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熟练的翻译课文。
3.品味优美语言,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手法。
4.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熟练的翻译课文。
2.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滕王阁因《滕王阁序》名扬天下,黄鹤楼因《黄鹤楼》一诗声名远播。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曾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而闻名四方,更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倾听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光”的拳拳心语。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代表作《范文正公集》
三、背景资料
北宋庆历四年(1044),滕子京被贬至岳州(今湖南岳阳),第二年春大规模重修岳阳楼。完工后,他将此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了好友范仲淹。庆历六年,范仲淹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散文《岳阳楼记》。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再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巴陵郡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过去一切废弃的事情,都重新兴起。于是重修岳阳楼,增加过去旧的规模,刻制唐代贤人和现代人的诗赋在楼上,嘱咐我做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在我看来,巴陵郡的盛景,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一望无际,早晨的光辉和晚上的美景,有万千的气象,这就是岳阳楼的大景观,前人的叙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这里北面通到巫峡,南面极尽潇湘一带,被降职的官吏、诗人墨客,多到这里来聚会,观览景物的心情,难道没有不相同的吗?
当那久雨霏霏落下,一连几个月不断。阴冷的风狂吹怒叫,污浊的水浪横在空中;日月星辰隐没了光辉,山岳潜藏起形迹;商人旅客不能外出,船上的桅杆倾倒、橹桨损坏;傍晚时天色一片昏暗,耳听的老虎啸叫,猿声悲啼。这时登上岳阳楼,则有远离都城,怀念故乡,忧虑别人诽谤,害怕众人嘲讽的种种思绪,满目凄凉,感慨到了极点,心中无限悲伤起来了。
至于那春风清和,春景明媚,湖中波平浪静,上下天光明亮,湖面一片碧绿。沙鸥飞翔云集,锦色的鱼儿在水中游泳,岸上的芷草、汀洲的兰花,显得郁郁青青。有时长烟横在空中,明月照耀千里,湖面波光闪耀,像金子一样发光,有时月亮在平静湖水中的影子像一轮沉入水中的玉璧,湖上渔人对歌,你问我答,这样快乐的情景,怎么会有穷尽呢?此时登上岳阳楼,则心旷神怡,心情舒畅,人生的荣华富贵,失意受辱都忘掉了。对着美景把酒痛饮,觉得其乐无穷,喜气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和个人的得失而欢喜或悲伤。在朝庭上做高官,则忧虑人民;处在江湖远方,就担心君王。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吧!”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五、说词解字
(一)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咐。
(二)一词多义
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南极潇湘 至,到达。
此乐何极 尽头
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浊浪排空 天空
长烟一空 消散
政通人和 顺利
北通巫峡 通向
(三)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
形容词→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名词→状语,向北,向南。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形容词→名词,贤明之人。
(四)特殊句式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句
2.属予作文以记之 省略句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判断句
4.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句
5.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
2.翻译课文
《岳阳楼记》课件
厉兵秣马,以待秋黄漫漫
文的境界,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