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情评估达标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情评估达标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0 18: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情评估达标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阿拉伯帝国是世界中古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王朝。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B.确立伊斯兰教为国教
C.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D.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2.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开始从俄罗斯首都向各地派遣许多特使。这些特使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义务。特使制度的建立( )
A.推动了基辅罗斯的崛起 B.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C.扩大了俄国的疆域版图 D.加强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3.古代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下列能体现“达到高峰”的史实是( )
A.造纸术等经过日本商人传到欧洲
B.“大化改新”逐渐建立中央集权
C.重视航海技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D.通过锁国加强统治抵御俄国侵略
4.大约771年,一位印度学者将一篇数学论文带到巴格达,其中包括从0到9等十个数字,后来这篇论文被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并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这表明阿拉伯人( )
A.文明形成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B.成为世界文化交流桥梁
C.垄断了欧亚大陆的传统商路 D.疆域广阔横跨欧亚非洲
5.“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士兵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以上历史现象描述了图中信息可以说明( )
A.蒙古帝国远征花刺子模 B.阿拉伯帝国攻占西班牙
C.埃及帝国统一两河流域 D.奥斯曼帝国攻击拜占庭
6.“他们经营着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品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和精美织物;他们的冒险还来到之前从未有过系统的远距离贸易的地区;他们带着驼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用食盐、钢、铜和玻璃从西非诸王国换回黄金和奴隶;他们造访东非沿海地区,从那里获得奴隶和兽皮等当地的土特产。”这里的“他们”( )
A.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B.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C.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D.促进了全球联系的建立
7.15世纪时,奥斯曼帝国某学者提出“公平循环论”:没有军队就没有统治、没有国家;维持军队需要财富;财富从臣民手中获取;臣民需要公平才能繁荣;没有统治和国家就没有公平。该学者旨在( )
A.捍卫社会平等公正 B.鼓吹对外军事扩张
C.增加帝国财税收入 D.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8.书云观与观象监是明、清藩属国朝鲜李朝的司天机构,李朝政府屡派天文官赴北京学习天文历法、购置天文书籍和观测仪象,形成“赴燕官”制度。由此可知( )
A.宗藩体制下朝鲜李朝对中国政治认同 B.中国天文学向东亚周边国家广泛传播
C.朝鲜积极向外学习促进本国经济发限 D.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长期领先世界
9.“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的大批铸于7世纪至11世纪的穆斯林硬币,证实了穆斯林商人同北方国家的贸易。如此广阔的贸易交流,促进了银行业的高速发展,结果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分行,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兑现。”材料反映了( )
A.法兰克王国金融发达 B.拜占庭帝国贸易范围已达北欧
C.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 D.奥斯曼帝国扩张促进经济发展
10.图2所示的建筑,是历史上某帝国皇帝的宫殿式陵墓。建筑物正面可以看到受波斯影响的拱门结构,上方的圆顶、木造亭阁、尖塔等则融入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反映当时统治者对波斯文化和伊斯兰教的重视。根据图中内容判断,该建筑最可能兴建于( )
A.公元前六世纪的波斯地区 B.公元六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C.公元十六世纪的印度半岛 D.公元十九世纪的南美地区
11.新都巴格达建成后,一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印证了( )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C.阿拉伯的商品价廉物美且种类繁多 D.巴格达有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作用
12.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7世纪初,茶叶进入欧洲市场。19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中国茶叶,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茶叶贸易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②阿拉伯人垄断了亚欧之间的贸易
③新航路开辟推动茶叶进入欧洲市场④鸦片走私是英国殖民侵略的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13世纪雅古特的《地名辞典》中“巴格达”条目言:“‘达’义为‘赐予’、‘礼品’。据说,中国商人带着货物到巴格达(原本是个市场)经商,遂获巨利。当时中国国王名叫‘巴格’(伊朗语)。因此,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时,就说‘巴格达’,意思是,我们得到的这些利润乃是国王的恩赐。”这种对“巴格达”的解释( )
A.证明了“巴格达”城名得名于中国的商人 B.无法与中国的史料相互印证而显得荒诞
C.可以成为中阿之间贸易往来的历史佐证 D.彰显了阿拉伯帝国兼收并蓄的文化气度
