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之《卖炭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唐诗三首》之《卖炭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30 22: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24《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之一,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同时体会古人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三首唐诗,都反映了唐代的现实生活,都对民生疾苦予以高度关注与深切同情,都寄托了诗人深重的忧患意识与济世情怀。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卖炭翁》是他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中的第三十二首,题注云:“苦宫市也。”诗歌没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和观点的句子,却借卖炭翁的丰富形象及悲惨遭遇来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卖炭翁这一艺术形象如此动人心弦,应该源自于诗人在简洁平实的叙事中穿插着不动声色的描写。于是,我将本文确定为写作型文本,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刻画人物,反映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读懂诗意,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鉴赏诗中的环境及人物描写,学习本诗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通过鉴赏诗中的环境及人物描写,学习本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少年郎》
少年郎
少年郎,
孜孜励学益智楼。
目光炯炯嘴伶俐,
书生意气品学优。
挑灯夜读何所为?
心怀理想闯九州。
喜迎朝霞把书读,
中外文理有研究。
背记推演不知倦,
斜阳一抹天色收。
言笑晏晏举止雅,
同学情意心中留。
迎春使者催人进,
点点黄花岁悠悠。
绿茵场上洒汗水,
端坐窗前书华章。
历三载,百卷书,
青春作伴不说愁。
惜得光阴心无愧,
腹有诗书智多谋。
一首《少年郎》,送给正在备战生地会考的同学们。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那么,这部经典到底给了我哪些灵感呢?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千年,探索写作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齐读诗歌,请用一句话概括诗歌的内容。
明确:这首诗记叙了一个卖炭老翁烧炭、运炭、最终炭被宫使掠夺的过程。
2.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创作背景,了解唐代的宫市。
三、精读课文,获取锦囊
1.纵观全篇,这首古体诗歌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提示:全篇共两段,一段写卖炭翁,一段写两宫使)
——对比手法(把卖炭翁与宫使进行鲜明的对比)
板书:对比
2.小组合作,请参照示例,以成对反义词的形式解说文中的对比。
示例:老与少(年龄特征):卖炭翁两鬓苍苍,年老力衰;宫使骑马轻快,年轻力壮;
预设:
暗与明(外貌颜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黑”颜色灰暗;宫使“黄衣使者白衫儿”,着装艳丽;
慢与快(行为动作):“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晓、日已高”可见时间的推移,“驾牛车”“辗”可见卖炭翁动作之迟缓;“骑马”“翩翩”说明宫使动作之迅疾,“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系向牛头充炭直”中“把、回、叱、牵、系”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宫使动作连贯流畅,几乎是一气呵成,可见来势之快,掠夺成性;
忧与乐(心理描写):“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生活困苦,担心辛苦烧好的炭卖不了好价钱,虽然衣衫单薄,但还希望天气再冷些;宫使不劳而抢,趾高气昂,
得意忘形:
默与言(语言描写):卖炭翁苦不堪言,面对宫使的掠夺,只能选择沉默;宫使“手把文书口称敕”,仗势欺人,声调极高,颐指气使;
多与少(数量价值):“一车炭,千余斤”,可见炭之多,“半匹红纱一丈绫”,极言价值之少,且对于劳动者来说,“纱”、“绫”根本没有用处,劳动所得无法解决生活所需;
寡与众(双方人数):一个卖炭翁和两个宫使,人物的数量上一寡一众;
穷与富(生活境况):“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的烧炭、卖炭仅为了解决温饱,“可怜身上衣正单”,也说明他生活之困苦;宫使来自皇宫,可见生活之富足;
