主旨“社会权力结构的多元化趋势”,而“国王的权力进一步遭到了削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查士丁尼时期(东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查士丁尼颁布立法控制丝绸价格,说明东罗马帝国对丝绸贸易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国际贸易冲突的信息,排除A项;查士丁尼颁布立法控制丝绸价格,违法者将被罚没财产,可见,没有体现罗马法侧重保护私有财产,排除B项;材料只是限制价格,没有阻断商路,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特征: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基督教会影响巨大。
(2)因素:王权逐步得到强化;城市兴起并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兴办大学,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萌生并逐渐得到传播。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根据材料“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可知,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经济与农奴制;根据材料“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可知,基督教会影响巨大。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根据材料“法王腓力四世召开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宣布教皇元权干涉法国内政”“法王腓力四世强行拥立法籍教皇克雷芒五世,并将教廷迁至法国控制的寸维农”可知,王权逐步得到强化;根据材料“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随后,城市逐渐兴起”可知,城市兴起并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根据材料“号称‘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罗马法律”“英国牛津大学正式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可知,兴办大学,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曾就读于法国蒙特波利大学的彼特拉克,因思念死于黑死病的劳拉始撰《歌集》”可知,人文主义思想萌生并逐渐得到传播。
17.(1)表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
(2)关系:城市兴起与王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借助王权来反抗封建割据势力和封建领主对其剥削压迫,获得了自治权;另一方面,王权也给予了城市各种特权,如土地自由、财政独立等权利,以换取城市对王权的支持。历史作用:这种关系不仅有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还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古时期的欧洲。表现:由材料一中“随着中世纪城市的不断兴起和发展,城市内定居的人数不断增加”可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由“街上有清洁工人每天清除垃圾,城里还有公共的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可知,城市环境不断改善;由“12世纪早期的英国,甚至还出现了公共厕所”可知,城市设施不断完善。
(2)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古时期的欧洲。关系:由材料二中“能给王权最大支持的,就是城市。城市为王权所借重,首先是由于它的经济力量,还在于城市能直接与封建领主对抗和以武装力量为王室服务”及“作为回报,城市获得特权证书而成为自由城市——享有土地自由、财政独立等权利,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可知,王权也给予了城市各种特权,如土地自由、财政独立等权利,以换取城市对王权的支持;城市借助王权来反抗封建割据势力和封建领主对其剥削压迫,获得了自治权。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如政治上,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经济上,有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18.(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方式:金钱赎买;武装斗争。阶层:手工业者和商人。
(3)观点:欧洲的中世纪时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阐释:城市:城市自治权的萌发、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大学的发展;社会结构:市民阶级壮大;政治势力:专制王权的强大时代。由此可见,这些变化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据材料“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得出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据材料“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及所学得出经济上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据材料“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得出思想文化上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第一小问方式:据材料“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得出金钱赎买;据材料“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得出武装斗争。第二小问阶层:根据课本知识,从城市居民的角度分析可知,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市的主要居民。因此,最早为城市的重新兴起作出贡献的社会阶层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3)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得出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阐释:据材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结合所学得出城市自治权的萌发、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创造了新的文化”得出大学的发展;据材料“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得出市民阶级壮大;据材料“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得出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据所学知识,还可从专制王权的强大分析总结。
19.(1)有利条件: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罗马帝国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和融合;具有数千年历史文明对罗马文明的影响;罗马帝国自身文明的基础。
(2)贡献:拜占庭文化的繁荣给世界的文明留下辉煌的成就;它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宗教信仰;罗马的政治理论思想、古希腊和君士坦丁堡的历史文化推动了阿拉伯文明走向高潮。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罗马帝国时期(世界)。有利条件: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据材料“罗马就像一个熔炉,各种文明在这个新形成的大帝国中进行交流与融合。”可得出罗马帝国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和融合;据材料“其文化也进入了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地区,它们对罗马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可得出具有数千年历史文明对罗马文明的影响;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罗马帝国自身文明的基础。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世界)。贡献:据材料“拜占庭人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崇尚文学、热爱艺术、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并在前人取得的成就上再创辉煌。”可得出拜占庭文化的繁荣给世界的文明留下辉煌的成就;据材料“它的文化对周边的基辅罗斯、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宗教信仰。”可得出它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宗教信仰;据材料“有伊斯兰信仰的武装的阿拉伯人……占领了原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大片领土,他们从那里学习到了罗马的政治理论思想、古希腊和君士坦丁堡的历史文化,从而将中世纪的阿拉伯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可得出罗马的政治理论思想、古希腊和君士坦丁堡的历史文化推动了阿拉伯文明走向高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