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回顾与思考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要点回顾
典例讲练
目录
CONTENTS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1
要点回顾
1. 投影.
(1)中心投影: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作是从
发出的,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平行投影: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 光线所
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其中,平行光线与投影面 ,
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
一
个点
平行
垂直
(3)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联系与区别.
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
联 系 (1)都是物体在光线下形成的影子; (2)在平行投影中,同一时刻改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其
投影也跟着发生变化;在中心投影中,同一灯光下,改变物
体的位置和方向,其投影也跟着发生变化
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
区 别 (1)光源是太阳,光线是
平行的; (2)同一时刻,不同物体
的影长与物高成正比例; (3)同一时刻,物体影子
的方向总相同 (1)光源是电灯等点光源,光
线是发散的;
(2)即使在同一时刻,影长与
物高也不一定成比例;
(3)中心投影下,物体的影子
可能在同一方向,也可能在不
同的方向,即物体影子随点光
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 视图.
(1)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
体,分别得到这个物体的三个视图,通常把从 得到的
视图叫做主视图,从 得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从
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
(2)画三种视图的基本规则:
①在主视图的 面画出俯视图,在主视图的 面画出
左视图;
正面
左面
上
面
下
右
②主、俯视图要长对正,主、左视图要高平齐,左、俯视图要
宽相等;
③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要画成 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
要画成 线.
实
虚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2
典例讲练
要点一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相关定义
直立在地面的四个字母广告牌在不同的情况下,地面上的
投影(阴影部分)效果如图所示,则字母L,K,C的投影中,
与字母N属于同一种投影的有( A )
A. L,K B. C
C. K D. L,K,C
A
【思路导航】首先找出字母N属于哪种投影,根据物体和投影
对应点连线可以确定投影类型,再利用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
特点选出正确选项.
【解析】如图,由图可知,字母N,L,K的投影中,投影线交
于一点,则它们的投影属于中心投影;而字母C的投影中,投影
线互相平行,则它的投影属于平行投影.故选A.
【点拨】(1)根据影子判断投影类型:①连接物体上的点与影
子上的对应点,得出两条直线;②观察①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若相交,则属于中心投影;若平行,则属于平行投影.(2)平
行投影的特点:一天中,在同一地点,物体在阳光下的投影先
变短,后变长.(3)中心投影的特点:①等高的物体垂直于地
面放置并左右运动,在灯光下,离光源越近的物体,它的影子
越短;离光源越远的物体,它的影子越长;②等长的物体平行
于地面放置并上下运动,在灯光下,离光源越远的物体,它的
影子越短,但不会比物体本身还短;离光源越近的物体,它的
影子越长.
下图中,属于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是( A )
A
B
C
D
A
要点二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中的计算
如图,小华在晚上由路灯 AC 走向路灯 BD . 当他走到点 P
时,发现他身后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 AC 的底部;当他向
前再步行12 m到达点 Q 时,发现他身前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
路灯 BD 的底部. 已知小华的身高是1.6 m,两个路灯的高度都是
9.6 m,且 AP = QB .
(1)标出小华站在点 P 处时,在路灯 AC 下的影子;
(2)求两个路灯之间的距离;(3)当小华走到路灯 BD 的底部
时,他在路灯 AC 下的影长是多少?
【思路导航】(1)连接 CM 并延长与 AB 交于点 K ,从而可得答
案;(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P = AB ,即得 BQ =
AB ,再由 AP + PQ + BQ = AB 即可得出答案;(3)利用相似
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影长.
解:(1)如图1,连接 CM 并延长与 AB 交于点 K ,线段 PK 即为
小华站在点 P 处时,在路灯 AC 下的影子.
图1
(2)如图2,
∵ PM ∥ BD ,
∴△ APM ∽△ ABD ,
∴ = ,
即 = ,
∴ AP = AB .
∵ QB = AP ,
图2
∴ BQ = AB .
又∵ AP + PQ + BQ = AB ,
∴ AB +12+ AB = AB .
∴ AB =18 m.
故两个路灯之间的距离为18 m.
图2
(3)如图3,此时小华在路灯 AC 下的影子为 BN .
∵ BM ∥ AC ,
∴△ NBM ∽△ NAC ,
∴ = ,
即 = .
