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学情评估达标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学情评估达标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09:1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学情评估达标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曾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和途径。它发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无产阶级开始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C.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D.号召工人阶级开展合法斗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在公社成立前,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多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支持者都认为不要在时机尚未成熟时举行起义。马克思这样告诫法国工人:“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这表明( )
A.建立工人阶级的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迈出的第一步
B.人民第一次成为实现自身解放的根本的政治力量
C.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3.18世纪,英国工人认为自己遭受苦难的根源是机器,他们往往采取捣毁机器的方式同资本家斗争;19世纪初,工人开始走上街头,利用工会组织团结起来,提出了普选权的要求,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这表明英国( )
A.工人的群体意识和组织性增强 B.工业革命催生了阶级矛盾
C.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D.生产力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4.在组织公社选举的宣传中,一份通知强调巴黎“享有自治的权利,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事务”。另一份选举布告也指出:“巴黎人民取得了全部政权……从而为共和国的其他城市做出表率。”类似布告和声明在公社存续期间还发布有很多。这表明巴黎公社( )
A.赢得法国民众的普遍支持 B.成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C.成为其他城市自治的表率 D.构建全国统一政权的美好愿景
5.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属于( )
A.全球史观 B.唯物史观 C.英雄史观 D.阶级史观
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评价道:“这种对未来社会的幻想的描绘,在无产阶级还很不发展,因而对本身的地位的认识还基于幻想的时候,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的。”这番话说明,空想社会主义( )
A.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B.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
C.为科学社会主义所借鉴 D.适应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7.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正直和公正才是谋求利益的唯一途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正义,就必须废除特权,只有这样,“一个可能存在的完全平等的体系将会建立起来”。这种主张( )
A.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 B.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D.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
8.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中写道:使劳工运动凝聚的力量是饥饿、悲惨、仇恨和希望,这些足以使他们奋起抗争,但未臻成熟则使他们的起义沦为社会秩序的暂时危机。这一论断主要( )
A.揭示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B.强调组织和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
C.指明劳工斗争方式的缺陷性 D.谴责无产阶级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
9.黑格尔认为“改造社会的事业是批判的大脑活动”,马克思却认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
A.“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C.“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D.“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
10.19世纪后期,美国工人运动持续高涨,迫使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处理劳资关系,在提高工人工资、赋予工人适当的政治权利的同时,又出台游行、集会法律法规,加强军队建设,以遏制工人运动的发展。这说明美国的工人运动( )
A.实现了政治经济诉求 B.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影响政府政策的转向 D.受巴黎工人起义的鼓舞
11.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后,欧洲各国政府将逃亡的公社社员视为破坏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进行国际合作对其进行“围堵”。这是因为( )
A.各国不愿与法国政府交恶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C.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D.拿破仑率军入侵欧洲国家
12.傅立叶设想的和谐社会制度基层组织是“法郎吉”,在该组织中,农业、工业、商业及其他事业所获得的收入,都将“按比例分配”,发给每个人的红利将“按照三种生产资料——资本、劳动和才能确定”,分配比例是“资本占十二分之四,劳动占十二分之五,才能占十二分之三”。由此可知,傅立叶的“法郎吉”( )
A.重构了科学社会主义 B.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倾向
C.切实保障了工人权益 D.改善了劳资之间的关系
13.19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纷纷进入新的繁荣期,但同时社会弊病丛生,财富分配极为不均,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曾经被推崇的社会制度显露出其固有的内在矛盾。“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成为时代之问。科学回答这一“时代之问”的基本前提是( )
A.人文主义的发展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工人阶级的壮大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4.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工人们正经历着苦难,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厂房狭小简陋,烟尘和其他漂浮物几乎使人窒息。女工怀孕后直到分娩前还在工厂里工作,七八岁甚至五六岁的儿童进入工厂,每天至少工作10—12小时。上述现象导致了( )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西欧工业革命的开展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
15.某西方史家这样评论:“从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成功成为工业社会中关注工人生计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开展政治行动。马克思主义也是众多革命团体的政治思想体系。”下列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工人生计”的有( )
①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②创建“新和谐公社”
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④改组“正义者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初期,许多意大利贵族就时兴搜集古典时期希腊和罗马的各种希腊文、拉丁文抄本和各种艺术品的残片,有的贵族还用从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废墟中捡到的雕塑物碎片来装饰自己的花园,更有一些有势力和财力的贵族办起这类收藏品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意大利的文学、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历时400年左右的复兴中,不是以革命的、摧枯拉朽式的疾风暴雨来荡涤中世纪高度宗教化的一神观念,而是以一种温和温情的方式将人性元素渗入人的纯神性统治的精神世界中,并占据一定的位置,形成西方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精神。
