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学习作者所运用语言的技巧、表达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悟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主观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识讲解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导入
师:同学们,说到秋天,大家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什么呢?(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可曾记得我们在哪个季节相遇的?
生:秋天
师:大家记性不错哦。正是在这个美丽的秋天我们相遇了。大家可曾细细欣赏了一下我们一中的秋景(ppt图片展示一中秋景)
老师从身边的秋景再过渡点到我们课本里的秋景(带学生回顾经典的秋之名句),进而引出郁达夫《故都的秋》。
(二)走进郁达夫笔下的故都之秋
1. 欣赏《故都的秋》之情境式朗读视频。
2. 带着感觉品读课文
要求: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3)作者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请把句子或者词语勾出来。
(4)作者怎样写的秋天?
3. 课文结构框架(学生自己梳理)
第一部分(1-2)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是总起部分。
第二部分(3-12)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第三部分(13-14)总括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4. 欣赏故都的秋的独特之处(重点放在第二部分)
(1)带学生精读第二部分
(3-11)依据“清”、“静”、“悲凉”这一特色,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枣)。
(12)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的秋。
(2)诗意话图名(学生4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5幅图景的取名任务)
第一幅:校园秋晨图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道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思考:作者在这幅图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①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②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③既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也写了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
第二幅:落蕊映秋图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思考:“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
明确: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人一种寂静无人,独自徘徊,只有与自然交融,“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感觉,也流露了对故都之秋眷恋的情怀。
第三幅:秋蝉残鸣图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思考:为什么要写秋蝉?
明确:
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动作者心魂,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此处以动衬静,令人顿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加“浓”秋味。
第四幅:秋雨话凉图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象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者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岐韵,倒来得正好。
思考:①这幅“秋雨图”有何特点?
②为什么还要写“都市闲人”?多余吗?
明确:
①写了灰沉沉的天底、凉风、急雨,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阵势,活灵活现。
②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 的形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也表露了作者在谈到百姓生活时的愉快心情。
第五幅:秋日胜果图
北方人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日子。
思考:为什么要写“淡绿微黄”的将熟未熟的秋果景色?而不是写果子成熟?
明确:
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红透,却在将熟未熟的青涩日子。可见作者对故都秋日胜景了然于胸,感情表达含蓄而深沉。
总结: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枣都带有清净悲凉之感。
5. 通过对《故都的秋》的学习,请大家归纳总结一下郁达夫散文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归纳)
明确: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