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九年级上)历史: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九年级上)历史: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8 16:1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1.古代埃及
(1)埃及的地理位置:埃及位于北非的____________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奴隶制国家的形成: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__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____________。
(3)金字塔的修建:____________时期,国王开始修建____________形的巨大陵墓。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在公元前____________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____________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在____________;他制定的《____________》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指____________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公元____________前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把社会成员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
疑难突破
古代埃及国王修建金字塔的原因
剖析:其一是宗教原因。古代埃及的国王不满足于生前统治人们,还幻想死后复活成神,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为了永久保存尸体,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防腐剂,填以香料,用亚麻布裹紧,做成木乃伊。金字塔便是他们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们死后“复活”的“城堡”。其二是政治原因。雄伟壮观的金字塔,给人一种坚不可摧且高不可攀的印象,震慑人们的心灵,让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由此屈服于奴隶主专政;而且,活着的国王也希望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的统治不可动摇。
问题探究
问题为什么大江大河会孕育古代文明?这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探究:大江大河水源充足,饮水方便,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农牧业的需要,并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此外还能调节气候环境。这一切说明,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更是如此。既然江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那么我们就应爱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合理使用。
典题精讲
例1尼罗河孕育了( )
A.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巴比伦文明 D.古代埃及文明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大河流域”文明的了解,可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尼罗河是流过非洲北部的一条大河,它孕育的是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是由黄河孕育的;古代印度文明是由印度河孕育的;古代巴比伦文明是由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因此正确答案应为D项。
答案:D
绿色通道: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相关的地理位置来思考,为了慎重起见,最好查阅世界地图,设计示意图,这样有利于加强直观记忆,增强知识的巩固程度。
例2阅读下列材料:
第六条 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
第七条 自由民从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奴手中买得或为之保管银或金、奴隶、女奴、牛、羊、驴,不论任何物,而无证人及契约者,是为窃贼,应处死。
第一九九条 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请完成:
(1)以上各条内容应出自什么法律文献?
(2)该法律第六、七条有什么共同之处?
(3)该法律第七、一九九条把奴隶看作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汉谟拉比法典》实质的理解。答题时必须首先把握准法典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第六、七条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共同点;再对第七、一九九条进行分析,认识到将奴隶与牛、羊并列在一起的实质含义。
参考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
(2)都是要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
(3)把奴隶看作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黑色陷阱:解答本题,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第(2)问,有的回答共同点是法律严酷,这显然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是对教材内容掌握不熟练,对法典实质的认识不到位。回答时应注意从“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这个方面来思考。
知识导学
大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发源地,本课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内容。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整体阅读教材,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②分门别类,把本文涉及到的文明古国,按照国家、建立(统一)时间、所处的大河流域、主要成就整理出来,这样便于一目了然地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③本课有较强的地理概念,学习时要结合世界地图,转换视角,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疑难导析
关于修建金字塔的原因,教材中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一方面要注意和同学交流,同时也要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要注意阅读教材中的解释性文字。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宗教原因,其次是政治原因。
问题导思
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从“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来思考。
典题导考
典题变式: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E国是“尼罗河的馈赠”,“E国”是指(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中国 D.古印度
答案:A
典题变式:写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及对其文明形成有重大意义的大河名称。
答案:古代埃及—尼罗河;古代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代印度—印度河;古代中国—黄河。
典题变式: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B.从法典可看出当时已经有封建生产关系
C.法典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D.法典号召同等级公民要团结互助
答案:A
典题变式: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是( )
A.维护全体氏族成员的利益 B.维护氏族中男子的利益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维护奴隶的利益
答案:C
典题变式:下列四大文明古国中,最早用法律治理国家的是 …( )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答案:B
典题变式:古巴比伦王国位于(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地中海沿岸 D.两河流域
答案:D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古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 )
A.金字塔 B.巴黎圣母院
C.《汉谟拉比法典》 D.麦加清真寺
思路解析:B项为法国的标志性建筑,C项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的成就,D项为伊斯兰教的圣地,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2.世界上最早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出现在( )
