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淄博七中、高青一中(重点班)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可能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运动中,其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如果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2.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②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其速度不可能减小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指向地心
B.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运动状态无关
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D.放在水平支持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所受的重力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间有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D.力可以用天平测量
6.在绳下吊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对绳的拉力就是球的重力?
B.小球对绳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但拉力不是重力?
C.由于小球吊在空中,所以小球的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D.绳受到小球的拉力因为绳发生了形变?
7.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8.如图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对其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曲线运动 B.质点做直线运动
C.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 D.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36t﹣1.5t2,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1.5s B.12s C.16s D.24s
10.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 )
A.1s B.1.5s C.s D.(﹣1)s
11.如图所示,L1、L2是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质弹簧,A、B两只钩码重力分别为G和2G,则: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和为( )
A. B. C. D.
12.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A. B. C. D.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2分)
13.某同学用下图中(甲)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同时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长度1,他测出的弹簧的弹力F(F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长度1的各组数据,并逐点标注在(乙)图中的坐标纸上,由此可以得到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__m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N/m.
1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并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计算出打下点3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5.以36km/h速度行驶的列车开始下坡,在坡路上的加速度等于0.2m/s2,经过30s到达坡底,求坡路的长度和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16.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
17.(14分)跳伞运动员做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高度为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0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0,(假设跳伞运动员只在竖直方向运动且g=10m/s2)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所长时间到达地面?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淄博七中、高青一中(重点班)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可能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运动中,其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如果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考点】位移与路程.
【分析】位移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解答】解: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大小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若它们的起点与终点相同,则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故B正确;
C、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其位移大小不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故C错误;
D、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如果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
2.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②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平均速度;速度.
【分析】平均速度表示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
【解答】解:①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故①正确.
②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②错误.
③对于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可能为零,则平均速度可能为零,故③错误.
④对于运动的物体,路程不可能为零,则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故④正确.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3.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其速度不可能减小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考点】加速度;速度.
【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A、根据a=知,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可能很慢,则加速度可能很小,也可能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变大,速度减小,故C错误.
D、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一定很快,但是不一定变大,也可能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指向地心
B.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运动状态无关
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D.放在水平支持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所受的重力
【考点】重心;重力.
【分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以及质量的分布特点有关.
【解答】解:A、B、因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个分量,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
B、物体的重力G=mg,在同一地点,g相同,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运动状态无关,故B正确;
C、形状规则、而且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故C错误;
D、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重力、重心的有关内容,只要知道重力的产生、方向,知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以及质量的分布特点有关即可解答.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间有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D.力可以用天平测量
【考点】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
【分析】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有接触力和不接触力两类;力不能天平测量,应用测力计测量.
【解答】解:A、磁铁间有作用力,是通过磁场发生,说明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的,故A错误.
B、力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等,故B错误.
C、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所以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故C正确.
D、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而力应用测力计测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要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物质性、测量工具等等,属于基础题.
6.在绳下吊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对绳的拉力就是球的重力?
B.小球对绳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但拉力不是重力?
C.由于小球吊在空中,所以小球的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D.绳受到小球的拉力因为绳发生了形变?
【考点】牛顿第三定律.
【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在绳下吊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
弹力的产生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
【解答】解:A、在绳下吊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小球对绳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小球对绳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但拉力不是重力,故B正确
C、由于小球吊在空中,所以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C错误
D、弹力的产生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绳受到小球的拉力因为小球发生了形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均为易错点,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准确地掌握相关概念和规律,不能似是而非,否则在解题时极易出错.
7.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考点】加速度.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判断物体速度增加还是减小是看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关系.
判读位移大小的变化是看初位置与某位置的距离.
【解答】解:A、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
B、根据A选项分析,故B正确.
C、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错误.
D、根据C选项分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要清楚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要掌握某一个量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因素来确定的.
8.如图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对其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曲线运动 B.质点做直线运动
C.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 D.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位移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根据斜率的变化分析速度的变化.
【解答】解:AB、位移时间图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D、根据斜率等于速度,可知图象切线的斜率减小,则知质点的速度减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是位移图象问题,要注意位移图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表示质点做直线运动,其斜率等于速度.
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36t﹣1.5t2,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1.5s B.12s C.16s D.24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质点速度为零的时刻.
