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30 18:0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二单元 人物小传
7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学习 目标 1.抓住文章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借助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品析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核心能力点 语言的理解和品析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
一,而考查这一能力的常见题型就是理解句子的含义。这也
是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常见考点。
对应习题 P37“文学阅
读”第7题 P37“教材原题” P39“思辨
阅读”第12题
勤劳
革命
做斗争
1. 本文按照 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
以 为主线,先具体叙述和描写,最后概括叙述和

2.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时间 
母亲的勤劳一生 
议论
抒情 
 第一段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
生。“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
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
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家是diàn nóng( 佃农 )。
(2)母亲这样地整日láo lù( 劳碌 )着。
(3)记得那时我从sī shú( 私塾 )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
地烧饭。
佃农
劳碌
私塾
(4)虽然自己不富裕,还zhōu jì( 周济 )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5)母亲那种kuān hòu( 宽厚 )rén cí( 仁慈 )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
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6)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lián yè( 连夜 )分散。
(7)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wèi miǎn( 慰勉 )。
周济
宽厚
仁慈
连夜
慰勉
(8)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bù chuò( 不
辍 )劳作,尤喜纺棉。
(9)母亲在家庭里极能rèn láo rèn yuàn( 任劳任怨 )。
(10)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wéi fù bù rén( 为富不
仁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任劳任怨
为富不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农事、农活、农村曾是劳.碌.、辛苦的代名词,如今却成为休闲、娱
乐和享受田园风光的时尚。
B. 当年范仲淹在醴泉寺读书时,住持慧通大师对他照顾有加,生活上处
处周.济.他。
C. 秉持着国家至上的信念,一代代科研人员任.劳.任.怨.,才有今天护家
卫国的强大利器。
D. 学校学生中不乏一些为.富.不.仁.者,他们出手阔绰,瞧不起家庭条件
不好的同学。
D
【解析】A项,劳碌:事情多而辛苦。B项,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
物质上的帮助。C项,任劳任怨:不辞劳苦,不怕埋怨。D项,为富不
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句中用
来形容一些学生“瞧不起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的行为语意过重,属轻
重失当。故选D。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2024世界隧道大会上,中国单位展览了我国最新的地下空间建设技术
成果。(“最新的”移至“成果”前)
B.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约85%左右是靠视觉得到
的。(删去“约”或“左右”)
C.一个球队是一个团队还是一盘散沙,决定了在场上能够打得出色。(把“能够”改为“能否”)
D. 沙溪扣肉是中山市沙溪镇的名菜,选料讲究,所选猪肉以偏肥的五
花腩为宜最好。(删去“最好”)
A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展览”与“成果”不搭配,可把“展
览”改为“展示”。
4. 班级开展以“感受母爱·感谢母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从变化
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调查问题 调查对象 愿意陪妈
妈一起逛
街 妈妈累的时候
会为她揉、捏
腿 被妈妈批
评时会顶
嘴 当妈妈没准
备你需要的
东西时会发
脾气
小学(人数) 28 25 3 5
初中(人数) 12 8 20 21


 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
的越来越多。 
(2)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爱”有时变得让人难以理解,班上很多同
学认为自己和母亲产生了代沟,说不上几句话就要吵起来。针对这种现
象,你怎么开导你的同学呢?




 示例:母爱是无微不至的,正因为如此,才可能导致我们不理解:
认为临行时的再三叮咛是啰唆,雨雪天气时的牵挂是多余。但正是由于
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才能无忧无虑、身心健康地长大,而我们对
母亲的关爱又有多少呢? 
(3)活动结束后,为感谢将自己抚养长大的母亲,大家共同创作了一
首小诗,请你在横线处补写两句。
《妈妈,您把一切都给了我》
妈妈的头发白了,
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


妈妈的腰身弯了,
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示例:妈妈的眼睛昏花了 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①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
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
“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
棉。”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
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
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
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③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
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
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④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
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
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
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
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
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5. 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
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
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6.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
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两个“尽忠于”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人民的爱,表现了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宽阔博大的胸襟。 
7.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④段画线句的含义和作用。【核心能力
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示例: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
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
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为我们的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
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
情融汇在一起。 
8. 文章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请你以第④段为例进行
简要分析。






 第④段“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用直
白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失去母亲后的悲伤、难过之情淋漓
尽致地表达出来,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
民族和人民……”通过议论、抒情,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党、对人
民、对民族无限忠诚的高度,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激情,流露出浓浓的家
国情怀。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
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见统编教材八上第34
页“思考探究三”)【核心能力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叙议结合的特点,抓住议论性语
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示例一:“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句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示例二:“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
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
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
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理解句子的含义”常见的考查方式:
1.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2. 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
3. 请理解文章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解题思路:
1. 从句中关键词入手。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它们
常常是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品析关键词,理解句子的表层
含义。
2. 将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去分析深层意义。
3. 从句子的位置入手。(1)总领句:可从下文中寻找相关信息。(2)
总结句:可从上文中寻找相关信息。(3)过渡句:密切关注句子前后的内
容,准确理解句子内涵。
4. 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联系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体
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身体也好。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
给人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
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
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
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
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
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
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
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
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
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
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
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地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
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
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
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
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
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
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
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
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
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
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
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
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
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
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
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
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
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
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改)
9. 阅读全文,请用小标题简要概括文章写母亲的事例,完成下
面导图。
勤劳持家
热情待客
助儿升学
10. 小语发现文中多次写到“泪”,于是进行了整理。请你结合上
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泪”中蕴含的情感,帮她将表格补充完整。
语句 情感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①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
泪. ②

泪.遮迷了我的眼 “我”对母亲的不舍以及不能陪伴她过年的
伤心
母亲艰难筹款的心酸、与儿子分别的不
舍 
母亲对“我”学业有成并能帮衬家里的欣
慰 
11. 同学们在比较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与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时,发现他们的母亲都很勤劳能干,但在书写回忆时,他们的遣词用句
是不同的。对此,小组开展了讨论,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任务。
阅读任务 过程记录
比较阅读 小组交流 甲:老舍通过① 表现母亲的能
干,如她把“黑如铁”的布袜洗得“雪白”,双手常年“鲜
红微肿”。可朱德没有详细地描写母亲是怎么干活的。
乙:我发现老舍写母亲夜间缝补衣服时的“抱”字用得特别
传神,写出了② 。而朱
德只是概括地说母亲“劳碌”。
总结概括 语言风格 丙:通过比较,我发现,老舍的语言风格是:③
。而朱德的语言风格是:④

细致入微的描写(细节描写) 
母亲深夜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艰辛 
生动凝
练、富有表现力 
平实、不加修
饰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
对第④段中“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120字以
内。【核心能力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材料: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
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理解:母亲虽然不识字,没有教给“我”文化知识,但是母亲的一
言一行影响了“我”的习惯、性格和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感悟
示例: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对我们言传身教,在我们遇到挫
折、感到灰心丧气时,他们总是激励我们鼓起勇气去战胜困难,从而迈
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