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08:4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
1.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曾在皇宫内设宴,太平公主着标准男装“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为高宗、武后舞蹈;唐玄宗时,“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矣”。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开放包容的时代风气 B.和谐亲善的民族关系
C.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 D.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2.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28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社会风气开放 B.经济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交融
3.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A.全面地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真实地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C.客观地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D.掩盖了唐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4.宋代名臣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5.《封氏闻见记》载:公元709年,长安大明宫的梨园内正在举行一场大唐皇家与吐蕃使团的马球友谊对抗赛。观众们的一阵阵呐喊助威声与场边的击鼓奏乐声相互交织,赛场上气氛热烈。据此可知,唐代马球运动( )
A.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
C.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D.有利于政权长治久安
6.继公元640年唐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之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去吐蕃,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嫁去回纥,另外,唐王朝与奚、契丹等少数民族也实行了和亲。唐朝此举( )
A.说明国家实力尚弱 B.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C.意在稳定民族关系 D.标志羁縻政策终结
7.唐代陆羽《茶经》记载了江北的蕲、黄、寿、江南的常、宣、歙诸多产茶州都,国家靠榷茶生利,商人大量贩卖茶叶。北方回鹘人入朝后“大趋名马市茶而归”。契丹耶律德光遣使南唐,以羊马交换茶叶。这些现象反映了( )
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B.茶叶成为外贸的大宗商品
C.饮茶之风盛行于全国各地 D.民族贸易激活了国内市场
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这首《汴河怀古》诗中( )
A.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B.分析了隋朝灭亡的原因
C.指出了隋朝承上启下特征 D.描述了隋朝洛阳城繁荣
9.隋炀帝见到新编成的地理图书《区宇图志》中有“以吴人为东夷”,大为不满,要求重修。他认为,吴是华夏之地,天下名都,并不是东夷,京兆与吴地地位相当,相得益彰。隋炀帝修撰地理图志( )
A.利于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B.顺应了政治中心东移趋势
C.意在调整地方行政层级 D.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10.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而王夫之论及隋炀帝时写到:“聚钱布金银于上者,其民贫,其国危;聚五谷于上者,其民死,其国速亡”。这表明隋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是( )
A.大兴土木,炫耀国威 B.君主昏聩,吏治腐败
C.对外征战,穷兵黩武 D.国富民穷,基础脆弱
11.《太平广记》载:“(唐)裴玄静,缑氏县令升之女,鄠县尉李言妻也。幼而聪慧,母教以诗书,皆诵之不忘。”《旧唐书》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同时,唐代酒肆的经营者大多是妇女,如“洛阳郭大娘者,居毓财里,以当垆为业”。这些可用于说明唐朝时期( )
A.民族交流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样化 B.平民妇女通过经商提高了社会地位
C.社会风气的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D.科举制的普及使女性可以接受教育
12.《通典》记载,隋朝时,各地官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民间义仓“又皆充满”,仅“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由此可知,隋朝( )
A.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B.统治阶级穷奢极欲
C.运河便利物资流通 D.备战备荒蔚然成风
13.下图为唐代关于史官修史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 )
一、别置史馆于禁中,史官临时被召至史馆修史 二、史官修史所用材料必须是由记注官每季报送史馆的起居注 三、监修官专掌序赞总论
A.表明史官制度的沿袭和演进 B.反映直书与实录精神的传统
C.体现史学的官方化和垄断化 D.说明史料征集范围的多样性
14.隋炀帝万船巡游扬州的记载源于唐杜宝所撰《大业杂记》,一千多年来世人对此深信不疑,但近年来诸多史学家对此产生怀疑和争论,以下是部分史学家对于此事的一些论据。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 )
论据一 《资治通鉴》作为官方正史,支持杜宝该说法并将其收录。