——摘编自刘云德《温柔的背叛——意大利文艺复兴再认识》
材料二 蒸汽机不仅取代了水车和风车,也取代了马、牛,甚至人,承担了大量的牵引、挖掘、起重、运输、钻探、消防等任务。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奴隶劳动力就变得不经济了,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资本主义消灭了奴隶制。大片的荒野变成了“被开垦的土地”,“让布法罗草原化为美国的早餐”。收割机、脱粒机、轧花机纷纷来到田头地角。我们的注意力从黑人的体力前进到了地壳中的有机蕴藏,在那里,千万年的生命力以煤炭的形式储存着……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力量也成百倍增加。这是人类自从“发明”火以来最大的一次飞跃。数万年来,人类文明从未出现过如此剧烈的转折和提速。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材料三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特征,结合所学,简述这一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蒸汽机促成“人类文明”飞跃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此次“剧烈的转折和提速”造成的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并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学方面,人类理论知识实现巨大飞跃,“知识就是力量”渐成世人的普遍心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各个阶层都以物质利益为对象而进行生活和生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卢梭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本身,要培养人本身而不是一个社会角色,就必须根据儿童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决不能不顾个性,只求共性。此外,他还认为人拥有一个先天的善良本性,但因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善良本性逐渐被“污染”,因此要尽可能杜绝外力对儿童的影响,不让任何外在的情感和观念得以传播,以影响儿童的自然成长。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教育应当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非“角色”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他还指出人不拥有任何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先验本性,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理想教育场所的选择应自觉地融入现实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此外,他还强调合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仅仅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前提,而不是根本,更不是全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义良《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教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状态。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到1760年前后,欧洲与这些殖民地之间已经形成密切的经济关系。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继而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19.中国视角下的法国
材料一
(法兰西)新王嗣位。是时北方亚美利加之民与英吉利国交战,王助亚美利加战胜。然其饷银渐减,故招爵、僧、民三品会集,以寻聚敛之法。国民弃王杀之,七年国政混乱。有臣曰拿破仑者,武功服众,嘉庆八年登王位,连九年战服四方,恃强黩武,旋败失位……欧罗巴用武之国,以法兰西为最。争先处强,不居人下;偶有凌侮,必思报复。
——摘编自魏源撰《海国图志》卷四十一
材料二
自千七百八十九年,法兰西之人权宣言刊布中外。欧罗巴之人心,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其君主,仆其贵族。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言遂演而日深: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欲去此压制,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是也。法兰西人圣西孟及傅里耶,其最著称者也。其后数十年,德意志之马克思,承法人之师说,发挥而光大之。
——摘编自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年9月)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人对法国的认知拟定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A项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就是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典型事件,排除B项;C项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非意义,排除C项;《共产党宣言》主张暴力斗争,不是合法斗争,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要在时机尚未成熟时举行起义”、“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可知多为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持者认为巴黎公社爆发时的时机并不成熟,不应该贸然举行起义,即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爆发的时间不成熟,并不是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意义,排除A项;巴黎公社坚持的时间较短,很快失败,并不能说人民第一次成为实现自身解放的根本的政治力量,排除B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开始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8世纪——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9世纪初,工人开始走上街头,利用工会组织团结起来,提出了普选权的要求,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可知,19世纪初,英国工人运动有了组织,并且有了明确的目标,说明工人的群体意识和组织性增强,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阶级矛盾,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依据材料“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事务”、“从而为共和国的其他城市作出表率”,表达了公社社员力图将巴黎公社革命的火种扩展到全国,构建全国性统一政权的美好愿景,D项正确;巴黎公社事实上没有突破巴黎地区,没有赢得法国民众的普遍支持,也没有得到其他城市的响应,排除A、C项;巴黎公社最终失败,并没有成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排除B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可知,世界史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历史也就越来越成为世界史,这只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是从不同阶段逐渐发展而来,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符合唯物史观,B项正确;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由分散向整体发展,强调公平看待各国各地区文明,排除A项;突出英雄人物在人类历史关键时刻的决定作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和对立推动社会发展,材料没有提及,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种对未来社会的幻想的描绘”是指空想社会主义,“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说明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弊端,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排除C项;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能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初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初期的欧洲正值工业革命,贫富差距悬殊,阶级矛盾激化,题干中的信息“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正义,就必须废除特权”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该现象的不满,A项正确;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与题干中的人物“空想社会主义者”不符,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初期”,排除C项;题干中未提及“无产阶级专政”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涉及的是欧洲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霍布斯鲍姆指出当时工人运动未臻成熟导致运动失败,即工人缺乏组织和科学理论指导,导致了运动的失败,因此材料论断主要强调了组织合作和理论觉醒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人运动缺乏指导和组织性,并未揭示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劳工斗争方式的缺陷性,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谴责无产阶级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可知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相符合,D项正确。