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学情评估达标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
A.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B.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C.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2.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货币,28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亚投行的成员数达到87个,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据此可知( )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改善 B.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主导力量
C.新时代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基本形成
3.2022年金砖五国GDP 总量占全球GDP总量的25.5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4.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15%。2024年1月1日,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金砖国家的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93%。这有助于( )
A.发展中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B.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C.区域集团合作程度的加深 D.瓦解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4.耶鲁大学教授沃勒斯坦(1930-2019)认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沃勒斯坦旨在( )
A.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提供辩护 B.顺应政治多极化趋势
C.大国崛起应该走和平发展之路 D.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
5.冷战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美国人需要一个敌国,以给外交政策带来焦点和连续性。为了营造一个“民主的世界”,美国有义务去推进民主,扩大自由市场。上述对抗思维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把意识形态作为重要的参照系
B.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具有世界性
C.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恐怖主义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6.2023年1月,美国财长耶伦访问赞比亚,要求赞比亚对其高达170亿美元的债务进行重组,以便获得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13亿美元贷款。耶伦以13亿美元扶持贷款为要挟,要求赞比亚向更高比例的西方金融机构贷款。此举( )
A.得益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化运作
B.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观念变革
C.反映了“新殖民主义”制约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发展
D.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7.中国将雅万高铁视为与印尼深化双边合作的重大项目,是全面加强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基础建设和产能融合的重要举措。从印尼方面来看,引入中方投资建设雅万高铁,与中国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国策及海洋支点战略密切契合,可以借此推动两国经贸投资关系的深入发展。这说明中印两国( )
A.以睦邻外交作为对外政策核心 B.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交往模式
C.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全面改善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
8.2024年,美国和欧盟先后出现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新抵制言论和计划,对中国的新能源车挥动“关税大棒”。美国总统拜登称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应对中国新能源车。美国抵制和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根本目的是( )
A.打破国际贸易的壁垒 B.促进世界绿色经济的发展
C.维护美国的经济霸权 D.打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9.如表为1999年至2008年主要气体年排放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
单位:亿吨
温室气体 全世界 西方七国工业集团
二氧化碳 298000 153237
甲烷 375 139
一氧化二氮 5.7 2.6
HCFC—22 0.2 0.17
A.西方国家未重视环境保护 B.城市化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D.发达国家对环境治理负有主要责任
10.2009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承诺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的融资,并将IMF资金规模由2500亿美元增加至7500亿美元。此外,还将向区域性的多边发展银行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贷款的支持。当时二十国集团的这些措施意在( )
A.通过增强资本要素流动刺激经济发展 B.促进全球治理机制进一步改善
C.扩大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交汇点 D.拓展经济组织内部的合作方式
11.冷战结束后,美国宣布暂停核试验,并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年联大通过,中、美、俄等128个国家签字)。21世纪后,小布什及特朗普政府均拒绝批准该条约,并试图恢复核试验;而奥巴马及拜登政府则选择回归该条约。美国禁止核试验政策的变化( )
A.反映了政治权力架构存在一定缺陷 B.不利于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C.折射出民主体制内部矛盾日益激化 D.揭示了国际条约作用十分有限
12.1951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难民是指以种族、宗教、国籍、社会或政治原因不能或不愿受本国保护而留在本国之外的人;或不具有国籍而由于上述原因不能或不愿返回其常住国的人”。因此,来自东欧等国家的难民几乎都被授予难民身份,而来自南美洲的难民得不到足够的保护和认可。这表明,当时( )
A.国际法的权威受到挑战 B.国际局势制约难民问题解决
C.联合国的作用得以加强 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不断加剧
13.2017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俄双方提出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成为两国蓝色伙伴关系建立的开端,为两国地区合作、航运开发、北极治理等领域带来契机,推动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不断加强合作,继而推动中俄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 )
A.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B.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C.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开启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
14.2024年3月11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布报告说,由于在叙利亚的美军等外国军事力量制造的紧张局势加剧,叙利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危机。一位调查委员会专员说,叙利亚难民仍构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难民潮,超过1300万叙利亚人无法返回家园。这说明难民问题( )
A.反映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形成 B.已成为世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C.无法得到联合国人道主义救助 D.需国际社会共同面对携手解决
15.2023年8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举行,会议通过并发表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约翰内斯堡宣言》,并达成了组织扩容,邀请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根廷共和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从2024年1月1日起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实现了会议的关键目标。金砖国家扩员( )
A.符合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
B.是应对全球危机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
C.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演变的必然结果
