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2 21:3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直接“三通”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推动国共新合作
2.据专家统计,98%台湾民众祖籍在大陆。2023年4月1日,73岁的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第一次到大陆回湖南祭祖,并用湖南方言念祭祖文。马英九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我们中国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反映出(  )
A.大陆坚持“和平统一” B.“两岸一家亲”
C.台湾坚持“九二共识” D.两岸交流频繁
3.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4.“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 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  )
①争取和平统一中国
②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③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④两岸实行“三通”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台湾学子一向有“来台大(台湾大学)去美国(留学)”的求学路线,但是近年来,“去大陆(上大学)求发展”已经成为台湾学子的新选项。分析这一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台湾当局与美国关系恶化 B.台湾自身竞争力有所下降
C.促进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D.大陆为台生求学提供方便
6.2023年3月,中国台湾地区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行拜谒南京中山陵并宣读祭文。其祭文写道:“两岸人民,同属中华,炎黄子孙,振兴民族,共创未来,薪传绵延。九二共识,和平基础。苍生为念,百姓谋福,共同发展,永继无疆”、这体现马英九等台湾同胞(  )
①有浓厚民族认同感 ②主张两岸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③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④倡导两岸和平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相关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率团访问大陆
③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④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8.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千百年来,两地文化不断融合。这说明海峡两岸有密切的(  )
A.地缘联系 B.血脉关联 C.文化联系 D.政治联系
9.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
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10.2023海峡两岸春节焰火燃放活动在厦门的黄厝沙滩和金门的小金门沙滩同时举办,焰火在厦门、金门两地海域上空绽放,为两岸同胞送上新春祝福。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它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  )
A.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B.两岸交往要以军事互信为前提
C.两岸交往要充分考虑美国利益 D.要坚持台湾利益优先原则
11.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发展两岸关系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12.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下列选项汇总,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史实: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结论: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B.史实: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打成“九二共识”结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C.史实: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结论:汪事会谈是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D.史实:2022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布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结论:党和政府开始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二、填空题
13.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时间 事件 影响
1979年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   和马祖的炮击。②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   
1987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   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1992年 1990年,台湾成立了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   。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3年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   ,互补互利“写人协议 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 中国国民党主席   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
2015年11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同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 是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三、问答题
14.请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搜集整理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发展的相关资料,并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历史发展线索。
15.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关系取得了哪些新突破?
四、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
——摘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是什么。他提出的统一“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基本方针
(2)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多少周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3)根据材料三,小郡同学认为,20世纪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实现直接“三通”,不符合题意;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不符合题意;
D. 推动国共新合作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2.【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大多祖籍大陆,台湾地区领导人回大陆祭祖,这反映出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一家亲,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不符合题意;
C.台湾坚持“九二共识”,不符合题意;
D. 两岸交流频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答案】C
【解析】【分析】据表格可知,表格反映的是香港被英国割占以及1997年回归中国;澳门1999年回归中国;台湾1945年回归中国;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些内容都是反映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
A项题干史实没有涉及改革,不符合题意;
B项钢铁长城反映的是新中国的国防领域,题干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项国家统一是他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D项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团结方面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祖国统一大业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表格。
4.【答案】D
【解析】【分析】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②③是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所指的内容。①争取和平统一中国和④两岸实行“三通”政策都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
D项②③是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祖国统一大业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5.【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历史变化。如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大陆经济繁荣昌盛,吸引台湾人到大陆来上大学、求发展,大陆方便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双方的交流提供方便。我们可以得出BCD的结论。A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合,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6.【答案】C
【解析】【分析】据题干“两岸人民,同属中华,炎黄子孙,振兴民族,共创未来,薪传绵延。”可知,台湾同胞有浓厚民族认同感,①正确;据题干“九二共识,和平基础。”可知,台湾同胞认同一个中国原则,③正确;据题干“苍生为念,百姓谋福,共同发展,永继无疆”可知,台湾同胞倡导两岸和平发展,④正确。故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
主张两岸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题干未体现,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②的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
7.【答案】B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海峡两岸交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1987年;②连战率团访问大陆,2005年;③习近平会见马英九,2015年; ④两岸达成“九二共识”,1992年。综上可知,上述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海峡两岸的交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解析】【分析】据材料“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千百年来,两地文化不断融合”可知,材料表明海峡两岸交流发展有深厚的文化根源,突出了海峡两岸有密切的文化联系,故选C项。
地缘联系,指闽台均位于台海两岸, 地缘相近,与材料文缘相承不符,排除A项。
血脉关联,指闽台都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同宗同祖,血缘相亲,与材料文缘相承不符,排除B项。
政治联系,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促进闽台联系的政治基础,与材料文缘相承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海峡两岸的交流,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海峡两岸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这是与港澳问题的本质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是此类题的难点所在。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者侵华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问题。
10.【答案】A
【解析】【分析】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故A项正确;
B.“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是两岸交往要以军事互信为前提,排除B项;
C.两岸交往要充分考虑美国利益说法错误,排除C项;
D.要坚持台湾利益优先原则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进一步加强了海峡两岸关系,B符合题意;
发展两岸关系与“九二共识”不符,排除A;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与“九二共识”不符,排除C;
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九二共识”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九二共识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A.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发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不符合题意;
C.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不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识记,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3.【答案】金门;缓和;隔绝状态;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九二共识”;经济交流;连战;胡锦涛;习近平;马英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
1979年,① 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②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87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1992年,1990年,台湾成立了 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 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
1993年,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人协议, 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
2015年11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故答案为:金门;缓和;隔绝状态;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九二共识”;经济交流;连战;胡锦涛;习近平;马英九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些知识点,要注意分析理解回答,不要死记硬背。
14.【答案】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成立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发表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2005年,胡锦涛会见访问大陆的国民党主席连战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8年,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2015年,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实现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往来的重大事件: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成立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发表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2005年,胡锦涛会见访问大陆的国民党主席连战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8年,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2015年,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实现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故答案为:
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成立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发表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2005年,胡锦涛会见访问大陆的国民党主席连战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8年,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2015年,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实现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海峡两岸往来的事件较多,注意准确掌握。
15.【答案】(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突破: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故答案为:(1)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答案】(1)举行两党平等会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70周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不同意。理由:20世纪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只是意味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根本因素:国家利益。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可知,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是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他提出的统一“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2)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70周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根据材料三,小郡同学认为,20世纪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我不同意他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4)综上所述可知,我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制定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故答案为:
(1)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70周年;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不同意;20世纪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4)国家利益。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