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1 15:1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共18题;共6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宋代蔡襄《荔枝谱》记载:“(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这反映出宋代()
A.商业经营模式变化 B.社会诚信普遍缺失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人“市籍”,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当时,商人还取得了科举人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这些均表明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彻底改变 B.商税已经成为财政支柱
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 D.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
3.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反映出北宋时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长途贩运空前繁荣
C.商品经济延至乡村 D.设转运使征收赋税
4.内藤湖南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B.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C.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D.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5.某皇帝颁旨:贩运海货到泉州港,完成或超过规定的交易额,可得重奖和官位。此事最可能发生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6.历史学家陈寅恪倡导“以诗证史”的史学研究方法。宋代诗词中保留了众多“宋代记忆”,为后人认识宋朝提供了丰富材料。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宋代记忆”与史实相印证的是( )
诗(词)句 史实
A 圩田岁岁镇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杨万里) 稻麦复种的推广
B 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薛田)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蜀茶互市入西番,番马来嘶渭水寒(黄彦平) 海外贸易的繁荣
D 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胡则) 门第观念的淡薄
A.A B.B C.C D.D
7.如图所示,南宋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今天的( )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8.朱熹认为,夏商周三代是讲究仁义、实行王道的理想社会,而秦汉以来却是专谋私利,实行霸道的社会。陈亮(1143-1194年)则认为,王道政治与霸道政治在历史上从来都是交杂并用的,霸道原本于王道,不存在两者之间的绝对鸿沟,指出“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由此可知,陈亮( )
A.主张天理与人欲并存 B.强调理学地位未得到认同
C.宣扬仁义和功利对立 D.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9.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下列关于《清明上河图》表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山水画派风格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C.表现了文人的个性 D.凸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10.据美国学者贾志扬以地方志中所载北宋进士统计,现在可考的北宋进士全国有9630人,其中南方诸路达9164人,占95.2%.北方诸路仅466人。占总数的4.8%。这是中国科举史上南北及第比例最为悬殊的时期。此现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代重文轻武 B.坊市制被打破,商品经济繁荣
C.全国政治中心伴随经济重心南移 D.南方经济的发展、政局相对稳定
11.王祯《农书》中记载“车纺工多日百筋,更凭水力捷如神。世间麻苎乡中地,好就临流置此轮”。对上述图文材料信息解读中准确的是
A.以自然力为动力 B.中原棉纺业发展
C.雇佣劳动的方式 D.自然经济已解体
12.“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坊市格局明确,官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出现著名的商帮
D.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13.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导致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标志着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说明人地矛盾非常尖锐
14.《旧五代史·食货志》中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15.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诏令“诸州勿得苛留行旅赍装,除货币当输算外,不得辄发箧搜索。”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又诏“禁两京诸州不得挟持搜索,以求所算之物。”《宋刑统·贼盗律》记载:“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宋朝的这些措施( )
A.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速度 B.体现出广大平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表明商税成为财政收入主体 D.为商品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摘编自《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二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聚于仓库,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之……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甘棠港,古代港口名,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之一,唐末王审知开辟,宋代逐渐走向衰落。对于甘棠港的具体位置,学界存在“长乐说”与“琅岐说”之争。
“琅岐说” “长乐说”
据福州闽王祠中的《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描述甘棠港:“闽越之境,江海通津……途经巨浸,山号黄崎。”其中“巨浸”即“巨岛”之意,“黄崎”即琅岐岛,为闽江口最大的岛屿。 《闽王墓志》载:“王(审知)……碎巨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敕号甘棠港。”说明碎石处在碧海中。这与黄岐澳情况相合,而金牌门在江中,不可能是碎石处。
王审知时任侍郎,《长乐王氏族谱》载:“刘山甫致祭连江琅岐港为甘棠港”。 刘山甫祈祭甘棠港在黄岐澳的棋山。棋山有黄岐寨,山下黄岐澳中原有黄岐岛(即黄岐山),这与《德政碑》的“途经巨浸,山号黄岐”相合。
赴琅岐实地勘察中发现,琅岐岛金牌门及其周边红褐色遗迹与相邻的灰色天然岩石截然不同。中科院物构所(福州)化验证实:褐红色岩粉曾经高温加热。据此推测:琅岐“金牌门”系王审知开辟甘棠港时在礁石上用树木燃烧形成高温,在雷雨的作用下崩裂后留下的历史遗迹。 闽江口褐红岩石很常见,金牌山顶炮台弹药库遗址距山脚高差百余米,石色同样褐红,可知金牌石褐红是本色。烧金牌开北港不成立。
——整合自欧潭生《唐末甘棠港究竟在何方》、林廉《甘棠港港址在长乐之辨析》
(1)根据材料,指出学者考证“甘棠港”位置所运用的史学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针对“甘棠港”位置的史料考证与史学争论的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1)材料体现的是 时期 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的主要内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的主要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宋代商人在荔枝树开花结果之前就立券买断,待到荔枝成熟,商人转运至京师贩卖,这体现了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变,A正确;荔枝开花之时买断,“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这体现了商业诚信,排除B;C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是在明中后期,排除D。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题意可知,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而且商人“还取得了科举人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这说明当时的商业经营获得了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D项正确;宋代没有彻底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狭隘观念;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商税成为财政支柱,排除B项;工商皆本思想的产生是在明末清初,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依据材料“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等信息可知,宋太宗时对从商行为的限制有所放松,税收也适当宽减,这反映出当时抑商政策有所松动,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太宗年间的商业政策,而不是商业行为,无法得出长途贩运空前繁荣,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商业政策规定的变化,而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商业税的征收数额及范围变化,而不是让哪个机构征收赋税,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试题分析:ACD都是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正确叙述,B叙述不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宋代设有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故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5.C
