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时空坐标】
【素养目标】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和基本过程,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时空观念)
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史料实证)
4.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影响,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历史解释)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列宁称之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的具体背
景、对外政策、主要活动分别是怎样的
1.帝国主义:
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____________的产生
对外政策 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
主要活动 掀起___________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
垄断组织
瓜分世界
2.世界大战的酝酿: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
变化。各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主要有:德英矛盾、德法矛盾、德俄矛盾、俄
奥矛盾等。
(2)主要原因:为了重新___________,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同盟国和协约国。
(3)直接原因:_________事件的发生。
①时间:1914年6月28日。
②影响:两大军事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瓜分殖民地
萨拉热窝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情境一】 下表为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思维交互1】材料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史料实证)
提示: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国 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 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 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 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情境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思维交互2】材料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 据此判断德国会与哪两国产生矛盾 反映了哪两类性质国家间的矛盾 (历史解释)
提示:重新分割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与英国、法国产生矛盾。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史论生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参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4.物质上: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5.军事上: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深化点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实力的变化,列强之间围绕重新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冲突愈演愈烈。
知识点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欧洲参战国的增加,在欧洲形成了哪几条
战线
1.战线:
欧洲战场 对峙形势
战线 西线 _____军队与德军对阵(决定性战场)
东线 德奥联军与俄军厮杀
南线 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争斗
战争方式 _______
英法
阵地战
2.进程:
3.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阶段 主要事件
1914—1915年 ①德军进攻法国;②马恩河战役,标志德军“速决战”破产;③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1915—1916年 ①______________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②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
1917—1918年 ①美国和中国参战;②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于1918年退出战争
凡尔登战役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情境一】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0多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思维交互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具有“世界规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主战场:欧洲的三条战线。最主要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世界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情境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
【思维交互2】 据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变成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历史解释)
提示:装备的限制:当时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情境三】《剑桥战争史》中写道: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
【思维交互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 根据材料分析其原因。(历史解释)
提示:结果:同盟国战败。原因:德国遭到经济封锁,物资匮乏;德国军事生产拖垮了本国经济;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史论生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德军在制订作战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忽视了其他国家的作战能力,认为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
(2)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加上当时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必然使进攻一方付出巨大的代价。
(3)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使得德军受到极大制约,特别是进攻计划受挫后,大战就变成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2.影响:
(1)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
(2)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合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深化点拨】“施里芬计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军制定的作战计划,其灵魂是速战速决。马恩河战役标志其破产,被迫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大战的进程走向大国决策者们主观意志的反面。
知识点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起新秩序,暂时缓和了
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但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秩序的
建立标志和内容是什么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标志: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签订,标志着战后帝国主义新秩
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凡尔赛条
约》与《九国公约》
(2)主要内容。
①_____________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
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_____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_________,但日本保留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⑥成立_________。
德国及其盟国
波兰
山东主权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国际联盟
2.国际联盟:
(1)性质:国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①国联“_________”的原则,使其失去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
止战争发生;②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在制裁侵略、保
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大战的影响:
(1)世界格局。
①削弱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②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_______。
③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_____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思想观念: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日益高涨。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全体一致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民族觉醒
欧洲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1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
