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08 13:07:0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对沈心工、李叔同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当时著名的音乐人物、代表作品和相关音乐常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能够分析、演唱几首学堂乐歌,并能进一步创作。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作品,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体验学堂乐歌表达的情绪情感。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 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并学唱。
教学难点:能分析学堂乐歌的特点,并进行创作。
3教学过程
3.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课前播放校园歌曲串烧。
问:刚刚我们听到的这些歌曲,同学们以前听过吗?它们都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校园歌曲。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到过一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一百多年前,去学习和欣赏属于那个年代的校园歌曲。(出示并板书课题)
问:首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学堂”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我们来回顾这样一段历史:(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以学堂取代私塾来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里开设乐歌课。沈心工、李叔同等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乐歌课上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后来人们就把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这个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活动2【讲授】沈心工
首先我们通过短片来认识“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
问:沈心工学成归来借曲填词创作了中国最早的一首校园歌曲,名叫《男儿第一志气高》,这首歌曲,其实就是我们书上的哪一首呢?现在呢,我们来完整地感受一遍当年风靡全国、轰动一时的《体操兵操》,同学们跟着小声哼唱歌曲。好,同学们都很认真地跟着哼唱。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尝试着来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师弹生唱)
同学们唱得很棒,听了一遍基本都会了,说明同学们的音乐素养很高,那除了同学们的音乐素养高,还有没有什么原因使得我们一听就会呢?(首先这首歌曲难吗?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
答:旋律跨度小、简单;节奏均匀、整齐,朗朗上口;歌词直白,浅显易懂。(那它适合哪一类人唱呢?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还是少年儿童?)儿童。
那沈心工为什么要创作这样的歌曲让小朋友们唱呢?
答:因为当时,国家积贫积弱,国民普遍缺乏尚武精神,体质羸弱。为了保家卫国,国民就应该强身健体。因而创作了这首《体操兵操》激励小朋友们从小锻炼身体。
我国早期的学堂乐歌大多以旧曲填新词为主,旋律多采用日本及欧美的歌曲,《体操兵操》就是采用日本童谣《手戏》的曲调改编。沈心工在进行大量选曲填词的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作词作曲,但为数不多,其中就以《黄河》一曲影响深远。沈心工的《黄河》作于1905年左右,那这个时期的中国又发生了什么呢?
(同学们,1904-1905年,在中国的东北爆发了一场日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战败,于是沙俄将其在我国东三省南部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但是沙俄又不甘心这样的失败,于是企图将当时的外蒙古纳入自己的版图,这两个国家的侵略行径,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首《黄河》就是作者通过歌唱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来唤醒我们的民族精神,共同抵抗外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黄河》,同学们可以从歌词、旋律、情感三方面与《体操兵操》进行简单地对比。
欣赏《黄河》 对比
歌词更有深度有内涵,旋律较复杂多变,情感更加慷慨,激昂,鼓舞人心,引人深思。
活动3【讲授】李叔同
以上我们了解的就是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和他的作品。其实,紧随其后还有一位音乐家更负盛名,他有一首作品人尽皆知,大家先来听一听(弹《送别》)
1、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送别》
2、那同学们会唱吗?我们来试一下。
问:那这个作品是谁填词的呢?
这首歌就是李叔同填词创作的。那大家对李叔同还有怎么样的了解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来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李叔同。(学生讲,老师补充)
(李叔同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出生豪门,是一个“富二代”自小喜欢音乐美术。1905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期间兼收并蓄,成为中国音乐、美术和话剧艺术的先驱。最后皈依佛门著书立说,号“弘一法师”,直至“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李叔同在多个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创造了多个“第一”,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李叔同开创了哪些“第一”??
首先,作为画家,他是中国第一个开创人体写生的教师;话剧方面,李叔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并主演中国第一部话剧《茶花女》,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音乐方面,他编辑的《国学唱歌集》成为中国的第一本中小学音乐教材;在中国他是用五线谱作曲的第一人,同时,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在国内,他最早推广西方乐器之王——钢琴。
李叔同的《送别》唱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曲就是借曲填词的经典之作。就借曲填词而言,其实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尝试,比如用你们喜欢的歌曲的旋律,填上你们喜欢唐诗、宋词、散文、现代诗等等。这里呢,用《送别》这首歌的曲调,分别用五言和七言的诗填词,同学们唱一唱,体会一下。(除了用诗词来填词,同学们下去也可以自己创作歌词,反映你们学生时代的特点,成为你们独一无二的校园歌曲。)
4、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的代表作品很多,除了有同学们熟悉的《送别》还有《西湖》《春景》等等。
《祖国歌》是我国学堂乐歌中为数较少的以民族民间音乐填词的歌曲之一)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祖国歌》的创作背景,并欣赏歌曲。
5、刚刚我们听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学堂乐歌,他们都有着怎么样的共同特点呢?让我们从结构、歌词、创作特点等简单地总结一下。
结构短小,歌词浅显易懂,创作特点多数为选曲填词,少数自创。
活动4【活动】讨论
1、学堂乐歌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呢?同学们挖掘一下,讨论回答。
(把社会现实写入歌曲中传唱,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对当时的社会改革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借用日本及欧美的歌曲,填词创作,使得西方的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中国从学堂乐歌开始才有了自己的现代音乐,说明学堂乐歌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开端。)
2、它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与现在的校园歌曲有什么异同呢?同学们讨论回答。
异:学堂乐歌,更多的是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抵御外辱。而现在的校园歌曲,更多的是反映当今时代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赞美青春、张扬个性。
同:都是校园歌曲,都能体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追求和时代特征以及他们的爱国情怀。
所以每个时期的歌曲,都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思想和现实生活,这就是歌曲的什么性?—“时代性”,就是我们书上提到的“时代音调”。同学们看着176页,简单了解一下时代音调的概念。那学堂乐歌的时代音调是什么呢?—“爱国”。而当今歌曲的时代音调就是“热爱生活、赞美青春、张扬个性。”
活动5【活动】总结
同学们,几十分钟的时空穿越,让我们回顾了百年前的学堂乐歌,认识了两位音乐大师,沈心工与李叔同,是他们百年前播下的音乐种子,演绎了百年音乐传奇。希望今天的课也能在你们的心中播撒下音乐的种子,让音乐点亮你们的人生。最后,让我们唱响这些熟悉的歌曲,去追寻时光的印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