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情评估达标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上。据联合国发布的资料,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在1989年已达1.5万亿美元;1985—1989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1985—199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大约相当于全球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2.5倍。这反映出( )
A.国际投资呈现出多元化 B.世界贸易逐渐处于停滞状态
C.意识形态影响资本流向 D.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2.20世纪6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呼吁建立共同市场,主张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发声,加强在能源、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并建立了许多一体化组织。这反映出拉美国家( )
A.团结一致以争取民族独立 B.通过合作主导全球化进程
C.试图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D.基本实现政治经济高度一体化
3.如表所示为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据此可知,这些新兴民族国家( )
国家 概况
印度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韩国 注重发扬儒家文化,诸如宽松和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重吸收西方文化,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埃及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有欧洲和西亚文化元素
巴拿马 君主立宪制(英联邦成员);主要宗教为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英语,海地移民讲克里奥尔语
A.政府侧重于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地位 B.善于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精华
C.文化发展呈现不同程度的多元特征 D.注重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4.如图所示可以用来说明.进入21世纪以后( )
A.世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B.世界多极化的演进发生质变
C.世界经济领域出现逆全球化 D.世界单边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5.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中指出,“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它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表明当今世界( )
A.被霸权主义所左右 B.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C.向区域集团化发展 D.由两极向一极转变
6.下图是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图。该结构图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 B.发达国家削减了贸易壁垒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D.发展中国家机遇挑战并存
7.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 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 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8.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指出,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力量与影响的此消彼长,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新兴大国作用凸显,已走向了全球政治舞台的中央。材料意在说明( )
A.新兴大国垄断了世界话语权 B.西方大国的世界主导权减弱
C.世界权力中心呈分散化趋势 D.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9.如表所示为1960年、1970年韩国部分经济数据。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
时间 工业产值/亿美元 占GDP比重 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占GDP比重
1960年 6.8 17.3% 0.9 2.6%
1970年 22.3 24.8% 10.3 11.4%
A.朝鲜战争的正式结束 B.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C.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入 D.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10.如表所示为1991-2021年全球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全球 GDP的比重。这反映出( )
项目 1991年 2001年 2021年
出口总额 19.2% 25.3% 28.9%
进口总额 19.3% 24.6% 27.9%
A.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持续增长 B.全球贸易主导权的转移
C.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D.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
11.美国学者罗比·罗伯森认为,人类经历了三波全球化浪潮,第一波在1500年之后建立了世界贸易网络,第二波在1800年至20世纪初,实现了工业化,第三波是指1945年以后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西方大航海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全球化的起源
B.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以信息革命为核心
C.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第二阶段的主导趋势。
D.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须极力抵制
12.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有公司通过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还有公司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实施全球化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公司专注于无人机技术研发,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据此可知,这些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强创新能力 B.利用数字技术 C.开展国际合作 D.强化风险管理
13.20世纪60年代,东亚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到了80年代,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3%,东亚为7.9%;90年代时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只有1.1%,而东亚却高达8.3%。东亚发展速度超过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是缘于( )
A.东亚儒家文化的积极作用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C.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 D.区域集团化的快速发展
14.金砖国家自正式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推进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不断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创立了金融新组织、新机构。金砖五国在货币方面的合作备受期待。这主要表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果显著 B.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治理完善
C.国际金融新秩序已经建立 D.金融危机已能够得到有效避免
15.媒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文化流动范围覆盖全球,形成了一个持续的文化互动网络。不同地区的文化通过电视、电影及广播等媒介的传播几乎达到了全球同步。这说明( )
A.世界文化传播方式受科技发展影响 B.信息技术革命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
C.新媒体主导着区域间文化传播网络 D.科学理论创新与文化传播良性互动
二、材料分析题
16.现代世界货币体系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金本位固有的缺陷导致各国的货币发行量实际是有上限的,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黄金开采的速度比不上经济发展所需增发的货币。因此,金本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二战结束后,百废待兴,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布雷顿森林体系表面上结构稳定,但实则十分脆弱,加之美国在六七十年代深陷战争泥潭,无力继续维持美元对黄金的固定官价,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瓦解。经过几年的无序国际货币体系,1974年,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框架下,各国达成了新的协议,称为“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首先决定了黄金的非货币化,黄金不再与任何一种货币挂钩,降低了美元的支配地位。同时,也确定了汇率安排的多样化。