论据二 《大业杂记》作者杜宝自述,其在隋炀帝时仕任秘书学士、宣德郎,曾参与修撰隋全国地理总图志。
论据三 《大业杂记》中离奇记载很多,如僧道神异之士操雷控电,御雷降雨。
论据四 据《大业杂记》记载,扬州数月即造出数万艘大船,但据学者考证,北宋时期全国每年仅能建造舟船3000余艘。
A.据论据一、万船巡游一事可信度增加 B.据论据二、万船巡游一事可信度增加
C.据论据三、万船巡游一事可疑度增加 D.据论据四、万船巡游一事可疑度增加
15.唐朝敦煌壁画飞天造型精美,形态各异。多元的舞蹈风格鲜活展现各民族风貌,丰富的乐器种类彰显多民族智慧,是中华艺术瑰宝。这反映出唐代( )
A.军事力量强大 B.民族政策开明 C.边疆开发充分 D.政治制度先进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代以来,郡县制成为社会治理结构的基本定式。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明显具有地方性与割据性,因而唐朝立国以来就如何治理国家,实行分封还是郡县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礼部侍郎李百药上《封建论》,强烈反对封建诸侯,中书侍郎颜师古上《论封建表》,提出折中方案。当时朝臣大多反对分疆裂土。魏征谏言:当时天下人心未定,国家财力不足,改革制度的时机尚不成熟。
——摘编自商爱玲《大国治理中的国家结构形式选择——基于封建与郡县之争的考察》
材料二 柳宗元认为,分封制下的职位世袭,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在位者的贤能,故而很难确保为民服务的责任心。通过对周代社会治理状况的历史考察,柳宗元指出,在封建制下,通常是政治混乱的多而治理得好的少,而周天子又不能撤换不称职的诸侯国君,真正尽心治理地方、爱护人民的人,因此,周代的问题就出在封建制本身。而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长官由于实行选举制,“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随时加以撤换,即“有罪得以黜”。因此,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是进步的,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维护了“公”。
——摘编自彭新武《“分封”与“郡县”之辨的复杂意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采用郡县制而非分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分封”与“郡县”之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安城的文化特色
唐代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25条大街将全城分为2市108坊,108坊对应寓意108神灵的108颗星曜;它也将一年四季、周礼之制,皆寓于坊列。城垣门阙、宫殿楼阁、离宫行馆是唐长安的主流建筑,唐西内太极宫承天门五个门道,宽度比起明清天安门五个门道分别高出3.25米、2米、2.37米。唐长安里坊制度下,与皇宫内苑越近,里坊建制规模越大,反之则逐渐缩小。在长安的中央政府里,有来自当时各少数民族,如契丹、回鹃、吐蕃等族人员充当唐朝廷的文武官员,也有亚洲许多国家,例如大食、波斯、天竺、高丽、新罗、百济、日本 等各国人士接受唐朝的职事。长安两市商贾多达220行,买卖非常兴盛。唐人笔记、《太平广记》中都多次提到“胡店”“波斯肆”,由于商贸兴隆,市上甚至有专卖穿钱绳为生的人。唐代是一个诸教共同发展的时代,其中长安城就有124所毒院。40余处道观,另外还先后建有5座袄祠。
——摘编自史向军《唐长安城市文化特征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长安城市的文化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代长安城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太平公主着标准男装‘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为高宗、武后舞蹈;唐玄宗时,‘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矣’。”可知,唐朝时期打破了男女之别与男女不互通衣裳的定规,女着男装公开化,而且生活化,这主要得益于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并不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唐代形成了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唐初至天宝十三年,户口数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结合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史实可知,唐朝前期经济发展,社会较为稳定,B项正确;“社会风气开放”与户口数量的增加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外交往频繁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民族交融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衰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仅归咎于杨贵妃一人,这种说法掩盖了唐朝政治制度的弊端、社会矛盾的激化等根本原因,D 项正确;这种说法没有全面地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排除A 项;虽然杨贵妃对唐朝局势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说真实地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全部影响,排除B 项;这种说法对杨贵妃的过失有夸大之嫌,排除C 项。故选 D 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题干“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强调的是隋文帝统一南北的功绩,而他一生最大的作为就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D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虽然也是隋文帝的举措,但与“混南北为一区”的表述不太直接相关,排除A 项;社会经济发展不是最能体现“混南北为一区”的内容,排除B 项;开通大运河是隋炀帝的举措,排除C项。