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情评估达标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情评估达标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10:5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情评估达标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位同学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时摘录了“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巷战”“转折点”等关键词。该战役发生的地点位于(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苏联
2.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是( )
A.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C.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D.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
3.1938年3月12日,德国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4月初,英法美相继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苏联政府提出了召开国际会议制止德国法西斯侵略行为的合理要求,但遭到英法政府的拒绝。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性质决定外交关系 B.社会主义制度更具优势
C.绥靖政策到达历史顶峰 D.国际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4.如表所示为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宣传语。由此推知,德意日法西斯主义( )
国家 宣传语
德国 重振古罗马帝国的霸业,恢复“古罗马的光荣”
意大利 雅利安种族是对人类作出显著贡献的唯—民族,理应统治世界
日本 日本国体“万世一系”“万国无比”日本应“国兼六合”
A.意图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 B.具有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
C.已经具备统治本国的实力 D.其宣传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5.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德国闪击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③《慕尼黑协定》的签订④日军偷袭珍珠港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6.西班牙内战期间,由英、法牵头,苏联、德国、意大利等27个欧洲国家于1936年成立了“国际不干涉委员会”,但德、意仍然给予了佛朗哥叛军大量军事援助,英、法坚持不干涉原则,苏联则支持“国际纵队”进行抵抗,最终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被法西斯势力推翻。这可用于说明( )
A.国际联盟被英法实际控制 B.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绥靖政策有一定现实基础 D.新的国际协调机制急需建立
7.当我们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来审视两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发现它们不仅存在着共性,更有着极为不同的个性。下列各项不属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个性”的是( )
①极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
②以重新瓜分殖民地为主要目的
③大战经历了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全球的发展阶段
④主要发动者是德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④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区性、跨地区性和洲际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面出,而且发展之势节节上长;非集团、自主权和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和用平等民主协商来解决国际问题的方法使世界性交往具体化。这( )
A.促进了亚非拉国家内部合作 B.打破了西方主导的旧格局
C.提高了第三世界的国际地位 D.冲击了国际经济旧的秩序
9.下表列出了世界近代以来的部分国际条约。这些条约集中体现了( )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 约》 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 式解决国际争端
1815年 《维也纳条约》 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 系体系
1920年 《国际联盟盟约》 宗旨包括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
1928年 《非战公约》 强调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1945年 《联合国宪章》 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A.国家间平等交往准则 B.国际安全保障体系充分建立
C.国际秩序的逐步完善 D.倡导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10.有学者指出: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究其根源,是因为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但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没有适应这一重大变化……而是延续“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该学者揭示了(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B.西方自由主义的局限性
C.工业革命异化现代化道路 D.苏联经济模式的优越性
11.二战后,美国政府推出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一富布赖特项目,主要资助美国的学生、专家学者等出国学习和其他国家的学生.专家学者等到美国学习、访问。当时推出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 )
A.援助其他国家发展教育 B.试图改善美国霸权主又形象
C.展示美国经济文化实力 D.极力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2.1946年7月,杜鲁门指派的军方战略轰炸调查小组指出:即使不投原子弹或苏联不参战,(美国)不制定进攻(日本本土)计划,日本也是会投降的。美国海军上将莱希也认为通过成功的海上封锁和常规轰炸,日本“败局已定,早就准备投降了”。美国军方的言论意在强调( )
A.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 B.核不扩散的重要性
C.科技进步助推美国胜利 D.美日和解的迫切性
13.有学者在论及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时说,它“动摇了东南欧小国对英法的信任,削弱了潜在的反法西斯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苏联一直被排挤在外, 这一切都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猜疑,为后来苏英法的谈判造成了心理障碍”。该历史事件是( )
A.国际联盟的创建 B.《非战公约》的签署
C.《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D.德国突袭波兰
14.1923年,英国驻德大使阿贝农在日记中写道:“1914年英国对德国作战,为的是要抵抗德国对欧洲的军事统治,经过着干年的时间,英国可能就要因同样的理由同法国作战了。问题在于英国是单独作战呢?还是有一个同盟国同它一道作战。”由此说明英国( )
A.积极建立英德同盟 B.摆脱扶德抑法政策