——摘编自王俊尧《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改革方向的探讨》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行货币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进行制度变革与创新。首先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提高世界银行在稳定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作用。许多国家由于银行管理不善引发金融过度风险,或由于监督机构不独立,使制定的监督制度不能实施,因此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已成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于协调各方关系的。从国别上看,首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要在支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如何保护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需要提及的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编自虞群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纷纷响应,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伦敦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后来战争使英国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稳定地位也发生动摇。1931年9月20日,英国宣布废除英镑金本位。资本主义各国高筑贸易壁垒,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出现英镑区、法郎区、美元区等货币集团,加大了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分割局面。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的主导者。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逐渐成为中国战时大后方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原先汇集于上海及其他东中部城市的国家银行、地方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迁往重庆。极盛时期,重庆的金融机构达到160多家。其中,四大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交通银行)还在重庆设立了联合征信所,为四川和大后方其他各地工商业提供经济信息和咨询服务。1937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四行内地联合贴放办法》,批准重庆成立贴放委员会。193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修正经济部小工业贷款暂行办法》,向纺织、制革、造纸等小工业提供贷款。然而,抗战胜利之后,随着国民政府和外来工业的回迁,重庆就失去了大后方经济中心的地位。
——摘编自刘志英、张朝晖《现代化视野下的重庆金融1840-1949》
材料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开放的浦东不仅打好“世界牌”,更注重打好“长江牌” “中华牌”,承担起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带动长江流域共同发展的重大使命。浦东大力引进国际领先的企业、机构、项目和技术,以跨国公司投资为主体,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截至2019年,浦东外资企业累计注册23871 户,占全国4%,累计获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327家。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经原浦东和南汇网区合并,行政区划面积从初期的532.75 平方公里扩大到1210.41 平方公里,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也不断跨上新台阶。作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区,浦东大力推进重点发展片区产业转型,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摘编自钱智、金嘉晨《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伦敦国际金融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全国金融中心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突出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金融中心演变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开启了世界海上单极霸权的时代,海上单极在英国霸权时代到达巅峰,随后在20世纪初开始步入下降趋势;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酝酿的军事技术、国际规范和海洋复杂性等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区推回、牵制或稀释各大国的海上权力,及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正在进入“海上多极”的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该如何概括1875—1914年的世界经济呢?
第一、它是一个在地理位置上比以前广大得多的经济。已经工业化和正在工业化的部分都有所扩展。
第二、世界经济显然较以前更为多元化。英国不再是唯一的工业化国家,甚至不再是唯一的工业经济。
第三、是乍看之下最为明显的科技革命。
第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和做法上的双重转型。资本的集中可以使人区分出“企业”和“大企业”;人们将科学方法应用到工业技术、组织和计算之上,以求系统地实现生产和企业经营的合理化。
第五、是日用品市场的不寻常转型,即量与质的同时转型。大众市场主宰了生产日用必需品的工业。
第六、第三类经济的显著成长,亦即公家和私人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第七、竞争性自由市场经济萎缩,政府和公众角色日益增强。
——改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5—1914年世界经济呈现上述特征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一个时间段,阐述该时间段世界经济发展的概况。(要求:所选时间段不得与材料中时间段重合,史实运用准确,语言表述清晰,逻辑准确)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中“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平均增长”“2.5倍”等可知,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进出口贸易转变为国际直接投资,D项正确;A项“多元化”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贸易不断发展,且材料反映的是1985—199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出口总额增长速度,排除B项;1985—1990年处于冷战结束前夕,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国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出口外向型经济,淡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拉丁美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拉美国家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加强各方面的合作,以及建立一体化组织,都是为了改变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提升拉美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C项正确;进入20世纪60年代,许多拉美国际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排除A项;当今世界,主导全球化进程依然是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是拉美国家,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经济领域的合作,没有涉及政治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发扬儒家文化”“西亚文化元素”“主要宗教为基督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这些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呈现不同程度的多元特征,C项正确;A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这些新兴民族国家并不都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排除B项;“融合”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由材料可知,在20世纪多边主义基本架构中,美国居于这个等级秩序的核心,七国集团是多边主义的内核,其他发达国家是中间层,发展中国家则处于最外层;而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成了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也逐步上升,这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演进发生了由美国等西方国家领导世界向多力量共同主导的质变,B项正确;世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尚未确立,材料内容仅反映21世纪多极化的多种力量并存趋势,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世界经济领域,排除C项;世界单边主义得到有效遏制一说与国际现状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新的世界格局尚未确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仍是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实力不断增强,并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促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材料中的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趋势,B项正确;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霸权主义存在,但没有左右世界,排除A项;向区域集团化发展没有体现“碎片化”,排除C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而非“由两极向一极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世界)。