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沈心工与李叔同
泸县二中 常春燕
学堂乐歌
思考:学堂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以学校当时称谓为学堂取代私塾来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里面开设乐歌课。以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乐歌课上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后来,人们就把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这个时期的校园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特点:结构、歌词、创作特点
1、结构短小
2、歌词浅显易懂
3、创作特点多数借曲填词,少数自创。
讨论一:学堂乐歌的历史价值
1、对当时的社会改革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
2、西方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
3、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
讨论二:
学堂乐歌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与现在的校园歌曲有什么异同?
异:
强身健体 保家卫国 抵御外辱
热爱生活 赞美青春 张扬个性
同:
都是校园歌曲,都能体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追求和时代特征以及爱国情怀。
时代音调既不是同时代某些作曲家所创作的曲调总和,也不是对音乐某个作曲家的几首歌曲的音调的赞誉,而是一个时代的主要精神在音乐上的准确概括,并且要接受广大群众的检验。
——吕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