C.努力争取欧洲和平 D.力图保持欧洲均势
15.根据保守的估计,1925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零售商品的总额为48.7亿多元,1927年时用分期付款方法售出的汽车约占售出汽车总量的60%。这表明当时美国( )
A.消费支出占比迅猛增长 B.销售模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C.商品零售行业发展迅速 D.经济繁荣背后潜伏一定危机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任何其他补救办法可以自救吗?要自救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然后就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
——摘编自《提拉克,他的著作与讲演》
材料二 一战也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新式武器,使他们开阔眼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关于民族自决原则的声明,也使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意识和民族独立观念大大强化 同时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摒弃沙俄的帝国主义对外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奴役,取消沙皇政府与中国、土耳其、伊朗等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摘编自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材料三 二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 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到90年代,185个联合国成员中,战后独立的国家占了多数,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第三世界”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该时期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1904年的“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物价的飞涨和托拉斯的压榨已使得经济斗争空前尖锐化,甚至使那些受自由派腐蚀最深的英国工人也行动起来了。就是在德国这个最“顽固的”资产阶级容克国家里,政治危机也在迅速成熟。疯狂的扩充军备和帝国主义政策,使得目前欧洲的“社会和平”犹如一桶火药。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解体和无产阶级的成熟的过程正在持续地进行。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一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
——摘编自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年3月)
材料二 1932年10月2日,国联在日内瓦、东京、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面对事实,报告书一方面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公认的事实”,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另一方面为表示中立又替日本说了些“公道”话。一曰:“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乃至“满洲为日本的生命线”的说法“可表同情暂能谅解”;二曰:“中国人之抵制日货为中日冲突之重要原因”;三曰:日本因疑惧满洲“北有俄国之共产主义”,故“预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之根据地”。鉴于以上情况报告书提出了“公正”地解决事变的方法即“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公然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摘编自崔义中、乔鹏《从三国干涉还辽和李顿调查团的比较看国际干涉》
《联合国宪章》(下称《宪章》)开宗明义,以“我联合国人民”的名义定章立规,取代军事结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奠定了广大亚非拉国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法律基础。《宪章》明确要求联合国逐步编纂和发展国际法。联合国这项工作涉及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产生了500多项公约,促进了国际法的整体进步,从而使国际法发展成为一个比以前更加成熟的法律体系。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与其他机构或会议(如大会第六委员会、外空委员会、人权委员会,以及各有关专门机构、特设委员会、专门外交会议等)为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余敏友《联合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发展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提出“‘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联与联合国的异同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98年,俄国获得旅顺后,它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展到整个满洲,激起了日本和英国的坚决反对。为了对付日英同盟(有美国支持),俄国决定和法国在远东进行合作并结成了俄法同盟(有德国支持)。1904年2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俄国从万里之外抽调过来波罗的海舰队也在对马海战中被日本联合舰队歼灭。两国在辽东半岛进行了多次大型会战,双方的作战兵力都达到了数十万,并首次使用了速射榴弹炮、迫击炮、无线电设备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1905年5月14日,俄国被迫议和,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和旅顺港,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权利。这时,日本的优势地位也像以前俄国的优势地位一样,成为美国所不欢迎的东西。
——摘编自【英】埃尔顿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这是欧洲战争结束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三巨头”在讨论战后德国问题和联合国问题上没有太大分歧,而对法国的大国地位有较多不同意见。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苏联称霸欧陆,他希望法国可以重新站立来与之抗衡,最后斯大林妥协了,同意给法国一个占领区,并允许其参加管制委员会。波兰问题是三方争论的焦点,最终英、美向苏联妥协了。因为对苏联来说,波兰问题直接关乎其国家安全,所以对此寸步不让。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不想让英、法插手,他认为两个老牌殖民地大国只是想恢复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因此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谈,苏方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对日作战。作为回报,苏联得到日本侵占的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租借旅顺和中东铁路,保持外蒙古现状等。这样一来,斯大林所得成果大大超过了日俄战争中沙俄的损失。
——摘编自崔健《雅尔塔会议中盟国间的斗争与利益分配》
(1)有人把日俄战争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的特点。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联盟从它成立的时候起就存在致命的弱点。它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列强对立与冲突的基础上。美国原本是倡议最力的国家,但后来却置身于国联之外,美国总统哈定说,参加国联将使美国“立于被动地位”,这“既损美国独立之精神,又与美国百年来外交方针相抵触”。由于美国没参加,国联的领导权一开始就操纵在英法手里。列宁在揭露国际联盟的性质时说,它“是纸上的联盟”,并说,“国际联盟并不存在,资本主义列强的联盟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是一种你抢我夺的强盗”。
