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11:18: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三年级 历史试卷
单选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尚书》记载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左传》记载了两分、两至、四立八个节气;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中已记载有二十四节气的大部分名称;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中出现全部二十四个节气名称,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 科学技术发达先进 B. 耕作方式世界领先
C. 农业历法不断完善 D. 小农经济精耕细作
2.宋代,苏州蚕桑业以太湖洞庭山一带最为兴盛,蚕桑生产者主要以购买商品粮为生。此外,江西蚕桑业也有发展,大部分州、军都有蚕桑,鄱阳湖一带、临江军、建昌军及筠州等地蚕桑业颇为兴盛。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蚕丝生产地位超过粮食种植业
C.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D.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明太祖认为, “壅蔽于言者,祸乱之萌;专恣于事者,权奸之渐。”故特设通政使司,直接对皇帝负责,规定“凡有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枉、民间疾苦善恶等事,知必随即奏闻”。这一举措( )
A.构建起完备的行政监察体系 B.旨在保证国家权力运行和政治稳定
C.通过完善中央机构制约相权 D.有效减少决策失误和提高行政效率
4.辽宋金对峙时、三国都自称是“中国”,蔑称别国是“蛮夷”,直到元朝建立后,承认三朝都是正统,修《宋史》《辽史》《金史》,才解决问题 由此可知( )
A. 元朝以华夏王朝的正统自居 B. 北方民族照搬中原政治制度
C. 中华文明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D. 著史原则是确定正统的关键
5.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中建议: “州、县、乡、镇,皆设书藏,以广见闻。”同年7月,梁启超在主持强学会时,设立强学书藏, “备置图书仪器,邀人来观,冀输入世界之知识于我国民”。这体现出梁启超等人( )
A.希望拓宽官方藏书渠道 B.号召兴建图书馆推广社会教育
C.主张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D.意识到藏书推动学会的重要性
6. 下图为唐代出土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壶面上是经过专门训练后会跳舞的马,衔杯进酒是它最经典的动作,舞马最早在西域流行,玄宗时成为盛大独特的宫廷娱乐活动,舞马活动的发展反映了唐朝( )
A. 政治态度的包容 B. 民族文化的融合
C. 社会生活的开放 D. 礼乐制度的转型
7. 1875年,左宗棠西征,其军费筹集除了借助外债、他省协济外,还以缴纳资金占股的形式在上海组织设立“乾泰银行”筹集、支付月息,并以海关税作抵押,得到了上海、苏杭等地商号的支持。此举( )
A. 解决了西北边疆的危机 B. 反映了晚清的财政困局
C. 促成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加强了中央机构的权力
8..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所说的,在辛亥以后,“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表明( )
A. 封建专制思想影响历史进程 B. 民主共和建立顺应世界潮流
C. 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 D.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
9.为了宣传选举,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抗日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救会等纷纷组成话剧团、秧歌队、歌咏队,走村串街进行表演宣传,形象地告诉农民选自己合意的人会带来什么好处。这一举措( )
A.促进农民彻底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B.扩大了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
C.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D.适应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10.图7是《1980—2020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图》。据此推知,我国( )
A.工业品进出口额增长迅速 B.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C.国际贸易依存度逐渐降低 D.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竞争力
11.罗马共和国早期,元老院名义上是咨询机构,但实际权力逐渐扩大,军事领导权、外交权、财政权和宗教监督权后来都掌握在其手中,实际上成为罗马国家最高的行政和监督机构。当时罗马公民大会仅在形式上通过法案,赋予选出的高级官员最高统治权。这说明当时罗马( )
A. 公民大会职能名存实亡 B. 专制独裁统治已经确立
C. 贵族寡头政治色彩浓厚 D. 深受希腊政治文化影响
12.16、17世纪,在荷兰和瑞士,新教徒创办了莱登大学和日内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由每年只招收100名新生,上升到500多人。大学生从主要来自贵族家庭,扩大到工商业者家庭,贫家子弟也有了入学机会。这一情形的出现反映了( )
A. 文艺复兴引发大学规模的扩大 B. 宗教改革使大学获得学术自由
C. 民族国家崛起助力大学世俗化 D. 西欧的社会转型推动教育发展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中国很早就有生态保护思想,如“禹之禁”和商汤“网开三面”“德及禽兽”等但自春秋以来,王公贵族不断在林麓、沛泽之中广设各种名目的禁地,成为弋猎、游乐的场所秦律规定于“禁中”偷猎要罚做苦役;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山泽禁令更趋严峻然而秦汉实行山泽专控并非为了保护生物资源,是出于保障赋敛及强化社会控制等统治需要《唐六典》《通典》等书中有关禁渔猎的法令不算很少,但这些禁令常缘于皇帝的宗教信仰,不惜影响百姓正常生活宋代江南围湖造田渐渐失序,导致无法逆转的环境危害.而由北方民族主导的王朝,因其牧畜、射猎传统,相对重视林草和野生动物保护,例如《元史·刑法志》《元典章·围猎》即有不少相关规定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设立护林、禁伐、育林之类碑刻是当时各地实施山林保护的常见举措
——摘编自王利华《思想与行动的距离——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观》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运动,1952—1957年共造林22710万亩同期,我国还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并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强调处理好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标志着我国生态安全观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1989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还设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民生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安全发展观、以制度为保障的生态安全法治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整体的生态安全系统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生态安全全球观
——摘编自李冠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安全观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生态保护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就。(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今生态保护理念的主要区别。(6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有学者在考察世界历史时选择了代表人类历史重要变化的重大转折点来联系各大主题。以下是其著作中部分转折点和主题:
第一部分 人类的出现,人类的生物和文化进化 转折点: 农业村庄 第二部分 定居、村庄、市镇和城市先后出现 转折点: 从城邦国家到帝国 第三部分 早期帝国的出现 转折点: 政治与宗教 第四部分 宗教的创建与全球扩展 转折点: 宗教与贸易 第五部分 宗教与商品的全球流动,各大洲连成一体……
—据[美]霍华德·斯波德《世界通史(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2009年) 》整理
请仿照材料所给形式,补充第五个转折点并拟定第六部分主题,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转折点和主题明确且相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些地方开始股份制探索。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向公众发行50万元股票。随后,股票发行数量快速增加,对股票进行交易的需求由此产生。1986年8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代客买卖证券,开展股票柜台交易业务。同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静安区营业部也开始进行柜台交易。1988年11月,由国家体改委牵头,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组成国家证券管理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大会召开,1990年12月19日,随着一声锣响,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内地开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营业,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营业。沪深两个交易所的运营是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
——《新中国峥嵘岁月·沪市开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分析,分析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历史意义。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0年6月18日,正当法国处正“山河已经破碎,民族存亡未卜”的紧急关头,戴高乐成立自由法国,在伦敦发出“6.18”号召,庄严宣告“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国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6月25日,《申报》和《新华日报》等报刊全面地报导了相关消息。1940年6月26日,《申报》报道: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在此成立后,即有大批志愿兵纷纷前来该会报名投效”。《国家社会报》报道:“我们的真理是与其屈辱,无宁死亡。我们中国现在为自由独立而战,不能不对戴高乐将军和他的同志们表示敬意。”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揭开欧洲最后决战的序幕。《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第二战场开辟了》,指出“我们要以胜利迎胜利,使东西捷报能互相辉映”。对戴高乐反对盟军控制法国行政的原则性立场表示赞赏。1944年11月25日,各大报纸刊载了戴高乐宣布“法国将参加对日作战。我们已经准备执干戈以共同戮力。”
——摘编自戴成钧、吕一民《戴高乐与自由法国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反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发起自由法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和“自由法国”在中国引起广泛的反响的原因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安史之乱后,吐蕃贵族乘虚攻占河西、陇右,民众“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嬴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人民日夜思归唐朝。唐后期由于吐蕃灾荒连年,内乱不断,唐朝乘机收复了部分失地。大中二年(848),张议潮率领沙州(敦煌)人民起义,驱逐吐蕃守将,自摄州事。此后一二年间,张议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战,收复甘(张掖)、肃(酒泉)二州。五年正月,宣宗任命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同年八月,张议潮兄张议潭入朝,献上十一州图籍。宣宗遂于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不久,加授左仆射。张议潮加强战备,兼之富有军事才干,屡次击败吐蕃军,稳定了河西的政治局势。懿宗咸通二年(861),议潮率蕃汉兵七千人收复凉州(武威);八年,议潮入朝长安,诏授司徒、右神武大将军。张议潮还积极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灌溉,“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轨俗一变”。河西人民赞曰:“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议潮收复河西地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议潮的历史功绩。
第3页,共6页 第4页,共6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页,共2页 第2页,共2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B B B B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C D
非选择题
【答案】
(1)历史悠久;带有强化社会控制的目的;通过法律来规范;为皇帝服务;措施多样化
(2)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民生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安全发展观、以制度为保障的生态安全法治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整体的生态安全系统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生态安全全球观。
(3)古代生态保护是服务于皇权和国家统治的,呈现被动性;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态保护更注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保障相协调。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中国很早就有生态保护思想”得出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山泽禁令更趋严峻然而秦汉实行山泽专控并非为了保护生物资源,是出于保障赋敛及强化社会控制等统治需要《唐六典》《通典》等书中有关禁渔猎的法令不算很少,但这些禁令常缘于皇帝的宗教信仰”得出带有强化社会控制的目的,通过法律来规范,为皇帝服务。根据材料“设立护林、禁伐、育林之类碑刻是当时各地实施山林保护的常见举措”得出措施多样化。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材料“全国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运动”得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据材料“党和国家强调处理好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据材料“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得出,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据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生态安全全球观”并结合所学得出,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民生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安全发展观、以制度为保障的生态安全法治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整体的生态安全系统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生态安全全球观。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今中国。根据材料“这些禁令常缘于皇帝的宗教信仰”可得出古代生态保护是服务于皇权和国家统治的,呈现被动性.根据材料“强调处理好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民生观”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态保护更注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保障相协调。
