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中考作文指导 第九讲
目录
Contents
象征手法
小标题结构
好开头篇
写好结尾
修改技巧
第一节
象征手法
象征,在记叙文特别是散文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文学表现技法,但很少有人能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原因是其含义过于抽象。这里我们借助《辞海》的原始解读,来讲解和判定象征手法。
《辞海》解释象征:借有形之事物以表现无形之主观者,谓之象征。其含义就是,借助有形的事物,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识、主观思想,称为象征。其内涵的核心有三点:以有形表现无形;以客观表现主观;书写客观是手段、是途径,终极目的是表现主观意识、主观思想。
01
象征的类型
本来象征。事物的外形与它表现的主观意义没有联系,外形不能表现某种思想意义却被规定代表某种意义。
您例如用十字架象征基督教。这个有形物体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者某种偶然,被约定或规定代表某种意义并从此被继承下来。
就像天地命名一样,当初给我们头上的浩渺空间定名为天,给脚下的山河土地定名为地,所以今天才有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如果当初定名,上面的为地,下面的为天,今天我们就是头顶大地,脚踩蓝天了。
一言以蔽之,这种象征就是人们规定某个有形事物,代表某个特定的主观意义,事物的外形和意义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二者的联系是人们硬性规定下来的。
讽喻象征
有形事物的行为思想和人的主观行为思想是完全形同的,就是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也是一种写作技法,但它是象征的一种。要表现人,作者不直接写人,而通过物的言行、结果,表达人的思想、认识。
如寓言童话。物和人的行为、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如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借助螳螂、蝉、黄雀的关系,表达的进攻方吴国、被进攻方楚国和可能在背后等待时机进攻吴国的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表达的主观思想是:不要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潜在危机,否则必将自食恶果。寓言、童话都是这种类型的象征。
高级象征
借助事物外形的独特性和事物对人的视觉感官的刺激性,来表现人的主观思想。
借助事物外形的独特属性,表现人物主观世界的独特属性。例如借助事物外形的正直,表现人物性格的正直,借助植物生长的葱郁,表现人的生命力旺盛,借助植物抗击风霜,表现人物精神的不折不挠,不屈不服等,就是典型的高级象征。
托物言志和借物咏怀就是高级象征中的具体形式。
运用浪漫主义想象,和人的主观强加,赋予事物某种本来没有的“形”,以表达作者要表达的含义。
这种类型是典型的反现实主义作家经常要用的一种技法。作者笔下事物之“形”本来是不存在的,是作者强加给事物的,因此,写出来的东西,很少有人能读懂,现在也极少有人用这种象征写法。
情调象征
这种写作方法来自法国,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拉尔麦、魏伦、梅德林等。
增分技法
一般来讲,象征的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像艾青的《礁石》那样,象征之意只可意味不可言传;一种是像茅盾的《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径直点明象征之意。此外,象征手法由“象征体”和“本体”两个部分组成,两者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合理的联想要建立在“象征体”的自身特点之上,也就是说读者能够从“本体”联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从而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象征意义。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由“雷电”联想到“反动势力”,二者之间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选物:确定“象征体”,由此及彼,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观察事物,选取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着意观察、感悟、立意。
例如茅盾先生选取普通平凡的白杨为写作对象,将笔力集中于其神采、姿态及精神品格上,融描摹实体与象征意义为一体,藉由白杨的形象来突出寓意,彰显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团结向上的伟大精神。我们读的是“白杨”,却“跳跃”式地联想到抗日军民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貌。作者把实体画面和象征意义的联想画面相重合,使得通篇结构水乳交融,也使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更为深刻。
绘物
明确“象征义”,寄意深远,保持行文逻辑一致。对所描写、展示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描写,描写雨所立之意相符,为表里关系,暗含立意。
譬如确定“蜡烛”为象征体,并展开合理的联想,把描摹的“蜡烛”实体和其“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舍己为人精神的象征意义融合为一。另外,也可以由“蜡烛”联想到“光明面”等。也就是说“蜡烛”的象征义不止一种,我们应在确定文章主旨的基础上选择切合文意的象征意义。
咏物:选择“象征法”,根据行文构思,把所描写事物的意义——象征义揭示出来,加以赞美。用借物喻人的方式或者直抒胸臆,赞美其象征的精神品格,显示作文的目的。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等立足于平实的生活故事或事物,自然而然、直抒胸臆地表达象征意义。而用“竹子”象征谦虚、坚韧不拔的品格,用“鸳鸯”象征爱情等则是借具体可感的已经形成“符号化”的事物来传达隐晦抽象的思想感情。