∴ BN =3.6 m.
故当小华走到路灯 BD 的底部时,他在路灯 AC 下的影长是3.6 m.
【点拨】解决投影中的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1)找相似三角
形;(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3)解方程.注意:
题中可能要多次列方程.
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
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
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 E 处时,可以使自
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
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
CD =1.2 m, CE =0.8 m, CA =30 m(点 A ,
E , C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小明的身高 EF 是
1.7 m,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 AB . (结果精确
到0.1 m)
解:如答图,过点 D 作 DG ⊥ AB ,分别交 AB , EF 于点 G , H .
∵ AB ∥ CD , DG ⊥ AB , AB ⊥ AC ,
易得四边形 ACDG 、四边形 AEHG 、四边形 ECDH 都是矩形.
∴ EH = AG = CD =1.2 m, DH = CE =0.8 m,
DG = CA =30 m.
∵ EF ∥ AB ,∴△ FHD ∽△ BGD .
∴ = .
由题意,知 FH = EF - EH =1.7-1.2=0.5(m),
答图
∴ = .∴ BG =18.75 m.
∴ AB = BG + AG =18.75+1.2=19.95( m )≈20.0(m).
∴楼高 AB 约为20.0 m.
答图
答图
要点三 常见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如图,有一个铁制零件(正方体中间被挖去一个圆柱形
孔).
(1)请画出它的三种视图;
(2)若正方体的棱长为6 cm,圆柱体底面直径为2 cm,求该零
件的体积.
【思路导航】(1)根据正方体、圆柱的三种视图,画出该零件
的三种视图,同时,看得见的轮廓线用实线表示,看不见的轮
廓线用虚线表示;(2)根据割补法进行计算,即:零件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解:(1)该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
(2) V =63-π× ×6=(216-6π)cm3.
故该零件的体积为(216-6π)cm3.
【点拨】画几何体的三种视图需要熟悉常见简单几何体(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三种视图,注意实线与虚
线合理使用,圆锥中单独的点也要画出.同时牢记各个基本几何
体的体积、表面积公式.
1. 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1) (2)
(1)
解:如图所示:
(2)
2. 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下面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并标
上数据.
解:如图所示(单位:mm.俯视图中,从小到大,圆的直径分
别为10 mm,20 mm,25 mm,35 mm).
要点四 由三种视图还原几何体
一个立体图形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标尺寸
(单位:mm),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思路导航】首先根据都为矩形的组合,可以分析得出这是两
个长方体的组合体,再结合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分别得到两
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利用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个长方体的表
面积,最后要去掉两个长方体的接触面面积.
解:由三种视图可知,该立体图形由上、下两个长方体组成,
上面长方体长4 mm,宽2 mm,高4 mm,下面长方体长6 mm,
宽8 mm,高2 mm,去掉重合部分,∴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
(6×8+8×2+6×2)×2+(4×4+4×2)×2=200(mm2).
【点拨】由三种视图还原组合几何体时,入手点为简单的、常
规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先还原简单几何体,再组合成原几何
体,实现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求表面积时,根据各个
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求得组合体的表面积,注意一定要减去接
触面面积.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在△ PMN 中,∠ MPN =
90°, PN =4 mm, = .
(1)求 BC 及 FG 的长;
解:(1)设Rt△ PMN 斜边上的高为
h mm.由图可知, BC = MN ,
FG = h mm.∵ = , PN =4 mm,
∠ MPN =90°,∴根据勾股定理,
得 BC = MN =5 mm, PM =3 mm.
∵ S△ PMN = PM · PN = MN · h ,
∴ h = .∴ FG = mm.
(2)若主视图与左视图的两个矩形相似,求 AB 的长;
解:(2)由题意可知,矩形 ABCD ∽
矩形 FGHE ,且 AB = HG ,
∴ = ,即 = .
∴ AB =2 mm.
(3)在(2)的情况下,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
解:(3)由三种视图可知,该几何体
是一个直三棱柱,则该三棱柱的表面
积为 ×3×4×2+ ×2
= mm2.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2张PPT)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2 视 图(第二课时)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课前预习
典例讲练
目录
CONTENTS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1
课前预习
1. 在三种视图中,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和 ;俯视图
反映物体的 和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
和 .
