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施耐庵
制作人:葡萄柚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目录/contents
人物形象
时代背景
作家作品
环境描写
主旨探究
故事情节
作家作品
施耐庵(约1296—1370年),名耳,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19岁时中秀才,28岁时中举人,36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张士诚的起义活动,在张士诚起义失败后,逃回兴化,隐居著书。
作者简介
《水浒传》是一部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作品能紧紧扣住人物的不同出身经历,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表现其性格,如吴用的神机妙算,鲁智深的忠勇仗义,李逵的粗鲁莽撞,武松的神威英勇。小说的故事性很强,随处可见引人入胜的情节,如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风雪山神庙等。
作品介绍
知识补充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
《西游记》吴承恩-明朝
《红楼梦》曹雪芹-清朝
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后八十回未完成且原稿佚失。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知识补充
章回体小说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之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时代背景
写作背景
《水浒传》: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代的宣和年间。当时皇室衰颓腐败,徽宗贪图享受,滥用奸臣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又横征暴敛,加之外族入侵,连年自然灾害,弄得民不聊生,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以宋江为首的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聚集了许多好汉。《水浒传》反映的大多是当时的梁山农民起义。
时代背景
故事情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林教头沧州遇故知
陆虞候奉命来沧州
林教头买刀寻仇敌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林教头风雪夜复仇
陆虞候观火说真相
2-5段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1段
6-9段
10-12段
明线:林冲被逼上梁山
暗线:陆虞候设计害林冲
双线结构
明暗交织
线索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按情节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大意。
段落
情节
2.金圣叹说《水浒传》“看不厌”,原因在于其情节精彩。请根据提示的角度,体会本文的情节技巧。
技 巧 释 义 作 用
贯穿整个作品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人物、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
线索
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伏笔”是一种情节安排的技巧,它是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草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也是很恍惚的。
“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属于埋伏笔的方法。在文学写作中,反复使用同一词语,多次交待某一特定事物,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
本文作者设置了多处伏笔,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些伏笔的作用。
(1)介绍林李关系--小二知恩图报
(2)陆谦酒店密谋--林冲得知真相
(3)买刀寻敌-- 取刀杀敌
(4)沽酒前灭火--草料场失火
(5)林冲掇石靠门--三人手推不开
(6)沽酒遇山神庙--庙前手刃仇人
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环境烘托
人物衬托
其他
对比、抑扬、白描
知识补充
人物形象
1.文中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救济李小二
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
自己被无辜陷害,却甘心被刺配沧州,依旧称高俅为高太尉,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咎于“恶了高太尉”,承认自己的罪囚身份
热心助人、扶危济困、侠肝义胆
慷慨大方、知恩图报、仗义疏财
善良安分、忍辱偷安、委曲求全
人物形象
第二部分:林教头买刀寻仇敌
李小二与妻子的对话,“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
“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大怒,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街上寻了四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就自心下慢了。
急躁冲动,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
人物形象
第三部分: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与老军对话,“借与你”与“拿了去”对比
将火炭盖了,草场门反拽上锁
小心谨慎
忠于职守、细心谨慎
豪爽大方
人物形象
第四部分: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吃酒回来,草厅倒了,首先想到的是火炭延烧;去山神庙安身前依旧把门反拽上,锁了
将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三个人用手推门,再也推不开——轻轻把石头掇开
先搠倒差拨,再搠倒富安,最后搠倒陆虞候
忠于职守、细心谨慎
孔武有力、细心谨慎
有勇有谋、武艺高强、恩怨分明
林冲性格发展图
林冲原是武艺高超、孔武有力而骁勇善战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他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有着一颗侠义心肠;
他细致谨慎、安分守己,做事忠于职守;
但他一味忍让、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幻想苟且偷安;
最后在敌人的赶尽杀绝中果断刃敌,奋起反抗,从幻想麻痹中彻底清醒过来。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思考:(5分钟)
(1)文中描写风雪的句子有几处?请找出来。
(2)这些句子描写角度不同,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请大家为之分类?
正
面
描
写
●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三处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
一天大雪来。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侧
面
描
写
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到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讨论:小组讨论(8分钟)
作者多角度描写风雪的作用是什么?
高
考
链
接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4)象征,暗示、深化主题。
环
境
描
写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 的心情和 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 的英雄形象。
(2)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
雪紧——喝酒——庙——厅倒——借宿破庙——复仇
凄冷、悲凉
沉郁
危机四伏
孤独、悲壮、坚定、勇敢
环
境
描
写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 的心情和 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 的英雄形象。
(2)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
雪紧——喝酒——庙——厅倒——借宿破庙——复仇
凄冷、悲凉
沉郁
危机四伏
孤独、悲壮、坚定、勇敢
类别 作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
②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奠定基调。③象征、暗示社会环境
人物方面 ①烘托人物心情、心理。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
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⑤引出下文内容。⑥与开头或结尾相呼应,结构完整。
主旨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环境描写的作用
林冲才接管草料场时,风雪猛烈,倍感身寒所以出门买酒。避开了被草厅压伤或压死的天灾。 (避天灾)
买酒路上发现山神庙,才有了后来草厅被压塌后他想去山神庙过夜躲避寒冬风雪的想法。(思栖身)
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安身,流离失所,只好到山神庙过夜,才躲过了被仇敌烧死在草料场的人祸。
(躲人祸)
风雪促成情节的自然奇巧
风雪实在太大,周围没有他物,只有山神庙,所以林冲和陆虞候、富安才会先后来到山神庙躲避风雪。(躲风雪)
林冲山神庙栖身时,正因风大雪紧,才会用石头挡庙门,使后来出现的陆虞候等人无法推门而入,门推不开来,陆虞候、富安三人才会在门口详细交谈。(谈阴谋)
林冲隔门偷听,听到门外仇敌详谈,才有了得知真相的机会。(听真相)
同时正因风雪大才会有冲天大火,林冲隔着山神庙的壁缝都能看到火光,草料场才会被迅速烧光,才能坐实林冲的死罪。(堵生路)
风雪促成情节的自然奇巧
林冲毫无退路,忍无可忍,才有了在山神庙奋起反抗、手刃仇敌的壮举,最后直奔梁山。(奔梁山)
主旨探究
总结:扣风雪,结主旨
对林冲来说,最残酷最无情的侵袭并不是来自自然界的狂风暴雪,而应该是社会风雪,是残酷的社会风雪逼得他走投无路。自然界的风雪给林冲带来了一时的寒冷,但它却救了林冲一条性命;社会风雪虽无影无形,却逼得林冲家破人亡、走投无路。这正是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而这也正是小说要揭示的深刻主旨——官逼民反。
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林冲的性格表现为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有力地表现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和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突出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感谢观看
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