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
1.他在陈桥驿兵变中黄袍加身,依靠超群的武艺和出众的胆略建立了新王朝。他建立的王朝、王朝建立的时间及其自身所属的民族分别是
A.元朝 960年 汉族 B.元朝 961年 蒙古族
C.北宋 960年 汉族 D.北宋 961年 蒙古族
【答案】C
【详解】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C项正确;元朝建立时间是1271年,排除AB项;北宋建立时间是960年,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下表中是宋代文学家所任的官职,体现了宋代
姓名 曾任官职 职权范围
范仲淹 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负责边防
晏殊 枢密使 负责管理全国军政
欧阳修 枢密副使 协助管理全国军政
A.海外贸易繁荣 B.实行重文轻武
C.加强边疆管理 D.强化中央集权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范仲淹、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晏殊、枢密使”“欧阳修、枢密副使”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朝文官掌部分兵权,B项正确;材料表格体现的是文化家所任的官职,反映了宋代实行重文轻武,表格无法体现海外贸易繁荣、加强边疆管理,排除AC项;表格中不涉及强化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并向游牧民族称臣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一定的财政负担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据材料“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可知,这是对宋辽以及宋和西夏议和的描述。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符合题意;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但辽宋约为兄弟之国,②不符合题意;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符合题意;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④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下图所示分别是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从货币的形状及货币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都是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D.都深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货币的形状及货币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都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同汉族王朝的货币一样,也是圆形方孔,C项正确;契丹和西夏没有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排除A项;契丹族建立辽政权,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契丹和西夏不是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排除B项;契丹和西夏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5.阿保机、阿骨打、元昊、铁木真都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杰出少数民族政治家。下列政治家与政权的建立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元昊—契丹国 B.阿保机一蒙古政权 C.阿骨打一金 D.铁木真一西夏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阿骨打建立的是金,C项正确;元昊建立的是西夏,排除A项;阿保机建立的是契丹国,排除B项;铁木真建立的是蒙古国,排除D项。故选C项。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如下叙述
(女真人)击败了在东北地区居统治地位的游牧民,宋王为之鼓舞,决定收复此地……结果,导致(女真人对)① ② 中国北部大规模入侵。宋朝防御土崩瓦解,后来的朝廷只得留在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 ③
材料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辽-北宋-南宋 B.辽-南宋-北宋 C.金-北宋-南宋 D.金-南宋-北宋
【答案】A
【详解】据所学可知,辽国初期大致在现如今的东北一带,包括内蒙古、山西、河北一带,因此(女真人)击败了在东北地区居统治地位的游牧民是① 辽,1125年辽朝灭亡;而当时的宋王是②北宋皇帝,决定收复此地……结果,导致(女真人对)中国北部大规模入侵,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 东京 ,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后来③南宋只得留在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北宋灭亡之后,南宋随之建立,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朝,而最初和北宋并立的北方政权是辽朝,后来取代辽朝的是金朝,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最初和北宋并立的北方政权是辽朝,后来取代辽朝的是金朝;北宋灭亡之后,南宋随之建立,,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7.北宋时期,政府乐于见到人们的鉴赏喜好从贵金属转向陶瓷,这一转变有利于金属货币的流通,并向少数民族政权换取和平。可见政府支持这一转变的主要意图是
A.引导贵族生活方式的转变 B.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提倡节俭以保持士人清廉 D.促进经济发展和支付岁币
【答案】D
【详解】由题干中的“这一转变有利于金属货币的流通,并向少数民族政权换取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辽、西夏签订了条约,需要支付大量岁币,以此获得和平,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中所述的是“政府乐于见到人们的鉴赏喜好从贵金属转向陶瓷”,可见群体不单单是贵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意图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支付岁币,与文化教育事业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的“政府乐于见到人们的鉴赏喜好从贵金属转向陶瓷”,不能直接推出提倡节俭以保持士人清廉,排除C项。故选D项。
8.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椎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以上辩论最早会出现在哪一场景中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B项正确;宋夏议和内容为: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排除A项;宋金议和的内容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排除C项;辽金议和与宋无关,而且辽被金所灭,排除D项。故选B项。
9.1040年,宋仁宗曾许诺确厮啰(宋代青唐吐蕃首领),如愿助北宋讨夏,“有功,则加以王爵,置榷场,许市易羊马,以通财货”。“而宋之南渡,其利尤薄,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余万缗。”材料反映出“榷场”是两宋时期
A.在边界与少数民族商业贸易的场所
B.政府与北方少数民族谈判的场所
C.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换战俘的场所