【详解】 根据材料“贩运海货到泉州港”“可得重奖和官位”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北宋时,西夏占据了河西地区,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宋代对外贸易的重心不得不从陆路转移到了海上。到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甚至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鼓励商业发展,因此宋朝是最有可能的,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汉朝主要依靠陆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依旧实行十分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因商业奖励官位的可能性比较小,故排除B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海运,故排除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说明当时交易、征用粮草及赈灾救济时使用交子,这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圩田岁岁镇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描绘的是秋天圩田繁忙而安定的景象,圩户的宁静和舒适,排除A项;“蜀茶互市人西番,番马来嘶渭水寒”体现的是民族间贸易繁荣,排除C项;“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体现的是崇尚功名的社会风气,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苏湖地区主要指的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位于①,A项正确;②③④位于中游,排除B、C、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亮、朱熹对“王霸义利”问题,在看法上分歧较大,这种分歧体现了他们“天理人欲”观的分歧,即朱熹把天理与人欲完全对立起来,陈亮则坚持天理与人欲并存,A项正确;材料中“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说明陈亮批判理学思想,而非强调理学地位未得到认同,排除B项;材料中“王道政治与霸道政治在历史上从来都是交杂并用的…不存在两者之间的绝对鸿沟”说明陈亮认为仁义和功利是统一的,排除C项;朱熹理学思想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而陈亮是在批判理学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体现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B项正确;《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杰出现实主义、风俗画家张择端的杰作,而非山水画,也不是体现文人的个性,排除AC项;材料描述的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体现出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南北方进士及第比例悬殊,南方诸路占95.2%,北方诸路仅总数的4.8%。结合所学可知,北方诸路与辽、西夏相接,战争频繁,教育环境不够稳定,而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推动其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重文轻武,不是促进文化教育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与“坊市制被打破,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B项错误;北宋时期政治中心在开封,依然在北方,故C项错误。
11.A
【详解】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记载水力纺车“凭水力”、“临流置”,说明其应用自然力为动力,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原”地区棉纺业发展,B项错误;雇佣劳动的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元代自然经济尚未开始解体,D项错误。
1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明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受官府的严格监管,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反映了宋朝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冲击,故D项正确。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叶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根据材料中的南北人口户数来看,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C项正确;北民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排除A项;当时政治中心仍占北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地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由材料“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可知,政府是允许官营产品在民间市场中买卖的,故选B;材料并未说明铜镜售卖对于政府赋税收入的影响,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是在宋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项与材料“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的描述不符,排除。
15.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朝统治者强调,商税征收有则、不抄腰包勒索、不拘行旅,有助于维护商人的正当合法利益,为商品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没有描述经济重心南移,也没有体现阶层的流动,排除AB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断商税是否成为财政收入主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6.(1)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早市、夜市均有,面食店通宵买卖,反映了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城市商业的繁荣为农产品开辟了销售市场,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容易形成奢侈之风;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详解】(1)根据材料二“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之”可归纳出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根据“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进行营业”可归纳出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根据“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可归纳出早市、夜市均有,面食店通宵买卖,反映了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根据“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可知城市的商业繁荣为农产品开辟了销售市场,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容易形成奢侈之风,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点睛】
17.(1)文献研究、考古研究、跨学科研究法。
(2)有利探寻历史真相;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史料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于史学的交融,丰富史学研究方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唐末至宋(中国)。根据材料“王审知时任侍郎,《长乐王氏族谱》载”,可得出文献研究;根据材料“据福州闽王祠中的《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描述甘棠港”,可得出考古研究;根据材料“赴琅岐实地勘察中发现,琅岐岛金牌门及其周边红褐色遗迹与相邻的灰色天然岩石截然不同。中科院物构所(福州)化验证实”,可得出跨学科研究法。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唐末至宋(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二重证据法即史料研究和考古实证两种方法的使用,可知有利探寻历史真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有不同的价值,可知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史料的作用;根据材料“赴琅岐实地勘察中发现,琅岐岛金牌门及其周边红褐色遗迹与相邻的灰色天然岩石截然不同。中科院物构所(福州)化验证实”,可得出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于史学的交融,丰富史学研究方法。
18.(1) 南宋 朱熹
(2)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倡三纲五常。
(3)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消极影响: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深远影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代(中国)根据“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应该是南宋时期朱熹的思想。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代(中国)。根据“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可知这一思想的主要内涵是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倡三纲五常。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代(中国)。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这一思想指的是程朱理学,其影响可以从积极、消极和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概括。具体来说,积极影响是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消极影响是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深远影响是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