D.成为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组织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十分重视地区间组织的地位和作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是该运织的创始成员国和主要推动者。上合组织在建立之初将自身定位为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宗旨的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随着国际秩序中地区整合的速度上升,周边国家合作需求增加,上合坦织开始向加强区域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合作等方向转型,但安全合作仍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支柱,其他领域的区域合作都不开安全基础的建构。
——编自平《上海合作红织:继往开来前景广阔》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和非洲联服确立了在发展战略、开展和平安全、加强公共卫生、开展人力贤源开发、密切在国际与地区事务联系上的五个领域合作,前四个主要在于促进非盟在安全、卫生、人力资源、规上的能力建设,这种并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尊重非洲自主发展意愿的合作模式,与西方附有多重政治条件的援助形成鲜明对比。后一个目标则是为了加强中国和非盟在国际事务上的多边协调,拓展了双方合作与发展空间。
——摘编自《王毅中国与非盟五个优先合作领域》等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与上合组织、非盟在合作方面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两个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的时代背及积极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国际法大事记
1920年,国联成立。宗旨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1945年4月,50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1945年12月,29个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64年,《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发表,“七十七国集团”由此得名。它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形成的最大的经济组织。
1968年,美苏等59个国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1972年,75个国家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它被誉为“一部真正的海洋宪法”,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
2016年,17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协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开辟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
——摘编自刘松柏、何成刚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国际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帝国秩序、国联体系、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
——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阶段的全球治理体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市场的根源可追溯到很久以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使人们对基于完全主权国家的国际秩序产生怀疑时,20世纪20年代后期,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当时,……法国和德国的外交部长考虑了建立欧洲合众国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再次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来摆脱国际混乱局面。1950年5月9日,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当时,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以煤钢联营作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小规模试验厂。……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们今天再次生活在一个新的世界,并使处理以往世界的制度和知识出现严重过载。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地所看到的种种混乱,与这个过程密切相关,当这个新的世界图景徐徐打开时,对更好的全球治理的需求,更加急迫了,而它同样与七十多年前一样,有赖于在知识范式上实现新的突破。旧的知识范式已经没有办法从容应对新的世界问题,它并不是完全过时,而是不充分了,急需在关键性的概念上推陈出新。
——程亚文《新知识短缺的历史与今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进程对当今世界的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的新场景全球治理在“制度和知识范式”上人类需要坚持的旧传统和新突破。
19.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冥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里克利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普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莹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1)概括材料一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3)综合上述,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观点是在反对单极世界和世界霸权,主张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有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商量,共同制定,说明中国在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发展,C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中国是在推动全球治理规则的民主化,并不是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排除A项;“取决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全球治理体系应该以综合实力为基础,而不应该否认综合实力,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各国平等参与、包容普惠的区域合作精神,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从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C项正确;“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改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主导,排除B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目前仅是目标,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金砖国家的数量和经济总量都在增加,说明其影响力也在增加,这有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B项正确;“主导作用”用词错误,不符合史实,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发达国家,排除A项;区域集团是指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的国家,金砖国家不都是地理位置相邻的,排除C项;70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沃勒斯坦认为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不要为了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挑战现存的世界秩序,也不要一味逞强,而应该努力发展,和平崛起,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所有大国,并不只是美国,排除A项;材料强调大国崛起道路的认识,与政治多极化无关,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强调世界联系的紧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后(美国)。根据材料可知,冷战后,美国依然把意识形态作为重要的参照系,因此其外交政策始终带有冷战色彩,美国时常借口营造“民主的世界”以干涉别国内政,A项正确;上述对抗思维出现主要是因为美国把意识形态作为重要的参照系,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上述对抗思维出现主要是因为美国把意识形态作为重要的参照系,与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无关,排除C项;上述对抗思维出现主要是因为美国把意识形态作为重要的参照系,未涉及恐怖主义的威胁,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美国)。据材料“耶伦以13亿美元扶持贷款为要挟,要求赞比亚向更高比例的西方金融机构贷款。”