【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
得质点的初速度为:v0=36m/s,加速度为:a=﹣3m/s2,
则质点速度为零的时间为:t=.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速度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10.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 )
A.1s B.1.5s C.s D.(﹣1)s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根据h=gt2,求出物体还要下落多长时间落地.
【解答】解:根据gt2,h=gt′2,物体落地的时间t′=t=s.所以物体还需要下落的时间t″=﹣1s.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h=gt2.
11.如图所示,L1、L2是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质弹簧,A、B两只钩码重力分别为G和2G,则: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和为( )
A. B. C. D.
【考点】胡克定律.
【分析】弹簧L1受到的弹力大小等于2G,弹簧L2受到的弹力大小等于G,根据胡克定律分别求出两根弹簧伸长的长度,再求出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和
【解答】解:弹簧L1受到的弹力大小等于2G,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L1伸长的长度为:x1=
弹簧L2受到的弹力大小等于G,再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L2伸长的长度为:x2=2
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和为:x=x1+x2=
故选:A
【点评】对于弹簧问题,关键分析弹簧的状态和弹力大小
12.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A. B. C.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s﹣t图象中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分析各图象中的运动过程可得出正确结果.
【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体位移先增大后减小,故能回到初始位置,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增大,故无法回到初始位置,故B错误;
C、物体第1s内的位移沿正方向,大小为2m,第2s内位移为2m,沿负方向,故2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故C正确;
D、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s末时物体的位移为2m,故物体不能回到初始位置,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图象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方法,在研究图象时首先要明确图象的坐标,从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即可确定点、线、面的含义.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2分)
13.某同学用下图中(甲)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同时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长度1,他测出的弹簧的弹力F(F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长度1的各组数据,并逐点标注在(乙)图中的坐标纸上,由此可以得到该弹簧的原长L0=150m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根据胡克定律写出F与L的关系方程,然后根据有关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解答】解:用描点法作图:
由此可知,当F=0时,l=150mm,所以该弹簧的原长L0=150mm.
根据胡克定律有:F=k(l﹣l0),
图象的斜率大小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所以k===100N/m.
故答案为:150; 100.
【点评】对于基础实验要加强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水平,同时加强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1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并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C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计算出打下点3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0.864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0.640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分析】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由交流电的频率决定,与电压、纸带的速度无关.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点3的瞬时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运用逐差法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解:(1)A、打点的周期与交流电的频率互为倒数,即打点周期由交流电的频率决定,与电压、纸带的速度无关,故A、B错误,C正确.
D、将交流电改为直流电,打点计时器不能工作,故D错误.
故选:C.
(2)点3的瞬时速度为:m/s=0.864m/s.
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0.640m/s2.
故答案为:(1)C,(2)0.864,0.640.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关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运用.
15.以36km/h速度行驶的列车开始下坡,在坡路上的加速度等于0.2m/s2,经过30s到达坡底,求坡路的长度和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at2和速度时间公式v=v0+at即可求解.
【解答】解:汽车初速度v0=36km/h=10m/s
根据位移公式,得
x=at2=10×m=390m;
根据速度公式,得v=v0+at=10+0.2×30m/s=16m/s.
答:坡路的长度390m和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16m/s.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及速度时间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6.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追及、相遇问题.
【分析】(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结合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公式求出两车的距离的最大值.
(2)抓住两车的位移关系,结合位移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
【解答】解:(1)设乙车启动后,经过t时间速度相等,
有:a甲(t+2)=a乙t,即3(t+2)=4t
解得t=6s;
此时两车相距的最大值==24m.
(2)设乙车出发后经过t′时间追上甲车.
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t′=(+6)s≈12.8s.
答:(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24m;
(2)乙车出发后经12.8s时间可追上甲车.
【点评】本题关键明确当两车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然后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
17.(14分)跳伞运动员做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高度为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0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0,(假设跳伞运动员只在竖直方向运动且g=10m/s2)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所长时间到达地面?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从而得出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
代入数据解得:v0=50m/s,
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为:,
则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h1+x=125+125m=250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则下落的总时间为:t=t1+t2=5+5s=10s.
