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4.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课本87-88页,思考: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导 学
实现经济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引 学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促进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要素: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
作用:交通运输使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规律: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
产品
劳动力
设备
北京市
天津市
京津城际铁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
京沪高速铁路
(二)加强了区际联系,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扩大的辐射范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宁波舟山港
新疆霍尔果斯
辽宁丹东
广西凭祥
一些偏远的边境聚落,依托国际陆路交通的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边境贸易口岸。
研 学
【合作探究】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是什么?
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地处边境,并有铁路公路相通,便于两国人员往来和物资的交流)
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制家具产地?
①位于中越边境,地理位置优越;
②靠近木材原料产地;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⑤廉价的劳动力;
⑥国家政策等。
“村村通”是国家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
(三)区域经济重要的产业,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原材料,如钢铁
能源
建筑
旅游
武功县发展交通对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具体影响?(经济结构、规模)
发展特色农业:原生态蔬菜、优质农产品
农产品加工业:特色食品、纺织品
旅游业:乡村旅游线路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案例二:陕西省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内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意义:①交通运输线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②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③加强与沿线各国互利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引 学
一带一路,惠及世界!
引 学
研 学
1. 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大洲和地区。
2. 我国连云港的货物运输至荷兰鹿特丹,请从运距、运时、运费几方面,比较陆路运输与海路运输的优劣。
①丝绸之路主要连接亚洲和欧洲,主要地区有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②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经南海,过印度洋连接亚洲到欧洲和非洲,及经南海到南太平洋到大洋洲。
陆路运输主要通过第二亚欧大陆桥到达荷兰,海路运输经南海、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到达。
与海运相比,陆路运输的运距、运时更短;海路运输的运费更低。
研 学
3.简述铁路提速对客货运输的作用,由此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从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和地形(平原、山区)两方面,归纳铁路提速线路的时空分布特点。
先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再中西部地区;先平原地区,后山区。
2.简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东部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需求大,中西部需求较小;平原地区铁路修建标准较高,提速较为容易,而山区铁路修建标准低,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改造,提速较为困难。
铁路提速,可以提高经济要素运转速度,节省运转时间,提高运转效率;速度提高了,同条线路可以加开班列,增大运力,因此,铁路提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二、影响聚落发展
引 学
交 通
枢 纽
客货集散、周转的地方
服务于客、货集散的餐饮、旅馆、装卸、包装、批发和零售在交通枢纽集聚
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还会集聚相关的制造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一)交通枢纽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内陆的城市依托交通得以迅速发展,如位于铁路枢纽的石家庄、株洲、郑州等。沿海、沿江的城市依托港口得以发展兴旺
沿河沿湖的许多城市依托于港口得以发展
我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内河港口城市分布
重庆/武汉/南京
城市 城市区位
赣州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宜宾、重庆、武汉 河流汇合处
上海、广州 河口处
研 学
【合作探究】沿海沿江的许多城市则是依托港口才得以发展兴旺。
1.读图,说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新加坡是马六甲海峡重要的港口,是联系亚、欧、非、大洋的航海咽喉枢纽
2.结合材料,指出新加坡依托港口,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
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
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阅读教材归纳:扬州城自古为繁华胜地,唐时杜牧有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古人云人生乐事,莫过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从唐朝以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二分明月”的扬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繁华地位不减,“下扬州”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梦想。
至近代,扬州的繁荣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
1.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多年?
2.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
(二)交通运输线路的变化会引起城市的变化
1.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多年?
位于京杭大运河南北段的中间位置,且是长江航运和京杭运河航运的转运点, 成为物质集散中心,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
2.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
海运兴起,沿海航线和津浦铁路成为连接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交通运输线;
大运河淤塞,河运功能衰落,使运河失去客货集散转运的功能。
① 聚落向着交通便利的方向延伸(扩展)②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三)交通运输布局对乡村聚落选址的影响
传统乡村聚落一般较为分散,有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
阅读课本92页,思考:传统乡村聚落布局有什么特点?新建成的乡村聚落应该布局在什么地方?
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会逐渐消失
三,为乡村提供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养老、购物、文化娱乐等社会化服务。
四,提供垃圾回收和保洁等服务,改善乡村的环境质量。
五,将原分散聚落的宅基地转变为农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一,乡村房屋质量有保障,且统一建筑风格,展现新农村的风貌。
二,可以集中建设道路、供水、供电甚至供气等基础设施。
集中建设新村落的好处
内容小结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影响聚落发展
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交通枢纽处往往会发展为城市
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扩大辐射范围,缩短时空距离
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交通运输线路或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城市的变化
新建乡村聚落一般沿交通路线分布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武汉三镇历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平原广阔 B.季风气候 C.河流交汇 D.矿产开发
2.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 )
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
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
C.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
D.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
3.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 )
A.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B.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人口的增加
C.河流运输方式的兴衰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D.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格局
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图,回答1~3题。
C
C
D
交通运输的影响(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交通意义
对交通的影响: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节约运输时间;完善交通运输网,提高运输效率,缓解区域间交通运输压力--发达地区/已有再建;合理布局,激活全国交通运输网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加强区际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2.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矿产或资源丰富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基本都通用,如果材料有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5.加强地区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6.增加就业
7.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少数民族
8.巩固国防---边境地区
9.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欠发达地区
10.加强经贸联系,扩大贸易往来;扩大地区开发程度;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国外
11.拓宽城市的服务范围,推动区域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