总之,运用象征手法时要注意进行联想类比,由物及人,由景及人,使所借之物和所抒之志、所抒之情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突出外在特征
运用象征手法构思行文,要突出对象征事物某一特征的刻画,使具体事物与象征意义间建立起内在关联。如《白杨礼赞》中,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干、枝、叶的描写,突出了它“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的外在特点,这一外在特点通过作者的引导,让读者自然联想到了不屈不挠的人物品质,为下文讴歌抗日军民的精神做铺垫。
再如刘禹锡《陋室铭》,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写“陋室”不陋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为使二者产生关联,作者着力描写了自己的“陋室”,这个“陋室”“苔痕上阶绿”,读者从淡雅之色中可以感触到作者的恬淡之心;“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鲜活的生活状态;而“素琴”“金经”“鸿儒”则暗示了质朴高雅的情趣。自然环境与生活情境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陋室”,也就突显了一个鲜明生动的“吾”,从而使“德馨”这一抽象的象征义变得具体可感了。
凸显象征意义
运用象征手法行文,可借助事物常见的象征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某些事物有其常见的内在意义,我们可以借用这一意义,使读者产生共鸣。如喜鹊象征吉祥,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莲花象征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松树象征坚贞不屈的顽强品格,竹子象征谦虚礼让的高尚气节,兰花象征与世无争的脱俗情怀,菊花象征避世脱俗的价值追求等等。
然而,更多的时候,具体事物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可通过作者对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中,作者多次写到梨花,结尾处,更是让洁白盛开的梨花与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融为一体,梨花成为了助人为乐的人物群体的象征,梨花的朴实无华,就是边疆民族淳朴民风的象征,梨花的香气四溢,就是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象征。作者找准了事物与象征义之间的契合点,在文中突出描写,给了读者较明显的“暗示”,从而为物体与象征义之间架设起了联系的桥梁,我们在运用象征手法构思行文时,也要注意寻找这个“契合点”,架设好这个“桥梁”。
借助比喻修辞
运用象征手法常常借用比喻修辞,但应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比喻是“以此物比彼物”,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某种具体的“相似”性。象征则是以物征事,象征意义往往是抽象的,让读者自己去联想;同时,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往往只限于修饰语句,使语句表达得更生动形象。而象征则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往往要立足全文,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含义,至少也要基于文章某一个段落加以运用。如冰心的《荷叶˙母亲》一诗中,作者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此处以物喻人,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而通观全诗,母亲并未现身,作者只是用荷叶覆盖红莲来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心灵庇护,突出诗歌的主题。用具体事物或场景来写精神品质,这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我们在运用象征手法时,也应针对整体构思或段落行文来进行。
结合对比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行文,在选定某一具体的“象征物”进行刻画时,往往还可以选择与其它不同的事物对行对比,从而突出强调作者的主张,增强文章表现力。如《白杨礼赞》结尾,作者还提到了“楠木”,“贵族化的楠木”与“普通”的白杨树所代表的阶层及精神内质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强化了主旨。再如《爱莲说》中,作者选取莲花来象征高洁傲岸的节操,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态度。还写了为众人所喜爱的牡丹,牡丹所代表的追名逐利的价值取向,与莲花所象征的淡泊名利的追求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好突出了作者的主张。还比如高尔基的《海燕》,作者也是有意将象征革命精神的“海燕”与象征假革命或不革命的“海鸥”“海鸭”“企鹅”等形成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第二节
小标题结构
小标题结构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如此安排结构,仿佛给文章穿上了一件神奇的新衣,使文章大为增色,这就是小标题结构的妙处 。
小标题结构基本是“总分总”,第一段是引起下文,不要长,顶多三四行。结尾是抒情扣题,总结全文,也不要长,三四行。中间,你可以把作文分三层或三部分,设置成三个小标题。这种形式的作文,条理很清楚,能够使阅卷老师毫不费力地知道你在写什么,一旦出彩,就是高分。
02
小标题式作文是一种较常见的文体,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就可以了。由于这种文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很多考生都喜欢运用,但能够写出新意的并不多见。怎样把这种小标题式作文写得新颖别致呢?