2. 在画三种视图时,对应部分的长度要 ,通常把
画在主视图下面,把 画在主视图右面.
3. 在画三种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要画成 ,看
不见部分的轮廓线要画成 ,单独的一个点也要画上.
长
高
长
宽
高
宽
相等
俯
视图
左视图
实线
虚线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2
典例讲练
请画出下面两个四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图1
图2
【思路导航】紧扣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的定义入手,根据四棱
柱的主视图是矩形,左视图是矩形,俯视图是四边形,结合
放置的位置,看得见的用实线,看不见的用虚线,从而画出
三种视图.
图1 图2
解:两个四棱柱的三种视图分别如图1、图2.
【点拨】画三种视图的方法:俯视图在主视图下面,左视图在
主视图右面;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左俯宽相等;看得见
的轮廓线画成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画成虚线.具体画三种视图
的过程中,可以分成几部分分别画出,最后注意检查.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请画出它
的三种视图.
解:该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
技术人员设计的六角螺母示意图如图所示,请你帮助技术人员
画出它的三种视图.
【思路导航】先把该螺母分成两部分——正六棱柱与圆柱,按
画三种视图的基本规则,主视图与俯视图等长,主视图与左视
图等高,左视图与俯视图等宽,在规定的位置画出几何体的三
种视图.
解:该螺母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
【点拨】画物体的三种视图的要领和基本方法是“一定,二
画,三规则,四注意”,即:(1)确定主视图方向;(2)画
出能反映物体真实形状的一个视图;(3)运用“长对正,高平
齐,宽相等”的基本规则画出其他视图;(4)注意看得见的轮
廓线要画成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要画成虚线,实线和虚线的
重叠部分要画成实线.按照约定的位置,就能正确地画出物体的
三种视图.本例要注意的是左、俯视图中看不见的轮廓线,虚线
与实线重叠时不表达出来.
请画出如图所示的空心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解:该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
一个几何体和它的两种视图如图所示:
视图
视图
(1)在横线上分别填写出两种视图的名称(填“主”“左”或
“俯”);
主
俯
(2)根据两种视图中的尺寸(单位: cm),计算这个几何体
的表面积和体积.
【思路导航】(1)此几何体是由上方的圆柱与下方的长方体组
合而成,可以根据圆柱、长方体的三种视图,判断原几何体的
三种视图;(2)根据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先求解
各部分,再求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解: S表=2×(8×5+8×2+5×2)+π×4×6=(132+
24π)cm2.
V几何体= V长方体+ V圆柱=8×5×2+π× ×6=
cm3.
(1)【解析】由题可知,分别为主视图、俯视图.故答案为
主,俯.
【点拨】(1)解决此问的关键是把该几何体拆分为两个简单几
何体——圆柱与长方体,再结合这两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来确
定组合体的三种视图.(2)结合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
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从而确定
几何体的相关数据,再根据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求解.需要注意的
是,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2个
圆的面积.
在某儿童游乐园门口需要建一个由正方体和圆柱组合而成的几
何体.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与圆柱的底面直径及高相
等,都是1 m.
(1)请画出该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解:(1)该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
(2)为了美观,需要在该几何体表面(不含底面)刷一层油
漆.已知每刷1 m2油漆需要300元,则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元?
(π取3.14)
解:(2)根据题意可得,该几何体表面需要刷油漆
的面积为1×1×5+π×1×1=(5+π)m2.
300×(5+π)≈300×(5+3.14)=2 442(元).
故刷油漆大约需要2 442元.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1张PPT)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1 投 影(第一课时)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课前预习
典例讲练
目录
CONTENTS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1
课前预习
1. 投影.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
,这就是 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为 .
影
子
投影
投影面
2. 中心投影.
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等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 发出
的,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 投影.中心投影的射
线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投影中心.
注:(1)中心投影一定属于投影,但投影不一定是中心投影.
(2)在中心投影下,点光源、物体上的点及影子上的对应点在
同一条直线上.
一个点
中心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2
典例讲练
(1)下列投影属于中心投影的是 (填序号).
【思路导航】连接影子与物体对应的点,得到投影线(光
线),再观察是否有交点.如果几条投影线交于一点,那么就是
中心投影;否则就不是中心投影.
