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诗韵动人心——七上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任务群教学设计简案及学习成果展示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3.揣摩词句,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段
一、引入古代诗歌
孔子: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你最喜欢的古代诗歌是哪一首呢?为什么?
二、认识古代诗歌
1.你能说说什么是古代诗歌吗?
2.简介古代诗歌:定义、分类
三、明确核心任务
本课学完之后,同学们要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录制朗读视频发在班级群和朋友圈里。
要求:
1.从四首诗歌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一首;
2.配上合适的音乐;
3.朗读要声情并茂;
4.要说明你喜欢这首诗的理由。
四、初读诗歌有诗韵
1.读准字音
2.读对节奏
指导根据音节和意义停顿的方法
3.读好语气
根据内容和情感的变化来调整语音的轻重、语气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等
示范特殊语句的朗读,指导学生读。
五、解读诗题知背景
1.你从这四首诗的题目中分别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顺势介绍相关背景、作者作品知识,重点是《观沧海》。
2.你所知道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呢?
西晋陈寿《三国志》“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否“奸雄”?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第二课段
一、朗读诗歌感诗味
1.自由朗读,说说你感受到的四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2.进行具体、细腻、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和示范,关注节奏、韵脚、语速、语调、语气等朗读要素。
注意《观沧海》点明主旨的核心句,《次北固山下》前后情感的变化。
3.引导学生初步比较四言和七言、诗和曲的不同。
二、译读诗歌明大意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每首诗的大意,点拨难词难句。
三、细读诗歌悟诗情
1.《观沧海》
(1)《观沧海》中读 句,我仿佛看(听)到了 ,从中感受到了诗人 。
示例: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仿佛看到了浩瀚的大海水波汹涌动荡,涛声震天,雄伟的山岛像巨人般耸立在大海边,从中感受到了诗人激动豪迈的情感。
积累拓展: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话题:我读出了一个 曹操
拓展明确:毛泽东“曹操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诗词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鲁迅“曹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
2.《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中读 联,我仿佛看到了 ,从中感受到了诗人 。
示例:读首联,我仿佛看到了诗人乘船在青山绿水间奔忙的身影,从中感受到了诗人既有欣赏青山秀水的愉快心情,也有旅途奔波的孤独辛劳。
(2)相机拓展明确:清代黄叔灿““潮平”一联写得宏阔,非复寻常笔墨。”明代邢昉“高奇与日月常新,非摹仿可得。”
(3)归雁典故:大雁每年往返南北,因此就有传说,常年在滞留北方的古人就有将书信寄在雁腿上,希望让家人知道自己的消息。此处诗人借用其意,希望北返的大雁给家人带去自己的消息。
(4)雁与乡愁:引入积累一组与“雁”有关的诗词名句。
(5)王湾的乡愁
(6)诗歌母题:永恒的乡愁
引入积累一组与“乡愁”有关的诗词名句。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
(1)关于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你认为第二首和第四首诗的“诗眼”是分别什么呢?
(2)我从 词语中读出了诗人的“愁心”,因为……
示例:我从“杨花”这个词语读出了诗人的“愁心”,因为杨花就是那随风而飘的柳絮,无根无依,飘忽不定,它写出了被贬到荒远偏僻之地的王昌龄像杨花飘零的凄凉之情,也含有作者的伤感。
(3)意象: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
子规(杜鹃)、五溪、夜郎三个意象的典故及含义。
明月的意象及含义,引入积累一组与“明月”有关的诗词名句。
(4)比较李白笔下的离别和其他诗人的不同处
同样是写离别,李白这样写: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淹笔下的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杜牧笔下的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柳永笔下的离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李白:盛唐气象 诗仙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5)断肠典故及诗句
(6)我从 词语中读出了诗人的“断肠”,因为……
示例:我从“枯藤”这个词语读出诗人的“断肠”,因为藤蔓是干枯的,毫无生气的,给人一种凄清、萧条的感觉,衬托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悲伤之情。
(7)夕阳意象:孤独伤感愁绪,引入积累一组与“夕阳”有关的诗词名句。
(8)小桥流水人家:温馨祥和 乐景衬哀情 反衬
第三课段
一、品读词句赏诗美
1.我觉得 句(词)写得妙,妙在……
示例:我觉得“东临碣石”这一句写得妙,妙在点明了作者观沧海的位置和地点,一个“临”字就体现出了诗人登高望远、英姿勃发的形象和冲天的豪气。
2.重点点拨
(1)《观沧海》
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
——明·钟惺
沉雄俊爽,时露霸气。
——清·沈德潜
质朴刚健 铿锵有力 汉魏风骨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的版本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你认为“随君”好,还是“随风”好呢?为什么?
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清·沈德潜
即景见时,以景生情,末句且更见真情。
——清·朱之荆
(3)《次北固山下》
此篇写景寓怀,风韵洒落,佳作也。“生”字、“入”字淡而化,非浅浅可到。
——明·周珽
(4)《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
意象铺陈 白描手法
景中雅语。(明·王世贞)
秋思之祖
二、比读诗歌探异同
1.从内容上看,这四首诗歌哪两首和哪两首具有共同点?其不同点又是什么?
2.从表达的思想情感上看,有三首的共同点是什么?其不同点又是什么?
3.这四首诗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4.小结
学好古代诗歌:
初读诗歌有诗韵
解读诗题知背景
朗读诗歌感诗味
细读诗歌悟诗情
品读词句赏诗美
比读诗歌探异同
第四课段
展示交流,自评互评。
利用评价量表从五个维度、四个方面进行星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