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0 19:5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辽夏金元的统治
共18题;共6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有史学家认为:“元承宋制。”在元代各项制度中能佐证该观点的有
①行中书省②枢密院③宣政院④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上的王朝兴衰值得研究。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然而世宗之后,金朝统治却逐渐衰落,究其原因有
①外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②猛安谋克日益腐化
③宋金战争使国力消耗 ④岳飞抗金成效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辽人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援引“懂礼即中国”的汉儒学说,自称“中国”,但也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上述史料反映出( )
A.民族多元一体的意识增强 B.各民族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C.中原文化得到了广泛认同 D.民族关系受到了理学影响
4.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元朝此举意在( )
A.促进不同文化的深度交融 B.彰显政权正统地位
C.消除蒙汉之间的民族隔阂 D.注重笼络上层人士
5.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开始,针对湖广、云南、福建、四川等处“要荒州县赴京师动沙万里”的情况,朝廷每隔三年由中书省委派使者会同行省官及行台监察御史,迁调所在官吏,“课吏殿最而上下其秩”。朝廷这种做法
A.完善了地方官员的升迁机制 B.强化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C.阻止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状态 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理官帐、部族、属国之政( )
A.汉蕃分治 B.与时俱进 C.墨守成规 D.模棱两可
7.据记载,辽国不仅“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指中原)”,而且还在开泰元年(1012年)给生活在今黑龙江地区的铁丽部“诏赐……《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这说明( )
A.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大 B.契丹民族已完全汉化
C.理学思想得到了推广 D.宋辽间文化交流频繁
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区划打破了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这一变化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9.陆游临终前写下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时占据中原的政权是
A.西夏 B.辽 C.金 D.元
10.辽朝对官僚制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即“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由此可知,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 )
A.全面汉化 B.民族自治 C.因俗而治 D.胡汉交融
11.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频次统计表
题目出处 尚书 周易 春秋 诗经 礼记 论语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其他
使用次数 8 2 2 4 4 1 2 13 2 3
所占比例 24% 6% 6% 12% 12% 3% 6% 38% 6% 9%
据表可知,金代( )
A.汉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B.少数民族政权实现了封建化
C.考试内容局限在儒学 D.女真族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
12.图1、图2、图3是山东省在古代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示意图(部分)。请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
A.图1是唐朝;图2是元朝;图3是汉初
B.图1是汉朝;图2是元朝;图3是秦朝
C.图1是唐朝;图2是秦朝;图3是汉初
D.图1是秦朝;图2是元朝;图3是唐朝
13.据记载,辽大安七年(1091年),彭汝砺使辽,见辽朝官员上朝情形:“殿其左,金冠紫袍而立者数百人,问之多豪酋;其右青紫而立者数十人。”这一记载
A.反映了辽朝南北面官制度 B.揭示了辽朝中央的分裂
C.印证了辽朝对宋朝的学习 D.说明宋辽关系趋向缓和
14.中国古代政区划界依据由以山川形便(依据山河走势)为主转变为以打破山河阻隔形成犬牙交错行政区划的原因是
A.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增加
C.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D.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15.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其他民族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
A.回纥 B.回鹘 C.畏兀儿 D.回回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护府是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重要机构,涉及北方边疆及岭南地区。都护府的职能是(一)负责维持本府辖区内的统治秩序,对内附民族进行安辑;(二)保卫本府所辖各府州的安全,防止他国侵犯;(三)考核本府下属各府州都督、刺史与中央合作的情况及其“治绩”,叙录功勋;(四)镇压人民的反抗,征讨民族上层的分裂叛乱。都护府的长官除汉族官员外,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都护府下辖的各羁縻州,长官由当地少数民族原有的酋领、君长担任。
——摘编自唐启淮《唐代都护府述略》
材料二 在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历史中,元朝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而且把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元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新疆、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策。这是以往中原王朝难以企及的政治成就,也是元朝历史不同于前代的特殊性。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都护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治理上的成就。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北宋二十四路示意图
图2 元代行省图
对比图1、图2,提取元代行政区划变化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8.香港暴动让人心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是中国人民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的原因及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元代实行的枢密院制度和地方行政中的路一级行政机构在宋代就已经出现,D正确;行省制、宣政院是元朝首创,排除A、B、C。
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符合史实和题意,应选A;岳飞抗金的时间是12世纪前期,12世纪后期宋金基本维持对峙局面,③④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有③或④的组合,故B、C、D三项均排除。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辽宋夏金时期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辽人和金人认为自己和宋人一样,都是“中国”人。辽金自称“中国”人的同时,也没有将宋人排除在外。这表明在宋与辽金并立的时期,民族多元一体的意识在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各民族间政治交往、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具体情况,不能得出“交流日益频繁”,排除B项;少数民族以“中国”自居,体现民族多元一体意识的增强,而非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且说法中的“广泛”不恰当,排除C项;材料提及汉儒学说,理学形成于宋代,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题意可知,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的郊祀礼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推行中原王朝的郊祀礼仪,以此来彰显其政权也是中原传统文化而来,是正统,B项正确;单纯从元朝推行郊祀礼仪,无法得出蒙汉等不同文化的深度交融,排除A项;“消除蒙汉之间的民族隔阂”,夸大了郊祀的作用,排除C项;元朝推行郊祀礼仪主要是为了彰显其政权的正统性,并不是为了笼络人心,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元朝针对距离京城较远的省份,加强中央对当地的监察,经常迁调考核当地长官,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B项正确;元朝的做法是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而不是完善了地方官员的升迁机制,排除A项;元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不存在地方割据问题,C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管理,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以看出这是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其突出的特点是实行了汉蕃分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时俱进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墨守成规,排除C项;模棱两可不是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国(中国)。据材料可知,辽国不仅接受了中原文化,而且还将中原文化向边远地区扩展,说明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大,A项正确;虽然材料反映了契丹民族接受了汉文化,但不能说明已完全汉化,排除B项;理学思想以四书为主体,而材料反映的是传统五经,且北宋时期理学还没有完全形成,排除C项;虽然材料反映辽国学习中原文化,但不能说明宋与辽文化的交流频繁,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元代的行省制在地方行政区划上打破了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这是为了减少地方割据势力形成的基础,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元代的这一变化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非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和改变南北经济格局,更不是为了抑制民族融合趋向,排除BCD项。故选A项。
9.C
【详解】陆游是南宋诗人,当时攻占中原地区的是金王朝,故选C;西夏占据的是西北地区,排除A;辽朝此时已经灭亡,排除B;元朝尚未建立,排除D。
.