①②④
【解析】先连接影子与物体对应的点,得到光线,如图:
②影子在异侧,属于中心投影;①④影子在同侧,作投影线
(光线)时,交于一点,属于中心投影;③影子在同侧,作投
影线时,无法交于一点,所以不属于中心投影.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拨】判断投影是否是中心投影的关键是:看光线是否交于
一点,即投影中心.
①试确定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②小丽在灯光下从点 A 走到点 C 时,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思路导航】①过物体上的点、影子上的对应点作射线,两条
射线的交点就是光源位置;②想要知道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
只需要判断光源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一盏路灯的照射下,小丽在 A , C 两点的影长分别为
AB , CD ,如图所示.
解:①如图,先过小丽在 A 处的头顶及其影子的顶端 B 画一条射
线,再过小丽在 C 处的头顶及其影子的顶端 D 画一条射线,两
条射线相交于点 O ,故点 O 就是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②小丽在灯光下从点 A 走到点 C 时,
与路灯的距离越来越远,
因此她的影子的长度逐渐变大.
【点拨】中心投影常用的结论:(1)如图1,在中心投影下,
点光源、物体上的点及影子上的对应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
可以连接物体上的点和影子上的对应点来确定光源的位置;
(2)如图2,等高的物体垂直于地面放置时,在同一点光源的
照射下,水平方向离点光源越近的物体影子越短;(3)如图
3,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在同一点光源的照射下,竖
直方向离点光源越近,物体的影子越长,离点光源越远,物体
的影子越短,但不会比物体本身还短.
图1 图2 图3
如图,在路灯下,一墙墩(用线段 AB 表示)的影子是 BC ,小
明(用线段 DE 表示)的影子是 EF ,在 M 处有一棵大树,它的
影子是 MN ,在图中画出表示大树的线段 MP (不写画法).
解:如图, MP 即表示大树.
如图,晚上小亮在广场上乘凉,图中线段 AB 表示站在广场上的
小亮,线段 PO 表示直立在广场上的灯杆,点 P 表示照明灯.
(1)请你在图中画出小亮在照明灯( P )照射下的影子;
(2)如果灯杆高 PO =12m,小亮的身高 AB =1.6m,小亮与灯
杆的距离 BO =13m,请求出小亮影子的长度.
【思路导航】(1)由光源、物体上的点及影子上的对应点三点
共线,确定点 A 的对应点即可;(2)设点 A 的投影点为点 C ,
根据中心投影的特点,可以得到△ CAB ∽△ CPO ,然后利用相
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即可求解.
解:(1)如图,连接PA并延长,交直线 OB 于点 C ,线段 BC 就
是小亮在照明灯( P )照射下的影子.
(2)∵ AB ∥ PO ,
∴△ CAB ∽△ CPO ,
∴ = ,即 = .
∴ BC =2 m.
∴小亮影子的长度为2 m.
【点拨】(1)解决与影长有关的问题时,常转化为相似三角形
中的相关问题求解.(2)利用相似三角形求与中心投影有关的
线段长的步骤:①找出或构造出“A型”相似三角形;②根据
已知条件写出恰当的比例方程;③求解未知线段.
如图,在路灯下,小明的身高如图中线段 AB 所示,他在地面上
的影子如图中线段 AC 所示,小亮的身高如图中线段 FG 所示,
路灯灯泡在线段 DE 上.
(1)请你确定灯泡所在的位置,并画出小亮在灯光下形成
的影子;
解:(1)如答图,点 O 为灯泡所在的位置,
线段 FN 为小亮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
答图
(2)若小明的身高 AB =1.6 m,他的影子长 AC =1.4 m,且他
到路灯的距离 AD =2.1 m,求灯泡距离地面的高度.
解:(2)∵ AB ∥ DO ,
∴△ ABC ∽△ DOC .
∴ = ,即 = .
∴ DO =4 m.
故灯泡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 m.
夜晚,小明在路灯下散步.已知小明的身高为1.5米,路灯的灯柱
高4.5米.
(1)如图1,若小明在相距10米的两路灯 AB , CD 之间行走
(不含两端),他在路灯 AB 下的影子为 FM ,在路灯 CD 下的
影子为 FN . 解答问题:
①若 BF =4米,求影子 FM 的长.
