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17壶口瀑布情景任务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17壶口瀑布情景任务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30 18:4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17《壶口瀑布》情景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学构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在完成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作为陕北的学生,对于陕北地貌特征、风土人情等方面较为了解,同时,他们已经学过《黄河颂》《回延安》《安塞腰鼓》等具有陕北特色的几篇大作,如何在《壶口瀑布》这篇文章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如何能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体会壶口瀑布这一自然景观的魅力,感受悠久的黄河精神,体会打不到、压不垮的坚强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这对执教者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课堂活动设计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加之,学生期待已久的“五一”假期即将来临,旅游必定成为大多学生的首选。因此,我决定本节课让学生在畅游壶口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了以壶口瀑布推荐官的身份来宣传“大美壶口”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文章,抓关键词句、品析语言,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对壶口瀑布这一自然景观的宣传,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词、句,点及面等方式,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及梁衡独具特色的散文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3.通过体悟情思,领会黄河的性格,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伟大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词、句,点及面等方式,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及梁衡独具特色的散文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体悟情思,领会黄河的性格,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伟大精神的赞美。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走进壶口
师(问):“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同学们有哪些打算?
预设:回家放松休息、旅游吃美食......(过度旅游)
师:那我今天提前给大家放假,并给你们推荐一个享誉国内外的旅游景点----壶口瀑布!(激发学生兴趣)(书写板书:壶口瀑布)
师:但不是以游客学生的身份,我给大家一个新的身份---美景推荐官,通过你们的视觉所观宣传大美壶口!
二、核心任务
大美壶口招募令
为了激发大家爱国情、感受这盛世中华的美好,壶口瀑布旅游景区要拍摄一期以“祖国壮丽河山之大美壶口”为主题的宣传片,景区官方通过抖音平台发布一则招募令,现需要招募一批“大美壶口”推荐官,希望通过推荐官的智慧创造展现壶口瀑布的自然魅力和人文价值。
二、任务要求
大美壶口——美景推荐官的拍摄之路:本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着梁衡的脚步,以“大美壶口”为主题,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任务,展现壶口瀑布的魅力。
活动任务一:设计制作“大美壶口”拍摄脚本
活动任务二:拍摄一组“大美壶口”风景片
活动任务三:推荐宣传“大美壶口”作品
三、活动开展
活动任务一:设计制作“大美壶口”拍摄脚本
活动要求: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说说梁衡是如何展现壶口瀑布的独特魅力的
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大美壶口”拍摄脚本。
方法点拨1: 拍摄角度:即为作者的观察角度,可分为仰视、俯视、平视等。景别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指人体肩部以上)、近景(指人体胸部以上)、中景(指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部分环境)、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方法点拨2: 提醒学生回忆《小石潭记》的描写顺序和游踪变化,思考与本文的区别?(学生回忆、具体叙说)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图我们发现了什么:立足点不变,通过拍摄角度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这种写法叫做定点换景,这也是我们写游记的常见手法之一。
活动任务二:拍摄一组“大美壶口”风景片
活动要求:自由朗读2--4段,选择一处你心仪的特写镜头,说说拍摄画面的理由。
1.找出文中的句子,通过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式探究美点。
2.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预设:
美景一: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通过观看壶口“丁”字形,突出形状“奇”)
美景二: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美景三: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通过动词、比喻、拟人修辞的分析,突出壶口黄河河面的“雄”浑壮阔)
美景四: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五个“跌”,这里不仅从高处急速下落,而且还多次地急速下落,三跌四跌,无法反抗,只能晕头转向地碎成点,碎成雾。隆隆而来的浩瀚黄河水最后竟被跌碎成了雾。这壶口瀑布该是如何的险峻啊!)
美景五、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优美姿态,其中“钻”“觅”“淌”等动词,运用贴切,表现了水流的灵动多姿,“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生动地写出了水的声音动听、姿态柔美。)
【小结】 通过各组的分析和展现出的美景,让我欣赏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还有梁老师给予我们的文字馈赠。
精准动词让文字产层次之美
修辞手法让文字产生生动形象之美
叠词运用让文字产生音韵之美
长短句式让文字产生了错落之美
这些文字为我们呈现出壶口构造之奇,瀑布的跌落之姿、奔涌之态与散落之美,呈现了水石相击、刚柔相济之美。
活动任务三:推荐宣传“大美壶口”作品
活动要求
1.朗读第5、6段,合作讨论:作者在看到壶口瀑布后,悟出来哪些味和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赏析一: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点拨:“怒”表现在“凿”“旋”“切”“剁”等动作,表现出黄河水愤怒时的力量之大。句子借水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感情:“柔和之中有宽厚绝无软弱”,借助黄河水,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她勇于反抗,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由水写人、过度到中华民族)
赏析二: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点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借物喻人,通过描写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抒发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揭示主题)小练笔:完成推荐任务
2.作为抖音美景推荐官,请为“大美壶口”写几句推荐语;或请你为“大美壶口”书写一首宣传小诗。(播放《黄河》宣传片,观后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展示)
拓展:
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说过: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一部读不完的史诗,壶口就是这部长诗的惊叹号;如果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大动脉,壶口就是大动脉中最热血沸腾的一段;如果说黄河是我们民族之魂,壶口就是黄河之魂!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转变身份、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作者梁衡的带领下顺利地完成了大美壶口的推荐任务,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自然的馈赠,天地雄伟壮阔之美,更感悟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之美。让我们共同喊出:壮哉,滚滚黄河!美哉,壶口瀑布!
板书设计:
奇 险
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法典型的游记散文,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从反复修改到公开课正式执教,教学思路和课件修改了一遍又一遍,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呈现的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
由于初次尝试情景式教学,我注重了课堂的互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任务安排、学情分析、难点突破等方面设计不到位,导致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出现先松后紧现象,个别问题点拨不到位,且朗读时间较少、形式单一,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够,重点语段赏析欠佳,部分学生对壶口瀑布乃至黄河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理解不深入。
后期的教学中,我将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坚持创新课堂模式,灵活教学方法,挖掘课程资源和课堂生成资源,注重学科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实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