10.C
【详解】根据“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得出辽朝用不同的官制管理不同的民族,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大多出自儒家经典,说明金代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的重视,者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仅从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大多出自儒家经典,不能说明所有少数民族政权实现了封建化,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金代科举考试除了出自儒家经典外,还有其他内容,排除C项;D项夸大了金代重视儒学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根据图1中“河南道”“河北道”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是唐朝将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根据图2中“中书省”“大都”“陕西行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2反映的是元朝时期的行省制度;根据图3中“济南郡”“平原郡”“高密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3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故A正确;其他三个选项均对应错误,故排除BCD。
13.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上朝官员的分立及“豪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A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辽朝对宋朝的学习以及宋辽关系趋向缓和,排除C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题干说明犬牙交错划界逐渐占据上风,因为以自然地形划界是促成地方割据的重要的因素,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故答案为C项。A项,因为以自然地形划界是促成地方割据的重要的因素,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犬牙交错,相互制衡的原则来划分行政区域,原因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不是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排除;B项,题干说的是中国古代政区划界的原则变化,没有涉及政区的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也不合题意,排除。
15.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其他民族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D项正确;回纥人又演变为回鹘,回鹘是中国少数民族部落。回鹘是维吾尔族祖先 ,由回纥改名而来,排除AB项;畏兀儿又称西州回鹘,唐朝时期称作回鹘人,回鹘人原居于漠北,回鹘汗国时代,已有一些回鹘族部落迁居到今天山以北和河西一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6.(1)唐代都护府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而设置的,是唐代羁政策的组成部分;职能涉及行政管理、国防军事、官员考核、镇压反抗与叛乱等多个方面;都护府的设置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2)通过行省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管辖,把中央集权推行到全国范围;元代的疆域空前辽阔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在边疆地区实现了长时间较稳定的统治,对边疆的控制与王朝相始终。
【详解】(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对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都护府的认识可以从都护府设立的背景、职能、影响三个角度回答。背景可结合唐代边疆管理的需要,职能方面要充分利用材料获取信息,影响从国家统一、边疆开发等角度回答。可进行说明如下:唐代都护府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而设置的,是唐代羁政策的组成部分;职能涉及行政管理、国防军事、官员考核、镇压反抗与叛乱等多个方面;都护府的设置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二“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元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新疆、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可知,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治理上的成就可从中央集权范围的扩大、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边疆长时间的稳定等方面概括。
17.示例:
信息1:元代行省的数量比宋代路的数量大幅减少,行政区域更大。
说明:元代相比于宋代,疆域辽阔,行政管辖区域更大。元代摒弃了宋代因过度削弱地方势力而划分行政区域过多的弊端,强化行省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信息2:元代与宋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和划分标准不同。
说明:元代的行省取代了宋代的路,管理权限和管辖范围更大,在命名上行政职能超越地理属性。元代在行政区划上更注重犬牙交错,便于军事控制,而宋代更注重山川形便,便于对地方进行监察。
信息3:元代把辽、西夏、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纳入管辖范围。
说明:唐宋以来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封建化程度较高,各政权并立。元代国家重新走向大一统,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元代疆域空前辽阔,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加密切。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元朝(中国)。
根据材料“图1北宋二十四路示意图......图2元代行省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行省的数量比宋代路的数量大幅减少,行政区域更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元代相比于宋代,疆域辽阔,行政管辖区域更大。元代摒弃了宋代因过度削弱地方势力而划分行政区域过多的弊端,强化行省权力,提高行政效率等角度进行说明。
根据材料“图1北宋二十四路示意图......图2元代行省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与宋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和划分标准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元代的行省取代了宋代的路,管理权限和管辖范围更大,在命名上行政职能超越地理属性。元代在行政区划上更注重犬牙交错,便于军事控制,而宋代更注重山川形便,便于对地方进行监察等角度进行说明。
根据材料“图1北宋二十四路示意图......图2元代行省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把辽、西夏、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纳入管辖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唐宋以来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封建化程度较高,各政权并立。元代国家重新走向大一统,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元代疆域空前辽阔,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加密切等角度进行说明。
18.(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2)原因:沿袭传统做法;疆域辽阔;加强统治需要。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详解】(1)据材料一可知,这是汉武帝政治上推行的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使其无力对抗中央;同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名,负责监督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经济上,结合所学可知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军事上,三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尤其是公元前119年的战役,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加强了汉王朝对边疆的统治。
(2)原因:据材料“……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可知,沿袭传统做法;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等角度回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