题干材料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图”,分析该结构图可知:1965——1995年间,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数值有所提高单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处于发展变化中,综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但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并非不断加快,排除A项;从图中无法得知发达国家削减了贸易壁垒,排除B项;从数据中也无法得知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3年(世界)。材料体现了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原来为西欧国家主导变成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说明亚非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的变化原因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无关,是政治格局的变化,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的产生是1961年产生的,排除B项;材料不是体现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是政治格局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世界。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西方大国在全球格局中地位下降,新兴国家国家影响力增强,这种变化意味着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史实,当今世界新兴大国没有垄断世界话语权,排除A项;B项符合史实,但是材料强调的不是西方大国的世界主导权减弱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史实,当今世界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韩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韩国工业和出口贸易快速发展,D项正确;1953年,朝鲜战争已宣告结束,排除A项;韩国受地理条件限制,自然资源较为匮乏,排除B项;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入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2021年,全球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不断加大,出口和进口都属于国际贸易,这体现出各国经济互补性增强,说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C项正确;全球进出口总额增长不等于全球经济增长,更不等于持续增长,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全球贸易的主导权的变化,排除B项;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年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学者认为人类经历了三波全球化浪潮,第一波在1500年之后建立了世界贸易网络,即是由新航路开辟而引起的全球化浪潮,A项正确;第二波在1800年至20世纪初,实现了工业化,这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并非以信息革命为中心,排除B项;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第三阶段的主导趋势,排除C项;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利大于弊,应该积极响应全球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中提到的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和服务、专注于技术研发等都体现了这些企业通过加强创新能力来应对经济全球化,A项正确;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研发和创新,而非数字技术,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开展国际合作,主要强调的是自身的创新和发展,排除C项;强化风险管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东亚)。据所学知识东亚国家都有儒家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推动了经济增长,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性的,不能解释为何东亚经济增长速度快,排除B项;材料与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无关,排除C项;东亚并非都加入了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金砖国家不断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而金砖国家都是新兴国家,可知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治理的不断完善,B项正确;金砖国家不属于区域集团,排除A项;国际金融新秩序还未建立,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金融危机无法完全避免,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媒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文化流动范围覆盖全球,形成了一个持续的文化互动网络“可知,媒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的文化流动范围覆盖了全球,说明世界文化传播方式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文化的流动传播,并不能体系维护全球文化的多样性,排除B项;“主导”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科技发展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不能体现文化传播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历程:一战前至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二战后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1974年至今,国际上确立了牙买加体系,黄金不再与任何一种货币挂钩,降低了美元的支配地位,实行浮动汇率。
(2)认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现行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货币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因此,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和世界银行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成为了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通过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提升自身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的参与不仅有助于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一“一战爆发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金本位固有的缺陷导致各国的货币发行量实际是有上限的”可知,战前至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根据材料一“二战结束后,百废待兴,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根据材料一“牙买加体系首先决定了黄金的非货币化,黄金不再与任何一种货币挂钩,降低了美元的支配地位。同时,也确定了汇率安排的多样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4年至今,国际上确立了牙买加体系,黄金不再与任何一种货币挂钩,降低了美元的支配地位,实行浮动汇率。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行货币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进行制度变革与创新。”可知,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现行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货币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根据材料二“首先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提高世界银行在稳定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此,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和世界银行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成为了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根据材料二“需要提及的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通过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提升自身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参与不仅有助于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17.