小标题式作文即在开头点题后,用二、三个小标题概括要写的事件、故事情节、人物感情、人物特征、生活片断等。这种文体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有勾连文意、提示内容的作用。
小标题要提示内容,体现文章脉络小标题是文中每个小部分的题目,所以在拟小标题时应该抓住每部分的重点、要点,提示每部分的内容。每个小标题还要围绕话题,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拟写小标题的注意事项
小标题要围绕中心,体现独特个性。一篇文章的几个小标题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中心,不能随便拟几个凑数,也不能同类内容重复使用。
小标题要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和层进关系两种。并列关系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呈现一种横向关系。。
拟小标题的结构模式
各个小标题下面,不要只写一段,最好是一长带一短,或者一短带一长,或者两三段,这样就会显出卷面上的视觉很整齐。
每一个小标题下面,要控制在200字左右。一般来说,中考试卷大约800字的空间。开头结尾给你100多字,三个小标题作文,给你650字左右(小标题占三行,可就是60字的空间呀),试卷基本上就满了。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字数的节奏。
首先,小标题必须要有点文采,而且句式要一样。千万不要让你的小标题字数不一致。
譬如,第一个小标题是5个字,第三个小标题就成了七八个字,就缺乏一种整齐感,从视觉上就显得不协调。
其次,三个小标题下面的各段,在字数上一定要均衡一致。
有些学生写第一个小标题就弄了300字,第二个小标题写了200多字,等写到第三个小标题,忽然发现试卷上剩下的空格不够了,无奈,匆忙间只写了100多字,害得结尾也没有空格了。如此一来,本来想“取巧”,结果“弄巧成拙”。反倒不如平铺直叙的叙事更显得从容。
题记式
一般放在正文开头之前,位置特别“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题记的要求较为简单: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标题作文格式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小标题方法
镜头组合式
拟题时根据文中所截取的故事片段进行提取关键词,这样可以使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如浙江金华满分作文《寻找幸福的足迹》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
镜头(一)爷爷的幸福
镜头(二)妈妈的幸福
镜头(三)表妹的幸福
引用诗句式
借用现成的成语俗语或诗词歌词等众人熟悉的短语短句作小标题,有活泼形象、典雅大方之妙用。如南平市满分作文《为自己鼓劲》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引用三个古诗句作为小标题,仿佛贵夫人穿上了一件典雅的旗袍,雍容华贵,珠光宝气,流光溢彩。
拟题时直接点明文中所述的时间或空间,这样可以把读者迅速带入文章描述的特定的时空之中。如南平市满分作文《为自己鼓劲》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
毛毛虫·开端
茧·过程
蝶·末端
时间串联式
形式串联式
小标题有时就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一样能起到巧联妙引之功效。如江西满分作文《沧桑·磨炼·历史曲》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
乐曲一
乐曲一
乐曲一
三个小标题,简单,简洁,仿佛中老年人穿上了一件朴素的马甲,同样新鲜,同样新潮。磨炼本是一种苦难,作者却将它看作是一章章乐曲,而乐曲的演奏者,是浩瀚历史河流中的一位位英雄豪杰:“乐曲一”——魏武帝曹操面对磨炼时演奏的是一曲潇洒的乐章;“乐曲一”——西汉文人司马迁面对人生的磨炼时奏响的是一曲坚忍顽强的乐章;“乐曲一”——唐太宗李世民面对历史的磨炼时则演奏出一曲英明大气的乐章。这三曲沧桑历史长河中的乐章无不激励着我们在面对磨炼时摆正心态勇往直前。简单化的形式,寥寥的数语,展示了不一样的简洁美。
比喻对比式
因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小标题既准确、鲜明、生动,又能在前后对比中表达出小作者的褒贬之情,惹人喜爱。如江西满分作文《感受四季 品味人生》中间用了四个小标题:
春之望
夏之恋
秋之思
冬之盼
词语扩充式
一个较为快速而具体的切入口,就是围绕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来拟小标题,通常稳妥的做法是通过添加新的词语,将关键词扩充为短语形式。如山东省滨州市满分作文《让明灯永驻心中》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
淳厚之灯
高雅之灯
坚韧之灯
在小标题中,可以将特定的写作对象直接地呈示出来。如山东省青岛市满分作文《做人从学会说“不”开始》中间用了四个小标题:
对王权说“不”
对世俗说“不”
对黑暗说“不”
对强权说“不”
呈示对象式
第三节
写好开头
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一篇好文章,必须要有个好的开头。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中考作文来说,好的开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好的开头呢?要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
03
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
照抄材料,随意抒情