“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与人民群众无关,排除A项;“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强调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排除B项;“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强调消除剥削,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美国。根据材料“迫使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处理劳资关系,在提高工人工资、赋予工人适当的政治权利的同时,又出台游行、集会法律法规,加强军队建设,以遏制工人运动的发展”可知,美国工人运动迫使政府调整政策,说明美国的工人运动影响政府政策的转向,C项正确;“实现了政治经济诉求”的说法夸大了事实,材料只是提到19世纪美国工人经过工人运动一定程度提高工资,获得一定政治权利,排除 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巴黎公社的信息,是否受到其鼓舞,据材料无从得知,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欧洲各国政府将逃亡的公社社员视为破坏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进行国际合作对其进行‘围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这一新型革命引发了资产阶级的恐惧,其他国家害怕本国国内也出现类似的工人运动,因此“将逃亡的公社社员视为破坏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以防止巴黎公社革命的蔓延,B项正确;各国政府是害怕无产阶级革命的蔓延,而非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排除A项;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拿破仑战争的时间是1803年-1815年,巴黎公社发生于187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傅立叶设想的“法郎吉”是一种和谐社会制度基层组织,其特点是对各种事业的收入进行“按比例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是根据资本、劳动和才能这三种生产资料来确定的,而劳动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十二分之五,这确实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倾向,B项正确;题目中并没有提到傅立叶的设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明确提到“法郎吉”提到了收入的分配方式没有涉及“工人权益的保障”,排除C项;材料主旨“按劳分配的倾向”,而“劳资之间的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西方。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成为时代之问。科学回答这一“时代之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前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弊端丛生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而非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排除A项;工人阶级的壮大只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条件之一,排除C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人的工作条件极其恶劣,这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工人运动,D项正确;资本家的剥削会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排除A项;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排除B项;工人运动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阶级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他们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①正确;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③正确;1846—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了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帮助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④正确;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建“新和谐公社”,②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1)特征:借助传统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未与宗教神学彻底决裂;以温和的方式宣扬人文主义精神。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2)表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交通工具出现;蒸汽机成为近代工业、农业生产的动力机器(推动了矿冶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范围大大扩展(促进了人的解放)。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3)实质: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内容: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时兴搜集古典时期希腊和罗马的各种希腊文、拉丁文抄本和各种艺术品的残片,有的贵族还用从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废墟中捡到的雕塑物碎片来装饰自己的花园,更有一些有势力和财力的贵族办起这类收藏品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可得出借助传统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据材料一“不是以革命的、摧枯拉朽式的疾风暴雨来荡涤中世纪高度宗教化的一神观念”可得出未与宗教神学彻底决裂;据材料一“以一种温和温情的方式将人性元素渗入人的纯神性统治的精神世界中”可得出以温和的方式宣扬人文主义精神。第二小问内涵,据材料一“荡涤中世纪高度宗教化的一神观念,而是以一种温和温情的方式将人性元素渗入人的纯神性统治的精神世界中,并占据一定的位置,形成西方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精神。”可得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蒸汽机不仅取代了水车和风车,也取代了马、牛,甚至人,承担了大量的牵引、挖掘、起重、运输、钻探、消防等任务。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奴隶劳动力就变得不经济了”等信息和所学内容可知,蒸汽机促成“人类文明”飞跃的表现主要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交通工具出现;蒸汽机成为近代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据材料一“大片的荒野变成了‘被开垦的土地’,‘让布法罗草原化为美国的早餐’。收割机、脱粒机、轧花机纷纷来到田头地角”可得出带来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结构的变化,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范围大大扩展。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次“剧烈的转折和提速”对社会阶级结构的重要影响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实质,据材料三“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可得出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第二小问内容,据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可得出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据材料三“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可得出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据材料三“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得出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论证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客观规律。
