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地域的永恒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2.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域性因素是如何影响美术流派、建筑风格的。
三、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四、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教师提问:为什么山东的方言与上海的方言不同?
2.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3.教师指出,二者的不同是由于一些地域性因素的差别造成的。
4.教师提问:在建筑方面会不会存在受地域性因素影响的现象?它会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5.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的住宅建筑如何受地域性因素影响的内容,并且进行分类总结。(除教材的分析之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提示:北方因为日照时间短,所以住宅需要较多的阳光;南方雨水多,所以注重防雨;福建的圆形土楼主要是客家人修建的,有防御外人侵扰的功能;云南傣族住竹楼,既是因为那里竹子多,也是因为需要防潮。)
6.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宗教建筑如何受地域性因素影响的内容,并且进行分类总结。(教师可以补充:基督教向往天国,所以尽量把教堂建得很高;泰姬陵四周的四个立柱,是沿用伊斯兰清真寺的形制;祈年殿是祭天的,从平面布局上可以看到四周的方形和中间的圆形的组合,这是表示“天圆地方”。这些建筑都是一定的宗教观念和本土习俗相结合的产物。)
7.教师就同学们的发现进行总结。
8.讨论,完成“活动建议一”:你见过的建筑,哪些能够体现出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同学们可以分小组讨论,可以从教材的其他章节来寻找资料或者讲述自己的各种见闻,比如自己旅游时所见,或者在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上见到的作品。并且最好能够分析一下这些作品具体是受到了哪些地域性因素的影响。
9.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第2课时
1.简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课。
2.教师展示彩陶作品和黑陶作品,并且提问为什么二者会存在差别?
3.学生可以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并且回答。
4.教师指出,在绘画和其他美术门类中,地域性因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5.教师展示《庐山高图》以及《钟馗出山图》,请一些同学参考教材中对“浙派”以及“吴门画派”的分析和图表,来分析这两件作品的不同。(可以发表一些自己观察的心得和个人意见。)
6.教师展示黄山的照片以及《黄海松石图》,请同学们观察《黄海松石图》表现了什么内容?
7.教师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并且分析教材中关于“新安派”的分析,归纳这一流派产生的原因。
8.教师进行总结。
9.完成“活动建议二”: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了解的内容,并且参考教材中对“浙派”以及“吴门画派”的分析和图表,来列表分析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的差别。
10.教师总结。
1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今天分析的内容中,对绘画流派的出现产生影响的地域性因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12.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13.时间允许的话,让学生就教材第98页“思考与交流”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讨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