很多地方的中考作文题目之前,一般会出现一段语言优美精粹的富于理性或激情的导语,作为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着导入话题、开拓思路、暗示立意及限定内容、角度等作用。不少考生起笔就大段大段抄写这些材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考生懒惰,抄材料凑字数,作文水平低下。有些同学在审题的时候没有能把握主题,一上来就是一段没有目标的乱抒情。这其实就是直白地告诉了阅卷老师,你没有审准题意,落笔即离题,阅卷老师的评分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入题太慢,轻重倒置。
开头要单刀直入,简洁明快,开头就要把你所想表达的主题揭示出来。有的考生作文拖泥带水兜圈子,半天说不到正题上,信马由缰,甚至为了夸饰而故弄玄虚,主要内容或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或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开头就占了一半篇幅,成为“大头娃娃”。
堆砌辞藻,言辞啰嗦。
一些考生为了展示才情,在开头过度地引用、化用古诗文或名言警句,或过度地运用一些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空话套话一大堆,给人一种炫耀的感觉,华而不实,以辞害义,拖沓冗长,让人厌烦。
语言平实,缺少特色。
使用一些不新鲜、无特色的开头,缺乏想象力,就事论事,给人空洞之感,不能一下子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常见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式
开头不绕圈子,直接点题。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概要介绍。直接人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如:
日子淡了又淡,天空高了又高。夏日来了…… 《夏日》
寥寥数十字,将夏日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直奔主题,引人入胜。
窗外,雨打芭蕉;帘内,一灯如豆。掬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独守一次静谧的夜。《雨夜》
开头仅用两句话,简明扼要而又韵致无穷。
王婧,我读初二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这样一位好班长》。
描述渲染,展示文采式。
开头从写景状物人手,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花开的季节,到处芬芳飘香,而我却无心观赏,因为此时我失去了同窗好友——强。
《同窗好友》
排比、比喻入题,文采斐然(话题作文常用此法)
排比比喻结合使用,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我喜欢。(《我的选择,我喜欢》)
对话开篇,引人入胜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例如,妈妈的唠叨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音乐。
清晨,当闹钟的“叮叮”还没响时。妈妈就开始唠叨了:“起床了没有,怎么灯还没有亮 再赖床就迟到了”。“用热水洗脸”“被叠好,不许偷懒。”每天她都不厌其烦,唠叨个不停。于是乎,我闭着眼睛也要先把灯打开,强打精神回答妈妈一声声的唠叨。不起来,赖在被窝里,也得抓紧时间穿衣服。妈妈的唠叨真烦人!可仔细想想,若没有这些唠叨,我又怎会准时告别甜美的梦乡?……《妈妈的唠叨 》。
铺陈事例,巧妙点题(话题作文常用此法)
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 (《生死之间》)。
对称开篇,整齐明快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奉献》)。
妙引诗词名句,凸显底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 (《美丽的离别》)
用几句简要的议论、饱含深情的笔墨来作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抒情议论,情感导入式
如: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西天的浮云就会牵动我心灵的翅膀,引着我纷乱的思绪飞翔到那浩渺遥远的地方,去寻找爸爸……
爸,您能看见我吗 您孑然一身,飘荡在天国,能照顾好自己吗 姐姐、哥哥和我现在都好,家中只是难为了妈妈。《爸爸,我对您说……》。
设置悬念,引人人胜式。
设置悬念是故意留下疑团,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的一种开头方法。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人胜的效果。如:
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那个烟雨蒙蒙的日子里那暖暖的笑容……《那雨,那笑容》那雨,那天,那笑容的特殊性在哪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挂钟不慌不忙,有节奏地走着,“滴答,滴答……”都快4点了,妈怎么还没回来 《担心》。
巧用题记,揭示题旨式
设置一个富有意蕴的题记,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题记对文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它简洁,意味深长或富有哲理或文采飞扬.让人如食甘果,如饮冽泉.如: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无怨无悔,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第四节
第四节 写好结尾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 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04
作文开头
存在的问题
画蛇添足,哕嗦重复
例.同学们,相信微笑,相信明天。相信自己,那么你的未来将来是一片辉煌.将会永远充满阳光。