②猜想影子 FM 与 FN 的长的和为定值吗?并说明理由.
(2)有言道:形影不离.其原意为:人的影子与自己紧密相
伴,无法分离.但在灯光下,人的速度与影子的速度却不是一样
的.如图2,若小明在灯柱 PQ 前,朝着影子的方向(如图箭
头),以0.8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试求他影子的顶端 N 在地面
上移动的速度.
【思路导航】(1)①易得△ ABM ∽△ EFM ,利用对应边成比
例可得 FM 的长;②同①中方法得到比例式,进行等量代换,利
用等比性质可得相关数值.(2)利用相似的性质表示出人走的
路程及影子移动的路程,根据时间相等可得相应速度.
解:(1)①∵ AB ∥ EF ,
∴△ EFM ∽△ ABM .
∴ = ,即 = .
∴ FM =2米.
故影子 FM 的长为2米.
② FM 与 FN 的长的和为定值.理由如下:同理①可得, = .
∵ AB = CD ,∴ = = .
∴ = .
∴ = .
∴ MN =5米.
故影子 FM 与 FN 的长的和为定值5米.
(2)如图,根据题意设小明由点 F 到点 B ,则影子的顶端是从
点 N 到点 C .
由(1)可知, = , = .
∵ AB = EF ,∴ = = .设 FN = k , BC = b ,则 QN =3 k , QC =3 b .∴ FB =2( b - k ), NC =3( b - k ).
设影子的移动速度为 y 米/秒,则 = .
解得 y =1.2.
故他影子的顶端 N 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为1.2米/秒.
【点拨】解决与影长有关的问题,常转化为相似三角形问题解
决,有时需要利用多次相似建立方程。
如图,夜晚路灯下,小强在点 D 处测得自己影长 DE =4 m,在
点 G 处测得自己影长 DG =3 m,点 E , D , G , B 在同一条直
线上,已知小强的身高为1.6 m,求灯杆 AB 的高度.
解:∵ CD ∥ AB ,
∴△ ECD ∽△ EAB .
∴ = ,即 = .
∵ FG ∥ AB ,∴△ DFG ∽△ DAB .
∴ = ,即 = .
∴ = .∴ BG =9 m.
∴ = .∴ AB =6.4 m.
故灯杆 AB 的高度为6.4 m.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3张PPT)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2 视 图(第三课时)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课前预习
典例讲练
目录
CONTENTS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1
课前预习
由三种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形状.
(1)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
左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和高;
(2)根据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轮廓线.
注意:(1)熟记常见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有助于描述物体的形
状;(2)还原几何体后要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2
典例讲练
一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D )
A. 圆锥 B. 圆柱
C. 三棱锥 D. 三棱柱
D
【思路导航】紧扣“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进行识别.该几何体的
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矩形,所以可以初步判定这是一个柱体;
再结合俯视图是三角形,综合起来可以确定该几何体的形状.
【解析】 因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矩形,所以初步
判断该几何体可能是柱体.又因为俯视图是三角形,由此可准确
地判断出它是一个三棱柱.故选D.
【点拨】利用三种视图确定几何体,即“由图想物”.解答此类
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并应用三种视图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性质,结合题目所给的三种视
图来确定几何体.常见的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下:
一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C )
A. 圆柱 B. 球 C. 圆锥 D. 棱锥
C
【解析】 因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所以初
步判断是一个锥体.又因为它的俯视图是一个圆(含圆心),因
此准确判断为圆锥.故选C.
一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你能画出这个几何体吗?并
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思路导航】根据三种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上半部分去
掉了一半的圆柱,由此可先画出圆柱,再画出该几何体.根据圆
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求出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即可.
解:画出的几何体如图所示.
几何体的表面积 S =π ×2+π×8×(10-5)+ ×π×8×5
+8×5=92π+40.
几何体的体积 V = S底×高= π× ×10=120 π.
【点拨】此题中充分体现了割补法在立体图形中的应用.(1)
先把主视图“补”成一个长方形,根据三种视图是两个长方形
和一个圆形,判断“补”后几何体是一个圆柱,再把“补”的
部分去掉,就得到了所求几何体.(2)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
体积,既可以先“割”成一个半圆柱和一个小圆柱,又可以先
“补”成一个大圆柱,再计算.