可知,“新殖民主义”制约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发展,C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于1973年瓦解,排除A项;材料讲述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控制赞比亚,并非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观念变革,排除B项;材料讲述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控制赞比亚,并非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和印尼。根据材料可知,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基础建设和产能融合的重要举措,这有助推动中国与印尼经贸投资关系的深入发展,体现了两国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交往模式,B项正确;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但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争取世界和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修建雅万高铁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全面改善两国之间经贸往来”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4年(美国)。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挥动“关税大棒”及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应对中国新能源车来打压中国,意图削弱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保护本国工业产品的效益和发展,从而维护其经济霸权,C项正确;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不是打破国际贸易的壁垒,排除A项;美国抵制和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实质上是对绿色经济的破坏,排除B项;打压中国经济是其目的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9年至2008年(世界)。根据表格可知,西方七国工业集团温室气体的排放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对环境的破坏大,说明发达国家对环境治理负有主要责任,D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明发达国家对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没有体现各国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排除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发展中国家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2009年”“将IMF资金规模由2500亿美元增加至7500亿美元”“向区域性的多边发展银行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贷款的支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不仅普遍采取经济刺激方案来纾缓本国危机,而且还采取联合措施刺激经济,二十国集团的这些措施意在通过增强资本要素的流动刺激全球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而非完善全球治理体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侧重于“扩大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交汇点”,排除C项;拓展合作方式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冷战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建立的政府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件》上的态度摇摆不定,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在核问题上的举棋不定严重影响了国际核秩序的稳定和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党治国理念的差异导致美国在国际核问题上的不停变化,美国政治权力架构是三权分立和中央集权,这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两党对待国际核问题态度的差异,无法得出两党矛盾的日益激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待国际核协定的不停变化,未涉及美国对国际核协定的履行情况,排除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通过材料可知,对难民的界定受两极格局的影响,着重解决了政治难民,即东欧国家的问题,但忽视了南美洲的难民问题,表明国际局势制约难民问题解决,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法受到挑战,排除A项;材料表明联合国未充分解决世界问题,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难民问题,而非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冰上丝绸之路推动中俄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不断加强合作,它的开发有利于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海洋领域的拓展和延伸,B项正确;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范畴,无法得出“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的结论,排除A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完全确立,排除C项;中国在此之前早已开始参与全球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4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叙利亚难民问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难民潮,是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面对携手解决,D项正确;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形成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难民问题是严重问题,但“最严重”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联合国对难民问题的解决付出了实际行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金砖国家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代表,金砖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新成员的加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凝聚力增强,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演变的必然结果,C项正确;金砖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不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强调金砖国家扩员,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不属于贸易保护主义,排除B项;欧盟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同:体现多边主义;平等原则;领域不断扩展深化。
异:上合组织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先;中国深度参与;非盟“发展与外交并重”。
(2)背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积极影响:实现互利共赢;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非洲)。同:据材料一“上合组织在建立之初将自身定位为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宗旨的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和材料二“后一个目标则是为丁加强中国和非盟在圆际事务上的多边协调”得出体现多边主义;据材料一“上合坦织开始向加强区域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合作等方向转型,但安全合作仍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支柱,其他领域的区域合作都不开安全基础的建构”和材料二“这种并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尊重非洲自主发展意愿的合作模式,与西方附有多重政治条件的摇形成鲜明对比。”得出领域不断扩展深化;据材料一“上合组织在建立之初将自身定位为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宗旨的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随着国际秩序中地区整合的速度上升,周边国家合作需求增加,上合坦织开始向加强区域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合作等方向转型”和材料二“这种并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尊重非洲自主发展意愿的合作模式”得出平等原则。异:据材料一“但安全合作仍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支柱,其他领域的区域合作都不开安全基础的建构。”得出上合组织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先;据材料二“后一个目标则是为丁加强中国和非盟在圆际事务上的多边协调,拓版丁双方合作与发展空间。”得出非盟“发展与外交并重”;据材料一“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是该运织的创始成员国和主要推动者。”得出中国深度参与。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17年(中国、非洲)。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际经济、政治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和中国的角度得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与两个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7.(1)趋势:参与国家由世界大国扩展到更多的国家,更具有广泛性;关注领域由战争和平问题向经济文化气候等社会问题拓展;配套的国际组织或国际机构出现;对战争的限制性规定随时代而变化;联合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任意三点即可)