评分要求: 转折点和主题符合题目要求,表述准确可各得 2 分,共 4 分;转折点和主 题基本符合题目要求,表述基本准确可各得 1 分;转折点和主题不符合题目要 求得 0 分。若转折点和主题包含在阐述中,亦可同等得分。 围绕转折点和主题论述准确、符合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各得 3 分, 共 6 分。围绕二者间联系论述准确、逻辑清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得 2 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以下示例仅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学生作答的唯一答案,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同等得分。
示例: 转折点: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2 分) 第六部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2 分)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日 益壮大,在思想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 其中启蒙运动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 器。(3 分)17—19 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西方资 本主义政治制度。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 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2 分)其中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 最为典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制度逐 渐走向稳定和成熟。(3 分)
15.【答案】(1)背景:改革开放的推动;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和股票的发行;股票交易的需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募集资金的需要。
(2)意义:推动了股份制发展;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壮大,逐渐走进国际舞台;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背景:据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些地方开始股份制探索”得出改革开放的推动;据材料“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向公众发行50万元股票”得出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和股票的发行;据材料“股票发行数量快速增加,对股票进行交易的需求由此产生”得出股票交易的需求;结合所学,发行股票和股票交易是出于企业募集资金的需要;结合所学从国际背景方面分析得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意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实现了股票的集中交易,推动了股份制发展;据材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得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壮大,逐渐走进国际舞台;据材料“是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得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16.【答案】(1)背景: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沦亡;戴高乐成立“自由法国”,号召抵抗法西斯侵略。
(2)原因:中国人民正在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戴高乐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国人民产生共鸣;呼吁中国爱国志士报效祖国,以鼓舞中国抗战军民的斗志;希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戴高乐对日作战的态度,受到中国人民的赞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欧洲。背景: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40年6月”,以及“法国处正‘山河已经破碎,民族存亡未卜’的紧急关头”并结合所学可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沦亡;据材料“法国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并结合所学得出:戴高乐成立“自由法国”,号召抵抗法西斯侵略。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原因:据材料“中国现在为自由独立而战”得出:中国人民正在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据材料“不能不对戴高乐将军和他的同志们表示敬意”得出:戴高乐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国人民产生共鸣;据材料“大批志愿兵纷纷前来……报名投效”“我们要以胜利迎胜利,使东西捷报能互相辉映”并结合所学得出:希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中国爱国志士报效祖国,鼓舞中国抗战军民的斗志;据材料“法国将参加对日作战。我们已经准备执干戈以共同戮力”得出:戴高乐对日作战的态度,受到中国人民的赞赏。
17.【答案】(1)原因:吐蕃在河西地区残酷统治,人民渴望回归唐朝;吐蕃势力衰落;受到唐朝收复土地的鼓舞;张议潮富有军事才干。
(2)功绩:收复河西地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民族交融;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加强西北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原因: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吐蕃贵族乘虚攻占河西、陇右,民众‘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人民日夜思归唐朝”得出吐蕃在河西地区残酷统治,人民渴望回归唐朝;据材料“吐蕃灾荒连年,内乱不断”得出吐蕃势力衰落;据材料“唐朝乘机收复了部分失地”得出受到唐朝收复土地的鼓舞;据材料“张议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战”“张议潮加强战备,兼之富有军事才干,屡次击败吐蕃军”得出张议潮富有军事才干。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功绩:据材料“率领沙州(敦煌)人民起义,驱逐吐蕃守将”“收复甘(张掖)、肃(酒泉)二州”“屡次击败吐蕃军,稳定了河西的政治局势”得出收复河西地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据材料“训以华风,咸会训良”得出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民族交融;据材料“积极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得出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据材料“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得出加强西北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