17.(1)时代背景: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社会对教育愈发重视;社会教育理念的异化(教育功利化思想的盛行)。
(2)继承:都恪守以人为本;都主张遵循自然(教育)规律。超越:教育对象由抽象化(理想化)的人到现实中的人;教育目标由人的自然发展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世纪的法国。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在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学方面,人类理论知识实现巨大飞跃,‘知识就是力量’渐成世人的普遍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根据材料“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各个阶层都以物质利益为对象而进行生活和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社会对教育愈发重视;根据材料“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决不能不顾个性,只求共性”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教育更多是为社会需要而发展,可得出社会教育理念的异化(教育功利化思想的盛行)。
(2)本体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继承:根据材料“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决不能不顾个性,只求共性和马克思认为教育应当首先是人的教育”,可得出都恪守以人为本;根据材料“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和马克思认为教育应当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非‘角色’教育”,可得出都主张遵循自然(教育)规律。超越:根据材料“需要培养的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可得出教育对象由抽象化(理想化)的人到现实中的人;根据材料“他还强调合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仅仅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前提,而不是根本,更不是全部”,可得出教育目标由人的自然发展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18.(1)历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条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一“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状态。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可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据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形成;据材料一“继而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可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条件: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可以从阶级、思想、个人等角度进行说明,如: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
19.主题:中国近代对法国革命与民主思想的认识与反思
证明: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中国人开始对法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一系列变革,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大革命被视为西方现代民主思想的起点,其核心理念如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中国的启蒙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启发,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主张,试图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他们认为,通过学习和借鉴法国的革命经验,中国可以摆脱封建专制,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促进中国的思想解放。
陈独秀在其文章中提到的圣西孟和傅里耶,是法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影响了马克思,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社会政治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也逐渐成为一部分知识分子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对法国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民主思想和社会变革上。这些认知不仅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通过对法国历史的学习和反思,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代国家建设理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二“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言遂演而日深: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是中国近代对法国革命与民主思想的认识与反思。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近代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根据材料一“国民弃王杀之,七年国政混乱。有臣曰拿破仑者,武功服众,嘉庆八年登王位,连九年战服四方,恃强黩武,旋败失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中国人开始对法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材料二“自千七百八十九年,法兰西之人权宣言刊布中外。欧罗巴之人心,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其君主,仆其贵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一系列变革,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大革命被视为西方现代民主思想的起点,其核心理念如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再结合中国近代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的启蒙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启发,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主张,试图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他们认为,通过学习和借鉴法国的革命经验,中国可以摆脱封建专制,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促进中国的思想解放。
根据材料二“法兰西人圣西孟及傅里耶,其最著称者也。其后数十年,德意志之马克思,承法人之师说,发挥而光大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在其文章中提到的圣西孟和傅里耶,是法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影响了马克思,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社会政治理论;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点,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也逐渐成为一部分知识分子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最后,总结归纳。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对法国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民主思想和社会变革上。这些认知不仅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通过对法国历史的学习和反思,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代国家建设理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