一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数据(单位:
cm),求该几何体的体积.
解:由三种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组
成,长方体的长为15 cm,宽为10 cm,高为3 cm.圆柱底面半径
为10÷2=5(cm),高为7 cm,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5×10×3
+π×52×7=(450+175π)cm3.
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这样
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
多少个小立方块?
【思路导航】观察主视图,先在俯视图对应的方格中填上该位
置小立方块的可能层数,再计数.
解:观察主视图,在俯视图方格中填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层数,每个方格里的数至少为1.观察主视图可知,俯视图第一列最少有1层,最多有3层,至少有一个3层;俯视图第二列最少有1层,最多有2层,至少有一个2层;俯视图第三列只
有1层.这样的几何体不只一种.故小
立方块最少时,如图1(图不唯一),、
有10个小立方块;小立方块最多时,
如图2,有16个小立方块.
图1 图2
【点拨】由三种视图确定小立方块个数,一般先在俯视图的方
格中填数表示该位置层数,再计数.具体方法如下:(1)画出
俯视图;(2)观察主视图,确定俯视图中每一纵列各位置小立
方块的层数——最少层数、最多层数等,并标记;(3)观察左
视图,确定俯视图中每一横行各位置小立方块的层数,并标
记;(4)根据题意要求,得出最少、最多小立方块的个数.注
意:在第(3)步标记完成后,需想象得出的组合体的三种视
图,检查其是否符合题意.
用10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
(1)请在方格中画出它的三种视图;
(1)解:画出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
(2)如果只看三种视图,这个几何体还有可能是用 个小
正方体搭成的.
9
(2)【解析】根据俯视图,在相应位置增加或减少小正方体的
个数,使三种视图不变,在俯视图上标注如图所示,左上角只
能有1层或2层,其他位置均不能变动,故还可能是用9个小正方
体搭成的.故答案为9.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9张PPT)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1 投 影(第二课时)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课前预习
典例讲练
目录
CONTENTS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1
课前预习
1.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 光线, 所形成的投
影称为 .
2. 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这种投影称为 投影.
注:正投影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平行投影.
3. 在平行投影中,物体与投影中对应点的连线是相互平行的,
反之也成立.而在中心投影中,物体与投影中对应点的连线交于
一点.
平行
平行光线
平行投影
正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2
典例讲练
(1)小明拿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在太阳下玩耍,发现等边三角
形木框在地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是( B )
A
B
C
D
【思路导航】将等边三角形木框放在太阳光下,先分类——与
地面垂直放置、平行放置、倾斜放置等,再观察不同情况下其
影子的形状.
B
【解析】将等边三角形木框与地面垂直放置时可以得到A选
项;将等边三角形木框与地面倾斜放置时,可以得到C选项,也
可以得到D选项;无论如何放置也得不到B选项的点.故选B.
【点拨】线段、平面图形、几何体的正投影规律:
规律 图示
线段的正投影 平行:线段与其正投影的长相等 倾斜:线段与其正投影的长不相等 垂直:线段的正投影是一个点
规律 示
平面图形
规律
图示
平面图
形的正
投影
平行:正投影与原图形形状和大小一样
倾斜:正投影与原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一样
垂直:平面图形的正投影是一条线段
几何体
的正投
影
一个几何体在一个平面上的正投影是一个平
面图形
(2)如图,下面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两座建筑物的影子,将
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③④①②
【思路导航】太阳东升西落,在不同时刻,建筑物在太阳下影
子的方向在变化.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观察影子的方向及长短,判
断太阳的位置及时间的先后顺序.
【解析】观察影子的方向,①为东北,②为东,③为西,④为
西北,故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③④①②.故答案为③④
①②.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投影的特点和规律.在不同时刻,物体
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大小在变化,方向也在变化.就北半球而
言,从早晨到傍晚,物体影子的方向是西—西北—北—东北—
东;影长由长变短,再变长(一早一晚影子最长,正午影子最
短).