故选 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题干可知,唐朝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吐蕃之间开展了马球友谊对抗赛活动,通过这种体育运动,两个民族之间得到了进一步的交融,C项正确;题干没有述及马球的历史起源,排除A项;题干仅提及唐朝统治者喜爱打马球运动,观众们呐喊助威,并不能扩大理解为“社会各阶层”,排除B项;D项夸大了马球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统治者通过和亲的方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友好关系,体现了稳定民族关系的意图,C项正确;唐朝时期的国家实力比较强大,排除A项;材料与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唐朝时期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羁縻政策,选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根据材料,唐朝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甚至是少数民族都开始饮茶,可见饮茶之风盛行于各地,C项正确;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材料中看不出时间,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外贸,也有和少数民族的经济交流,排除B项;D项不是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诗中“至今千里赖通波”明确肯定了大运河在沟通南北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强调了大运河即使到了唐代依然发挥着积极作用;“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如果没有隋炀帝乘坐龙舟游玩等事,其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这也是在进一步肯定大运河的历史意义,A项正确;诗中虽提到了隋朝灭亡与运河有关,但重点还是在肯定运河的作用,而非全面分析隋朝灭亡原因,排除B项;诗中主要围绕大运河展开,没有突出隋朝承上启下的特征,排除C项;诗中并未描述隋朝洛阳城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认为,吴是华夏之地,天下名都,并不是东夷,京兆与吴地地位相当,相得益彰”可知,隋炀帝认为吴地是华夏之地,并不是东夷,这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项正确;隋炀帝时期,隋朝已经统一,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中心东移趋势,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调整地方行政层级,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根据“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聚钱布金银于上者,其民贫,其国危;聚五谷于上者,其民死,其国速亡”可知,马端临认为古代王朝中没有比隋朝更加富足的王朝,而王朝过于富足则会导致民众贫困,王朝就会走向灭亡,所以说明隋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是国富民穷,基础脆弱,D项正确;马端临指出隋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是国富民穷,并没有体现大兴土木和穷兵黩武,排除AC项;隋朝的君主并不昏聩,排除B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幼而聪慧,母教以诗书,皆诵之不忘”“皆著胡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唐代酒肆的经营者大多是妇女”及所学知识可知,受唐朝开放社会风气、民族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唐朝女性可以接受教育、少数民族的帽子可在内地盛行、妇女可以经营商业,C项正确;“民族交流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只反映材料部分内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平民妇女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增加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对庶族阶层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隋朝政府和民间的仓库中保存大量粮食和纺织品,反映出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社会经济繁荣,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隋朝国家官仓储备物资丰富,没有反映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排除B项;材料是对于隋朝各地及京都的仓库存储情况描述,没有反映运河运输物资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明储备物资是为了备战备荒,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唐代史官修史的地点、所用材料和监修官的设置等规定,结合唐代背景可知,这体现了当时史学官方化和垄断化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前朝史官制度和秉笔直书的史学传统,排除A、B两项;唐代修史所用材料必须是由记注官每季报送史馆的起居注,这说明史料征集范围受到严格控制,而非多样,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论据四,北宋时期全国每年仅能建造舟船3000余艘,而《大业杂记》中记 载,扬州数月即造出数万艘大船,但据学者考证,隋朝扬州造船数量不可能达到如此之多,D项正确;据论据一,《资治通鉴》作为官方正史,支持杜宝该说法并将其收录,但《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与隋炀帝时代相距甚远,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排除A项; 据论据二,《大业杂记》作者杜宝自述,其在隋炀帝时仕任秘书学士、宣德郎,曾参与修撰隋全国地理总图志,但《大业杂记》是唐朝杜宝所撰,与隋炀帝时代相距甚远,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排除B项;据论据三,《大业杂记》中离奇记载很多,如僧道神异之士操雷控电,御雷降雨,但《大业杂记》是唐朝杜宝所撰,与隋炀帝时代相距甚远,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飞天造型体现多元的舞蹈风格和多民族智慧,这说明当时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族政策开明,和军事力量无关,排除A项;壁画飞天只是一个艺术品,和边疆开发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比,体现不出唐朝的政治制度先进,排除D项。故选B项。