最后送给生活中正在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未来而做着不懈努力的人们一句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微笑着面对生活》)
阅卷人语:结尾时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费力不讨好。“最后”后面的话多此一举。
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哕嗦几句,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公式化结尾,离题太远,不为中心服务。
自说自话,留有漏洞。
例.今后的路还长,今后的路怎样走。这要靠自己,但是有一点我要告诉大家,今后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不要说放弃,放弃不是最好的办法。(《千万别说放弃》节选)
阅卷人语:“我要告诉大家”居高临下。自说白话;“放弃不是最好的办法”观点错误。
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好像对全世界的人发口号,或者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游离话题,拖泥带水。
例.“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这句话是不错的,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理想,只有有了一个坚定的理想.才会让你判断出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是否正确,而有一个正确的人生道路的方向,才会有一个全新的生活.让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我心中的那一盏明灯》节选)
阅卷人语:不知不觉地由“理想”这一话题游离到“如何走好人生路”了。
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有头无尾。虎头蛇尾。
例:
看来,莲的魅力还真大啊!莲的魅力还不止这些呢,那就让我们去观赏莲,了解莲吧!
阅卷人语:“莲的魅力还真大”与“莲的魅力还不止这些呢”空洞,虎头蛇尾。
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常见开头方法
凸现主旨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
如《特殊答卷》的结尾:“6年过去了,这份特殊的答卷一直珍藏在我的抽屉里。我要让他时时刻刻告诫我:知识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篇末借助精炼的议论亮出题旨,给人深深的启迪。
首尾照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良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中考作文《幸福的感动》的结尾:“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抒情议论式
妙引巧联式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如:《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再如《我多想拥有你,童年》的结尾:“'假如时光会倒流,我愿回到童年的时候,妈妈你是否依然站在小屋的门口……’歌声依然那样清脆、悦耳”。用歌词结尾增添了行文的韵味,唤起读者的美感。
9:16
镜头剪辑式
即结尾勾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有镜头感,洋溢着诗意。如考场作文《小鹦鹉,你飞吧》的结尾:“它去了,穿着一身彩衣,向着广阔无边的属于自己的天空飞去了。”
自然结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如《我的老师》一文的结尾:“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全文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蔡芸芝老师诚挚深厚的感情,处处体现出作者对蔡老师的想念。这种结尾的分别,更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蔡老师的感情。
升华主题式
这种方法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方法。升华主题要恰如其分,要恰到好处,不要随意而发。
如《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作者在结尾把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由爱母亲推而广之到赞美中国普通的劳动人民,立意深刻。
第五节
第五节 修改技巧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05
作文常犯错误
立意
面面俱到,立意不明;立意消极,格调不高;立意残缺,缺乏深意。
选材
常见病症一
素材老旧,枯燥乏味
常见病症二
选才不当,脱离主题
常见病症三
材料堆砌,毫无章法
内容方面
常见病症一
内容浅薄,空洞无物
常见病症二
平铺直叙,枯燥乏味
常见病症三
内容随意,牵强附会
结构方面
常见病症一
结构松散,逻辑混乱
常见病症二
分段失当,比例失调
常见病症三
过渡生硬,照应不明
构思方面
常见病症二:思想僵化,缺乏个性
常见病症一:胸无成竹,信笔闲游
首尾方面
常见病症二:拖泥带水,喧宾夺主
常见病症一:云山雾绕,不知所云
以下是在写作过程中容易犯的一些错误
语言方面
常见病症一:语言浅薄,底蕴不深
常见病症二:堆砌辞藻,华而不实
常见病症三:语言普通,缺乏个性
情感方面
常见病症一:蜻蜓点水,情感平淡
常见病症二:故事虚假,情感失真
常见病症三:无病呻吟,啼笑皆非
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立意上,使消极、不深刻、不准确的立意变得更加集中、准确和新颖。
