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0 21:3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历史地位是( )
A.确定了国旗国歌 B.具有民法的性质
C.起临时宪法作用 D.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盛大的阅兵仪式随后举行。”文中描述的场景是( )
A.南京解放 B.开国大典 C.抗战胜利 D.解放战争胜利
3.下列标语中与西藏和平解放有关的是( )
A.我以我心爱祖国,我以我行报祖国
B.祖国大陆获统一,各族实现大团结
C.走全面建设道路,建强大工业国家
D.想到公社来报名,愿当社员不当仙
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下列属于这一英雄群体的有( )
A.王进喜、黄继光 B.雷锋、邱少云
C.黄继光、邱少云 D.王进喜、雷锋
5.下图是“1949—1952年中国粮食产量示意图”,促使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主减租减息 B.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
C.平均地权 D.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6.请认真阅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通过表中数据对比分析,凸显了中国当时(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成为工业化强国 B.工业化水平还很低
C.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7.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一桥”指( )
A.南京长江大桥 B.钱塘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上海浦东大桥
8.20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存在的缺点是( )
A.私营工商业主使用不法手段
B.服务业产品质量出现普遍下降问题
C.农民出现抵制浪潮
D.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10.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1.“麦秸粗粗像大缸,麦芒尖尖到天上。一片麦壳一片瓦,一粒麦子三天粮。”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时期,我国( )
A.培育出新的小麦品种 B.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C.违背了生产规律,出现浮夸风 D.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
1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走上集体化道路
C.开始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C.“四五运动”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4.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高岗 D.张澜
15.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伟大转折 B.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6.1960年至1969年十年时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创造了世界奇迹“人造天河”。它彰显的时代精神是( )
A.助人为乐 B.严谨求真 C.艰苦创业 D.保家卫国
17.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李济深
1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允许私人办厂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行政企分开 D.多方吸收外资
19.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贯彻新发展理念 D.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20.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1.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2.对“中国梦”的含义阐述比较完整的是(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C.依靠人民来实现 D.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2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要( )
A.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00年翻两番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4.中国共产党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推进文化发展
25.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共同反映了我国( )
A.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 B.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不断推进
C.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材料题
2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依靠人民谱写了不懈探索与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立国之路】
材料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开辟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选自《中国简史》
材料二 他(毛泽东)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整个欧洲在他面前颤抖。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
【民主法治】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建设探索】
材料五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六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二,说出“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了痛击”的事件名称。同时说说这个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4)说出材料四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5)阅读材料五,面对上述状况,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6)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什么?
(7)任选以上“立国之路”“民主法治”“建设探索”中的一个主题,谈谈你的感想。
27.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成效显著。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题目自拟。
(2)选择示意图中的五个关键信息(其中经济体制改革、设立经济特区二选一),写出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并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历程的认识。
(3)表述成文,3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 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B项正确;南京解放的庆典在南京,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开国大典与西藏和平解放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符合题意。我以我心爱祖国,我以我行报祖国与抗美援朝“有关,排除A;走全面建设道路,建强大工业国家与-五计划“有关,排除C;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有关,排除D,故选:B。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和邱少云等。他们体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故C符合题意;在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涌现的模范人物有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不属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排除ABD。故选:C。
5.答案:D
解析: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均钢产量和人均发电量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落后于印度,这说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还很低,B项正确;材料表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很低,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在当时没有提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交通运输业,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可知,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1957年10月,全长近1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涂”的美好原望,C项正确;1956年,武汉长大桥还在建设之中,国家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排除A项;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析架梁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全部结构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排除B项;上海杨浦大桥是上海的一座跨越黄浦江的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杨浦大桥于1991年4月29日动工,1993年4月8日合龙,1993年9月15日建成,历时仅2年5个月,并于同年10月23日通车,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召开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与三大改造无关,排除含有④的AC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故D符合题意;ABC不属于三大改造后期存在的缺点,排除ABC。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会议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D项正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中共七大上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进行了部署,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麦秸粗粗像大缸,麦芒尖尖到天上。一片麦壳一片瓦,一粒麦子三天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小麦的生产违背了客观的生长规律,过于夸大事实。这说明“大跃进”运动时期违背了生产规律,浮夸风盛行,
12.答案:D
解析: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观察题干图片可知,③到④处于1960-1965年,从③到4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D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与1958年,排除A;走上集体化道路与1960-1965年无关,排除B;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A
解析:A.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他是焦裕禄,他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符合题意。B.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制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C.高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排除。D.张澜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排除。故选:A。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故选B项。
18.答案:B
解析:20世纪80年代 (1985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主要是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故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答案:A
解析: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正确;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在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排除B项;新发展理念是在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排除C项;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D
解析:
22.答案:A
解析:
23.答案:C
解析:
24.答案:B
解析:
25.答案:D
解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D项正确;题干内容共同反映了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题干内容与交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和文化事业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
26.答案:(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抗美援朝,影响: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国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5)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或编制“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6)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
(7)立足唯物史观、符合主题即可。(如为巩固新生政权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巨大牺牲,他们展现出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突出体现民主。社会主义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一方面即可。)
解析:(1)国内:根据材料“从此开辟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名称:根据所学可知,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的事件是抗美援朝。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国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3)历史意义:根据材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4)会议:根据所学可知,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意义: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结合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5)根据所学可知,面对材料五状况,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根据所学可知,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6)内容: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举:赎买政策。
(7)主题:立足唯物史观、符合主题即可。如为巩固新生政权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巨大牺牲,他们展现出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突出体现民主。社会主义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一方面即可。
27.答案:选择示意图中的五个关键信息,写出其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其中经济体制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只能二选一)及其影响,对改革开放历程的认识符合题意、有自己的见解即可。表述成文,350字左右。
参考范文:
我看改革开放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或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正确的政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选择真理标准、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视察、形成理论,拟定题目为我看改革开放;论述如下: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正确的政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