1. 如图所示的四张图片是我国北方某地一天中不同时刻直立的
灯杆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将各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B )
A. ②④①③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②④
B
2. 把一个正五棱柱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当太阳光由上而下
照射时,它在地面的投影是( A )
A
B
C
D
A
如图,已知 AB 和 DE 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 AB =5m.某
一时刻, AB 在阳光下的影子 BC =4m.
(1)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 DE 在阳光下的影子;
(2)在测量 AB 的影子长时,同时测出 DE 在阳光下的影子长
6m,请你计算 DE 的长.
【思路导航】(1)连接 AC ,过点 D 作 AC 的平行线,即可得出
DE 的影子;(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比例式即可求出
DE 的长.
解:(1)作法:如图,连接 AC ,过点 D 作 DF ∥ AC ,交直线
BE 于点 F ,则线段 EF 就是 DE 在阳光下的影子.
(2)∵ AC ∥ DF ,∴∠ ACB =∠ DFE .
又∵∠ ABC =∠ DEF =90°,
∴△ ABC ∽△ DEF . ∴ = .
∵ AB =5 m, BC =4 m, EF =6 m,
∴ = .
∴ DE =7.5 m.
故 DE 的长为7.5 m.
【点拨】解决与平行投影有关的作图和计算问题,往往过不同
物体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直线(光线),这些直线互相平
行;画出图形后,构造出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解题.
1. 如图,在同一时刻,身高1.6 m的小丽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5
m,一棵大树的影长为5 m,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m.
3.2
2. 如图,平地上一棵树的高度为5m,两次观察地面上的影子,
第一次是当阳光与地面成45°角时,第二次是阳光与地面成30°
角时,第二次观察到的影子比第一次长多少米?
解:如答图,由题可知, AB ⊥ BC ,∠ ACB =45°,∠ ADB =
30°, AB =5 m.
在Rt△ ABC 中,
∵∠ ABC =90°,∠ ACB =45°, AB =5 m,
∴ BC = AB =5 m.
在Rt△ ABD 中,∵∠ ABD =90°,∠ ADB =30°,
AB =5 m,∴ AD =10 m.
∴ BD =5 m.
∴ CD = BD - BC =(5 -5)m.
答图
故第二次观察到的影子比第一次长(5 -5)m.
如图,一位同学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他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
长为1m的竹竿的影长是0.9m,但当他马上测量树影时,因树靠
近一幢建筑物,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了墙
壁上,所以,他先测得落在地面的影长为2.7m,又测得落在墙
壁上的影高为1.2m.请你和他一起算一下树高.
【思路导航】本题的投影面不是同一平面,想办法转化到同一
平面,此处可以将 CD 转化到直线 BD 上,也可以过点 C 作 CE ⊥
AB 于点 E ,利用物高 AE 与影长 CE 来解决问题.
解得 x =1.08.
∴树的影子完全落在地面上时,影长为1.08+2.7=3.78(m).
∴ = .
解:(方法一)如图,设墙上的影高 CD 落在地面上时( DF )
的长度为 x m,树高为 y m.
∵某一时刻测得长为1 m的竹竿的影长为0.9 m,∴ = .
解得 y =4.2.
故树高为4.2 m.
(方法二)如图,过点 C 作 CE ⊥ AB 于点 E ,
则 BE = CD =1.2 m, EC = BD =2.7 m.
由题可知, = .
∴ AE =3 m.
则 AB = AE + BE =3+1.2=4.2(m).
故树高为4.2 m.
【点拨】利用物高与影长的关系求物高的关键是找准投影方式.
对于平行投影,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太阳光下的物体高度
比等于其影长之比.然而,当物体的影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时,不
能直接用这个结论,先通过添加辅助线转化到一个平面上,再
利用物高之比等于影长之比来解决.
如图,在“测量物体的高度”活动中,小丽在同一时刻阳光
下,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8米,测量树的影子除
落在地面上外,还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落在
地面上的影长为4.8米,一级台阶高为0.25米,落在第一级台阶
上的影长为0.2米,求树的高度.
解:如答图, AB 为树高, EF 为树影在第一级台阶上的影长,
BD 为树影在地面上部分的长, ED 的长为台阶高.由光沿直线传
播的性质可知 BC 即为树影在地面上的全长.
延长 FE 交 AB 于点 G ,则Rt△ ABC ∽Rt△ AGF .