14.古巴比伦天文学是西方天文学的渊源,其中的太阳运动理论、行星运动理论以及天球坐标、月球运动等内容的踪迹均出现在隋唐的历法中。阿拉伯文学巨著《天方夜谭》以阿拔斯王朝的繁华作为背景,故事多次提及中国,一些故事把中国作为主人公活动的中心舞台。据此可知( )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互动
C.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 D.世界各地逐渐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
15.以下是有关日本历史发展的部分大事记。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秦汉之际 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
唐朝时期 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
公元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公元前,阿拉伯人已扬帆在印度洋上,开拓了亚洲和东非的贸易往来。由于受季风变化的影响,阿拉伯人在东非的贸易活动集中于4月至7月之间。基于此,一些阿拉伯人开始在东非沿海地区定居,并建立起零星的商业据点。他们通晓当地语言,同当地居民的关系融洽,甚至彼此通婚。
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货物主要有长矛、战斧、短剑及各类玻璃制品。为了赢得当地人的好感,阿拉伯人还向东非某些港口出口了大量酒类和一些小麦。阿拉伯人购自东非的产品有象牙、犀角、龟板和椰子油。随着阿拉伯人与东非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印度.布、东非的黄金、香料逐渐成为受世界各地欢迎的大宗商品。
从公元前至15世纪末,阿拉伯人与东非的贸易是建立在互通有无、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的,这对于亚非人民之间友好沟通及往来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舒运国《阿拉伯人与古代东非贸易》
(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人东非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在古代亚非贸易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人东非.贸易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多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而在八世纪后期到十世纪初期的百余年里,阿拉伯人组织了一场翻译并传播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等著作的运动,史称“百年翻译运动”。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这些以阿拉伯文字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养料,欧洲终于迎来了智慧之光,重新发现了灿烂的希腊文明。
——摘编自汤瑶、杜慧萍《阿拉伯文明对西欧封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2—13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18.造纸术
材料一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 蔡伦传》
材料二 怛逻斯战役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场大战。被阿拉伯人所俘的唐军兵士中,有一些是造纸工匠,这些工匠把造纸法传入撒马尔罕和巴格达。830年,巴格达建立了由科学院、图书馆、译学馆组成“智慧宫”,大规模开展翻译事业。撒马尔罕和巴格达生产的纸,为翻译事业提供了条件。译学馆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科学文化遗产。古希腊的许多科学著作得以保存下来,几乎全赖阿拉伯文的译本。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西班牙是欧洲最早发展起造纸业的国家。纸的大量生产推动了西班牙翻译古典遗产的热潮,许多重要的阿拉伯学术著作以及古犹太和古希腊的重要著作在11、12世纪被译成西欧知识界通行的拉丁文。这些著作在希腊古典文化和欧洲近代科学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到14世纪末,意大利、法国、德国南部都有了纸的生产,纸大致已经代替羊皮纸成为通行的书写材料。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1)依据材料一,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其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代(约公元500~1000年),第二波文明兴起浪潮出现,主要有日耳曼文明(即西欧文明)、斯拉夫文明(主要是俄罗斯文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
文明 简介
日耳曼文明 公元5世纪,日耳曼族各部落从北方逐步迁徙至罗马帝国境内,并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诸多王国。在其文明构成中,日耳曼元素是其本体,基督教元素是其灵魂,罗马元素是促其生长和完善的土壤。日耳曼文明长期维持在原始的农业生产水平,且畜牧在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俄罗斯文明 俄罗斯文明始于公元9世纪基辅罗斯国家建立,并将拜占庭的东正教作为精神旗帜来统一斯拉夫人思想。早期大公们颇似游牧族首领一样,以“索贡巡行”方式实施松散统治。16世纪文明定型后,逐渐建立了东达太平洋岸,南至外高加索和内亚腹地的庞大国家
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古兰经和剑”成为阿拉伯人利器,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帝国。疆域内游牧群体与半定居型农业部族相互依存。阿拉伯人在坚持伊斯兰教基本教义不受浸染的同时,对所有先进文化通通接受不拒,并默许当地人士对伊斯兰文化予以一定改造
——摘编自刘景华《中古世界兴起的主要文明及特征
材料二 中东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两河流域和埃及发展出众多各具特色的地方文明,并围绕着地中海发展扩散。阿拉伯帝国建立后,恪守“求学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学者的墨汁,贵于殉道者的鲜血”等圣训,在各主要城市建设了大量学校和清真寺(宗教和教育场所)。对于阿拉伯文明,有学者指出它“是与西方分享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人民,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高举开明火炬的人物”,亦有学者认为阿拉伯文明“超出了单一种族,或是单一地区,或是单一文化的界限”“是国际化的、种族多元的、民族多样的,甚至可以洲际联结的”。