——摘编自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材料二 起草联合国宪章时,其序言部分就要求各个签约国……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而且,宪章的第一条明确地规定了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以此为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以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也许是对20世纪30年代国际联盟的失败仍心有余悸,宪章中没有使用“集体安全”的字眼,但“集中力量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样的语句却表达了同样的用意。
——摘编自迈克尔·霍华德《国际安全中联合国作用的历史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的进步性。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世界)。据本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巷战”“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伤亡最惨重的大规模城市巷战,极大扭转了苏德战场上的两军战略态势对比,直接导致号称德军战力最强集团军的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是一场世界性的转折战役,所以,该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位于苏联,D项正确;英国没有发生巷战,排除A项;1940年法国被德国占领,沦陷,与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是在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世界)。根据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B项正确;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二战序幕,排除A项;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排除C项;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世界。材料“苏联政府提出了召开国际会议制止德国法西斯侵略行为的合理要求,但遭到英法政府的拒绝”体现的是英法等国对德国的侵略采取的是绥靖政策,说明的是国际协调机制有待健全,D项正确;A项错在决定说法绝对化,国家性质是影响外交的因素之一,排除A项;当时是资本主义制度占据优势,排除B项;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材料“古罗马的光荣”“雅利安种族是对人类作出显著贡献的唯—民族”“万世一系”“万国无比”可知,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突出强调自身民族的优越性,说明其具有明显的极端民族主义倾向,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意图,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德意日法西斯为发动侵略战争所作的思想宣传,“已经具备统治本国的实力”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支持法西斯主义思想宣传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前及二战中的世界。根据所学可知,①德国闪击波兰,发生于1939年9月,此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发生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而进行的战役;③《慕尼黑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④日军偷袭珍珠港,发生于1941年12月7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所以时间排序是③①④②,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在“国际不干涉委员会”的框架下,德、意法西斯绕过既定规则援助佛朗哥叛军,英、法名义上推崇不干涉政策,实则纵容德、意,苏联支持“国际纵队”抵抗,由此可见,原有的国际协调机制已经失灵,新的国际协调机制急需建立,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国际联盟的实际控制者问题,排除A项;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标志是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排除B项;绥靖政策的现实基础取决于英、法等国民众对战争的认识,材料没有涉及英、法绥靖政策制定的国内背景,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由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共同挑起的,二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单方面发动的,④不属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个性”,D项符合题意,选D项;“极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性原因;“以重新瓜分殖民地为主要目的”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大战经历了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全球的发展阶段”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①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个性”,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个性”,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地区性、跨地区性和洲际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相继出现,并且非集团、自主权和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和用平等民主协商来解决国际问题的方法被应用于实践,这有利于提高第三世界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材料现象提高了第三世界的国际地位,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现象提高了第三世界的国际地位,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现象提高了第三世界的国际地位,未体现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世界近代(西方)。由材料信息及设问集中反映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联合国宪章》, 这些条约都明确倡导或体现了通过对话、协商等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这一共同点贯穿了这些条约的始终,是它们共同体现的历史趋势,D项正确;“国家间平等交往准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正确,但并不是所有条约都直接涉及国家间平等交往准则,因此不够全面,排除A项;国际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不符合材料史实,排除B项;上述国际条约都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调整有关,但是并不是逐渐走向“完善”,而且无法集中体现材料中罗列的部分条约内容 ,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33年(世界)。