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0 20: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面临困难
没钱、没人、没技术、没基础、没援助、环境恶劣
中苏关系破裂
科研环境艰苦
国民经济困难
新课导入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重点)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难点)
3.学习科学家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1.含义
何为“两弹一星”?
“两弹”
“一星”
核弹
导弹
原子弹
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核弹
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核弹爆炸
导弹
是一种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导向目标并摧毁目标的飞行器。
红旗防空导弹发射瞬间
核武器是国力强大的表现和底蕴威慑
人造地球卫星
是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
北斗导航卫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目的
【材料研读】中国为何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1953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
——唐国东《翱翔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力量
国防需要:维护国家安全
客观要求:提高国际地位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966年
1970年
3.成就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自主学习】找出我国国防科技具体成就
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4.代表人物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物扫描
邓稼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58年的一天,在二机部部长办公室里,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我国自己的原子弹谈何容易,那时我国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缺乏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又都严格保密。邓稼先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后来,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
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人物扫描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
5.意义
【材料研读】从社论中看“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历史意义
【美联社新德里10月16日电】(记者:芬克)……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它既是动人的也是吓人的。……随着星期五的消息报道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这部分地区数亿人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共产党中国星期五爆炸了它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核大国,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原子大国。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记者:史密斯)……俄国背弃了关于提供技术和物质援助的保证,只是促使中国人自己加倍努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决心。
——摘编自:方华,史册主主编 《参考的启示-国事卷》
打破了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提示:可从国际地位、国防力量、民族精神等方面思考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王淦(gàn)昌、杨嘉墀(chí)、王大珩、陈芳允
科学发展规划
“863计划”、“973计划”
“863”计划:以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技术等领域为高技术研究的重点,促进高科技研究的发展。
“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推荐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1.背景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成就
2003年10月
2021年6月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8年9月
杨利伟
乘坐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神舟七号
翟志刚
实现太空行走
【自主学习】找出我国载人航天科技具体成就
神舟十二号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发射升天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翟志刚太空漫步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人天和核心舱
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杂交水稻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善有关袁隆平的信息
·成就:
·荣誉:
·贡献:
【材料研读】这图片人物是谁?
袁隆平
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xiān)型杂交水稻
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科技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青蒿[hāo]素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善有关信息
·成就:
·荣誉:
·贡献: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瑞典国王为屠呦呦颁奖
20世纪70年代初, 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
屠呦呦
青蒿素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据WHO《世界疟疾报告2015》估算,从2000年到2015年,ACT (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合疗法)等措施使全球620万疟疾患者免于死亡,其中包括5岁以下的儿童590万。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年鉴2017年
开创了治疗 的新方法;
对 作出了巨大贡献。
疟疾
人类生命健康事业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改革开放前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善有关信息
方针 1956年, 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 ”,学术问题上“ ”。
时代特征 生动描绘了 和 的新风貌。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话剧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电影 等。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毛泽东
人民革命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红岩》《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英雄儿女》《林则徐》
小说《红岩》
《青春之歌》
话剧《茶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2.改革开放后
时代特征 反映了 的时代风貌。
成就 长篇小说 、报告文学 、电影 、大型舞剧 等。电视艺术也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电视剧、电视节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荣誉
改革开放
《平凡的世界》
《哥德巴赫猜想》
《大决战》
《丝路花雨》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3.进入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研读
【材料研读】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我们青少年要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既不能盲目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并且要积极学习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小组探究】
材料一:正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跃升、综合国力的空前增强,为我国包括载人航天在内的科技事业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使我国有能力向“太空文明”的目标坚实迈进。
——罗亚波《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飞船》
材料二: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科技文化事业,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①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②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
③广大科研、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课堂总结
科技文化成就
1964年,第一颗 爆炸成功
两弹一星
1966年,第一次成功发射 核武器试验
航天技术
1967年,第一颗 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 神舟一号
农业医药
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 神舟五号
2008年,神舟七号:
袁隆平:
文化事业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屠呦呦:
2021年,神舟十二号:
青蒿素
籼型杂交水稻
原子弹
导弹
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无人飞船
载人飞船
太空行走
空间站
当堂检测
1.[2023·安徽]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辽宁舰”交接入列
2.[2023·山东]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
C.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 D.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
【 B 】
【 A 】
当堂检测
3.[2023·湖北]共赴九天,再探苍穹。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科技成就中,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C.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4.[2023·湖南]2023年6月4日7时,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湘籍航天员张陆出舱后激动地说:“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祖国一直在我心中!”铿锵的话语令国人感到自豪。请向神舟十五号飞船主要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方面的成就
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
【 D 】
【 C 】
当堂检测
5.[2023·山东]我国第一艘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载人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6.[2023·黑龙江]“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这里的“此翁”是
A.杨利伟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7.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鼓舞了人民的创新精神
C.开创了新的艺术创作形势 D.提升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 C 】
【 B 】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