——摘编自黄民兴《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形成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世界兴起的主要文明的共性。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明形成的原因,并简述其世界意义。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当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的是奥斯曼帝国,不是阿拉伯帝国,D项错误符合题意;阿拉伯帝国依靠宗教信仰,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C项正确。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俄罗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伊凡四世在位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确实派遣了特使到各地行使权力,这些特使拥有审判、监督的职能,并且有权征税。通过这种方式,伊凡四世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地方政府和贵族,减少他们的独立性,从而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基辅罗斯灭亡于13世纪的蒙古入侵,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俄国的疆域变化,无法得出“扩大了俄国的疆域版图”的结论,排除C项;伊凡四世派遣了特使到各地行使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贵族的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日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史实,我国造纸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排除A项;重视航海技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与日本无关,排除C项;通过锁国加强统治抵御俄国侵略,与日本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材料主要体现阿拉伯人在印度数字传播到欧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这说明阿拉伯成为世界文化交流桥梁,B项正确;材料主旨“世界文化交流桥梁”,而“文明形成深受外来文化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在古代亚洲,垄断了欧亚大陆的传统商路是奥斯曼帝国,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阿拉伯的文化影响,“疆域广阔横跨欧亚非洲”主要涉及政治领域,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材料“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是对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后的描述,D项正确;蒙古帝国的领袖被称为大汗,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的领袖叫哈里发,排除B项;埃及帝国的领袖叫法老,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他们经营着各种商品,并在不同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包括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品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等,还穿越撒哈拉沙漠进行贸易,造访东非沿海地区获取当地特产,这表明他们在东西方之间起到了交流和连接的作用,他们是阿拉伯商人,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项正确;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是亚历山大帝国,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的人是奥斯曼帝国,排除C项;阿拉伯人主要促进,欧亚非地区的文化交流,没有实现全球联系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奥斯曼帝国。根据题意可知,该学者提出的“公平循环论”中,军队维持了君主的统治和国家的建立,而维持军队所需要的财富主要来自于臣民,臣民需要公平才能创造财富,所以该学者是意图捍卫社会平等公正,A项正确;该学者意图维护社会平等公正,并没有鼓吹对外军事扩张和增加帝国财税收入,排除BC项;该学者提出的“公平循环论”还是要依赖于社会的公平,因此他并非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天文历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政治统治服务,朝鲜李朝运用明清时期的历法,奉明清王朝的正朔,体现了宗藩体制下李朝对中国政治认同,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天文学对朝鲜李朝的影响,“广泛传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天文学的影响,“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长期领先世界”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中“穆斯林”和“巴格达”等关键信息可定位其为阿拉伯帝国,“如此广阔的贸易交流,促进了银行业的高速发展”,体现了当时阿拉伯帝国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因为银行业的发展通常与商业活动的频繁程度密切相关;此外,材料中提到“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兑现”,这说明阿拉伯帝国内部的金融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和发达,能够支持远距离的金融交易,这也是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C项正确;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和材料中“巴格达”这一关键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文字和图图片可知,该建筑有受波斯影响的拱门结构,有伊斯兰建筑的风格,这与公元十六世纪的印度半岛的建筑风格相符,C项正确;伊斯兰教诞生于7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地区不会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排除A项;公元6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时期,伊斯兰教还未诞生,公元6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不会出现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排除B项;19世纪的南美地区还没有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亚洲)。