D.对外贸易与政治谈判的场所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有功,则加以王爵,置榷场,许市易羊马,以通财货”。“而宋之南渡,其利尤薄,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余万缗。”可知,宋朝在边境设立榷场,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互市贸易,密切与少数民族的经济往来,推动民间贸易的活跃,进而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材料反映“榷场”是两宋时期在边界与少数民族商业贸易的场所,不是政府与北方少数民族谈判的场所,排除B项;材料反映“榷场”是两宋时期在边界与少数民族商业贸易的场所,不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换战俘的场所,排除C项;材料反映“榷场”是两宋时期在边界与少数民族商业贸易的场所,不是对外贸易与政治谈判的场所,排除D项。故选A项。
10.观察《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可以看到
农业税 非农业税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农业经济衰退较为明显 B.北宋时期非农经济发展
C.南方经济开发速度很快 D.重农抑商政策至此废除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所给数据分析可知,非农业税不断增加,这说明北宋时期非农经济发展,B项正确;农业税所占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经济衰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南方经济发展,排除C项;北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废除,排除D项。故选B项。
11.《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宋《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由此可见,从唐代到宋代
A.海外贸易渐趋发达 B.经济重心向南迁移
C.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D.商业贸易更加繁荣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唐朝时期推行坊市制度,商业经济的发展受到时间限制,而宋朝时期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体现了唐到宋朝商业贸易的进一步繁荣发展,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至宋朝时期商业发展打破了时间限制,没有涉及海外贸易发展的论述,排除A项;经济重心向南移主要体现了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朝时期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与社会风气的开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对于宋朝的评价,以钱穆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大多冠以“积贫积弱”的定位,而以日木学者内藤湖南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却给予“商业革命”等较高的评价。这说明
A.国内外对于宋朝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 B.囿于史料的缺失制约了对宋朝的研究
C.国内的定位体现出史学研究的务实性 D.问题研究视角影响对同一事物的认识
【答案】D
【详解】以钱穆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大多冠以宋朝“积贫积弱”的定位,这是站在宋朝统治的视角上研究的结果,国外学者给予宋朝“商业革命”等较高评价,是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视角上研究的结果,D项正确;问题研究视角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无法达成共识,排除A项;我国学者大多冠以宋朝“积贫积弱”的定位,并非掌握史料缺少,而是受到问题研究视角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内的定位体现出史学研究的务实性,不能说明国外学者史学研究没有务实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3.如图所示文化中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社会安定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南方政权强于北方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分析得知南方人才比重上升并反超北方人才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唐末五代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同时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安定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排除A、B项;南方政权强于北方,表述不科学,排除D项。故选择C项
14.2020年全国百强县上榜名单中,浙江有18个县,江苏有25个县(大多在苏南),福建有7个县,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时间是在
A.隋朝时期 B.唐朝中后期 C.北宋中期 D.南宋时期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D项正确;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排除A项;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北宋中期经济重心南移还没有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5.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做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①开始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并加以推广 ②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③棉花的种植已经扩展到黄河流域 ④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产茶的州县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南宋”“江南”,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增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占城稻的引进发生在北宋时期,与题干中的“南宋”时间不符,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了江淮和川蜀一带,没有扩展到黄河流域,③表述错误,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16.“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青铜器 B.丝绸 C.铁器 D.瓷器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它的故土(景德镇)。”结合所学知识,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7.宋人说:“海舟以福建船为上,广东、西次之,温、明州船又次之。”这反映了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建在当时的
A.泉州附近 B.广州附近 C.东京郊外 D.温州附近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宋代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C项正确;世界上最早的船坞不是建在泉州、广州、温州附近,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如图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板。它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C
【详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是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雕刻铜版印刷广告,是现存世界最早的工商业印刷广告实物,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主要体现了宋代
A.商业贸易的繁荣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行省制度的设立 D.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可知,商业城市兴起、店铺增加、纸币出现是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D项;行省制度的设立在元朝时期,排除C项。故选A项。