A.黄河、长江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恒河流域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可用比较分析法来选择。黄河、长江流域出现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印度河、恒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后,尼罗河流域出现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因此,正确答案应为B项。
答案:B
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反映了自然地理与古代文明产生的关系 ②古代埃及的发展与尼罗河息息相关 ③尼罗河为古埃及人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 ④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摇篮
A.①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此题的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对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尼罗河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摇篮,而尼罗河流域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孕育这一文明提供了条件。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4.两河流域的“两河”是指( )
①印度河 ②底格里斯河 ③恒河 ④幼发拉底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思路解析:任何历史地名都有其渊源,不可牵强附会。根据教材内容可知,“两河”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尽管都属于古印度的两条河流,但它们没有这种称谓。
答案:C
5.古印度种姓制度中的首陀罗( )
A.掌管宗教祭祀
B.是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
C.主要掌管军政大权
D.绝大多数是非雅利安人,有的甚至沦落为“贱民”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印度种姓制度具体内容的了解。阅读相关材料可知:第四等级首陀罗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绝大多数是非雅利安人,世代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有的甚至沦落为更低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因此,D项的说法是正确的。A项掌管宗教祭祀的是第一等级婆罗门,B项是第三等级吠舍,C项是第二等级刹帝利。
答案:D
6.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 )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思路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的成就,而古巴比伦地处两河流域。
答案:A
7.是非判断。
(1)古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掌握国家的一切大权。
(2)西亚两河流域在公元前18世纪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3)古代印度城邦首先出现在恒河流域。
(4)在古代印度的吠舍时代,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5)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古代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判断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从细小之处入手。(1)与史实相符。(2)应该是“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3)古代印度城邦首先出现在印度河流域。(4)应该是“吠陀时代”。(5)与史实相符。
答案:(1)√ (2)× (3)× (4)× (5)√
8.请把下列历史事物与文明古国连线搭配。
金字塔 古代中国
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埃及
分封制 古巴比伦王国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明古国的代表性事物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分封制是起源于中国古代周朝的一种政治制度。
答案:
9.填出《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河流和城市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区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准确方位,最好是自己动手画一画,有助于加深印象。
答案: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巴比伦
我综合我发展
10.阅读下图,完成问题:
(1)金字塔建于何时?
(2)你对它怎样评价?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金字塔的了解。重点是对金字塔的评价,应该从金字塔建造的目的、建造中付出的劳动、金字塔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1)公元前2700年前。
(2)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建造金字塔动用了大量劳动力,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象征。
11.《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何在?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全面了解。关于主要内容,应从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正文的内容等方面来回答。对目的和实质,要简明扼要,围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来回答。
参考答案:内容:法典分为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前言主要宣扬君权神授。结语则表明法典将永垂后世。正文内容有四: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严格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保护奴隶主对农民的剥削,保护商人、高利贷者的利益。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实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成为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工具。
我创新我超越
12.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米(现高137米,约50层楼高,是1889年法国埃菲尔铁塔建立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塔基呈四方形,每边宽约230米,塔基面积约52906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沿塔绕一圈约1000米。据统计,整座塔共用巨石230万块,平均每块重约2.5吨,最大的约重30吨。如果把所有的石块都敲碎,铺一条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估计10万人轮流参加劳动,也得20年才能完工。塔基四边长度最大误差不超过20厘米,每面的倾斜角度大约为52度。在塔身北侧离地面13米处有一个用四块巨石砌成的“人”字形出入口,这样就可以均匀分散了塔身的巨大压力。据研究,胡夫金字塔四边底线误差不出20厘米,与230米的总长度比较,误差在1/1000之内;基底四个直角误差最大不过3分2秒,四边方位同准确的东西南北方位误差也只在1分15秒和5分30秒之间。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所有巨石的开采、搬运和堆砌是用30年完成的。在当时的运输条件下,这些巨大的石块是如何开采并运输的呢?请你和同学探究讨论,揭开这个谜底。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全面了解。关于主要内容,应从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正文的内容等方面来回答。对目的和实质,要简明扼要,围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来回答。
参考答案:内容:法典分为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前言主要宣扬君权神授。结语则表明法典将永垂后世。正文内容有四: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严格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保护奴隶主对农民的剥削,保护商人、高利贷者的利益。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实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成为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