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外科技文化复习课件 2024年历史中考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三 中外科技文化复习课件 2024年历史中考二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06:0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专题三 中外科技文化
2024年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
线索梳理
1
拓展设问
2
目录
习题提升训练
3
线索梳理
1
领域 时期 成就/代表人物 概况
文字 商朝 甲骨文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秦朝 小篆、隶书 秦朝统一文字,将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流行隶书,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索1
史学 西汉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北宋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书法 曹魏 锺繇、胡昭 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东晋 《兰亭集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续表
书法 唐朝 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 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明朝 董其昌 书法艺术继续发展
绘画 东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作者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山水诗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唐朝 《步辇图》 《送子天王图》 阎立本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明朝 徐渭 绘画艺术继续发展
续表
音乐舞蹈 汉朝 — 西域的乐器、歌舞等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唐朝 胡旋舞 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诗 唐朝 李白、杜甫、 白居易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续表
词 宋朝 苏轼(北宋)、 李清照(两宋之交)、辛弃疾(南宋)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词的内容到宋代有较大的变化;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
曲 元朝 关汉卿等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戏剧 明朝 昆曲 汤显祖的《牡丹亭》
续表
戏剧 清朝 昆曲 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京剧 逐渐形成于道光年间,后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小说 明朝 《三国志通 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
清朝 《红楼梦》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续表
中国的科技成就
线索2
领域 主要成就 概况
文化 造纸术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角度1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航行 指南针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军事 火药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医学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所著,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续表
医学 “麻沸散” “五禽戏” “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五禽戏”能够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本草纲目》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建筑 都江堰 修建于战国时期的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 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续表
建筑 大运河 隋炀帝时期开凿,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北京城 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整个北京城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续表
数学 圆周率 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农业 《齐民要术》 北朝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农政全书》 明朝徐光启所著,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科技著作 《天工开物》 明朝宋应星所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续表
角度2 中国现代的科技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5年 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1966年 第一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核威慑和核打击能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0世纪 70年代 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续表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飞行试验 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1年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续表
线索3
文明交流互鉴
角度1 和平的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学习外来文明 佛教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洛阳白马寺)、雕刻(云冈石窟等石窟中的佛像造型)、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音乐 唐朝时,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农业 (1)北宋时,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在东南地区得到推广
(2)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丰富了中国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品种
科技等 明清时期,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军事技术等传入中国
世界学习中国文明 制度 (1)日本:唐朝时期,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遣唐使回国后,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科技文明 (1)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欧洲人改进了造纸术,并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2)火药: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指南针:传入欧洲后被进一步改进,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如新航路的开辟
续表
世界学习中国文明 科技著作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经济 日本的和同开珎铜钱模仿唐开元通宝而铸,见证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互鉴
续表
角度2 冲突的文明交流互鉴
时期 史实 概况 特点
古代 亚历山大东征 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古代文明之间的征服与扩张,造成被征服地区文明的衰落
罗马帝国的 征服与扩张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与扩张,给周边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多其他民族的文明被摧毁 拜占庭帝 国的灭亡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近代 殖民掠夺与扩张 导致美洲大量印第安人死亡,印第安人的文明几乎消亡 近代文明之间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向亚非拉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扩张为主,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
“三角贸易” 使非洲丧失大量人口,导致其发展长期停滞不前;打破了非洲原来文明的发展进程 美国内战 19世纪中期,美国南方大力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并主张建立新的蓄奴州,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爆发 鸦片战争 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续表
近代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中华文明遭受巨大劫难,给人类文明造成巨大损失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给中华文明带来深重的灾难 续表
拓展设问
2
数据追踪 拓展设问
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珍妮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
历史解释
数据追踪 拓展设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积极融入工业化浪潮,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使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综上所述,科技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对大国崛起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提升训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部分)简表 朝代 人物 科技成就 作用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北宋 毕昇 发明泥活字 印刷术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1
续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部分)简表 朝代 人物 科技成就 作用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医学巨典
明代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代 徐光启 《农政全书》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
1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和个人的角度,总结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原因。(2分)
时代因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前人经验的积累等。
2
1
个人因素: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善于学习、继承和传承先辈的治学精神,具有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等等。
材料二 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2
1
(2)根据材料二,说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分)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西方自然科学的产生。
2
1
材料三 英国工业革命与社会变化:
  ①由亨利·科特发明搅拌法,直接用煤烧炉炼铁,此后煤与铁就成了工业化的两大标志,最终铸造了一个钢铁的世界。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
  ②英国制陶业成为欧洲最优秀的陶瓷工业,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③1760—1774年,议会批准了452项筑路申请,到1800年已经建成1600条公路。
2
1
  ④19世纪中叶,铁路已经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其密集程度,甚至在20世纪末尚未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赶上。
  ⑤家具、成衣、靴鞋、车辆等都相继出现了工厂化。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2
1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任意两则材料,说明其与主题的关系。(示例除外)(4分)
示例:①能够反映工业革命推动了煤铁冶炼工业的技术革新,加速了煤铁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②⑤能够说明工业革命带动了陶瓷业、家具、车辆等行业的工厂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影响着人们的生活。③④能够说明工业革命带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变革,公路、铁路的修建,给社会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答出大的角度,表述出作用或影响即可)
2
1
材料四 我国突出的科技成就(部分):
  1964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
1
材料五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
1
(4)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袁隆平、屠呦呦两位科学家各撰写一句颁奖词。结合自身理解,说明科学技术与国家发展的相互关系。(4分)
颁奖词: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用毕生精力研究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也为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作出了贡献。
2
1
屠呦呦用一棵草治愈人类的疾患(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守护人类的生命健康。(要求说出对国家或人类的贡献)
相互关系: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安全、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国家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多样的人类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
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加以说明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4分)
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加以改进后传播到西方,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2
1
材料二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
1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文明因“长期自我封闭”而走向衰落的典型事例。请你概括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并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4分)
典型事例: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清王朝的衰落)。
2
1
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史实说明:暴力冲突——如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和平交流——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三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
1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2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