材料指出“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没有适应’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而是延续“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揭示出原来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存在着现实的局限性,B项正确;该学者并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工业革命异化现代化道路表述错误,排除C项;苏联经济模式的优越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题干美国推出富布赖特项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形成两极格局,美国推出该项目主要目的是极力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扩大美国的影响力,D 项正确;援助其他国家发展教育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 项;改善美国霸权主义形象也不是主要意图,排除B 项;展示经济文化实力是一方面,但最终目的还是与苏联竞争,排除C 项。故选 D 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军方认为通过成功的海上封锁和常规轰炸,日本败局已定,该言论意在强调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A项正确;美国军方的言论意在强调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与核不扩散无关,排除B项;美国军方的言论意在强调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未涉及科技对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美国军方的言论意在强调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未体现美日和解的迫切性,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慕尼黑协定》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动摇了东南欧小国对英法的信任,削弱了潜在的反法西斯力量”,这一过程中“苏联一直被排挤在外”,C项正确;国际联盟的创建、《非战公约》的签署不涉及到“削弱潜在的反法西斯力量”排除AB项;德国突袭波兰,苏联也参与瓜分波兰,而且德国突袭波兰,英法是对德宣战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为的是要抵抗德国对欧洲的军事统治”可知,英国之所以参与欧洲大陆的战争是为了防止欧洲大陆出现占有统治地位的军事强国,英国既防止德国一家独大,同时也会防止法国一家独大。所以英国是要力图保持欧洲均势,D项正确;英国与德国进行了战争,并没有建立英德同盟,排除A项;英国是要保持欧洲大陆的军事,所以要抑制德国的崛起,并没有采取扶德的政策,排除B项;英国是为了保持欧洲均势,而不是为了争取欧洲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1927年(美国)。从材料“20世纪20年代“分期付款的零售商品总额达48.75亿美元”,新兴消费理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直接促成了柯立芝时代的繁荣,但投机异常盛行,信贷不断紧绷,几乎濒于断裂,实际上,大危机已经潜伏于过度的信贷消费中,故D项正确;消费支出增长是材料的表象,不是本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销售模式多元化,排除B项;;零售行业发展迅速是材料的表象,排除C项。故选D项。
16.(1)特点: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广泛的群众参与;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武装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
(2)因素:帝国主义战争,加深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大战期间,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十月革命的影响。
(3)二战加速了世界的反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进程;新兴经济体逐渐崛起,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特点:根据材料“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然后就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并结合所学可知,领导阶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与19世纪中期的运动相比,领导阶级发生了显著变化。19世纪中期的运动主要由旧的阶级领导,而20世纪初的运动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亚洲的觉醒时期出现了被压迫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互相声援和支持的新现象;广泛的群众参与,这些运动与19世纪中期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各阶层人民广泛参加,这种广泛的群众参与不仅包括了民族资产阶级,还涵盖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不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还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形成了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的特点,这种结合反映了当时亚洲国家面临的双重压迫和人民对彻底解放的渴望;武装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亚洲各国人民不仅进行了武装斗争,还进行了政治斗争,形成了武装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的特点。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世界。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战争,加深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为了进行战争,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从殖民地抽调人力、物力,对殖民地的财富进行大肆掠夺;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如战争期间,有大量的殖民地青年上前线,充当炮灰,这些都激化了矛盾;根据材料“一战也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新式武器,使他们开阔眼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可以得出,帝国主义战争,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在战争期间,殖民地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扩大了眼界,开阔了思想。他们看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罪恶掠夺和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觉悟大大提高,民族意识大大增强;结合所学可知,大战期间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殖民地的统治,向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减少,反而从殖民地进行军事定货,这样就促使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本身要求摆脱外来统治,国家独立;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德奥战败,殖民地被英法美等国瓜分,除美国外,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均有削弱,这样,就使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减弱,为革命创造了大好时机;根据材料“同时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摒弃沙俄的帝国主义对外政策……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可以得出,十月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列主义的传播,在殖民地建立了许多共产主义小组,有的建立了共产党,使革命有了正确的领导。