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共39张PPT)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共39张PPT)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07: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时空坐标】
【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法西斯主义的史实,理解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史料研析,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
3.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战场的战争史实,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战争的作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4.通过学习雅尔塔体系的内容,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的变化及正确评价国际关系新秩序。(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
西斯运动开始。简析法西斯主义形成的史实及基本特征。
1.主要史实:
(1)1919年“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政党,后更名
为“国家法西斯党”。
(2)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很快成为该党领导人之一。1920年,德意志
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_______”,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
开始。
法西斯主义
纳粹党
(3)1921年,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标志着日本_____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4)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基本特征:以_____________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实行
_________统治,对外_________,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3.主要活动:
国家 活动 结果
日本 (1)1931年,发动__________事变
(2)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1936年,
亚洲和欧
洲战争策
源地形成
德国 (1)利用民众对《_____________》的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
(2)1933年,纳粹党上台,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意大利 (1)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
(2)1936年,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军部
极端民族主义
恐怖独裁
侵略扩张
九一八
凡尔赛条约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情境一】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思维交互1】受经济危机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 面对危机两国分别走上了怎样的道路 (史料实证)
提示:美国和德国。美国实行了“新政”,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而德国纳粹党上台,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情境二】 让该死的《凡尔赛条约》见鬼去吧!……从耻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仅仅二十年啊,德意志重新站起来了!让世界看看吧,德意志是永远打不倒的汉子!(全体欢呼,德意志万岁!!元首万岁!!)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德意志是真正的优秀民族!
——希特勒演说词
【思维交互2】材料中的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历史解释)
提示:希特勒利用《凡尔赛条约》煽动德国民众的复仇情绪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希特勒的煽动宣传及德国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是德国法西斯建立政权的重要原因。
【情境三】 在日本的法西斯组织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其中的一些军官利用日本社会对政党政治的不满,发动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同时极力鼓吹对外扩张。
【思维交互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方式与德国有何不同 与法西斯统治又有何相似点 (历史解释)
提示:不同:日本是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暗杀、政变等恐怖手段建立法西斯政权。相似:都是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史论生成】
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的比较
1.不同点:
类别 德国 日本
过程 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发动侵略战争 在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建立法西斯专政
核心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 军部势力
方式 欺骗性的宣传,通过合法竞选夺取政权 通过政变等手段建立受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
 2.相同点:
(1)历史原因: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的海外利益都受到制约。
(2)时机:两国法西斯利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扩张势力,夺取政权。
(3)本质: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深化点拨】(1)法西斯主义是西方国家陷入经济大危机困境后的产物。(2)它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加剧时,处境恶劣、不满现状的中间阶层的一种情绪(思想),他们要求政府寻求新的统治对策以及更为中央集权的经济控制手段并准备通过战争重新划分世界。
知识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直接涉及欧
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和四大洋,先后把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请列举这一过
程中的主要史实。
过程 史实
序幕 1931年日本制造______________,发动侵华战争
局部
爆发 ①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
②中华民族结成____________________,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
全面
爆发 1939年9月,德国以_________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九一八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闪电战”
过程 史实
扩大 ①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____________成为对德作战的主战场
②1941年12月,日本挑起_____________,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③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签署_________________
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______________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结束 ①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②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苏联战场
太平洋战争
《联合国家宣言》
斯大林格勒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境一】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演讲: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思维交互1】概括上述材料中丘吉尔的主张,分析他态度强硬的主要原因。(历史解释)
提示:主张:坚决抵抗以求生存。主要原因:发表演讲时德国已占领欧洲部分地区,并把打击目标直接对准了英法。
【思维交互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的战局特点是什么 (时空观念)
提示:法西斯德国采用“闪击战”迅速占领许多国家和地区;反法西斯国家一度受挫,未能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情境二】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39年
11月 美国新《中立法案》通过 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
1941年
3月 美国《租借法案》通过 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
1941年
8月 美英《大西洋宪章》 表达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
1941年
9月 苏美英议定书 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
【思维交互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美英联合开展反法西斯行动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当时大国合作对于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推动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情境三】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苏联卫国战争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打击;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
——江泽民
【思维交互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历史解释)
提示:世界人民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团结协作,相互支持。
【史论生成】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正义的战争。
2.团结就是力量: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依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团结形成的强大力量。
3.战略指导正确:
战争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和进行,各战场相互配合,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是重要原因。
4.战争动员有力:
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战争动员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将潜力转化为实力,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三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雅尔塔体系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
时代特征。这一体系建立的依据、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1)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在开罗、德黑兰、_______和波茨
坦等地会议中缔结的一系列条约和协定。
(2)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_______________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
占领。
雅尔塔
美、苏、英、法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___________
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③承认_____最终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___________和军国主义。
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___________
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_______。
太平洋区域
朝鲜
法西斯主义
被压迫民族
联合国
(3)评价。
①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_________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②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_________色彩,严重损害一些国家的利益。
2.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为重要的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什么 在制裁侵略、维
护和平方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有什么不同
(1)宗旨:维护_______________,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不同: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
国一致同意的___________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社会制度
强权政治
国际和平与安全
“大国一致”
3.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一幅讽刺战后国际关系的漫画。漫画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什么特点 体现了什么样的国际格局
(1)特点: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国家地位衰落。美苏两国空前强大,处于超级大国的地位,互相敌视,“冷战”对峙。
(2)格局: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体系的评价
【情境一】 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已死去,而且无复活希望。
——哈乔·霍尔本(1951年)
【思维交互1】指出材料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的含义,并说明原因及实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提示:含义: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瓦解。原因: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美国和苏联实力空前强大,国际格局从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实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情境二】基辛格博士在所著《大外交》中说:“罗斯福的战后世界秩序观,却是以美、英、法三个战胜国,加上中国,以类似世界理事会的角色来维持和平……每个体系都能反映出企图透过有共同价值观的胜利者同盟,来维持平衡。”
【思维交互2】根据20世纪国际格局中心的变化,评论材料中的观点。(历史解释)
提示:变化:以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格局。
评论:基辛格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国际关系的中心自然会随之变化,但都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达成的某种妥协,都是实力决定一切。
【史论生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
1.建立背景: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
2.建立过程: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
3.实质: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结果: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走向瓦解。
5.内容: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6.作用: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暂时稳定,但是根本矛盾都没有解决。
【深化点拨】雅尔塔体系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合作,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其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课堂素养达标
1.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法西斯势力的对外纲领和目标是(  )
A.摒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
B.实行极权统治
C.限制资本家,保护下层人民
D.侵略扩张,称霸世界
【解析】选D。法西斯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2.如图是1938年日本海报《三国好朋友》。据此可知当时 (  )
A.德意日轴心同盟建立
B.德意日人民友好团结
C.日本法西斯势力盛行
D.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解析】选C。日本海报《三国好朋友》中的三国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图片中的小朋友聚集在一起,手举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旗帜,说明当时日本法西斯势力盛行,故选C;1937年德意日轴心同盟建立,排除A;海报反映了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对外侵略扩张,排除B;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排除D。
3.德国法西斯夺取政权的方式 (  )
A.进军柏林,武装夺取 B.制造事变,扩大势力
C.国会选举,大获全胜 D.恐怖独裁,对外扩张
【解析】选C。德国法西斯是通过组建政党和民主选举途径上台的,并不是通过其他方式,排除A、B、D,故选C。
4. (2021·济南高一检测)“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是动用武力,都会得到同意。”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
A.《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解析】选B。根据材料“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只要不是动用武力”可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与捷克斯洛伐克有关的这一政策是慕尼黑阴谋,1938年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B正确。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协同作战,打败法西斯,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 (  )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解析】选D。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故选D。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  )
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
B.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C.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宰世界
D.两大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
【解析】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故B正确。
7.联合国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涉及领域不包括 (  )
A.维护世界性的人权
B.防止局部的武装冲突
C.推动地区性的和平
D.为各国选择政治制度
【解析】选D。联合国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防止局部的武装冲突,推动地区性的和平以及维护世界性的人权等方面,A、B、C不符合题意。各国的政治制度是由各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历史特点决定的,D符合题意。
材料一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例如讨论波兰的重建问题、对于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就此而论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共同之处。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材料二 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和和平的原则,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具有怎样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具有哪些进步性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信息总结;第(2)题根据材料中“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和和平的原则,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总结。
答案:(1)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
(2)包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贯彻民主和和平的原则,有利于国际秩序的民主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