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庄子的生活十分贫苦。有一次,他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一双用麻绳拴在脚上的草鞋去见魏王。魏王很奇怪地问:“先生,您怎么这样狼狈?”庄周回答他说:“我只是穷,并不是狼狈。一个人的道德不行,才叫狼狈;而破衣草鞋,只是穷而已,我是生不逢时啊!”(《山木》)
庄子本来可以不穷,但是他却主动选择了贫穷。他不想自命高洁,更不想混迹于势利小人之中,依靠阿谀奉迎、为虎作伥,来换取荣华富贵。
《庄子》二则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3、感受“道家”文化,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板块一
资料衔接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以老庄哲学思想为基本内核,以其博大精深、隽永多义的思辩内涵,超迈豁达、反对独断的开放胸怀以及古朴恢宏、神奇玄妙的独特魅力而影响深远。
道家思想的核心精髓就两个字:“做人”。 道家所提倡的做人学问,是指让人实事求是,光明磊落,机敏大度,能伸能屈,把握尺度,掌控分寸,专注突破,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敢于决断,顾全大局,能谋善断,运筹帷幄。
道家思想
庄子其人
(约前369-286)
庄子,名周,战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平民哲学家,一向不慕功名,无意于仕途,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主张君王“无为而治”。
代表作品《逍遥游》《庖丁解牛》等,所著文章,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后人辑为《庄子》一书,亦称《南华经》,共33篇。其中有许多奇特有趣的寓言故事。
关于《庄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时有幽默、诙谐之趣,时有汪洋恣肆,浪漫主义风格。
板块二
内容学习
北冥有鱼
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mínɡ
kūn
xǐ
xié
tuán
yé
诵读三部曲之知句读,停顿要正确。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方法,所积累的词汇,以及课下注释,对文章进行字词句的疏通翻译。
(古文翻译的六中方法为:留、换、对、删、补、调)
诵读三部曲之明句义,难句齐疏通。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
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
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冥,同“溟”,海。
垂:悬挂。
海运:海水运动。
徙:迁移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主谓取独
记载怪异的事物
盘旋飞翔
旋风
气息,这里指风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表选择
同学们,请按照平日所学的方法总结积累文言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
归 纳 总 结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二、词类活用:
1.怒而飞
2.鲲之大
3.《齐谐》者,志怪者也。
三、古今异义词:
1.野马也,尘埃也。
2.南冥者,天池也。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冥”通“溟”,海
“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
四、一词多义: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之:鹏之背
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而:怒而飞。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名词,气息
(助词,的)
(助词,的)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而:怒而飞。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其:其名为鲲。
其正色邪?其远……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介词,凭借)
(介词,用)
(代词,它的)
(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他们)
北冥有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
写鲲鹏之形态
写大鹏的活动
拟想大鹏眼中之景
快速默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诵读三部曲之分层次,理清文脉络。
思考探究
结合文章,分析作者笔下的“鹏”的形象
思考探究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善借长风
志存高远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化而为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去以六月息者也
手法提炼
同学们,为塑造好“大鹏”这一形象,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归纳总结
1、借“寓”说理,寓意隽永
例如: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自己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借鲲、鹏、野马、尘埃等,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从而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例如: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3、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主题探究
同学们,“逍遥游”的含义是指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那我们看看作者塑造的“大鹏”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本文主旨
鲲鹏如此伟岸强大,展翅高飞,仍须凭借六月的大风。《北冥有鱼》一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扶摇
鹏程
直上
万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新课导入:
同学们,说到辩论,相信大家都很有发言权,因为对于你们这个年龄阶段来说,“辩论”似乎是你们向这个世界“发声”的重要方式。不过当棋逢对手,双方皆是高手时,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辩论”到底有何魅力吧?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huì
háo liáng
tiáo
xún
诵读三部曲之知句读,停顿要正确。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方法,所积累的词汇,以及课下注释,对文章进行字词句的疏通翻译。
(古文翻译的六中方法为:留、换、对、删、补、调)
诵读三部曲之明句义,难句齐疏通。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悠闲自得。
在
怎么
的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主谓取独
本来
追溯
表转折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同学们,请按照平日所学的方法总结积累文言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
归 纳 总 结
一、古今异义词:循其本:
二、一词多义
固: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之: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状语后置
古:追溯 今:遵守、依照、沿袭
固然
本来
助词,的
主谓之间,不译
快问快答: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
2、辩论双方是谁?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4、惠子反驳后,庄子又如何回答的?
5、那惠子如何反击? )
6、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
诵读三部曲之理内容,弄清文思路。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惠子
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 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庄于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精读课文 能力提升
从故事的结果和讲述人的角度看,庄子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惠子没有再说话,自然是认输了 。
从逻辑上,惠子胜。惠子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庄子是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偷换概念,才得以在争论中维持自己的观点,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
2、根据辩论内容,试讨论,谁是胜者?
庄子:机智灵活、悠然从容,主观、唯心,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诗意感性……
惠子:思路敏捷、讲究逻辑,客观、唯物,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3、分析庄子和惠子这对好友的性格差异。
你更欣赏哪一种性格特点呢?为什么?
资料一:庄子与惠子,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汲汲于富贵;一位有艺术家的风貌,一位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但性格如此不同的两人都好辩论,他们是才华相当的“辩友”。传闻惠子死后,庄子便不再辩论,因为普天之下再没有如惠子一样的辩论对手了。
拓 展 延 伸
资料二: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ǐng人垩è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译文:
庄子去送葬,路过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从者说:“郢都有个人用石灰涂在他的鼻尖上,像苍蝇翅膀(那样薄),让一个叫石的工匠用斧头削掉它。叫石的工匠挥起斧子像一阵风似的,放手砍去,石灰都砍掉了而鼻子一点没受伤。那个郢都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召来姓石的工匠说:‘你试着替我砍一下鼻子上的石灰。’姓石的工匠说:‘我曾经的确能砍过,不过,我砍的对象已经死了很久了。’自从惠子先生死后,我没有用来对象了,我没有跟自己谈论道理的人了!”
资料三: 庄子的精神,犹如一块宝石,虽身陷污泥,命运多舛,但总会光芒四射……当庄子觉得自己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弟子们都想厚葬他们的老师,庄子觉得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看破生死。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徒弟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啊。”庄子笑了:“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这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庄子终于弃世而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该感谢先哲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思想教会了我们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勇往直前;而道家思想又教会了我们生命的境界是无限的,要自我超越,摆脱现实束缚,畅意于天地遨游。他们在我们人生不同的际遇下,给了我们正确的指导,希望我们可以热爱祖国的文化,传承祖国的文化,在成长中汲取有利的因素,不断完善自己。
教 师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