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列强的侵略与中外人民的抗争复习课件 2024年历史中考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七 列强的侵略与中外人民的抗争复习课件 2024年历史中考二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06: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专题七 列强的侵略与中外人民的抗争
2024年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
线索梳理
1
拓展设问
2
目录
习题提升训练
3
线索梳理
1
战争名称 原因(目的) 列强罪行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 1842年) 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扭转贸易逆差 强占香港岛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线索1
角度1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
续表
战争名称 原因(目的) 列强罪行 结果 影响
第二次鸦片 战争(1856—1860年)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日本企图征服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制造旅顺大屠杀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续表
战争名称 原因(目的) 列强罪行 结果 影响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根本目的: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瓜分中国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续表
战争名称 原因(目的) 列强罪行 结果 影响
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日本欲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灭亡中国,称霸世界 制造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南京大屠杀等 国共合作,全民族坚持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等等
虎门销烟(1839年) 概况 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概况 1851年,洪秀全领导起义军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角度2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意义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邓世昌黄海海战 (1894年) 概况 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意义 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开端
续表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概况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意义 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 概况 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运动的主力由爱国学生变为工人阶级,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续表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 意义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1)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 续表
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2)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认识 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
续表
世界史上的侵略与抗争
线索2
地区 侵略 抗争
北美洲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洲建立起13个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 1775年,为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爆发独立战争,最后获得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
拉丁美洲 约从16世纪初开始,拉丁美洲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 (1)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
(2)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
地区 侵略 抗争
亚洲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进一步加强了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1)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
(2)1920年、1930年,甘地两次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非洲 西欧国家在“三角贸易”中掠夺非洲黑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90年,非洲各民族进行民族解放运动,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续表
拓展设问
2
数据追踪 拓展设问
结合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谈谈你的感悟。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改革开放。
(2)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捍卫民族尊严。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家国情怀
综合提升训练
1.某校同学开展了以“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2分)
2
1
【国家之殇】
材料一 某同学自制了近代列强侵华事件年代尺。(见下图)
(1)写出材料一年代尺中A、C两处战争的名称及B、D两处条约的名称。(4分)
A:鸦片战争。
2
1
C:甲午中日战争。
B:《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列举一例史实证明侵略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2分)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
1
材料二 如下图。
2
1
【人民之怒】
林则徐 邓世昌
(3)面对列强的侵略,爱国的仁人志士担负起了反抗外来侵略的重任。请从材料二两位人物中任选其一,对其作简要介绍。(3分)
林则徐:清末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领导虎门销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人民敬仰。
2
1
邓世昌:清末海军名将,在黄海大战中,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舰,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最终壮烈殉国,浩气长存。
材料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1
【历史之思】
(4)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3分)
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腐败无能。
2
1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 下面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不同阶级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简表。
2
1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 运动 ?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时间 1851—1864年 19世 纪末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1898年 1911年
代表人物 洪秀全 — 奕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孙中山、黄兴
续表
2
1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性质 反封建 反侵略的 农民运动  反帝爱国 运动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意义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表格中的“?”代指什么?这场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洋务运动。
2
1
措施:兴办工厂,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建新式海陆军,等等。(答对一点即可)
(2)根据表格及所学知识,资产阶级分为哪两个派别?这两个派别的政治主张有什么不同?(6分)
派别:维新派和革命派。
2
1
不同:维新派主张维护清朝统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根据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3分)
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设想到实践,由被动到主动;探索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探索的过程也是民族觉醒和爱国热情不断被激发的过程。
2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