根据材料“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的贸易范围涉及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马来群岛、中亚和突厥、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东欧的俄罗斯以及非洲东部,汇聚当时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商品,是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D项正确;没有和其他世界的城市作对比,无法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结论,排除A项;“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旨“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作用”,而“阿拉伯的商品价廉物美且种类繁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表明茶叶贸易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说明在特定阶段,阿拉伯人垄断了亚欧之间的贸易;19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中国茶叶,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表明鸦片走私是英国殖民侵略的手段,C①②④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前茶叶就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亚洲。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地名辞典》中的“巴格达”条目用“据说”这种传闻的方式,说中国商人来此贸易,获利丰厚,能从侧面反映出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之间有着贸易往来,C项正确;《地名辞典》对巴格达城名的解释显然缺乏足够的依据,排除A项;“巴格达”条目所述内容虽然不足为信,但也不“荒诞”,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贸易交往的信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虽然阿拉伯文化在历史上确实表现出了开放和包容的特点,但材料中这个传闻本身并不能直接彰显这一点,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信息可知,西亚的古巴比伦与西方的欧洲及东方的中国,西亚的阿拉伯与中国,均有科技或者文学方面的交流,可以体现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互动,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交流不一定是通过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无法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逐渐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亚洲)。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日本实行的制度都是借鉴中国的,可知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C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非洲国家,排除A项;材料只讲述亚洲国家,并没有讲述西方国家,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各国联系的加强,只讲述中华文明影响了日本,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特点:开启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贸易活动受自然环境影响;商品种类多;具有平等互利性质。(答出三点即可)
(2)作用:桥梁(中介)作用。
影响:推动了阿拉伯文明和非洲文明的向外传播;促进了亚非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区域间贸易的发展;使得亚非种族间出现了一定的交融。(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至15世纪末。特点:依据材料“早在公元前,阿拉伯人已扬帆在印度洋上,开拓了亚洲和东非的贸易往来”“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货物主要有长矛、战斧、短剑及各类玻璃制品”可知,开启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依据材料“由于受季风变化的影响,阿拉伯人在东非的贸易活动集中于4月至7月之间”可知,贸易活动受自然环境影响;依据材料“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货物主要有长矛、战斧、短剑及各类玻璃制品”“阿拉伯人购自东非的产品有象牙、犀角、龟板和椰子油。随着阿拉伯人与东非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印度布、东非的黄金、香料逐渐成为受世界各地欢迎的大宗商品”可知,商品种类多;依据材料“阿拉伯人与东非的贸易是建立在互通有无、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的”可知,具有平等互利性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至15世纪末。作用:依据材料“从公元前至15世纪末,阿拉伯人与东非的贸易是建立在互通有无、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的,这对于亚非人民之间友好沟通及往来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可知,桥梁(中介)作用。
影响: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在对外进行贸易往来时,同时推动了阿拉伯文明和非洲文明的向外传播;阿拉伯人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亚非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依据材料“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货物主要有长矛、战斧、短剑及各类玻璃制品……中国瓷器、印度.布、东非的黄金、香料逐渐成为受世界各地欢迎的大宗商品”可知,推动了区域间贸易的发展;依据材料“一些阿拉伯人开始在东非沿海地区定居,并建立起零星的商业据点。他们通晓当地语言,同当地居民的关系融洽,甚至彼此通婚”可知,使得亚非种族间出现了一定的交融。
17.(1)特征: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组织机构众多;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城市人口较少。
主要原因:封建社会走向稳定,社会治安改善;封建经济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任答2点)
