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8 14: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阜新市第四中学电子教案九年语文 (2015-2016上)简介《战国策》及写作背景课前展示《战国策》 本文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取和言论的汇编,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写作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备课资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策》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并准确翻译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掌握本文出现的常见文言词语。
自学指导一 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2.正确断句。3.把握语气语调。4.注意感情。5分钟后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
自学指导二准确翻译课文。要求:
1、先自己结合注释练习翻译,再小组探讨疑难;有解决不问题写黑板上。
2、各小组派代表翻译,全体注意倾听,能纠错的加分。自学指导三:细读课文,回答问题1、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梳理文章结构。
4、分角色读课文。(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写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写唐雎与秦王斗争的经过写斗争的结果,唐雎取得胜利文章结构第一段第二、三段第四段达标检测一:读准字音唐雎怫然缟素色挠休祲韩傀jūfúguīxiǎnqiānggǎojìnnáo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仓鹰击于殿上
受地于先王
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到、往1、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达标检测二(1)故不错意也
(2)天下缟素
(3)休祲降于天
(4)寡人谕矣
(5)以头抢地耳通“措”,放置
动词“穿丧服”
吉凶的征兆
明白、懂得
撞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结合文章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2、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把握人物性格。 自学指导一:细读课文,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4.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5.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1.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5.“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自学指导二:探究人物形象1.课文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2.找出文中典型的描写,大声朗读,说说从中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3.唐雎为什么能战胜不可一世的秦王?你能说说他的说话技巧吗?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小建议:可采用下面的句式来说。
读 ,我看到一个 的秦王。
读 ,我看到一个 的唐雎。表现 性格秦 王 唐 雎使人谓
不悦
怫然怒
色挠
长跪而谢之
骄傲狂妄 无理欺诈不可一世 以强凌弱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弗敢易
虽千金不敢易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挺剑而起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不畏强权 胆识兼备有智有勇 不卑不亢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否,非若是也”“而守之”“士之怒”“而将四矣”“今日是也”“挺剑而起”晏子:出使楚国
蔺相如:完璧归赵
诸葛亮:舌战群儒
你还了解外交史上哪些出使他国 而“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拓展延伸 2.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一二。荀子: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刘勰: 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圣经》: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达标检测1.解释加点的词。 故不错意也 轻寡人与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请广于君 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所以即使扩充轻视BB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②岂直五百哉?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阅读第二段回答: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参考:
3.①疑问语气 呢 ②疑问语气 呢③疑问语气? 吗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古今异义
虽然,受地于先王……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
仓鹰击于殿上 形容词做动词。广:扩大;轻,轻视错,通“措”。仓,通“苍”。总结课本出现的特殊词语:虽然这样这样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⑵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