∴ = = .
∴ AG =1.25 GF .
又∵ GF = GE + EF , BD = GE ,
∴ GF =4.8+0.2=5(米).
答图
∴ AG =6.25米.
∴ AB = AG + GB =6.25+0.25=6.5(米).
故树的高度为6.5米.
答图
答图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6张PPT)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2 视 图(第一课时)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课前预习
典例讲练
目录
CONTENTS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1
课前预习
1. 用 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 面上的图形,称
为物体的 .
正投影
投影
视图
2. 三种视图: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人们常常从正面、左面和
上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分别得到这个物体的三个视
图.通常我们把从 得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得到
的视图叫做 ,从 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
图. 、左视图、 统称为物体的三种视图.
正面
左视图
上面
主视图
俯视图
3. 圆柱、圆锥和球的三种视图.
几何体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注:一个物体的三种视图包括看到的所有的棱和顶点,如圆锥
的俯视图是带圆心的圆.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0 2
典例讲练
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这个圆柱的什么视图?请填在横线上.
① ② ③
【思路导航】根据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正面、左
面、上面看到的图形,观察圆柱即可.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解析】从正面看,得到一个圆,所以②是主视图;从左面
看,得到一个矩形,横长竖短,所以③是左视图;从上面看,
得到一个矩形,竖长横短,所以①是俯视图.故答案为俯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
【点拨】分清三种视图的观察方向是解题的关键.对于常见几何
体,需要熟记它们三种视图的形状,圆柱的三种视图有两个矩
形、一个圆,圆锥的三种视图有两个三角形、一个带圆心的
圆,球的三种视图都是圆.
1. (2023·河南)北宋时期的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河南博
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如图
所示,关于它的三种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
B. 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C. 左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D. 三种视图都相同
A
2. (2023·福建)下图是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组成的几何
体,它的俯视图是( D )
D
A B
C D
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1)
(2)
【思路导航】把这两个几何体分别看成是半球和圆柱的组合、
圆锥和圆柱的组合,分别画出每一部分的三种视图,再合并就
可以得到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解:将半球和圆柱的三种视图组合,可以得到第一个几何体的
三种视图;将圆锥和圆柱的三种视图组合,可以得到第二个几
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
(1)
(2)
【点拨】三种视图中,看得见的线条、边缘、棱等要画成实线.
在画组合体的三种视图时,可以把组合体拆分成几个常见几何
体,把这几个常见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组合即可得到组合体的三
种视图.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1)
解:(1)
(2)
解:(2)
如图,在平整的地面上,用多个棱长都为2 cm的小正方体堆成
一个几何体.
(1)共有 个小正方体;
(2)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10
【思路导航】(1)先数出每一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再相加即
可;(2)画出三种视图,将三种视图的面积乘2,再加上中间4
个面的面积即可.
(1)【解析】由图可知,第一层有7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2个
小正方体,第三层有1个小正方体,
∴共有7+2+1=10(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10.
(2)解:画出该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图所示.
∴主视图的面积为2×2×7=28(cm2),
左视图的面积为2×2×5=20(cm2),
俯视图的面积为2×2×7=28(cm2).
∴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8+20+28)
×2+2×2×4=168(cm2).
【点拨】此题第(1)问还有一种数法:先数每一列,再相加,
3+2+3+2=10(个).第(2)问根据三种视图可以快速求出
几何体的表面积,但是注意不要漏掉中间4个面.
如图是置于桌面上,用10块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
(1)请在方格中分别画出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1)解: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
(2)已知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 cm,则该几何体露在外面的
表面积是 cm2;
(2)【解析】∵该几何体的主视图面积为6cm2,左视图面积为
6cm2,俯视图面积为6cm2,
∴该几何体露在外面的表面积为6×2+(6×2+2)+6=
32(cm2).故答案为32.
32
(3)如果在这个几何体上拿掉一些小正方体,并保持这个
几何体的左视图和主视图不变,那么最多可以拿掉 个
小正方体.
(3)【解析】∵要保持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和主视图不变,
∴可以在第一行第二列拿掉1个小正方体或第二行第二列拿掉1
个小正方体,如图所示:
1
∴最多可以拿掉1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1.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