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专题四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2024年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
线索梳理
1
拓展设问
2
目录
习题提升训练
3
线索梳理
1
中国思想解放运动
线索1
阶段 相关史实 概况
古代 儒家学派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3)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学派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续表
古代 道家学派 (1)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无为而治”
(2)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学派 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近代 戊戌变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辛亥革命 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续表
近代 新文化运动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续表
续表
现代 真理标准问 题的大讨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邓小平理论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现代 科学发展观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续表
世界思想解放运动
线索2
阶段 相关史实 概况
古代 古希腊 哲学 (1)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2)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提出的演绎等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近现代 文艺复兴 运动 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兴起,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启蒙 运动 17、18世纪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兴起,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续表
近现代 马克思 主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宪章运动为代表的早期工人运动的失败,证明工人运动需要革命理论作指导。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续表
拓展设问
2
数据追踪 拓展设问
谈谈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1)社会变革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每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或政治变革期间。
(2)近代以来,中西方思想不断发展,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3)思想解放运动是政治变革的先导。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而且是一场思想文化革命。近代世界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呐喊,都有力地阐释了这一历史结论。
(4)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都得益于思想解放。每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必然推动社会的重大变革。
综合提升训练
1.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进步。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3
2
1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3
2
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特点: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3
2
1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材料二中“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欧洲知识精英斗争的主要矛头是什么?(4分)
历史事件:启蒙运动。
3
2
1
主要矛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产生了哪一新的思想理论?(2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3
2
1
2.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这个主题,开展了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3
2
1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国宰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3
2
1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2分)
李鸿章认为中国贫穷和落后的原因是技术和器物落后;梁启超认为中国贫穷和落后的原因是政治制度落后。
3
2
1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两种政治派别的思想,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4分)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3
2
1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3
2
1
材料四 20世纪初,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国展开了……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爱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思想解放之风进一步在全国传播开来,把先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向更深层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事件的“政治意义”。孙中山在20世纪前期为培养革命骨干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分)
“政治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3
2
1
重大举措:创办黄埔军校。
(4)材料四中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它对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3分)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3
2
1
作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认识。(2分)
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革,社会变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3
2
1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3
2
1
材料一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3
2
1
材料三 他们主张实行“法治”,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主张顺应时代潮流,实行变法改革。这些思想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2分)
老子。
事件:百家争鸣。
3
2
1
(2)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事件有何影响。(4分)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学派:法家。
3
2
1
(3)材料三是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战国时期,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2分)
著名代表人物:韩非。
(4)综上所述,你认为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分)
社会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