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发展中国家的壮大;全球性问题的深入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动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任意三点即可)
(2)认识:国际组织和国际法逐渐成为规范国家间交往(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联合国之外,全球治理机制发展日益多样化,为应对复杂的国际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伴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治理体系的话语权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任意两点即可)
但是,国际法的发展和实践有赖于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体系仍然受到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挑战;当今国际形势变化复杂,国际法和全球治理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国际争端,且其发展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20世纪以来国际法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一中签署国际条约的国家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参与国家由世界大国扩展到更多的国家,更具有广泛性;根据签署的国际条约的名称可以看出,关注领域由战争和平问题向经济文化气候等社会问题拓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七十七国集团”等信息可知,配套的国际组织或国际机构出现;根据“ 美苏等59个国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可知对战争的限制性规定随时代而变化;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在这些国际条约中,联合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趋势变化的原因综合所学可从世界大战的教训、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壮大、全球性问题的影响和世界格局的变动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全球治理体系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利益,所以不同时期全球治理体系与当时的国际格局和不同国家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由此出发,综合所学内容可知,“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阶段的全球治理体系下,国际组织和国际法逐渐成为规范国家间交往(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联合国之外,全球治理机制发展日益多样化,为应对复杂的国际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伴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治理体系的话语权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虽然国际合作不断加深,但这一全球治理体系仍然受到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挑战;当今国际形势变化复杂,国际法和全球治理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国际争端,且其发展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
18.(1)衰落:西欧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成功:科技革命广泛开展;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用;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
(2)原因:欧洲历史上有共同市场;法国和德国关系的改善。
影响: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欧盟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欧盟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旧传统: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发挥作用。
新突破:出现了新治理机制,如二十国集团正在全球层面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在地区层面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组织;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概念,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衰落方面,据材料一“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可得出西欧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据材料一“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成功方面,据材料一“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可得出科技革命广泛开展;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用;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共同市场的根源可追溯到很久以前”可得出欧洲历史上有共同市场;据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后期,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可得出法国和德国关系的改善。第二学问影响,从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等角度思考即可。如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欧盟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世界方面,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欧盟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三“与七十多年前一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旧传统有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发挥作用。
据材料三“对更好的全球治理的需求”“急需在关键性的概念上推陈出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突破有出现了新治理机制,如二十国集团正在全球层面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在地区层面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组织;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概念,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19.(1)含义: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
原因: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雅典国力进一步强盛。
(2)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组建三国同盟。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雅典。含义:据材料“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里克利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可知,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
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强大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进行说明。政治上,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军事上,希波战争使雅典国力进一步强盛。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德国。据材料“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完成统一,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组建三国同盟。对于英国而言,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可知,“修昔底德陷阱”是因为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这告诉我们面对新兴国家的崛起,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人类命运的相关性,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