20.下图中不同朝代经济分布的变化说明
汉代经济分布区 唐后期经济分布 宋代经济分布
A.统一市场形成 B.中央集权强化
C.国家版图扩展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汉代时期主要的经济区位于北方黄河流域,唐后期主要经济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宋代时期主要经济区位于东南地区,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信息,D项正确;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朝代经济分布的变化,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未涉及统一市场、中央集权强化和国家版图扩展的相关信息,排除ABC项; 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21.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分)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材料二: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诗词的繁荣与发展。
材料三:科举制度在宋代有重大发展变化,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儿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化繁荣发展。
(1)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什么?其确立标志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诗词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科举考试发生了哪些变化(至少两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4)综上所述,谈谈该制度的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答案】(1)制度:科举制;(2分)标志:进士科的创立(2分)
(2)唐朝的统治者如唐太宗、武则天等人提倡科举,选拔人才,尤其是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大大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3)变化:增设词科;设置考试新章法;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4分,写出两条即可)影响:促进文化繁荣发展。(2分)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分,写出一点即可)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科举制。标志:根据所学可知,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根据材料二“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诗词的繁荣与发展”可知,唐朝诗词繁荣的重要原因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等统治者的支持,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得当。
(3)变化:根据材料“科举制度在宋代有重大发展变化,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可知,宋代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是增设词科;设置考试新章法;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科举考试出现增设词科、设置考试新章法、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等新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2.茶叶起源于中国南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生活用品和商品,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不论京都大邑,还是路边驿站,皆设茶铺,过往行客,“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南方而来,“舟车相继”,数量庞大……
——摘编自【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材料二 宋辽墓葬壁画中的茶事图
材料三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作为茶叶原产地的云南、四川把茶销售到西藏。以肉食为主的藏民需要茶叶分解脂肪,所以养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茶马古道联系着内地与西藏的民间商贸往来,也是各种宗教文化以及沿途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
——摘编自《茶马古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饮茶习俗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概况的原因。(3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马古道”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4分)
【答案】(1)概况:饮茶之风盛行。(1分)
原因:唐朝国家统一,交通便利;唐朝经济发达(商业发达);唐朝社会风气开放。(2分,写出一点即可)
(2)例如:
现象:宋辽时期饮茶习俗已传播到辽国。(2分)
说明:宋辽时期,民族交融加强;双方在边界设置榷场,进行茶叶贸易;澶渊之盟签订后,双方长期和平相处,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饮茶习俗逐步传播到辽国。(2分,写出一点即可)
(3)原因:茶马互市的推动;藏民对茶叶需求量大;西藏人民饮茶习俗的推动;内地对良马需求的刺激。
意义:促进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国家军事实力;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4分,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不论京都大邑,还是路边驿站,皆设茶铺”可知,这体现出,饮茶之风盛行;这是因为,唐朝国家统一,交通便利,唐朝经济发达,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2)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观点必须符合图片,论述时,史实准确,能支持观点,如,现象:宋辽时期饮茶习俗已传播到辽国。说明:宋辽时期,民族交融加强;双方在边界设置榷场,进行茶叶贸易;澶渊之盟签订后,双方长期和平相处,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饮茶习俗逐步传播到辽国。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以肉食为主的藏民需要茶叶分解脂肪,所以养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茶马互市的推动,藏民对茶叶需求量大,西藏人民饮茶习俗的推动,内地对良马需求的刺激;它促进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国家军事实力;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
1.他在陈桥驿兵变中黄袍加身,依靠超群的武艺和出众的胆略建立了新王朝。他建立的王朝、王朝建立的时间及其自身所属的民族分别是
A.元朝 960年 汉族 B.元朝 961年 蒙古族
C.北宋 960年 汉族 D.北宋 961年 蒙古族
2.下表中是宋代文学家所任的官职,体现了宋代
姓名 曾任官职 职权范围
范仲淹 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负责边防
晏殊 枢密使 负责管理全国军政
欧阳修 枢密副使 协助管理全国军政
A.海外贸易繁荣 B.实行重文轻武