(1)原因:金本位制的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下降;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经济,采取了贸易壁垒政策,并实行了纸币流通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2)影响:重庆成为资金流动的枢纽,有助于集中资源支持抗战;推动了重庆乃至四川和大后方其他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加速了重庆的城市化进程;为重庆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成就:浦东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成为国际金融的重要部分;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浦东大力推进重点发展片区产业转型,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4)认识:金融中心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它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战争影响、国家政策调整、经济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经济规划,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动一个城市或地区成为新的金融中心。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后来战争使英国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下降;根据材料一“英镑的稳定地位也发生动摇”可知,金本位制的瓦解;根据材料一“资本主义各国高筑贸易壁垒,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出现英镑区、法郎区、美元区等货币集团”可知,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经济,采取了贸易壁垒政策,并实行了纸币流通制度;根据材料一“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的主导者。”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逐渐成为中国战时大后方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可知,重庆成为资金流动的枢纽,有助于集中资源支持抗战;根据材料二“193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修正经济部小工业贷款暂行办法》,向纺织、制革、造纸等小工业提供贷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重庆乃至四川和大后方其他地区的工商业发展;根据材料二“原先汇集于上海及其他东中部城市的国家银行、地方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迁往重庆。”可知,吸引了大量人口,加速了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重庆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三“累计获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327家。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经原浦东和南汇网区合并”可知,浦东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成为国际金融的重要部分;根据材料三“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可知,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材料三“作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区,浦东大力推进重点发展片区产业转型”可知,浦东大力推进重点发展片区产业转型,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4)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后来战争使英国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稳定地位也发生动摇”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的主导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融中心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它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战争影响、国家政策调整、经济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材料三“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经济规划,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动一个城市或地区成为新的金融中心。
18.(1)基本上长期呈现单极霸权体系;世界海洋霸主不断更迭;综合国力决定其海上格局地位;与国际格局演变密切相关。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加强;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海洋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海洋规则的认识的差异。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根据材料“正如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开启了世界海上单极霸权的时代”得出基本上长期呈现单极霸权体系;根据材料“随后在20世纪初开始步入下降趋势;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酝酿的军事技术、国际规范和海洋复杂性等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区推回、牵制或稀释各大国的海上权力,及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正在进入‘海上多极’的时代。”得出世界海洋霸主不断更迭;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综合国力决定其海上格局地位;与国际格局演变密切相关。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多极化各国经济实力等角度回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加强;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海洋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海洋规则的认识的差异。
19.(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服务业快速发展;出现垄断组织,国家与国家间的政治竞争日渐和各国企业群体之间的经济竞争结合在一起;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欧美各国通过社会立法解决社会问题。
(2)时间段:二战后至今的世界经济
概况: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
第二、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加强了。
第三、科学技术取得新发展,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
第四、经济全球化发展。
第五、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75—1914年的世界。据材料“它是一个在地理位置上比以前广大得多的经济”并结合“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据材料“世界经济显然较以前更为多元化。英国不再是唯一的工业化国家,甚至不再是唯一的工业经济”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据材料“是乍看之下最为明显的科技革命”可得出“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据材料“大众市场主宰了生产日用必需品的工业”可得出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据材料“第三类经济的显著成长,亦即公家和私人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可得出服务业快速发展;据材料“竞争性自由市场经济萎缩,政府和公众角色日益增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出现垄断组织,国家与国家间的政治竞争日渐和各国企业群体之间的经济竞争结合在一起以及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欧美各国通过社会立法解决社会问题。
(2)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世界近现代史。
时间段:应选择史实清晰,角度比较多的阶段。结合所学,如可选择“二战后至今的世界经济”。
概况:结合所学,经济大危机、二战的教训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二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结合所学,二战后,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二战后的国际协调机制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世界贸易组织诞生,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发展,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纷纷成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