【情境一】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最终迫使德国接受了《凡尔赛条约》。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思维交互1】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过于严厉” (历史解释)
提示: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都推向了德国及其盟国,要求德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并瓜分其海外殖民地。
【情境二】
【思维交互2】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什么深层次矛盾 (史料实证)
提示:《凡尔赛条约》因给德国带来极大危害和屈辱,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情境三】巴黎和会后亚太局势:日美矛盾最为突出,美、英、日三国海军军备竞赛激烈,中国则是它们争夺的重点。
【思维交互3】材料中“日美矛盾最为突出”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材料中所述局势的调整有何意义
提示:出现: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扩张了在亚太地区的实力;巴黎和会后美国把注意力集中于亚太地区,造成美日矛盾尖锐。意义: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建立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一地区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但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
探究2 国际联盟的建立
【情境】《另类美国》这本著作中写道:和约的草稿打完了,最令威尔逊满意之处,却是国际联盟的盟约,这被作为一个部分包含在和约之中,威尔逊相信它可以一劳永逸地终结战争。
【思维交互】国联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国联果真一劳永逸地终结了战争吗
提示:(1)意义:①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②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③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为联合国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2)不能,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不能制止战争发生,后来成为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史论生成】
正确认识国际联盟
1.历史地位:一方面,它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另一方面,虽然国际联盟宣称它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被英法所操纵,是少数国家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
2.国联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的原因:
(1)从国联盟约看:
①对组织的宗旨和义务的含义未做出规范性说明。
②“全体一致”的原则实际上让国联失去制止侵略和战争的可能性。
(2)从国联成员看:苏联最初未加入,美国拒绝加入,对一些大国无约束力。
(3)从国联实践看:
①英法操纵,成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②对某些国家的侵略扩张采取姑息纵容政策。
【深化点拨】国联的诞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符合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历史潮流,是近代以来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伟大改革。不过它最终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的维持霸权的工具,不可能真正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课堂素养达标
1.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整体理解历史。下面示意图旨在说明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赛体系下隐藏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解析】选A。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逐渐形成德、意、奥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其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A正确;凡尔赛体系建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极格局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均不符合材料信息,B、C、D排除。
【补偿训练】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 ( )
A.要向全世界扩张势力 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C.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D.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解析】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的实力大大增强,超过了英国、法国,开始同英法争夺殖民地,表现出极大的扩张欲望和侵略野心。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德国要向全世界扩张势力,争夺世界殖民地,故选A。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 (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日德兰海战爆发
【解析】选C。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C正确;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并未直接导致战争爆发,排除A、B;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战役,排除D。
3.(2021·昆明高一检测)《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材料所描述情况发生在 ( )
A.《马关条约》签订后
B.《九国公约》签订后
C.《凡尔赛条约》签订后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
【解析】选C。根据“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可以看出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有关,故C正确;A、B、D没有涉及山东问题,排除。
4.列宁称《凡尔赛条约》是“刽子手的条约,屠夫的条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条约”。下列关于这一条约的内容,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
A.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B.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C.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共管
D.以“委任统治”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这一内容最能体现条约的掠夺性,故选D。A、B、C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5.国联宣称其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实质上国联 ( )
A.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B.成为“绥靖政策”的实施机构
C.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D.是美国称霸的场所
【解析】选C。国联的实质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被英法所操纵,故C与题意相符。
6.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 )
A.美洲
B.欧洲
C.德国
D.英国
【解析】选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战争给整个欧洲造成巨大的损失,战后欧洲的霸权衰落,因此答案为B。
【补偿训练】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
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解析】选B。印度支那是法国的殖民地,“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防务大臣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勋爵动员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加入祖国的军队吧!”
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人数
战役 双方投入兵力 双方伤亡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 152万人 35万人
凡尔登战役 112个师 70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 150多个师 130多万人
材料三 当时德国可以征兵的男子大约在1 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65岁之间。到了战败前一刻,就连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14年,“国家需要你”参加哪一次作战 对英法而言这次作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信息“1914年”“英国”等回答。第(2)题从材料信息得出交战双方伤亡人数巨大且急剧增加,联系所学分析出原因。第(3)题提取材料信息,从征兵年龄的不断放宽甚至包含老人和孩子可以归纳出德国兵源的枯竭。
答案:(1)马恩河战役。意义:打退了德国进攻,宣告了德军“速决战”战略的破产。
(2)规律: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原因:作战双方都想通过一次战役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的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投放到战场上使用;阵地战和攻坚战的陈旧作战方式。
(3)随着战争的进行,伤亡人数日益增加,国内兵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德国元气大伤,已无力继续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