16.(1)自秦以来实行郡县制的传统;领土广阔,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割据性;分封制度存在弊端;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分封制度职位世袭,管理者素质无法确定;郡县制管理者可以选贤任能。
(2)评析: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认为“当时天下人心未定,国家财力不足,改革制度的时机尚不成熟”及“分封制下的职位世袭,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在位者的贤能,故而很难确保为民服务的责任心”主要是从历史传统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自秦以来,郡县知识成为社会治理结果的基本定式,有其原因,主要是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柳宗元也从分封制无法确定管理者素质的角度来证明分封制的实施弊端较大,而郡县制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这种主张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的愿望,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自秦代以来,郡县制成为社会治理结构的基本定式”,可得出自秦以来实行郡县制的传统;根据材料“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明显具有地方性与割据性”,可得出领土广阔,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割据性;根据材料“在封建制下,通常是政治混乱的多而治理得好的少,而周天子又不能撤换不称职的诸侯国君”,可得出分封制度存在弊端;根据材料“因此,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是进步的,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维护了‘公’”,可得出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分封制下的职位世袭,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在位者的贤能,故而很难确保为民服务的责任心”,可得出分封制度职位世袭,管理者素质无法确定;根据材料“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长官由于实行选举制,‘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可得出郡县制管理者可以选贤任能。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唐(中国)。评析:可从魏征、柳宗元等人赞成郡县制的原因和反映的社会特征进行评析。如: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认为“当时天下人心未定,国家财力不足,改革制度的时机尚不成熟”及“分封制下的职位世袭,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在位者的贤能,故而很难确保为民服务的责任心”主要是从历史传统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自秦以来,郡县知识成为社会治理结果的基本定式,有其原因,主要是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柳宗元也从分封制无法确定管理者素质的角度来证明分封制的实施弊端较大,而郡县制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这种主张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的愿望,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7.(1)城市布局的中正有序与天人合一;皇权突出,等级森严;多元文化共存和交融,个性开放;商业文化逐渐成为城市文化内容(答商业发展之类的不给分);各宗教共同发展。(答出3点即可)
(2)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隋朝都城文化的继承;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城市商业的发展;兼容并包的宗教政策等。(任意答出5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的中国。根据“25条大街将全城分为2市108坊,108坊对应寓意108神灵的108颗星曜;它也将一年四季、周礼之制,皆寓于坊列”及所学可得出城市布局的中正有序与天人合一;根据“城垣门阙、宫殿楼阁、离宫行馆是唐长安的主流建筑……与皇宫内苑越近,里坊建制规模越大,反之则逐渐缩小”及所学可得出皇权突出,等级森严;根据“在长安的中央政府里,有来自当时各少数民族……也有亚洲许多国家……等各国人士接受唐朝的职事”及所学可得出多元文化共存和交融,个性开放;根据“长安两市商贾多达220 行,买卖非常兴盛……由于商贸兴隆”可得出商业文化逐渐成为城市文化内容;根据“其中长安城就有124 所寺院。40余处道观,另外还先后建有5座袄祠”及所学可得出各宗教共同发展。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的中国。根据“中正有序与天人合一及皇权突出,等级森严”等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有来自当时各少数民族……也有亚洲许多国家”及所学可得出开明的民族政策 及开放的对外政策;根据“买卖非常兴盛”“诸教共同发展的时代”及所学可得出经济领域商业的发展、思想领域的兼容并包政策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