内容空洞,令人沉闷。使材料更真实、典型、感人,更具说服力
结构上,调整详略,叙述顺序,增添波澜。
修改作文思路
语言上
准确传神精炼
生动优美,具有感染力
怎样修改润色
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关注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
分析观点是否鲜明,看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建议文章开头简短明了,要有清晰的点题句。结尾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
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新颖,和开头的点题句以及结尾的主题升华句有直接的关系。
关注文章所选材料,看内容是否深刻且富有新意。
所选材料应该是新颖的典型材料,且能很好的揭示主题。对所选材料要适当地进行增删调换,
关注文章文体。
首先,文体要符合题干的要求;其次,文体会受立意和材料限制,应依立意和材料确立文体;第三,文体必须明确,不能“四不像”。
对文章的“言”进行修改润色。
“言”指言辞和表达。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
第一阶:改对
对错别字、标点、词语、病句逐一修改。
通过修改,使标点、字词正确,使词语使用准确恰当,使句子通畅连贯,读起来顺口入耳。
对文章段落进一步调整和加工。
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
第二阶
段改好
补充内容,使材料丰盈
比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粗线条勾勒,就很难打动人心;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描写性语句,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又如写景,除了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还可以从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幻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有了静态描写,不妨增加一些动态描写;还可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考虑增加几个事实论据,或多引入几句名言,或增加一两种论证的方法,使论据更充分、论证更严密。
如果写说明文,可以增加几种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
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
如:比喻、拟人、扩张、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
适当引用古诗词。
在文章中恰当引入几句古诗词,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学气息,为文章增色不少。
恰当使用特殊句。
根据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短句,或者骈散结合的句子,使句式灵动、优美、变幻多姿。
适当炼字、炼句。
比如郭沫若写剧本《屈原》,有句台词初稿为“你是无耻的文人”,在排演时接受演员的建议,改为“你这无耻的文人”,一字之差,力度迥然有别。这就是炼字的功效。
对字、词反复推敲
对字、词反复修改、锤炼,是修改文章最基础的工作。首先,文章写完后要通篇浏览一遍,力求消灭错别字。其次,对一些模糊不清、拿捏不准以及比较生疏的字、词,要借助工具书,弄明白它的意思,否则,往往会辞不达意,甚至会闹出笑话来。例如,一位同学在《记一次有意义的运动》这篇文章中写道:"劳动结果了,我们像凯旋而归的战士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回家的路上。"这里的"凯旋而归"用得就不好,"凯旋"即"战胜归来"的意思,因而,"而归"两字就是画蛇添足了。
修改完字、词后,就要对有问题的句子进行修改了。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语感,而且要能够很好地运用语法知识,能够理解、掌握、动用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例如:"这样,普通的材料往往便具有了独特的内涵和新疑脱俗的主题。"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材料具备内涵和主题。我们都知道,单一的材料并不具备什么主题,只有按照一定的章法把一组相关的材料组织到一起,写成一篇文章,才能形成一个主题。所以这个句子存在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的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改成:"……普通的材料往往便具有了独特的内涵,同时也赋予了文章新颖脱俗的主题。"
对句子反复锤炼
对文章中心再提炼
把字、词、句方面存在的问题处理完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文章的中心进行再提炼。文章结构是不是需要调整,文章所用的材料是不是需要变动,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时,哪怕只改动一个字、一个词,就会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刻,立意更深远。
例如,一篇歌颂父爱的文章这样写道:"小时候,冬天上夜校,走的是山路。同学们都有从商店里买来的非常漂亮的小烛灯,惟独我没有。于是,回家后我要求父亲也去商店给我买一个。因为家里穷,父亲拿不出钱来给我买灯笼,就答应亲手给我做一个。第二天早晨,我刚起床,两眼布满血丝的父亲,就拿着连夜赶制出来的小烛灯来到我身边,满意地把它交给了我。"。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