答:(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250m;
(2)离开飞机后,经过10s时间到达地面.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运动员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是关键.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淄博七中、高青一中(重点班)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可能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运动中,其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如果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2.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②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其速度不可能减小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指向地心
B.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运动状态无关
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D.放在水平支持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所受的重力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间有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D.力可以用天平测量
6.在绳下吊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对绳的拉力就是球的重力?
B.小球对绳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但拉力不是重力?
C.由于小球吊在空中,所以小球的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D.绳受到小球的拉力因为绳发生了形变?
7.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8.如图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对其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曲线运动 B.质点做直线运动
C.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 D.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36t﹣1.5t2,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1.5s B.12s C.16s D.24s
10.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 )
A.1s B.1.5s C.s D.(﹣1)s
11.如图所示,L1、L2是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质弹簧,A、B两只钩码重力分别为G和2G,则: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和为( )
A. B. C. D.
12.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A. B. C. D.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2分)
13.某同学用下图中(甲)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同时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长度1,他测出的弹簧的弹力F(F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长度1的各组数据,并逐点标注在(乙)图中的坐标纸上,由此可以得到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__m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N/m.
1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并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计算出打下点3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5.以36km/h速度行驶的列车开始下坡,在坡路上的加速度等于0.2m/s2,经过30s到达坡底,求坡路的长度和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16.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
17.(14分)跳伞运动员做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高度为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0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0,(假设跳伞运动员只在竖直方向运动且g=10m/s2)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所长时间到达地面?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淄博七中、高青一中(重点班)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可能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运动中,其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如果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考点】位移与路程.
【分析】位移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解答】解: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大小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若它们的起点与终点相同,则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故B正确;
C、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其位移大小不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故C错误;
D、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如果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
2.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②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平均速度;速度.
【分析】平均速度表示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
【解答】解:①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故①正确.
②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②错误.
③对于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可能为零,则平均速度可能为零,故③错误.
④对于运动的物体,路程不可能为零,则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故④正确.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3.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其速度不可能减小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考点】加速度;速度.
【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A、根据a=知,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可能很慢,则加速度可能很小,也可能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变大,速度减小,故C错误.
D、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一定很快,但是不一定变大,也可能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指向地心
B.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运动状态无关
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D.放在水平支持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所受的重力
【考点】重心;重力.
【分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以及质量的分布特点有关.
【解答】解:A、B、因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个分量,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
B、物体的重力G=mg,在同一地点,g相同,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运动状态无关,故B正确;
C、形状规则、而且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故C错误;
D、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重力、重心的有关内容,只要知道重力的产生、方向,知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以及质量的分布特点有关即可解答.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间有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D.力可以用天平测量
【考点】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
【分析】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有接触力和不接触力两类;力不能天平测量,应用测力计测量.
【解答】解:A、磁铁间有作用力,是通过磁场发生,说明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的,故A错误.
B、力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等,故B错误.
C、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所以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故C正确.
D、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而力应用测力计测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要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物质性、测量工具等等,属于基础题.
6.在绳下吊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对绳的拉力就是球的重力?
B.小球对绳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但拉力不是重力?
C.由于小球吊在空中,所以小球的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D.绳受到小球的拉力因为绳发生了形变?
【考点】牛顿第三定律.
【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在绳下吊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
弹力的产生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
【解答】解:A、在绳下吊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小球对绳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小球对绳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但拉力不是重力,故B正确
C、由于小球吊在空中,所以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C错误
D、弹力的产生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绳受到小球的拉力因为小球发生了形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均为易错点,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准确地掌握相关概念和规律,不能似是而非,否则在解题时极易出错.
7.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考点】加速度.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判断物体速度增加还是减小是看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关系.
判读位移大小的变化是看初位置与某位置的距离.
【解答】解:A、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
B、根据A选项分析,故B正确.
C、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错误.
D、根据C选项分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要清楚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要掌握某一个量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因素来确定的.
8.如图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对其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曲线运动 B.质点做直线运动
C.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 D.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位移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根据斜率的变化分析速度的变化.
【解答】解:AB、位移时间图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D、根据斜率等于速度,可知图象切线的斜率减小,则知质点的速度减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是位移图象问题,要注意位移图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表示质点做直线运动,其斜率等于速度.
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36t﹣1.5t2,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1.5s B.12s C.16s D.24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质点速度为零的时刻.