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可以得出,二战加速了世界的反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进程;新兴经济体逐渐崛起,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根据材料“战后独立的国家占了多数,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第三世界”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可以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17.(1)依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国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和军备竞赛的开展;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日益成熟。
(2)异:《联合国宪章》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广大亚非拉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联合国宪章》及其法律体系相较于国联盟约更加完善且更具约束力;联合国拥有更加完善高效的组织架构。
同:都是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都具有普遍性;二者成立的目的均为规范国际秩序,防止大战再次爆发;大国与小国在这两个组织中的权力均不平衡。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72-1904年(欧洲)。根据材料一“物价的飞涨和托拉斯的压榨已使得经济斗争空前尖锐化”得出,西方国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根据材料一“疯狂的扩充军备和帝国主义政策”得出,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和军备竞赛的开展;根据材料一“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解体和无产阶级的成熟的过程正在持续地进行”得出,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日益成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异:据材料二“奠定了广大亚非拉国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法律基础”,得出《联合国宪章》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广大亚非拉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据材料二“促进了国际法的整体进步,从而使国际法发展成为一个比以前更加成熟的法律体系”,得出《联合国宪章》及其法律体系相较于国联盟约更加完善且更具约束力;据材料二“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与其他机构或会议”,得出联合国拥有更加完善高效的组织架构。
同:从两者的性质分析,得出都是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都具有普遍性;从两者成立的目的分析,得出二者成立的目的均为规范国际秩序,防止大战再次爆发;从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大国与小国在这两个组织中的权力均不平衡。
18.(1)原因:这场战争看似是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而爆发的局部冲突,但背后涉及了英、法、美、德等多国利益的角逐,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这场战争是两大强国之间的较量,对近代军事技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检验;这场战争为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序幕拉开了帷幕。
(2)特点:会议由美、英、苏三国首脑主导,体现了二战末期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利益协调;会议涉及的问题广泛,包括欧洲战后格局、远东问题以及联合国成立等;通过雅尔塔会议,三国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协议和决定,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20世纪的世界。原因:由材料一中“为了对付日英同盟(有美国支持),俄国决定和法国在远东进行合作并结成了俄法同盟(有德国支持)”及所学可知,这场战争看似是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而爆发的局部冲突,但背后涉及了英、法、美、德等多国利益的角逐,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由“双方的作战兵力都达到了数十万,并首次使用了速射榴弹炮、迫击炮、无线电设备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可知,这场战争是两大强国之间的较量,对近代军事技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检验;结合所学,从战争的影响上看,这场战争为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序幕拉开了帷幕。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世界。特点:由材料二中“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这是欧洲战争结束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三巨头’在讨论战后德国问题和联合国问题上没有太大分歧”可知,会议由美、英、苏三国首脑主导,体现了二战末期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利益协调;由“波兰问题是三方争论的焦点”、“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不想让英、法插手”及所学可知,会议涉及的问题广泛,包括欧洲战后格局、远东问题以及联合国成立等;结合所学,从会议结果上看,三国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协议和决定,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
19.(1)美国未参加,德国、俄国等国被排斥在外;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国联成为英法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2)明确提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据材料一“美国原本是倡议最力的国家,但后来却置身于国联之外”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美国未参加,德国、俄国等国被排斥在外;据材料一“国联的领导权一开始就操纵在英法手里”“资本主义列强的联盟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是一种你抢我夺的强盗”可得出,国联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且国联成为英法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全体一致”原则,可得出,“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二“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可得出,明确提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据材料二“宪章的第一条明确地规定了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据材料二“采取有效集体办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