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图中④代表的朝代建立于( )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2.1351年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多支反元队伍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最终建立明朝。在元末十几年时间里,朱元璋领导的队伍能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是( )
A.执行“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政策
B.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
C.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策略
D.执行“先存百姓”“虚心纳谏”“以史为鉴”的政策
3.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户部、、府、县。上交户部的黄册,收贮在都城南京的黄册库。材料中“”应该是( )
A.行中书省 B.布政使司
C.按察使司 D.大都督府
4.(2022七下·南充期末)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立下了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其目的是( )
A.防止朝中大臣专权 B.扩大地方官员权力
C.提高六部办事效率 D.减轻丞相工作压力
5.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条(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大兴文字狱
C.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D.设厂卫特务机构
6.(2022·江西)按下面图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应为( )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三司”
C.设立锦衣卫 D.实行“八股取士”
7.《松窗梦语》中记载,明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聚于燕”。这说明“燕”地( )
A.商品经济活跃 B.农业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百姓富裕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明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朝初年的中枢权力机构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负责侦视的人属于哪一机构 指出该机构设立的目的。
(3)上述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二、思维进阶
9.服饰往往富有时代特色。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它们共同说明( )
A.朱元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棉纺织业
C.带有强化专制皇权的色彩 D.明朝百姓服饰都统一规范
10.秦始皇设立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却说:“嗣君(继承者)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严惩)。”他们的做法的共同目的在于( )
A.强化监察力度 B.扩大选官范围
C.掌握军队调动 D.巩固皇权专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1271年元朝建立,1276年元灭南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故④分别是明,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政权的建立。
2.【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饥寒交迫的农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应天,势力不断壮大。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1367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进行北伐,沿路势如破竹;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后又于建文帝四年(1403年),彻底消灭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统一。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明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户部、布政司、府、县。上交户部的黄册,收贮在都城南京的黄册库。黄册制度的作用是统一管理全国户籍赋税,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立下“不许立丞相”的祖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A项正确;
这是加强皇权的措施,不是扩大地方官员权力,也不能提高六部办事效率,更不是减轻丞相工作压力,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期,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D项正确;A是唐朝的史实,BC是清朝时的措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和军机处的有关内容。
6.【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进士科,创立殿试制度,提高进士地位都和科举制度有关。 明朝的科举考试不论题目还是内容都有严格的限制,被称为八股取士。D符合题意;
废除丞相制度与科举制无关,A排除;
三司是掌管地方的官吏,B不符合题意;
锦衣卫是特务机构,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科举制的发展变化即可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引文旨在说明天下财货,虽然不是产于北京,但是全聚于北京,说的是晚明城镇商业的空前发展,表现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意思,注意准确识记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8.【答案】(1)废除丞相制度、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锦衣卫。加强皇权。
(3)皇权空前加强。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可知, 明朝初年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使皇权得以强化。
(2)根据材料二“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侍卫亲军,由皇帝直接指挥。
(3)材料主要反映的都是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故明朝统治的特点是皇权空前加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的相关知识点,掌握明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9.【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一统天下、四方平定、六合一统,可以看得出来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体现了加强皇权的思想,重视国家统一,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秦始皇设立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却说:“嗣君(继承者)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严惩)”。他们的做法共同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图中④代表的朝代建立于( )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答案】C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1271年元朝建立,1276年元灭南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故④分别是明,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政权的建立。
2.1351年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多支反元队伍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最终建立明朝。在元末十几年时间里,朱元璋领导的队伍能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是( )
A.执行“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政策
B.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
C.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策略
D.执行“先存百姓”“虚心纳谏”“以史为鉴”的政策
【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饥寒交迫的农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应天,势力不断壮大。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1367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进行北伐,沿路势如破竹;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后又于建文帝四年(1403年),彻底消灭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统一。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明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3.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户部、、府、县。上交户部的黄册,收贮在都城南京的黄册库。材料中“”应该是( )
A.行中书省 B.布政使司
C.按察使司 D.大都督府
【答案】B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户部、布政司、府、县。上交户部的黄册,收贮在都城南京的黄册库。黄册制度的作用是统一管理全国户籍赋税,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2七下·南充期末)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立下了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其目的是( )
A.防止朝中大臣专权 B.扩大地方官员权力
C.提高六部办事效率 D.减轻丞相工作压力
【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立下“不许立丞相”的祖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A项正确;
这是加强皇权的措施,不是扩大地方官员权力,也不能提高六部办事效率,更不是减轻丞相工作压力,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条(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大兴文字狱
C.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D.设厂卫特务机构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期,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D项正确;A是唐朝的史实,BC是清朝时的措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和军机处的有关内容。
6.(2022·江西)按下面图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应为( )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三司”
C.设立锦衣卫 D.实行“八股取士”
【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进士科,创立殿试制度,提高进士地位都和科举制度有关。 明朝的科举考试不论题目还是内容都有严格的限制,被称为八股取士。D符合题意;
废除丞相制度与科举制无关,A排除;
三司是掌管地方的官吏,B不符合题意;
锦衣卫是特务机构,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科举制的发展变化即可作答。
7.《松窗梦语》中记载,明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聚于燕”。这说明“燕”地( )
A.商品经济活跃 B.农业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百姓富裕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引文旨在说明天下财货,虽然不是产于北京,但是全聚于北京,说的是晚明城镇商业的空前发展,表现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意思,注意准确识记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明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朝初年的中枢权力机构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负责侦视的人属于哪一机构 指出该机构设立的目的。
(3)上述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答案】(1)废除丞相制度、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锦衣卫。加强皇权。
(3)皇权空前加强。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可知, 明朝初年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使皇权得以强化。
(2)根据材料二“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侍卫亲军,由皇帝直接指挥。
(3)材料主要反映的都是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故明朝统治的特点是皇权空前加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的相关知识点,掌握明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二、思维进阶
9.服饰往往富有时代特色。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它们共同说明( )
A.朱元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棉纺织业
C.带有强化专制皇权的色彩 D.明朝百姓服饰都统一规范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一统天下、四方平定、六合一统,可以看得出来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体现了加强皇权的思想,重视国家统一,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0.秦始皇设立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却说:“嗣君(继承者)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严惩)。”他们的做法的共同目的在于( )
A.强化监察力度 B.扩大选官范围
C.掌握军队调动 D.巩固皇权专制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秦始皇设立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却说:“嗣君(继承者)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严惩)”。他们的做法共同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