(2)影响:保存和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推动了西欧学术文化的发展;为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推动了西欧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特征:根据材料“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可分析出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根据材料“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可分析出组织机构众多;根据材料“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可分析出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根据材料“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可分析出城市人口较少。
主要原因:根据材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可分析出封建社会走向稳定,社会治安改善;结合中世纪经济发展可分析出封建经济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和中世纪欧洲。影响:根据材料“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可分析出保存和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推动了西欧学术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养料”可分析出为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欧洲终于迎来了智慧之光,重新发现了灿烂的希腊文明”可分析出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推动了西欧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18.(1)参考答案要点:原因:原有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推广;蔡伦使用的造纸原料易于获得,成本低廉。
(2)参考答案要点:影响:中国造纸术的西传,推动了阿拉伯帝国和欧洲诸国的造纸业发展,革新了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阅读材料一进行归纳概括,根据材料一“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可知,原有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推广;根据材料一“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蔡伦使用的造纸原料易于获得,成本低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根据材料二“撒马尔罕和巴格达生产的纸,为翻译事业提供了条件。译学馆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科学文化遗产。古希腊的许多科学著作得以保存下来,几乎全赖阿拉伯文的译本。”、“纸的大量生产推动了西班牙翻译古典遗产的热潮,许多重要的阿拉伯学术著作以及古犹太和古希腊的重要著作在11、12世纪被译成西欧知识界通行的拉丁文。”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根据材料二“撒马尔罕和巴格达生产的纸,为翻译事业提供了条件。”、“西班牙是欧洲最早发展起造纸业的国家。”、“到14世纪末,意大利、法国、德国南部都有了纸的生产,”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造纸术的西传,推动了阿拉伯帝国和欧洲诸国的造纸业发展;根据材料二“到14世纪末,……纸大致已经代替羊皮纸成为通行的书写材料。”可知,革新了书写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9.(1)共性:多处于游牧半游牧状态;依托于宗教;都属于征服者文明;是文明交融的成果。(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中东地区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阿拉伯帝国建立,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统治者奉行相对包容的文化政策;阿拉伯学者的努力。(任答两点即可)
世界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推动了阿拉伯文明兴起,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促进了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世界。由材料“日耳曼文明长期维持在原始的农业生产水平,且畜牧在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早期大公们颇似游牧族首领一样”“疆域内游牧群体与半定居型农业部族相互依存。”可得出多处于游牧半游牧状态;由材料“在其文明构成中,日耳曼元素是其本体,基督教元素是其灵魂,罗马元素是促其生长和完善的土壤。”“俄罗斯文明始于公元9世纪基辅罗斯国家建立,并将拜占庭的东正教作为精神旗帜来统一斯拉夫人思想。”“阿拉伯人在坚持伊斯兰教基本教义不受浸染的同时,对所有先进文化通通接受不拒”可得出依托于宗教;由材料“公元5世纪,日耳曼族各部落从北方逐步迁徙至罗马帝国境内,并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诸多王国。”“俄罗斯文明始于公元9世纪基辅罗斯国家建立”“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古兰经和剑’成为阿拉伯人利器,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及所学可得出都属于征服者文明;是文明交融的成果。
(2)本题是背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中东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两河流域和埃及发展出众多各具特色的地方文明,并围绕着地中海发展扩散。”可得出中东地区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由材料“阿拉伯帝国建立后,恪守‘求学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学者的墨汁,贵于殉道者的鲜血’等圣训,在各主要城市建设了大量学校和清真寺(宗教和教育场所)。”及所学可得出社会稳定,国家统一;阿拉伯学者的努力;由材料“是与西方分享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人民,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高举开明火炬的人物”及所学可得出统治者奉行相对包容的文化政策。第二小问意义:由材料“是与西方分享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人民,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高举开明火炬的人物”及所学可得出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由材料“超出了单一种族,或是单一地区,或是单一文化的界限”“是国际化的、种族多元的、民族多样的,甚至可以洲际联结的”及所学可得出推动了阿拉伯文明兴起,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得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促进了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