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市第一中学教学导学案
七年级 学科:语文 执笔人 : 执教者 : 编写日期 :
课 题 6、《阿长与<山海经>》 课 型 预习+展示
导学 目标 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本文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中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4、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情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体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培养感悟生活的能力,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爱。
导学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导学 用具 多媒体
课后 思考
执笔教师导学思路 执教教师二次备课
预习导学 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写一写 阿长( ) 骇人( ) 掳去( ) 震悚( ) 惶急( ) 诘问( ) 渴慕( ) 疏懒( ) 霹雳( ) 孤孀( ) 憎恶( ) 絮说( ) 福橘( ) 恭喜( ) 辟头( ) 惧惮( ) 哀悼( ) 守寡( ) 粗拙( )疮疤( )烦琐( ) 3、记一记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渴慕:迫切地羡慕。
霹雳:来势迅猛响声很大的雷。形容极大的震撼。 烦琐:繁杂琐碎。 震悚:全身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
情有可原:这种情况有可以原谅之处。
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以测量。形容深奥难以理解。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名,说出。
4、解读文本 《阿长与<山海经> 》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原载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六期。现已被编入北师大八年级上期教材(五四学年段)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本文描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望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感激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5、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 后改为周树人 ,字豫才、豫山、豫亭。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的《狂人日记》﹐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封建道德传统的批判精神。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力。 鲁迅是中国当代著名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人称“文思革”(顺序不能颠倒)。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境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此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新文化运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小说《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药》,小说集《彷徨》《呐喊》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是大文豪之一。他的老师有寿镜吾,章太炎等人。 6、背景资料 阿长(1821~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大门楼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生前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章福庆的妻子阮氏——“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个子高大。更换保姆后因为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妈妈。 7、关于《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示题为《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所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其中《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8、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关于“刑天”:《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这段传说的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古时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斗的历史。 关于“帝江”:南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山海经 西山经》 9、隐鼠的典故:在《狗· 猫· 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这种隐鼠“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的相关知识?那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过去被誉为“匕首”、“投枪”,但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中,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而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人和事的眷念。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几乎已经幻化成了一个梦境般的美好世界。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指名复述故事)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鲁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在鲁迅45岁的时候还专门写了这篇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件?重点写的是哪件事? 【交流点拨】①称呼的由来②常喜欢切切察察③摆成“大”字的睡相 ④元旦时“逼”我吃福橘⑤长妈妈有一肚子繁琐的道理⑥谋害了我的隐鼠⑦给我讲长毛的故事⑧给我买来《山海经》重点写的是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2、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长妈妈,作者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请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件或细节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 【交流点拨】①称呼的由来——地位低下。 ②常喜欢切切察察——喜欢饶舌多事。③摆成“大”字的睡相——粗俗、不拘小节。 ④元旦时“逼”我吃福橘——迷信,但淳朴善良。⑤长妈妈有一肚子繁琐的道理——迷信、守旧,但淳朴善良。⑥谋害了我的隐鼠 ⑦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愚昧无知而又淳朴。⑧给我买来《山海经》——热心善良,关心孩子。 教师总结: 长妈妈是一个很不幸,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她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粗俗好事,不拘小节,但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3、作者对长妈妈的态度和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交流点拨】开篇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4、文章1—18自然段都在写“不大佩服”“讨厌”“憎恶”阿长,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 文章没有入笔就写长妈妈这好那好,却用了近2/3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和“错误”: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而在后文又用她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性情。这就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作者以此凸现出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这样文章更加真切生动,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5、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交流点拨】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散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 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那些事是详写?那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阿长称呼的来历、“切切嚓嚓”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某死隐鼠。 原因:为表达主题的需要,做着做了详略的安排。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的了解,详写买《山海经》一事,更真切具体地透露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文章1—18自然段都在写“不大佩服”“讨厌”“憎恶”阿长,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文章没有入笔就写长妈妈这好那好,却用了近2/3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和“错误”: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而在后文又用她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性情。这就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作者以此凸现出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这样文章更加真切生动,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知识链接: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例如在《社戏》中写的 “我”在平桥村所“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去看戏,可是没有船,不能看戏,所以“我”很不乐。“我”的不乐,课文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最后是猜测:“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的猜测,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写“我”的不乐,课文还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外祖母“气恼”“絮叨”;母亲既怕外祖母生气,又怕“我”和别人同去会使外祖母担心。写“我”的不乐,实际上是欲扬先抑,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了铺垫。
【用法】在作文中,采用这种手法,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总是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
好处: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交流点拨】“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觉得“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觉得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交流点拨】“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热心的阿长却能够做成功。不识字的她,一定是费尽周折为我买来《山海经》,所以觉得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四、课堂总结 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
五、拓展延伸
1、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2、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示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3、自主积累 鲁迅诗文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它冬夏与春秋。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朝花夕拾-小引》
★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 ) 惧惮( ) 粗拙( ) 哀悼( ) 震悚( ) chuāng( )疤 孤shuāng( ) jié( )问 pī( ) 雳 渴mù( ) 2、本文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3、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4、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 (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 (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wù dān zhuō dào sǒng 疮 孀诘 霹 慕 2、《朝花夕拾》,周树人,《狂人日记》3、实在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产生新的敬意。4、(1)淡薄;消失;诘问。(2)又;却;完全。 5、布置作业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