【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
得质点的初速度为:v0=36m/s,加速度为:a=﹣3m/s2,
则质点速度为零的时间为:t=.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速度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10.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 )
A.1s B.1.5s C.s D.(﹣1)s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根据h=gt2,求出物体还要下落多长时间落地.
【解答】解:根据gt2,h=gt′2,物体落地的时间t′=t=s.所以物体还需要下落的时间t″=﹣1s.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h=gt2.
11.如图所示,L1、L2是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质弹簧,A、B两只钩码重力分别为G和2G,则: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和为( )
A. B. C. D.
【考点】胡克定律.
【分析】弹簧L1受到的弹力大小等于2G,弹簧L2受到的弹力大小等于G,根据胡克定律分别求出两根弹簧伸长的长度,再求出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和
【解答】解:弹簧L1受到的弹力大小等于2G,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L1伸长的长度为:x1=
弹簧L2受到的弹力大小等于G,再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L2伸长的长度为:x2=2
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和为:x=x1+x2=
故选:A
【点评】对于弹簧问题,关键分析弹簧的状态和弹力大小
12.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A. B. C.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s﹣t图象中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分析各图象中的运动过程可得出正确结果.
【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体位移先增大后减小,故能回到初始位置,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增大,故无法回到初始位置,故B错误;
C、物体第1s内的位移沿正方向,大小为2m,第2s内位移为2m,沿负方向,故2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故C正确;
D、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s末时物体的位移为2m,故物体不能回到初始位置,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图象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方法,在研究图象时首先要明确图象的坐标,从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即可确定点、线、面的含义.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2分)
13.某同学用下图中(甲)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同时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长度1,他测出的弹簧的弹力F(F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长度1的各组数据,并逐点标注在(乙)图中的坐标纸上,由此可以得到该弹簧的原长L0=150m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根据胡克定律写出F与L的关系方程,然后根据有关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解答】解:用描点法作图:
由此可知,当F=0时,l=150mm,所以该弹簧的原长L0=150mm.
根据胡克定律有:F=k(l﹣l0),
图象的斜率大小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所以k===100N/m.
故答案为:150; 100.
【点评】对于基础实验要加强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水平,同时加强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1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并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C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计算出打下点3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0.864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0.640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分析】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由交流电的频率决定,与电压、纸带的速度无关.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点3的瞬时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运用逐差法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解:(1)A、打点的周期与交流电的频率互为倒数,即打点周期由交流电的频率决定,与电压、纸带的速度无关,故A、B错误,C正确.
D、将交流电改为直流电,打点计时器不能工作,故D错误.
故选:C.
(2)点3的瞬时速度为:m/s=0.864m/s.
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0.640m/s2.
故答案为:(1)C,(2)0.864,0.640.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关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运用.
15.以36km/h速度行驶的列车开始下坡,在坡路上的加速度等于0.2m/s2,经过30s到达坡底,求坡路的长度和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at2和速度时间公式v=v0+at即可求解.
【解答】解:汽车初速度v0=36km/h=10m/s
根据位移公式,得
x=at2=10×m=390m;
根据速度公式,得v=v0+at=10+0.2×30m/s=16m/s.
答:坡路的长度390m和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16m/s.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及速度时间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6.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追及、相遇问题.
【分析】(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结合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公式求出两车的距离的最大值.
(2)抓住两车的位移关系,结合位移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
【解答】解:(1)设乙车启动后,经过t时间速度相等,
有:a甲(t+2)=a乙t,即3(t+2)=4t
解得t=6s;
此时两车相距的最大值==24m.
(2)设乙车出发后经过t′时间追上甲车.
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t′=(+6)s≈12.8s.
答:(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24m;
(2)乙车出发后经12.8s时间可追上甲车.
【点评】本题关键明确当两车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然后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
17.(14分)跳伞运动员做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高度为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0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0,(假设跳伞运动员只在竖直方向运动且g=10m/s2)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所长时间到达地面?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从而得出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
代入数据解得:v0=50m/s,
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为:,
则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h1+x=125+125m=250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则下落的总时间为:t=t1+t2=5+5s=10s.
答:(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250m;
(2)离开飞机后,经过10s时间到达地面.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运动员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