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_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_北京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8 21:0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14鼎湖山听泉(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描写游览所见景物的主要特色。
2、记游写景中比喻方法的运用。
3、游览中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比喻手法的运用。
2、以山泉之美来体现山林之美。
预测学生问题
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
以山泉之美来体现山林之美。
问题解决策略
朗读体会
学生活动(形式、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内容)
一.汇报预习情况
1.我能正确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空隙、椽柱、
2.我能区别形近字:
秦( )泰( )奏( )即( )既( )
综( )棕( )踪( )凌( )陵( ·)
3.我能理解重点词意:万籁俱寂、汩汩、不绝于耳
4.我能正确书写
酿 凌
二.我能理解课题的关键字:听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能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按地点的转换和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
2.我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重点写什么
3.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课题导入
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听泉 二字)
[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二.作者谢大光简介
请学生汇报查到的作者简介
三.理解内容,分段说理由,体会表达顺序
1.朗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讨论分段并说出大意
3.你认为全文的重点在哪里?
教学内容
14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描写游览所见景物的主要特色。
2、记游写景中比喻方法的运用。
3、游览中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比喻手法的运用。
2、以山泉之美来体现山林之美。
预测学生问题
以山泉之美来体现山林之美;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的意思。
问题解决策略
朗读体会
学生活动(形式、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内容)
复习上课时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理解体会:
美妙在“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像琵琶一样清脆的”、“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课文通过这些比喻,写出泉声的千变万化,把泉声写得很具体,有层次,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泉水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绕过”、“拍打”、“穿越”、“流连”,这些词语更是把泉水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觉到泉水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并分析
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较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
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那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体会排比句、比喻句的好处。
四、我能理解课文末尾一句的含义
五、讨论课文后的练习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有关语段(练习四)
2、词语解释,完成练习册作业?
3、课后练习题?
导入??
让学生思考:
1.泉水流过高低不平的地方,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美妙的,美妙在哪儿呢?
2.比较阅读并分析
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较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
3.讨论课文后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