C.加强边疆管理 D.强化中央集权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并向游牧民族称臣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一定的财政负担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图所示分别是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从货币的形状及货币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都是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D.都深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5.阿保机、阿骨打、元昊、铁木真都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杰出少数民族政治家。下列政治家与政权的建立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元昊—契丹国 B.阿保机一蒙古政权 C.阿骨打一金 D.铁木真一西夏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如下叙述
(女真人)击败了在东北地区居统治地位的游牧民,宋王为之鼓舞,决定收复此地……结果,导致(女真人对)① ② 中国北部大规模入侵。宋朝防御土崩瓦解,后来的朝廷只得留在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 ③
材料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辽-北宋-南宋 B.辽-南宋-北宋 C.金-北宋-南宋 D.金-南宋-北宋
7.北宋时期,政府乐于见到人们的鉴赏喜好从贵金属转向陶瓷,这一转变有利于金属货币的流通,并向少数民族政权换取和平。可见政府支持这一转变的主要意图是
A.引导贵族生活方式的转变 B.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提倡节俭以保持士人清廉 D.促进经济发展和支付岁币
8.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椎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以上辩论最早会出现在哪一场景中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9.1040年,宋仁宗曾许诺确厮啰(宋代青唐吐蕃首领),如愿助北宋讨夏,“有功,则加以王爵,置榷场,许市易羊马,以通财货”。“而宋之南渡,其利尤薄,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余万缗。”材料反映出“榷场”是两宋时期
A.在边界与少数民族商业贸易的场所
B.政府与北方少数民族谈判的场所
C.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换战俘的场所
D.对外贸易与政治谈判的场所
10.观察《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可以看到
农业税 非农业税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农业经济衰退较为明显 B.北宋时期非农经济发展
C.南方经济开发速度很快 D.重农抑商政策至此废除
11.《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宋《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由此可见,从唐代到宋代
A.海外贸易渐趋发达 B.经济重心向南迁移
C.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D.商业贸易更加繁荣
12.对于宋朝的评价,以钱穆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大多冠以“积贫积弱”的定位,而以日木学者内藤湖南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却给予“商业革命”等较高的评价。这说明
A.国内外对于宋朝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 B.囿于史料的缺失制约了对宋朝的研究
C.国内的定位体现出史学研究的务实性 D.问题研究视角影响对同一事物的认识
13.如图所示文化中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社会安定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南方政权强于北方
14.2020年全国百强县上榜名单中,浙江有18个县,江苏有25个县(大多在苏南),福建有7个县,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时间是在
A.隋朝时期 B.唐朝中后期 C.北宋中期 D.南宋时期
15.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做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①开始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并加以推广 ②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③棉花的种植已经扩展到黄河流域 ④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产茶的州县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青铜器 B.丝绸 C.铁器 D.瓷器
17.宋人说:“海舟以福建船为上,广东、西次之,温、明州船又次之。”这反映了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建在当时的
A.泉州附近 B.广州附近 C.东京郊外 D.温州附近
18.如图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板。它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9.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主要体现了宋代
A.商业贸易的繁荣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行省制度的设立 D.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0.下图中不同朝代经济分布的变化说明
汉代经济分布区 唐后期经济分布 宋代经济分布
A.统一市场形成 B.中央集权强化
C.国家版图扩展 D.经济重心南移
二、非选择题
21.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分)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材料二: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诗词的繁荣与发展。
材料三:科举制度在宋代有重大发展变化,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儿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化繁荣发展。
(1)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什么?其确立标志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诗词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科举考试发生了哪些变化(至少两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4)综上所述,谈谈该制度的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22.茶叶起源于中国南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生活用品和商品,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不论京都大邑,还是路边驿站,皆设茶铺,过往行客,“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南方而来,“舟车相继”,数量庞大……
——摘编自【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材料二 宋辽墓葬壁画中的茶事图
材料三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作为茶叶原产地的云南、四川把茶销售到西藏。以肉食为主的藏民需要茶叶分解脂肪,所以养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茶马古道联系着内地与西藏的民间商贸往来,也是各种宗教文化以及沿途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
——摘编自《茶马古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饮茶习俗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概况的原因。(3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马古道”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