疲倦与神气(精神状态):“牛困人饥日已高”,可见卖炭翁运炭之辛苦,精神之疲倦;宫使依仗皇帝的势力,强取豪夺,神气十足;
弱与强(个人力量):宫使恃强凌弱,公然抢炭,卖炭翁无力反抗,欲哭无泪;一强一弱,力量悬殊;
贱与贵(社会地位):卖炭翁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凭劳动谋生;宫使在皇宫当差,为皇帝服务,地位较高;
善与恶(人物性格):卖炭翁勤劳本分,善良淳朴;宫使欺人太甚,蛮横无礼;
同情与批判(作者情感):作者多角度刻画卖炭翁,极力表现他的悲苦和凄惨的命运,给予劳动人民以最深的同情;同时,通过对比,极力刻画宫使的残酷凶恶,对宫使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3. 除了正面描写,对比衬托,作者还借助环境来烘托人物。
板书:烘托
品读环境:南山;一尺雪
请发挥想象,用四字短语对环境进行具体描绘。
示例:丛林苍苍,荆棘密布,你看,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北风呼啸,白雪纷纷,你看,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参考:日近黄昏,寒气逼人,你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月黑风高,豺狼嚎叫,你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漫天风雪,天地茫茫,你看,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飞雪连天,寂寥无人,你看,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老师小结:全诗用对比的手法布局,用凝练的语言描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借助典型的环境,生动传神地刻画了生活贫困、命运悲惨的卖炭翁形象和趾高气昂、仗势凌人的宫使形象。
四、联读诗歌,读懂诗人
1. 提问:白居易仅仅只是想告诉我们卖炭翁可怜,两宫使可恨吗?
2. 学生朗读链接诗句,体会作者诗歌创作的意图与主张。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yì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2)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心里想到农民耕种苦,好像听到饥民受冻不绝声。)
(3)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一丛深色的鲜花,可以抵十户中等人家一年交纳的赋税。)
3.读课后知识《新乐府序》,找出表现作者创作意图的句子。
老师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板书:关注时代,反映现实
4.续写结尾,师生合作,美读诗歌。
怀着这份理解,请为这首诗补写了一个结尾,以表达诗人深挚的情感和鲜明的态度。
(个别读)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个别读)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齐)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老师)老翁受欺不敢言,天下疾苦谁人知。今日且赋诗一首,惟愿天子赐太平。
六、勾连生活,抒写感动
白居易的创作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鲁迅先生带着无限的怀念写下了《阿长与<山海经>》,老舍先生饱含同情抒写了祥子的一幕幕悲剧。杨绛先生怀着深深的愧怍书写她与《老王》的故事……和平年代,社会安定,百姓富足,不同行业的人们用辛勤的劳动,编织着向往的生活,在平凡的岗位演绎生命的精彩。
1.观看《最美劳动者》视频,说说你身边的平凡劳动者。
2.仿照课文,任选一种表现人物的方法,给你敬佩的劳动者写几行诗。
3.分享学生作品。
七、归纳总结,深情礼赞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是乐天的心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中国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老翁不言,乐天奋笔疾呼;乐天不言,我要为他深情歌颂:
致香山居士
你从泱泱大唐走来
素衣而往,乐天知命
引我在四季的画卷里
流连驻足
在春花胜火的江南
在绿杨阴阴的西湖
在荞麦如雪的月夜
在围炉饮酒的冬日
你是芳菲未尽的四月天
带着自然的芬芳,人生的诗意

你向天下苍生走去
眼含泪水,直面现实
唤我在历史的烟云里
凝神谛听
那浔阳江头的琵琶
那南山伐木的喘息
那拾穗充饥的悲语
你是悲天悯人的君子
触摸百姓的疾苦,世间的凄凉
贤哉,居易;敬哉,乐天!
总结:让我们致敬诗人,致敬经典,在经典的滋养下收获写作的营养,他日,考场定可妙笔生花,生命必因创作而丰盈精彩。
八、作业布置,技巧升华
仿照课文,为你敬佩的劳动者写一首完整的诗。
板书设计:
卖 炭 翁
白居易
关注时代  正面描写
卖炭翁
反映现实 对比、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